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我在末世有套房 >

第193章

我在末世有套房-第193章

小说: 我在末世有套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莫凌晨十二点,江晨睁开了双眼。

    耳边传来的呼吸声很均匀,因为白天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柳瑶睡得非常沉。

    轻手轻脚地起身下了床,江晨披上了一件衬衣,走进洗手间后锁上了门,直接启动了穿越。

    别墅内静悄悄的,孙娇她们应该已经睡下了。

    没有吵醒她们,江晨取过一件厚实的防寒服披在了身上。站在客厅玄关处适应了下骤变的温差,然后江晨便推开了别墅的大门,走入了那风雪漫天的黑夜中。

    虽然已是深夜,但基地内依旧是灯火通明。

    纷飞的大雪之下,掩不住工厂窗户投出的橙黄火光,车间“隆隆”声隐隐作响。落后的生产设备,只能用人力去填补。简陋的生产线,只能依靠轮班倒的毅力去运作。

    然而没人抱怨,因为这里是废土。能吃饱穿暖地活着,还有机会能付出劳动力,倒不如说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战前那些高度智能化的无人工厂,基本都在核爆中化作废墟了。虽然江晨也有想过派些人手去那些工厂废墟“捡捡垃圾”,但想到这已经是末世的十几个年头了,他还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

    能搜刮到的好东西,只怕都已经被搜刮完了。

    基地中时不时开过由面包车魔改而成的铲雪车,荷枪实弹的哨兵列队巡逻。

    在见到江晨后,那个领队的哨兵迅速立正,带头向他这位元帅行了个军礼。

    “不用在意我,你们继续巡逻就好。”看着那鼻子被冻得通红的小伙子,江晨笑了笑说道。

    “是!”那小伙子满面红光地挺胸抬头,又是行了个军礼,这才带着身后的战士向前走去。

    从那小伙子的胸口,江晨看到了一枚亮金色的勋章。

    他这才想起来,自己似乎在基地中册封了两百多名骑士。这些绝对忠诚于他的骑士,都是最早几批从第六街区买来的奴隶,是在这片废墟上戳下第一铲子的先驱。现在这些先驱们,已经都被江晨提拔为基地的中坚力量,担任管理者或者中上层军官。

    跟在那个骑士小伙子身后的,应该是上等公民,虽然没有被植入奴役芯片。但从那一双双眼神中,江晨依旧看到了浓浓的敬畏与崇拜之情。

    “已经初具规模了吗?”站在这雪地中,江晨环视了眼自己治下的领地,嘴角扬起了一抹笑意。

    随着鱼骨头基地初见规模,这座被江晨是为根基的要塞,已经开始扩建起第四块新开拓地。新的居住区,意味着能够招收新的移民。算上从沈巷镇收编的那批幸存者,鱼骨头基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千人。

    不过这边的发展差不多也要陷入瓶颈了,紧靠拾荒队捡垃圾弄来的那些材料,实在是不够这台蠢蠢欲动的工业巨兽的胃口。只有在现世获得了根据地,他才能将成吨的铁铝甚至是稀土矿石带往末世这边。

    停留了片刻,江晨抬步向位于基地角落处的蒋林的航天实验室走去。

    站在门口按了下门铃,江晨将自己的脸凑近了摄像头,开口简短地说道。

    “是我。”

    很快,门锁便发出了一声“咔”的轻响。

    推开了房门,裹挟着雪花的寒风卷入屋内。不过很快,那些沾在地毯上的雪沫子,便被屋内的暖气给融成了晶莹的水珠。

    随手关上了门,江晨将防寒服挂在了玄关的衣钩上,然后抬步走入屋内。

    “这么晚,我还以为是机械外骨骼生产线出事故了。”穿着睡衣的蒋林打了个哈欠,顶着乱糟糟的头发下了楼。

    零件被丢的到处都是,以至于一楼客厅内显得有些难以站脚。不过这个睡眼惺忪的家伙,倒是很轻松地便从这零碎的零件堆中穿了过来,愣是一个螺丝钉都没踩着。

    看得出来,这货也是宅出了一定的境界。

    “这些是?”江晨困惑地指了指地上的那堆零件和图纸。

    蒋林替江晨抽了张椅子,然后自己则坐在了另一张椅子上,随口回道:“你让我研究的k1…b型机械外骨骼。。。。。。说真的,这玩意儿真的有必要吗?”

    k1…b型机械外骨骼,算是k1型的两栖改进版。在维持现有防护能力的情况下,同时加装了遍布全身的抗压防护层用以对抗水压,同时将背部活动装甲的插槽改成了环装的负重栏,用于放置整合了水下推进器与储氧装置的“圆筒”。

    这东西自然不是在末世这边用的,不过江晨没打算和他过多解释,而是直接问起了研发进度。

    “这玩意儿现在能用吗?”

    “应该不能,考虑到现在自然水中一般辐射值都超标,还得在抗压防护层中加装一层重金属有机物材料——”蒋林准备从技术层面向江晨解释,不过却是被根本听不懂的江晨无情地打断了。

    “辐射的问题先放一边,除了还需要加装那啥材料,这玩意儿做好了吗?”现世的水中可没什么辐射,加入那个防辐射材料纯粹多此一举。

    “设计算是完成了,各部分的零件也都做出样品了,只需要拼装起来,应该是能直接用的。”犹豫了片刻,蒋林点头说道。

    “那你现在就帮我整一套样品出来,应该没问题吧?”

    “没问题是没问题,不过性能各项参数还没收集,直接投入使用真的好吗——”

    “实战是检验装备的最佳途径。”江晨笑着说道。

    “那好吧。”不再劝说江晨,蒋林耸了耸肩,起身向工作台的方向走去。

    这套k1…b型号的机械外骨骼比k1原型显得笨重的多。因为考虑到这款两栖装备主要活跃在水下,原本可拆卸的聚乙烯防弹板都被固定死了,以防止缝隙处渗水。

    除此之外,蒋林还为这套装甲设计了一顶较为厚重的头盔。

    单从形状上看,这套机械外骨骼基本将全身各个部位都笼罩在了抗压材料之下。除了没有涡旋引擎、覆盖全身的钢铁重甲以及神经接入电脑之类的高科技设备外,这套装备和动力装甲倒是有那么几分相似。类比一下,大概介于“步兵轻甲”与“重骑兵板甲”之间,成本大概是k1原型的三倍多一点。

    “背后的推进设备,给储氧设备充能只需要使接口接触空气就行了。大概一小时可以充满,充满后可使用三小时。”蒋林推了推眼镜,逐一向江晨解说起自己设计的装备。

    能自动补充氧气,卧槽,这得多逆天?

    听着蒋林的解说,江晨暗自咋舌。

    “发生交火的时候注意别被打中后颈的呼吸器。。。。。。当然了,要是被爆头了也没差别。”

    “头盔不防弹吗?”江晨伸手在头盔上敲了敲,感受了下那特种有机材料的质感。

    “水下装备,我必须得控制装备的整体密度,主要的防弹能力都集中在前胸和腹部。当然了,头盔应该还是能防御个一两枪的,只不过我不介意你去尝试。以撕裂者步枪的出膛动能,就算头盔抗下了一发,大多数人的颈椎也很难承受那种压迫力。毕竟这不是动力装甲。”蒋林耸了耸肩说道

    “这个呢?手枪?”江晨拿起了一个枪管造型有些怪异的武器。

    “没错,不过是在水下用的。”

    “11式手枪不行吗?我记得那玩意儿的出膛动能还挺大的。”江晨握着这枪,把玩了一番,感觉手感不是一般的古怪。

    蒋林愣了愣,怪异地看了江晨一眼。

    “子弹初速越高在水里的运动距离越短。就算基地内的子弹是钢芯弹,被水压碎应该是不会,打个几米也得开始翻滚了吧?”

    威力越大,打的越近?怎么可能?!

    “可我在电影里看过——”江晨傻眼地说道。

    在他的印象中,那些机枪突突突在水中形成一道道弹网的场面,好像在战争片中还挺常见的。

    “那毕竟是电影。”蒋林笑了笑,将一盒造型粗长的子弹交到了江晨的手上,“用11式,你还不如用激光枪。虽然在光密介质中激光弹能量衰得也很减快,但怎么也比一般轻武器打得远。”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七十六章 深海之下

    从蒋林那里取过装备后,江晨回到了别墅中,轻手轻脚地返回了自己的卧室,然后启动了穿越。

    当他从洗手间出来后,看了眼墙上的时钟,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蹑手蹑脚地走到床被,看着柳瑶那恬静的睡脸与均匀起伏的胸口,江晨躺在了她的身边,然后合上了眼。

    次日清晨。

    虽然昨天睡得很晚,但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入屋内,江晨还是率先醒了过来。

    轻手轻脚地下了床,他没有叫醒柳瑶,只是在桌子上留下了一张纸条,然后便披上衬衣出了门。

    搭计程车来到了奥克兰东部郊区,江晨沿着海岸线走了一段,便找到了地图上的那间渔场,

    拉着渔场的老板,江晨也不废话,直接指着码头上停着的那艘带后舱的快艇,开口便问多少钱。

    虽然那个新西兰人一开始是坚持不卖的,不过当听到江晨把价格开到了一万纽币,并且作势欲走时,那个棕皮肤的老渔夫还是急忙地拉住了他,表示成交。

    一万纽币都快能买两艘了,何况这艘快艇他都用了一年多了。

    转账完成后,那家伙便将相关证明和钥匙一股脑地都甩到了江晨手上。

    至于江晨是否有驾驶证书什么的,他也再过问,只是在江晨的要求下,简单地教了江晨半小时的操作要领。

    这艘快艇的驾驶还算简便,在那个老渔夫的指导下绕着近海溜了一圈,江晨差不多也学会了如何驾驶这玩意儿。

    虽然那老渔夫从快艇上下来的时候,看着他的眼神充满了担忧。不过江晨也没有多做理会,直接打开了gps导航仪,将速度推到了最大,冲着杰克逊港西北方的海域疾驰而去。

    今天的豪拉基湾,依旧是风平浪静。

    也正是因为没遇上什么大的风浪,照着江晨这简单粗暴踩油门的开法,才没有将船开翻过去。

    当快艇开到了昨天下午游艇经过的那片海域,果然不出江晨所料,他那挂载了四次元发信器的ep,再次接收到了那神秘的讯号。

    见状,江晨立刻放缓了航速,一边稳着那厚重的方向盘,一边紧紧地盯着ep上信号强度的变化。

    开着快艇在附近游弋了好一会儿,江晨才选出了信号指数相同的三个点,在纸质地图上标了出来。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

    三点连线,接着做出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江晨很快便确定了信号源大致的二维坐标。

    “搞定!”

    江晨抹了把汗,咧了咧嘴,将手中的铅笔甩到了一边,开着船便向那信号源的正上方驶去。

    “h?”盯着ep的屏幕,江晨隐隐看到了一行模糊的字母。

    然而由于实在太模糊,他只能辨认那个开头大写。

    “是那个hello吗?”

    自言自语的念叨了句,江晨关掉了油门。

    从储物空间中取出了那套k1…b型机械外骨骼,麻利地穿在了身上。

    【

    氧气:100%

    结构损伤:无

    气密性:正常

    。。。。。。

    】

    瞥了眼右臂仪表屏幕,确认各项参数正常后,江晨走到了快艇边上。

    “但愿别起大风。”

    深吸了一口气,江晨抬步迈入了水中。

    。。。。。。

    噗通。

    伴随着升腾的气泡,江晨渐渐向海底沉去。

    这还是他第一次尝试在远离岸边的地方潜水,大巴里尔岛附近潜水时,一般下潜个两三米的样子便能看到海底的珊瑚礁。而现在,他的脚下唯有一片深沉的黑暗。

    四周的光亮与声音渐渐远去,海平面之下那独有的深邃与寂静渐渐地扩散开来。

    【

    当前海拔:…20m

    海底距离:71m

    】

    “还真tmd深。”看着仪表,江晨忍不住小声吐槽了句。

    为了驱散那萦绕在心头的幽闭感,他伸出手指在右臂的屏幕上点了下,开启了头盔和脚底的探照灯。

    突然展开的灯光,吓得在一旁安稳游着的小家伙纷纷逃开。

    足足过了快两分多钟,江晨才接近了海底。

    那五彩斑斓的珊瑚与鱼群,还有那随着水流整齐晃动的水草,在光线的照耀下是那样的美丽。

    不过因为昨天下午已经观赏过了这些海底盛景,江晨没有将视线在这些震撼人心的景色上多做停留,在右臂的屏幕上再次点了下,启动了机械外骨骼电脑与ep的数据交换。

    雪花白泛起,然而那行被隐藏的字母,却是要比在海面清晰得多。

    “h。。。。。。help?帮助?是求救信号吗?”江晨皱了皱眉,看向了四周。

    周围并没有什么异常的物件,显然在进行三点定位时出现了误差。不过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江晨没有测量设备,只是用铅笔在涂上做了个粗略的人工测算。

    晃动着脚底的蛙鞋,江晨将身体倾斜,在附近游弋了圈,然后循着信号强度渐渐放大的方向游去。

    海底的路况并不平整,没游个二十米,一条漆黑的断裂口便横在了江晨的面前。

    灯光照去,看不见底。

    望着那深渊似得海沟,江晨瞅了眼右臂的仪表。

    【

    当前海拔:…101m

    海底距离:未知

    】

    已经测不到底了吗?还是说底部是岩浆之类的流体质,导致测距激光因为散射效应无法反馈?

    江晨不禁皱了皱眉,无论是哪种可能,似乎都不是一件好事。

    根据蒋林的说法,这套k1…b的设计初衷本就是用于两栖作战,而非深海下潜,所以下潜的安全深度只在150米之内。

    犹豫了下,江晨深呼吸一口气,冲着那深不可测的海沟下方游去。

    果然不出他所料,随着他继续下潜,ep接收到的信号越来越强烈了。

    210m

    243m

    332m,水肺下潜的世界纪录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江晨越过了。

    。。。。。。

    感受着从四面八方袭来的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