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天龙之大醉侠 >

第183章

天龙之大醉侠-第183章

小说: 天龙之大醉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苏州前,五人却先就近往洛阳一行。原因是石清露久未回她的百花庄,要回去看看庄内近况如何,也顺带看看武松。西夏战事期间,武松也率领了丐帮弟子前往助阵,帮肋宋军刺探军情、通风报信、刺杀敌方将领等等,倒也帮了不少忙。
    到得洛阳后,五人却也不进洛阳城,直接绕城往石清露的百花庄。就此住进百花庄,准备在这里过了中秋后再回苏州。隔日进城去看了武松。
    一日于洛阳城闲逛之时,沈醉竟又在城内巧遇虚竹,却是发现虚竹武功比之两年前在洛阳相遇时并无提高多少。不禁心下奇怪,与之一谈,虚竹告之那四卷《楞枷经》无论怎么看都无奇怪之处。他却还向沈醉道谢,说诵读过达摩祖师手著的梵文原本《楞枷经》后,佛法提高不少。
    沈醉心下有些不信,只道虚竹愚笨,没有发现其中机密。于夜,亲自遣往少林寺藏经阁,寻得了那四卷《楞枷经》后左翻右看,颠来倒去,同样没发现什么奇异之处,才知真的没有。心中叹道:“看来是还没有人创下写进去,‘九阳神功’的出现是在‘神雕’中,距此尚有百余年,应该是这其间有人所创写入《楞枷经》的。唉,网上的那些观点评论不能乱信呀!”只是虚竹没学到九阳神功,他却也没在理会,任其自由发展,做个笃信佛祖的快乐小和尚。
    于百花庄过了中秋之后,沈醉却又决定往大理一行,仍是没回苏州。到达四川成都后,却于成都街市上巧遇了原西夏国银川公主李月儿。西夏灭国之后,西夏皇帝全家被质解进京,这李月儿却在京中与石清露、燕千寻、木婉清、阿碧四女相识,并结为好友。
    虽然是沈醉带兵灭了西夏,这位公主心中却对沈醉并无怀恨。她身为公主,从小便被关在西夏皇宫之中,如一只关在笼中的金丝雀,所愿者便是像平民百姓一般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西夏国灭,倒是给了她这个契机。国虽灭却是家未亡,除了祖母李秋水两年前忽然失踪外家人都尚安在,她倒也没什么伤心的。李秋水身怀绝技,平日便是神神秘秘、高来高去的,她也并不太过担心,只以为这位祖母在宫中住的烦腻了,出外游荡四海去了。却不知李秋水已然遇难身亡,沈醉自然更不会笨蛋到去告诉她。
    宋廷对西夏皇帝及皇子看管的紧,严令不准出京,对李月儿这个小女子倒是并不着紧。准她可以出京四处游玩,不过这其中却也有沈醉的关系在内。沈醉本意就是想要将这位与王语嫣十分相像的公主介绍给段誉认识的,现在遇上了,便一力邀请她同去大理游玩。
    李月儿到四川本就是来游玩山水的,倒也曾听说大理风光美丽,石清露、燕千寻、木婉清、阿碧四女也知沈醉动的什么心思,再略一相劝,李月儿便即答应。又同在成都及附近游玩几日,便相携上路往大理进发,顺路又去了峨嵋山游玩一番。
    到得大理当日正是九月初九重阳节,正好沈醉与四位娇妻成亲两周年。只是成亲两年来,石清露、燕千寻、木婉清、阿碧四女无一例外,岂今为止都无身孕。或许是练武的原因,沈醉那方面倒是能力颇佳,以一战四也是并不费力,只是四女却总是不受孕大是奇怪。便是一个有问题,也不会四个都有问题,请薛神医开了几副药也是无效。归根结底,只能说明是沈醉的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沈醉仰天长叹,心中道:“看来我同穿越前辈项某人一样!不过也不是什么坏事,没孩子更好,更能与她们四个畅所欲玩。嘿嘿……”
    他们并没提前去信通知,所以到大理时也没人知道在城外迎接。进得大理城后,沈醉带着五女径往大理皇宫圣慈宫。段正淳做了皇帝,段誉成了皇太子,自都是住在宫中。原来的镇南王府改做了附马府,给萧峰一家居住。沈醉那日在南京与萧峰闹的有些不愉快,便没先往附马府去。
    到得圣慈宫前,沈醉正要上前通报,却恰巧碰到段誉从宫门内出来。一见是沈醉,面带惊喜,叫了声“二哥!”上前与沈醉见礼。又要与石清露四女见礼,却是一转眼已瞧到李月儿,不禁面色大变,惊道:“语……语嫣……你……你怎么……”上前来便要拉李月儿的手。…wAp.16k.cn
    木婉清忙伸手拦住他,道:“哥,你认错人了。这位是李月儿李姑娘,只是跟语嫣妹妹长的像,你可别失礼了。”
    “啊!”木婉清这一提醒,段誉立马惊醒过来,细看李月儿,确实只是与王语嫣长的很像而已,神情举止却都有不同。忙拱手道:“李姑娘,对不住,我将你认错了,一时激动,还请见谅!”
    “没关系的,段公子不必放在心上!”李月儿含笑回了一礼。她在东京与木婉清相识时,便听木婉清说过她与王语嫣长的很像,那时还不信,今日却是信了。段誉与王语嫣的故事,木婉清也曾对她讲过,连段誉都会认错,便可见了。只是心中不禁对眼前这位面目俊俏,却眼神中透着忧郁的男子大感同情。心道他喜欢上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便是王语嫣不死,两人也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却对那位还未见面的大理国君段正淳心生怨怪,心道若不是你当年到处留情,怎么会有今日之痛,还害了自己的一双子女。
    段誉却是正要出宫往附马府去找萧峰喝酒,便邀沈醉等人一同去。沈醉却说还是先进宫见过了段正淳再去不迟,段誉说是,又领了一行人进宫见过了段正淳,却是不免段正淳又认错了李月儿一回。一番叙话后,便又出宫往附马府去见萧峰。
    段誉进宫前已令了一名御林军士往附马府通报,一行人到时,萧峰与阿朱正牵着已三岁的萧飞,还有阿紫及钟灵及一众护卫随从在大门前迎接。萧远山并不在内,却是听段誉在路上说,萧远山近几月来不知为何竟喜欢上了佛法,每日都要往天龙寺去听几位高僧讲经,多半现在也是去了天龙寺。
    “大哥,你近来可好?”沈醉上前去与萧峰见礼,热情如往。
    萧峰看了沈醉一阵儿,终于长叹一声,含笑叫了声“二弟!”
    众人接着又是一番见礼,最后由小萧飞一一向众人见礼,稚嫩的声音与动作,若得众人都是发笑。石清露、燕千寻、木婉清、阿碧四女未能育下子女,都是心中遗憾,更是对小萧飞喜爱异常。
    一行人让进府去,大厅看茶,相叙别后之情。
    沈醉六人到得大理时,却已是午后,这时已快到傍晚,阿朱忙着吩咐下去安排晚宴。吃罢了晚宴,星空之下,萧峰、沈醉、段誉这三兄弟却又在院中石桌上搬了几坛酒,喝酒叙话。
    “咱们三兄弟今日一醉方休!”
    “干!”三人一声大喝,各举一坛酒痛饮,似又回到无锡松鹤楼相识拼酒之时。一坛酒干尽,三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豪气冲天。
    正文 后 记
     更新时间:2008…12…14 2:48:45 本章字数:2237
  唉,终于写完了!从一月份起到现在,历时九个月,终于是结束了。说实话,后面写的挺累,同人果然是越到后面越不好写,因为前面的改变后面会产生越来越多与原著冲突的地方。再加一些事务缠身,以致常常断更。也是没有存稿所致,下一本书一定记住这个教训,多多存稿。
  粗算了一下,全书字数应该在百万字左右,跟我开始估计的字数差不多,一些设定也是按照原定计划完成的。
  我一直认为写同人首要的便是要尊重原著,尤其是原著的设定,所以我这本书里面没有过多的加入一些别的武功、人物及门派之类。连大多天龙同人都有的明教设定,我也没有加入。从头到尾所写的,也大致没有出原著的范围。像赵煦、苏轼这些人物,也是原书中都有提到的。燕千寻这个比较重要的非原著人物,也是从原著中“没本钱”鲍千灵推演出来的,设定其出身门派为神偷门,燕千寻是其师妹,也算是有根源的。水浒的几个人物也是一开始就有想到的,不过也是稍有提及,没有过多的涉猎。
  关于女角,其实原本我的设定是学韦小宝一样,有七个的。种马的定义,我认为应该是女主在十位数以上,男主见一个上一个的那种。金老先生写七个,也没人大叫种马,我才写了两个以上,就有人叫种马了。所以我还是见好就收,减去了三个。如果有人认为超过一个就是种马的话,那我无话可说……
  有不少书评都说我这本书根本没有改变多少情节,甚至说还不如去看原著。但我想我改变的还是很多的,我一直认为事件的推动及发展,并不一定都是主动为之,被动及偶然因素会占很多。就像主角去皇宫盗酒,从而引发了慕容家事露这件事。
  还有不少书评说我写的平平无奇,平铺直叙,没有曲折性与波澜处。从头看看确实有一点,可能我这人不太会设置悬念吧。而且我以为,作为同人小说,在原著所有情节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想要有波折与意外情况真的很少,也很少可以设置悬念的地方。除非有新的势力,新的反角对手加入。但这样一来,势必要增加新的人物之类,会打乱原著的设定出了原著的范围,是我所不愿也。
  王语嫣的死,说实话我有些故意为之。我本人不喜这个人物占有很大的原因,还有一个则是我从一开始就不想让段誉知道自己的身世。这样的话,注定两人是不能在一起的。而我又不想让她与慕容复在一起,自己不喜也不想让主角喜欢她,所以只好让她去死,还能给大家留个念想。有人说王语嫣跟小龙女有关系,说你让王语嫣死了以后怎么能有小龙女。我想说的是这王语嫣与小龙女完全没有关系,只不过是有人这样认为而已,根本没有实际的证据与联系。再说了,我这只是同人,是天龙同人,以后有没有小龙女关我什么事。就是以后没有郭靖、黄蓉,也不关我这本书的事。
  可能王语嫣这个人物有很多坚定的支持者,会不喜我这样写,但我只能在这里说声抱歉了。
  最后关于战争的这部分,我也只是简写,多是一笔带过。我不大会写战争,也不打算写架空。小说不能等同于历史,金老的原著便有许多是不合历史的。比如辽帝耶律洪基此人。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1101年),辽国第八位皇帝(1055年—1101年在位),在位长达47年。他是辽兴宗的长子,契丹名查剌。他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道宗还重用耶律重元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导致‘滦河之乱’的发生。他笃信佛教,在位期间曾大修佛寺佛塔。辽的腐朽统治引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满,其间被辽统治者压迫的女真族开始兴起,最终成为辽的掘墓人。1101年,辽道宗去世,终年70岁。他死后,他的继承者天祚帝耶律延禧也很昏庸,因此道宗死后仅25年,当年曾强大一时的辽朝覆灭了。”
  这是从网上查到的,按历史来看,萧峰与耶律洪基结拜时,耶律洪基应该已有六十多岁,绝不是原著上所写的四十多岁。而且耶律洪基此人算是个昏君,执政期间朝政腐败,压迫百姓,并没原著上所写的那般英明、气魄与胆略。书中的楚王父子叛乱,应该就是上面那段所提到的“滦河之乱”。这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并非如原著上所说是完全由楚王主导,趁机意图篡位。若写架空的话,那我真的不知道是要尊重原著,还是要尊重历史了。所以这部分,只是匆匆带过。
  主角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导力量,有人置疑说太过了一些,斩杀辽帝太过顺利。以原著为基础,我认为这并不为过。原著中,根本就没提及辽国有什么高手。以沈醉目前的功力及身手,根本没人能拦住他。他轻功无敌,既能一闪身便到辽帝身前,那就绝没必要一步步杀到辽帝身前。设太多波折太多困难的话,那看上去就是我把主角的能力写弱了。两刀砍落吊桥,一掌震开城门也绝不为过,因为他完全有这个实力做到。这样的绝顶高手放在战争中,如果对方也无同等位的高手的话,那就只能造成这样的不平衡。
  尽管本书有太多的不足与情节不尽合理之处,这本书终于还是结束了。不管怎么说,都是我努力了九个月的产物。从这本书中,我也成长了很多。借助金大师的大作来写同人,真的是种锻炼,我个人感觉文笔与情节的把握就比之以前提高了许多。也很感谢广大书友们对本书的支持,真的有好几次写不下去想干脆太监,还是看到评论区中鼓励的书评才坚持了下来。
  下一本书我还会写同人,会尽量考虑全面,拟好大纲再动笔,会存足了稿子再发书。还希望支持本书的朋友们能够支持我的下一本书,预计应该半个月后会发新书。
  再次感谢大家对此书的支持!
  佣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