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塑人生三十年 >

第225章

重塑人生三十年-第225章

小说: 重塑人生三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子迩调整了一个坐姿,继续边思考边说:“我跟我的同事说,今天我有这么多资金,盛世有这个条件,那就要去做一些不太容易做好的事,这是原话。我对互联网的很多概念都很有兴趣,也有企业家正在努力,我不是说他们做的事就很简单,我是想说既然有中国人做了,那我就投资他们,支持他们去做……而不是投身进去捞钱,”

    “这都是公开的信息,盛世投资入股了阿狸、腾讯、盛达、网一……我支持他们创业,希望他们成功,我更希望我们这个落后了很多年的国家,在新兴的互联网产业上能够不落人后。”

    “而作为盛世来讲,不做门户,不做电子商务,不做中文搜索,这也不做那也不做,那这50亿到底做什么?添油战术投资几个子公司?它们的成长已经很快了,那这钱用来做什么?就像你说的吃喝一辈子都吃不完了。”

    答案其实已经有了。

    主持人接话说:“你是觉得要在一些,中国人不太容易取得成绩的行业上下功夫。”

    “对,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这50亿。”

    因为这段带点民族情怀的发言,陈子迩彻底火了……不止在民间火,在官方也火了……

 第421章 中海市零售发展协调委员会

    陈子迩永远也不会想到,仅仅一个电视采访,多简单的事,却在播出之后让他上了央视的财经新闻…虽说只是简单报道了那一句‘在中国人不是很容易取得成绩的行业上下功夫’,时间也不长半分多钟,但他毕竟是出镜了!

    也因为他的这个发言,在网络上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好感度,2000年是网民突破1000万的年头,这人口在中等国家规模里面不算少了,人够了,此外,去年发生的那个大使馆事情如今才过去多久?那些画面如今还历历在目。

    所以他不仅仅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富豪,还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可爱的,有温度的富豪。更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有民族情怀的年轻人。

    只不过有一点他得罪了一些人…

    节目播出不久,客友酒店就接到了不少来电,很显然是那个广告起了效果,所以有要到中海来的顾客来电询问,可是…

    “对不起先生,酒店还有最多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了…到时候欢迎您再致电。”

    这位先生人很懵,“你什么意思?”

    “意思是酒店还没建好,对不起先生,再给我们一点时间。”

    ?没…没建好?你在跟我开玩笑?

    ……

    “小姐,不好意思,我们还没有正式营业…”

    “什么?是我打错电话了?你们董事长都在电视上说了,怎么滴,瞧不起人?我不能住?”

    因为这个问题,陈子迩招来了部分吐槽,房顶还没合上呢,你瞎宣传什么?

    布丁便利店也经历了一波销售高峰,它本来的品牌形象就比较优质,随着电视节目的播出,陈子迩的形象获得了更多人的信任,中海的市民们对布丁便利店的忠诚度更上一个台阶。

    盛世集团的风头一是无两,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谈陈尽知。

    2000年1月14日,农历12月8号,燕京迎来了冬日的腊八,盛世集团董事长移步燕京,出席了在京开设的布丁便利店的开业典礼。

    此时的布丁便利店已经不是1997年刚在中海冒头时的体量,他的账上躺着上亿规模的流动资金。

    进入新世纪,一次只开设一家门店,对于布丁来说,已经不是一种稳,而是一种浪费……把人派到燕京来,把车买好,只让他们干这么一点活,不是浪费是什么?

    这么多分店开设下来,布丁自己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可搬运。

    所以这次在京的门店一次性开了三家,门店也照样只买不租。

    而且几乎都是目前燕京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地段,这里人流集中,商业氛围浓厚,年轻人居多,他们更关注当下社会正在发生的事,布丁便利店与陈子迩,他们已经不陌生了。

    腊八这一天,盛世集团董事长陈子迩现身王府井大街,热烈的剪彩仪式带着即将到来的新春味道驱走了冬日的寒意。

    在这个春节,布丁在燕京插上了自己的第一面旗子,他们的征程似乎无往而不利,似乎星辰大海就在眼前。

    而在中海,史总则在面临一场风暴。

    三年的时间,当初做的事慢慢沉淀之后,终于开始有了收获,而当你变的优秀,利润率变的特别高,其实还可以用另一个词形容你…异类。

    早在1997年,布丁便利店刚刚开始做的时候,陈子迩就竭力推行‘主动出击’的策略,简单的表达就是,不要死等着人上门来买,尽管便利店好像也只能这么做。

    但陈子迩选择了不,所以还很小,他就知道投资信息系统形成只属于布丁的店铺系统,这并不是很难,7…11、罗森等便利店都有,只要坚持投入,认识到它的价值不变初心就好。

    史央清来了之后,继续加大力度投资了布丁独有的店铺信息系统,并完善了物流系统。这其中的好处以及带来的巨大竞争力外人根本无法想象。

    随便举个例子,先进的物流系统给布丁带来了低库存率、售卖的食品都很保鲜等好处,此外,几乎每个零售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库存金,通俗的说要钱进货,这是巨大的负向现金流。

    而布丁省下来的大量资金可以用来继续开店扩张。

    总之布丁的高速发展,不仅仅是因为陈子迩这个老板手头有资金,它是从一开始慢慢从小处做起的收获。

    便利店,玩的就是细节,拼的就是一个稳字。

    以前还好。

    布丁不大。

    近一年来,尤其是开放了加盟政策以来,布丁的体量急速扩大,大量的门店带来了大量的销售额。

    布丁的工作人员再也不用去工厂预约要货了,而都是别人送上门来,而且还要经过筛选。

    所以布丁一开始过高的零售价这几个月以来逐步下降。

    这是很突然的现象。

    对于其他零售商来说,这实在太突然,因为布丁装修精致,员工福利好,还要投资乱七八糟的东西,导致他不能卖的太便宜,它需要这个差价。

    可这几个月以来,其他零售商忽然觉得不对劲了,怎么……自己销售额越来越少了?再看布丁,似乎是在暗中微微降价?

    但对于布丁来说,这并不突然,而是长期战略决定的,当它的体量可以压迫供货商让利的时候,自己的成本慢慢下降的时候,所有的商品的价格自然就会下调。

    只是这量变很久,到2000年初才开始体现质变而已。

    年底大促销,是第一轮,中海各大小零售商立即感受到了压力,一月上旬到下旬,陈子迩的名头在全国流传。

    史央清是很机敏的商人,趁着这个势头,她马上对外宣布,布丁将在中海主要商圈开设一家百货中心。

    这一次的决策一下子惊醒了很多人,原来布丁有志于此?

    之前与其他大型零售商可以说是进水不犯河水,但短短几个月之后……什么都变了,商场如战场,形势变化之快,所受影响之剧烈终于让国有商场们知道了什么叫市场经济下的竞争。

    1月15日,陈子迩刚出现在燕京后的第二天,中海几大主要商场或是百货中心对外宣布成立中海市零售发展协调委员会,竞争死对头竟然联合到了一起,剑指何人,不言而喻。

    在燕京的陈子迩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史央清开设百货中心的提议他是投了赞同票的,这样将来也好与刁亦杰的商业地产项目做好配合,因为百货中心能带来大量的人气,不然到时候天天求着沃尔玛、家乐福也挺难办的。

    可谁知道反应竟这么快而激烈……

 第422章 兵临城下

    布丁做了个进入中型商超的决策,这一出手一下子便让中海零售市场风云突变。

    1月15日,所谓的中海市零售发展协调委员会由主要的四家商场联合成立,中央商场董事长徐健领头,老街口百货中心,太原路百货大楼,新世界商厦皆表示鼎力支持。

    当日,四家联手在中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海日报》上发布公开信,并号召重要的商品供应商共同抵制‘个别商家单方面压价倾销商品’的行为,因为这将损害大多数同行的利益。

    这么说好像也对……因为布丁确实让了一点利给消费者。

    他们的迟钝让他们慌了神,某种程度上又引来了这种反应过激的‘大造舆论’之势,同时也让一直顺风顺水的布丁高层吃了一惊。

    因为强调差异化竞争,发展这么长时间以来,布丁并没有挑落过什么行业大哥,在此之前这个行业也没有大哥……

    他们只是蹂躏了不少‘后起之秀’而已。

    大多数模仿者只学到了布丁的店面装修亦或是服务准则这类表面的东西,根本看不到布丁便利店在店铺系统和物流体系上下的功夫。

    在孙宏时代,那会儿还是个小企业,布丁就有专门的数据处理部门,陈子迩自掏腰包购置的电脑,这玩意儿死贵死贵的,而且人才更贵。

    但关于这方面的钱,他一分都没省过。

    所以蹂躏模仿者既轻松又简单,而且还很有乐趣,你说这好玩不?

    像今日这样联合起来的国有商场一齐发力,还真的是头一次……布丁算是一个发展劲头很强的零售企业,而且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国有商场相比,他甚至都比不过这其中的任何一家。

    更别说四家联手了。

    营业面积、市场地位、社会资源,人才积累等等方面布丁都有差距,就是背后站着陈子迩,资金实力也同样差很多。

    你的钱要一分分挣,人家的钱是银行印的。

    此事一发生,便引起舆论关注,一方是最近风头十足的陈子迩陈富豪,另一方是联起手来的几个大鳄,而且‘战争’一开始,发展协调委员会便大造舆论之势,将炮口齐刷刷的对准‘故意压价的个别商家’。

    这‘个别‘是谁还用说嘛?搞零售、成规模的不就这么些?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布丁便利店。

    公开信中还指出,‘某些所谓的优质服务下出售的商品其实是以次充好,并且收取高昂加盟费’,并罗列了一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数据,意思很明显:成本大于收益,这根本赚不了钱。

    没人会这么做,所以实际上成本很小,那么在门店装修、卫生标准、员工服务方面投入了巨大成本之后,到底开支节省在什么地方了?

    他们还以自身四家的相关数据做对比,老百姓可以看得真真切切的,这个行业的各部分成本比例到底是有多少。

    这份公开信史央清看了,言辞灼灼,大谈商业理论,这年头老百姓带有一点科学迷信,而它的逻辑关系上确实也自洽了,很具有迷惑性和煽动力。

    先不说信不信,到最后确实会让看得人思考,这布丁便利店这么卖……利润到底在哪儿?

    表面上一切都是那么高大上,可最后还能赚钱,你说产品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

    唔……值得思考的问题。

    除此以外钱多土豪的国有商家开始大面积的在电视、报纸上投放广告,一时间营造出对布丁全方位打压的形式,这年头中央还没有出台阻止国企乱放广告这种‘浪费国家资产’的政策,所以那广告的造势还真是强大。

    整个中海几乎在哪儿都能看到四家商场做的广告,以及他们自己宣布的促销让利措施。

    此时,史央清的办公室,她正在接听陈子迩的电话。

    他在询问供货商的态度。

    因为布丁较低的库存率使得布丁便利店的货品周转很快,这样可以尽量压缩商品积压在仓库中的时间,提高了资金周转率的同时尽量保证了商品是新鲜的。

    正常的情况,这是一家零售企业追求的极致:降低库存,提升资金周转,但任何事都有好坏,你没有库存,就不能断货。

    陈子迩问的就是这个,他本人对供货商与布丁的关系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这次似乎势头不小,他嘴巴刮了一句。

    史央清回答说:“目前还比较平静,我们的销售量很大,一般不会有企业舍得轻易放弃……除非他们四家给了特别的好处,除了少部分几家态度有些暧昧,大部分是没问题的。”

    大家都在挣钱,别挡我财路就行,布丁的出货量大,而且只是压价,又不是让他们亏本。

    那头陈子迩说:“还记得最早最早的时候可能97年,那会儿你还没来,孙宏曾想过为了加快扩张速度而拖压供货商的货款,被我给严厉否定了……现在看来,这个坚持其实加强了布丁与各供货商紧密程度。”

    大量的行业都有这种情况。

    而且越是他们这种手握销售渠道的企业,就越有底气干这样的事。

    简单来说,先拿货后给钱,给钱还只给部分,后面的就拖着,大家都需要钱办事啊。

    生产企业又能有什么办法?难道…我就不卖,我就要放在自家仓库里,你不准动!

    二傻子,蠢驴才会这么做。大家都有销售目标的好不好!

    就像施工单位,为了抢单,还要先垫付一点施工款,你垫付多少款子也是设计方做选择的重要条件。

    可项目建好了,你能拿到一半的款子都算人家大老板心好!因为陈子胜前世做过这个,陈子迩很清楚!

    为什么有拖欠农名工工资的事?因为没钱,为什么没钱?300万的项目,做完了设计方只给150万,你怎么会没有资金缺口?

    后来国家严厉打击拖欠农名工工资的行为,所以包工头不论大小一到大年三十那就是过鬼节,工人要钱啊,你没钱。而且你还不能得罪了上头的人,不然下一年人家工程不让你做了,那你靠什么为生?

    大家都头痛这个,都很烦链条上方那个人卡自己的尾款,但同时又不得已的去卡下面的人的货款。

    但布丁的货款很好要,说是每一笔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是吹牛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