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 >

第131章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第131章

小说: 电弧中的高级玩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身前方的海水被吸进舰身身下边的通道并导电,通道内建有一个磁场,这个磁场能对导电的海水产生电磁力作用,使之在通道内加速运动,然后急速流动的海水在舰身尾部喷射而出就可以提供动力了。

    这种推进方式理论上可以提供的最高航速可达150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是达不到的,就像这艘潜航器的最高时速只能达到120节一样,不过这也够快的了、快过这世界上绝大部分鱼雷。

    除了有极高的航速外,磁流体推进器还不用配备螺旋桨桨叶、齿轮传动机构和轴泵等,这是一种完全没有机械噪音的安静推进器,使用了它的潜航设备才能称得上是“大洋黑洞”。

    舰载核聚变反应堆为它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让它可以在任何海域之中驰骋,这是现实世界那不断在试验中的设备不能比的。

    扁平的舰身和后置型的舰桥,给它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坦甲板,这让它可以添加电磁弹射器用来弹射飞行器。它那造型更加宽大的舰桥就机库的出口,飞行器的进出就在这里,等它上浮之后,各种飞行器都会在这里驶上甲板被迅速弹射起飞。

    机库上边的舰桥部分既是飞行塔台也是驾驶室,这里雷达和探测仪器密布,所有的指挥、侦查都在这里,如果有任何敌人胆敢来犯,电磁炮、先进的鱼雷、激光防卫武器都会让它知道什么是科技碾压,更别说里边装备的各种导弹,任何距离都能够打击。

    虽说它的任何一方面都很均衡,各方面的表现如果跟辐射世界的舰艇来说只能是一般,但是它在这个时代,它的各个方面都代表着突出,它就是全能的。

    董晨看着那完美精致的模型,看着那灰蓝色的涂装,硬朗的舰身,大小不一但是位置绝佳的方向舵,处处闪耀着科技的美感,这简直就是一艘行驶在海水里的太空战舰。

    又看了看它标注的建造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造舰,两个月之后董晨就可以开着它满世界的浪去了。

    当然,这里的建造完毕,指的只是这艘潜航器建造完毕,里边要用到的舰载机、弹药、物资等等,还有后续计划要发射的卫星可不包括在内。

    不过这也让董晨很满足了,这要是开出去浪,应该不会被雷劈吧,这可不是在天上飞的,而是在深深的海水里航行的,就算雷电劈下来,也会被海水消化掉的。

    “一号,就决定是它了,开始建造吧。”董晨满意的大声说道。

    “好的,先生,编号qt291方案被采用,造舰计划正式开始启动。”

    “场地准备,2号造船平台。”

    “机械工人准备中……”

    ………………

    “计划内施工机械初步投入率89%,9小时候长江31号潜艇拆解完毕,计划内施工机械最终投入率100%。”

    “材料库开启,运输机械准备中……”

    “运输机械启动完毕,投入率100%。”

    ………………

    “编号qt291方案建造资料导入中……”

    “5%……39%……77%……100%,资料导入成功。”

    ………………

    “造舰计划启动成功。”

    一连串与工程相关的“启动”与“准备”的声音过后,一号有对董晨说,“先生,请为这艘潜航舰命名。”

    “命名?”董晨嘀咕着想了想说道,“潜航舰……潜航舰,那就叫“前进号”吧。”

 第二百五十八章 就是不干人事

    前进号,这个名字听起来一般,就像董晨给地球上唯一的超级人工智能起名叫“一号”一样,当时说只是个临时的,可是一直就这么用过来了,因为董晨实在是不知道要起啥名,所以还是简单直接一点的好,好歹有那么一点科技制品的感觉。

    事实证明,有一个开门红是很重要的,当你第一件事顺利完成之后,后边的事业会很顺利的,哪怕是有一些小挫折,也不会影响到心情。

    当然,董晨现在可没遇到小挫折,他只是在中场休息,吃一吃晚饭。

    他从早上起来就一直在忙潜航舰的事情,等选出“前进号”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七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中午都没顾得上吃顿饭。

    等晚饭吃完之后,董晨也要尽快的把航天器和卫星的事情也搞定,然后接着忙他的游戏事业。

    这里可不是六十倍时间的游戏世界。

    董晨都没挪地,就在工作的地方迅速把饭吃完了,把碗往旁边一递,一号的机械臂就把碗拿走了,然后又来两条机械臂把桌面上的菜盘子也一块端走,东西收拾完毕之后,桌面上的虚拟键盘和一些按键就又亮了起来。

    “来,来,一号,先来看看我们的卫星。”

    “好的,先生,方案名单已显示。”

    随着一号的声音,电脑屏幕上就显示出了全部的名单。

    卫星的选择就没有潜航舰那么复杂了,不仅复杂性和大小没有那么大,而且方案也没有那么多,所以选这个董晨还是挺轻松的。

    董晨没有马上开始看,而是沉吟了一下,原先一号说的国际空间站可能变成太空垃圾的事他可没忘,不仅是这个,太空内其他的太空垃圾也很危险。

    一直以来太空垃圾都在各国航空航天局的监控之下,发射上去的航空设备都会注意规避这些太空垃圾,但是依然时不时的会有卫星设备遭到撞击,一个不好就会加入太空垃圾的大军,让太空垃圾越发的壮大。

    所以要选择卫星,排除掉卫星要搭载的各种设备的话,那就要往高防御性和高机动性这方面靠拢了。

    当然,这也是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先说高防御性,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增加防御就意味着要大量增重,现在主要的运输工具就是运载火箭,货物每增加一克,对于运载火箭来说都是重大事件,所以空间设备的减重是头等大事,哪还会往上增重。

    还有高机动性,这是需要大量能源来支持的,以现在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那可怜的能源,这些就别想了。卫星每次携带的少量燃料都会省着用,能不用就不用,所以现在的每次卫星变轨或调整姿态,都是要做过详细计算,然后还要打很多申请才能实现。

    不过好在这些技术限制对于董晨来说都不存在,本来还有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主动攻击方案。通过卫星上携带的激光武器把靠近的太空垃圾毙掉,本来这是挺合适的,不过激光武器那靓丽的光线太显眼了,太空垃圾可不会在周围没有其他卫星的情况才来,所以想想还是算了。

    董晨看了几个防御型和速度型卫星的对比,最后还是选择了速度型卫星,一味的防御也不是办法,还是跑的快一点好。

    “一号,把速度型的卫星方案显示出来,其他的就去掉吧。”董晨想好之后说道。

    “好的,先生,筛选中……筛选完毕,剩余方案27套。”一号汇报道。

    “嗯,然后把……方案按速度和反应快慢排列。”董晨想了想道。

    “好的,先生,排列完毕。”

    董晨先是看了看排在第一的方案,一看果然是速度至上,其他方面的属性都被消弱的很厉害,太极端,完全不符合董晨的想法。

    不过看到第二个,董晨倒是眼前一亮,这个速度也很快,反应灵活,而且防护能力也很好,而且还配备了激光防御武器,可以说是速度飞快的同时,其他方面也不错,就是有个特殊的标志:成本极高。

    高在哪?

    这颗卫星的能源用的小型核聚变核心,就是那矿泉水瓶大小核融合核心,别看这东西在辐射世界貌似很常见,给人的印象好像很便宜似的,但那是建立在游戏设定上的,也是那核能科技树点满的游戏。

    实际上这个小东西的科技含量比一座核电站还高,成本可想而知,而且那时候打仗已经打疯了,成本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考虑依据了。

    一号用的可不是辐射世界的计算数据,而是现实世界的计算数据,现实世界的核能科技树可没有点满,所以这个成本是极高的,尤其是在这种明明可以采用低成本技术的地方,非要用这种极高成本的技术,这简直就是傻子。

    一号也是不知道什么傻子不傻子的问题,才老老实实的把方案摆上来的。

    但是……成本这个问题,董晨淡定的表示:根本就没有成本啊,我一分钱都没花。

    董晨就是专门干这种不是人事的人,人工智能加超级计算机做游戏的事谁干过?不就是他吗。

    而且,以后这样的事绝对不会少干。

    最后董晨看完所有方案后,还是选择了这个成本最高的,还把这一系列的卫星命名为“麻雀”,因为这它就是代表着“麻雀虽小,五张俱全”的意思。

    它大体上是一个直径一米的球体,里边综合了先进的通信模块、侦查模块、资源探测模块等等功能,可以说是一个全能型的综合卫星。

    大量的能源和快速机动的性能可以让它提前躲开太空垃圾,就算没有躲开,上边的护甲也可以挡住一两次撞击,并且有足够的能源回到原先的轨道上。

    如果有需要的话,上边添加的激光发生器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攻击其他的卫星,甚至航天器。

    计划是制造24颗,然后就可以覆盖全球,这样一来,不管在什么地方董晨就都能连接一号了,而且是毫无顾忌的,不用怕被发现而不敢全力掌控被“借用”的卫星。

    上边搭载的资源探测模块可以探测海洋中的矿产情况,这样董晨就不用再当什么材料搬运工了,只要制造一些开采机器人,就可以不用担心没材料的事情了。

    事实上,在造完这些计划中的东西之后,基地里的材料也就不太多了,所以在前期的时候,“前进号”还要干一段时间运输船,来运输那些被开采出来的矿石。

    卫星的事宜敲定了之后,董晨没有让一号忙着生产,而是要等到长江31号潜艇全部拆解回收完毕之后再开始,“前进号”用不到基地里所有的机器人,正好剩下的用来造卫星、飞行器和“前进号”上用到的物资设备。

 第二百五十九章 等着就好了

    航天飞机,原来地球上最高科技的飞行器,不过现在也不用了,该退役的退役,该封存的封存。

    原先对于航天飞机设想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

    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滑翔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可重复使用的属性也可以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不过想象是好的,事实是它的起飞需要火箭把它先怼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靠自带的火箭发动机飞到预定轨道,发射成本是省钱了,只要几千万米元就够了,但是返回之后的维护成本却高达好几亿米元,这么算下来……并没有便宜多少。

    然后现在科技发展了,他们就又把注意打到了空天飞机上,也就是航天飞机的升级版。

    基本上作用是差不多的,但是空天飞机是可以像一般的飞机一样从地面起飞的,然后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飞行,直接进入太空,成为航天器。

    除此之外,空天飞机还有非常高的军事意义,空天飞机在大气层外可以做到几十分钟绕地球一圈,这种超高速打击能力想想就可怕。

    所以空天飞机现在也是世界上的研究热点,有很大程度上应该就是冲着这种可怕的打击能力来的。

    当然,技术限制,现在仅仅是热点,最多也就是有了实验机,还总是出毛病。

    哪像现在,董晨面前的显示屏上有一堆的设计方案等着让他翻牌子。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董晨终于选出了一架自己觉得最合适的空天飞机,或者说小型太空飞船。

    因为看设计,它是可以飞到火星上的,只是速度上肯定不会太快,飞到火星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且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绝对不会好过,毕竟机体太小,维生系统、生态循环系统等等都不完善,

    打个比方,就跟开着跑车从祖国的最北方一路开到最南方似的,还是一刻不停的开,能开到是能开到,但你是绝对不会享受这个过程的。

    考虑到飞行器要在地面上起飞,要在大气层内飞行,那么空气动力学还是要有的,所以外形设计上还可以看出一些传统飞机的影子。

    虽然“力大砖飞”听起来多少有些玩笑的成分,不过推力够大,动力够强的发动机确实是能把不规则的机体推上天空,但是那也得推力够大,还要有足够的燃料。

    辐射世界的离子推进器已经能做到在大气层内使用了,可以发挥核能科技的优势,但是毕竟它有电推的局限性,离子推进器先天的不足就是推重比大和推力小。

    有核聚变那充足和强大的能量供离子推进器使用,可以让它在大气层内使用,但是直接垂直升空就不用想了,所以空气动力学科不能扔。

    硬朗的机械流线型机身,飞行器长23米,宽19米,高8米,重20吨。驾驶舱依然是前置,后边是长19米,宽、高都是5米的货仓。

    这货仓着实不小,哪怕是装一节空间站的核心舱室都够了,这是说可以装下整体货物的大小,如果换成物资的话,可以运载重达50吨的货物,所以装计划中的那几颗卫星不在话下。

    如果愿意的话,货仓还可以改成客舱,这样货运飞行器马上就会变成客运飞行器,至于运什么“客”,那就不管了。

    核聚变装置在货仓的下方,这里也有一些探测装置,给整架飞行器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和探测信息,所以货仓的上方没什么东西,也就是可以打开的,方便装载大型的货物。

    两台相对于机身而言巨大的推进器就在机身两边,这两台推进器几乎占了飞行器体积的四分之一,万幸,推进器大了,但是需要的工作介质却少了99。9%,也只有这么大的推进器才能让飞行器在大气内飞行,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