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塑人生三十年 >

第277章

重塑人生三十年-第277章

小说: 重塑人生三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吸收不太可能,一来没那么强的实力,二来就算有也完全没有必要,贝尔实验室有些研发是不面向商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再有,其他有实力的公司也会对这些人才产生欲望。但不论如何……

    陈子迩眼睛眯了眯说道:“就算只取一瓢饮,不说一口吃成胖子,但盛世绝对可以摆脱营养不良,拥有一副壮硕的身体。”

    有了研发,他对盛世电子的未来才更足的底气与信心!

 第523章 与工程师们的碰面会

    陈子迩并不准备贪多少,只要弄来一些人才,并进行科学的管理,由此产生的收益足可以哺育盛世电子。

    2000年7月18日晚间,陈子迩在帕罗奥图一家高端酒店里面见了已经与盛世签订合约,准备归国的工程师们。宽敞的大厅里摆下了五张桌子,每张桌子大约十人。

    先期的招聘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硬件、软件方面,盛世集团是有一些钱,但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

    spod团队需要这群人。

    金碧辉煌的大厅里有大约四十多人,陈子迩到的时候大致扫了一眼,还是以华人居多。

    也正常,这年头的中国对国外工作者的吸引力其实有限,真有本事的人硅谷实在待不下去也可以回祖国,硅谷的挤出效应让很多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也就是这三年,出现了我们的回国潮,那个时候有个说法,一趟飞往燕京的航班上经常有好多工程师,当初的李岩宏就是其中的一员。

    四十多人里大约只有六名女性,剩下的都是男人,当陈子迩出现的时候,他们全都站起来鼓起了掌。

    这些人都是梁胜均仔细遴选的人才,虽然他们失业了,但并非他们的错,有些事整个公司都倒闭了,或者自己的部门从部长开始全都没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对于这些人来说,能得到老板的亲自接见,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重视,起码可以让他们对此次中国之行更加充满信心。

    “因为一些事情我是刚从纽约赶回来,”陈子迩只穿着白色短衫,过度的忙碌让他有些疲惫,可看到这群人,他其实是兴奋的,讲话声音中气十足,“首先是谢谢大家选择盛世,相信盛世。”

    “这次会面不是梁总向我提的建议,是我自己加的安排。我觉得我得看看你们,也让你们看看我。”

    陈子迩想见见这群人,跟他们简单的说两句。

    “纳斯达克发生的事情让人很悲伤,投资人对互联网的信心被打击到了冰点,但我从来不怀疑科技可以改变人类,盛世永远重视科技,并将善待每一位工程师。”

    啪啪啪!

    一片掌声热烈!

    陈子迩说的让这些人看看他就是在给他们一个‘老板重视科技’的概念。

    对于一家以技术立身的公司来说,这其实很重要。而且他还有一个理念要说明。

    “spod再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将上市了,从目前的反馈来看,人们是认同这项产品的,如果运气不太差的话,我想我们可以挣点银子花花,这样我也能付的起你们的薪水。”

    人潮中发出一阵善意的轻轻的哄笑声,为了照顾到部分外籍人员,陈子迩用的还是英文,有几位白人光头大叔笑的很开心。

    spod其实也为招聘人才立了功,对于许多人来说,它真的具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人们愿意为了他而工作。相反,如果是个不能捕获人心的垃圾,那绝对是个负向力。

    “盛世电子还是一家初创的公司,要想在今天活下来,最大的依仗不是我的那些钱,而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卓越的产品品质。”陈子迩眼神扫视过这里的每个人,迎着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

    这是个只有23岁的中国年轻人远在异国他乡正在开始他的创业之旅。

    “而且我并不把盛世电子定义为一家硬件公司,我们自己并不生产硬件,我们从事的是软件的开发和设计工作,我希望各位能明白这一点,所以下一代的spod要给人更加流畅且舒服的使用体验感。”

    陈子迩到这里就结束了,他并不想长篇大论把这里弄成上课一般,意思传达到就可以了。

    四十多名工程师们随后鼓起掌声。

    陈子迩走下去,到桌子边上,一个个的同他们握手,这些人中最年轻只有28岁,职业生涯刚刚开始,最年长的已经四十三岁,有男人,有女人,有同胞,有外国人。

    而在此刻,在陈子迩的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盛世电子开始拥有自己技术的基石。

    或许是成为大佬之后,类似这样的场合走过太多,所以陈子迩非常熟练的完成了整个过程。

    这里只是简单的碰面会,回到中海之后,他还要和全体的工程师们继续灌输未来硬件的理念。

    这日过后不久,梁胜均又为陈子迩引荐了贝尔实验室研发操作系统部门的主管拉里·宾斯,这其实算是一次私人拜访,陈子迩简单表达了对操作系统的好奇和对贝尔实验室现状的关切。

    拉里有不好的预感,他本来就觉得公司遇到了大麻烦。

    陈子迩这个陌生商人突然的关心以及频繁的活动更加让他对贝尔的前途产生担忧,仿佛这里马上就会关闭一样。

    有些顶尖的科学家,陈子迩几乎是逐一见了一下,不是他心急,只不过这种好事要是弄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那就比较可笑了。

    整个八月份,他就是在这样的节奏中度过的,为盛世电子寻觅一个又一个大佬,这让他产生的奋斗的感觉。

    到了8月末,他飞了一趟马萨诸塞州。

    因为浅予要开学了。

    哈佛大学没什么寒暑假之说,他们在圣诞节有一个冬假,大概20天左右,夏季也有一段假期,如果你自己不去参加短课,这段时间就相当于你的暑假,大约就是5月末到8月这段时间。通常来说8月末9月初,会是新学期的开始。

    相比于绝大多数外籍求学者,浅予此时的语言能力是可以排在前列的,最后半个月,她甚至要求陈子迩只能和她讲英文,长达半年的时间,她一直待在英语的语言环境里,更加重要的是,她的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

    开学的日子,哈佛会有稍微隆重一点的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学生家属爆满,整个校园里,美式大理石建筑、绿色大草坪并上世界各地的人们,大家一起在这个地方欢声笑语,迎接人生新的。

    在此之前,陈子迩已经租下了为期一年的高档公寓,说成是独立的小楼房更准确一些。

    浅予推开门,有些惊叹于其中的宽敞与精致,“我怎么看后边儿还有花园,我以后就住这儿?”

    “嗯。”陈子迩点头,“如果你觉得没有宿舍的气氛了,在学校交到朋友之后也可以邀请她过来同住。”

    “哇,这里太好了。”浅予看起来很喜欢。

    这地方还有个二楼,二楼还有阳台,屋子里的家具全都置换了一套新的,美帝国主义有时候也挺好的,只要有钱,你可以活的像在天堂里。

    同时,这里也是陈子迩未来三四年的一处据点,回国之前,他先试住了一晚……

    新环境,新感觉,新姿势,新味道……

 第524章 红尘最深处(二合一章节)

    盛浅予并非唯一一个在此留学的中国学生,国内的官员也好,稍微有些实力的企业家也好,他们的适龄子女也有几位在今年入学好哈佛,当然以本科生为主。

    通过某种联系而确认互相的关系,我们将之称为简单的社交过程,这似乎成了我们的本能,陈子迩不太了解外国文化是怎么样的,但我们自己的文化里确实表现出这样的现象。

    本国的大学里其实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老乡会。

    在异国,这种渴求更盛,毕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于是已经在哈佛生活了一年或是两年的学长学姐们,总是能通过一些渠道联系到盛浅予。

    总的来说,她不会面对无一人可说话的尴尬局面。

    开学的那天,许多同胞也见到了陈子迩,在美国他可能还是初出茅庐,但在国内,陈子迩已名动一方。

    再过几个小时,盛浅予便接到了聚会邀请,邀请词里陈子迩还在她的前头。

    应该会遇到一些国内做企业的人,这年头能在这里读书,不说非富即贵,但起码是中产以上。

    当然大佬可能还是少,毕竟就那么几个人,人家哪有那么多孩子在这读书。

    陈子迩没显得自己多高的姿态,而且这也算是为了浅予交些朋友,所以他就去了。

    算是比较小型的聚会,加上浅予一共四人,哈佛当然不止这些人,不过想来此次聚是有一种没有明说的门槛在的。

    从场地的奢华与另外两位姑娘和一位男生的服装就可以看出来。

    陈子迩的脑海里瞬间浮现了一个叫做‘圈子’的词语,浅予因为他而进了这个圈子,交了几个朋友。

    三位求学的孩子父母亲都来了,对于他们来说,孩子能够就读哈佛,也算是他们的荣耀时刻,除非有重大的事情,否则都是要来见证一下的。

    陈子迩带上浅予同他们一一的握了手,他主要是认父亲,带儿子来的最矮,头发也少,但稚嫩的儿子长的挺清秀,带着眼镜,颇有书生气,另外两个女孩儿也都有些温雅气质,从小的生长环境所致吧,只是要说长相其中一位倒是还行,明眸善睐,皓齿内鲜,青春年轻,至于另一位就有些够呛了。

    “陈董事长,请就坐吧。”

    讲话的人带了点南方口音,是一女孩的父亲,身子很壮,有啤酒肚。

    经过介绍,陈子迩大致知道男孩的父亲姓刘,是做汽车配件生意的,第一个和他说话的男人姓杨,经营家里的杨氏集团搞的是家乡坚果类特产的加工贸易,最后一位姓汤,在长三角地区做房地产开发,两位姑娘中模样还行的便是他的女儿。

    他们三个都算时代的弄潮儿,各自奋斗出了一家中型企业,若是放在当地肯定也都是首富之类的人物。

    今日因为身在异乡,也算是特别的缘分。

    陈子迩本只是想简单交流,可这三人的客套弄出了‘江湖地位’的差别出来,

    所以席间也根本不是什么互相交流,而是他们三个同陈子迩交流。

    唯一的男孩父亲刘爸爸嘱咐儿子:“以后有什么事情你要多帮忙,她们三位都是女孩子。”

    书生气的儿子不好意思的抿嘴笑笑,点了点头。

    陈子迩只当是客气话听了听,浅予在这里读书,他是有妥善的安排的。

    本是该聊些学校的情况,他自己也是这个意思,可这三人却总是要将话题往更大的方向引导。

    名唤汤大年的汤总与陈子迩讲:“陈总的盛世集团似乎也涉足了房地产市场?”

    “没想到汤总竟知道,那家分公司现在还在起步呢。”陈子迩回应道。

    汤大年摆了摆手,“陈总谦虚了,去年的两个项目盛世做的都非常棒,堪称中小房地产公司的榜样。趁此机会,我是想和陈总交流交流。”

    陈子迩了解了,他说:“前些日子,我拜访了一些人,其中不乏一些很关注中国经济的人,他们对我做spod的选择是很疑虑的,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技术实力薄弱,做成的难度很大,有几位还建议我将精力投入到房地产,他们都觉得这个行业已经有一些兴起的趋势了。”

    他说的是别人的说法,怎么分辨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杨姓男人说:“我觉得会涨,时机合适我也想进去试试去。不过这两年我看作保健品的很有钱赚,巨人集团弄的很厉害,不过我看那玩意儿没什么神秘的,弄来弄去还真给他赚大钱了。”

    他声音有些粗犷,讲话方式也很直接。

    陈子迩说:“经济环境好,许多行业都有机会。”

    刘爸爸赞同,“陈总这个说的对,以后买汽车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大家就这么聊着,其实杨爸爸和陈子迩比较容易合作上,他搞坚果类食品加工贸易,与布丁便利店有着结合点,可是他有些莽,而且是没有智慧的莽,于是对他印象最不好。

    汤爸爸比较圆融,他的女儿更加灵活变通,与盛浅予聊着不说,还端起酒杯朝陈子迩敬了酒。

    而浅予则感觉这姑娘还有明显的拍她马屁的意图,跟在陈子迩身边,她对这类语言并不陌生。

    汤大年也讲话最多,而且交流完了行业交流经济,他说:“自98年之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们的经济压力就比较大,外需大幅度下降之后,只能靠国债投资,陈总,你对此有过担心嘛?”

    “没有吧,至于国债投资,我们现在搞的差不多也是罗斯福新政的翻版,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化解生产过剩的问题上,它是比较成功的。”陈子迩微笑着说。

    结束后,盛浅予便跟陈子迩说了自己的感觉,“汤家闺女好热情,弄得我都有些不习惯了。”

    陈子迩微笑着没说话,这是看他的面子来的。

    盛浅予却有些批评的说:“那个汤大年也是的,看着文质彬彬的,却没想到尽教给女儿这些东西,要做生意就凭能耐好好做嘛。”

    想来,这次的小聚会就是他发起的。

    陈子迩劝道:“好啦,没必要为了这事气着自己,那小姑娘你愿意接触就接触,不愿意就算了,至于她与她父亲的想法,咱们知道就行了。”

    浅予略有怨气的看了他一眼。

    “以后我得瞒着一下你女朋友这个身份了,不然都不知道交的什么朋友。”

    陈子迩失笑,“你就是太聪明了,所以总是瞎操心。”

    就比如还要继续求学这件事,换成个糊涂人,陈夫人都能当了,还求什么学。

    “我很聪明?”

    “智力很高。”陈子迩说。

    盛浅予嘴一撅,“听你意思,话里有话。”

    “所以说你智力高。”陈子迩也是服气,不过他语气一转,又说:“其实我一直在想,人呢,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