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15章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5章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昌宁指着他笑,“活该,谁叫你想脚踏两只船的。”

    冯一平也在旁边补刀,“是啊,今天还做的那么明显。”

    肖志杰就要踢冯一平,“你还说,还不是你叫我去的。”

    冯一平慢条斯理的吃着饭,“我不是知道你喜欢黄静萍,给你创造机会吗,那这样,以后我就不想办法给你创造机会了哦!”

    肖志杰忙说,“别,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帮我想想办法,怎么让她不生气。”

    “简单,”冯一平对王昌宁眨了眨眼睛,“我们能想办法让张秋玲不生你的气,但有什么好处?”

    “是啊,”王昌宁也帮腔,“没好处,我们是不会帮这样的忙的。”

    “你们真不够意思,”肖志杰说,“好吧,你们有什么要求?”

    冯一平示意王昌宁提,“奶油瓜子,大包的。”

    肖志杰闻言小小的嘘了一口气,“好的,没问题!”

    冯一平和王昌宁也是故意逗他,这种大包的奶油瓜子,大概有后来超市里大包瓜子的三倍那么多,但只要一块五毛。

    “办法呢?”

    冯一平招招手,三个人头凑到一起密谋,等他说完,肖志杰满脸带笑,王昌宁却看着冯一平说,“我怎么觉得,你也是个花心大萝卜呢?不然怎么能想出这些话?”

    肖志杰用肩膀撞了王昌宁一下,“你不知道啊,他就是个花心大萝卜。”

    等到张秋玲吃完饭回教室的时候,肖志杰连忙起身让路,张秋玲却低着头从另一边进去,冯一平看到了就想笑,转头看黄静萍,觉得她脸上也有些不自然。

    晚自习是语文,王玉敏是抱着卷子进来的,随着她高跟鞋踢踏踢踏的响声,整个教室安静下来。

    把卷子王讲台上“咚”的一放,“这次这么浅的考试,考试量也不大,居然还有人不及格!恩?整天都在混日子吗?这么容易的考试就考这个成绩,还怎么考高中?与其浪费钱在学校里玩,还不如现在就回家帮父母种田,好歹也算半个壮劳力了!”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好些同学都低下来头,王玉敏话锋一转,“当然,这次有几位同学进步很大,是值得表扬的,下面发卷子,冯一平,98,”

    冯一平走上讲台,王玉敏对他笑了笑,“不错,要保持!”

    “第二名,唐少康,91。”这位是班长。

    卷子发完,王玉敏说,“我先念这次考试的总成绩,第一名,冯一平,语文98,数学99,英语99,物理99,化学99,政治99,历史99,地理98,生物95,冯一平同学以生物之外的8门功课年级第一,总分885的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名。”

    王玉敏说完,全班又很安静,这样一看,其实除了生物,其它8门差不多都是满分了。大家都知道,学校老师判卷的原则是,哪怕你都答对了,他也不会给你满分,总要用字写的潦草,卷面不干净为由,扣你个一两分下来,免得你自满。

    其实总的来说,这次考试王玉敏是满意的,年级第一名是一班,年级前十名一班占四个,特别是冯一平,小考的成绩在一班只排第三名,现在一跃到了年级第一,而且除了生物,差不多是门门满分的成绩。这次考试,虽然难度不大,但知识面覆盖的还是广的,这近两个月所有的要点,基本上都涉及到了。况且她知道,课外时间冯一平还学和考试无关的知识,那三门副课,也是最后两天临时抱佛脚背的,就这样还能学的这么扎实,只要他能保持下去,到中考的时候,不要说是县里的一中,努努力,市里的一中也不是遥不可及。

    所以,下自习后,王玉敏特意把冯一平叫到教室外,“冯一平,你这次考试不错,但其实算不上什么,你也知道,这次考试很浅,都不难,考的不好才有问题,所以你千万不要骄傲,接下来要努力用功。”

    冯一平连连点头,“还有,这样的成绩一定要保持,如果退步,让别人追上来,那就不用再去找朱老师,记住了吗?”冯一平闻言愣住了,王玉敏却笑嘻嘻的走了。

    我去,这是作茧自缚啊!冯一平这才反应过来。

    哎,你说自己怎么就变得这么实诚呢?不知道老师在这方面都狡猾狡猾的!酌情考个班级一二三名就可以啊,怎么就这么实在的整了个年级第一,还一定要保持,不然就会影响到发财大计,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冯一平又感觉整个人都不好啦!

    肖志杰这个时候走过来,手搭在他肩膀上,“王老师夸你了吧!”

    冯一平一扭,挣开他的手,回教室收东西,肖志杰在后面喊,“你不回寝室啊!”

    非常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

 第二十一章 父母的心思

    第二天早上,大家跑完早操回到教室,张秋玲打开课桌,发现里面有一瓶汽水,旁边还叠着一张纸,她瞥了肖志杰一眼,只见他装模作样的在背英语。//全本小说网,HTTPS://。)//

    打开纸条,上面写着,“你一定很累,因为昨天晚上你在我脑海里跑了一夜。”张秋玲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好吧,在二十年后,这是个没人会用的梗,但现在,逗这些情窦初开的小姑娘一笑,那还是没问题的。

    到了上午正式上课的时候,二人就涛声依旧。

    这两天上课,各科老师都会花时间把卷子发下去,每位老师都会对冯一平说,“再接再厉,注意保持!”冯一平心里泛苦,还不得不装出一副谦虚和受教的表情来。

    这一周的自习,老师们也都是讲卷子,有时候讲着讲着就会发飙,比如王玉敏现在。

    说着说着就来气了,说的是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这么简单的填空题,菜畦、皂荚树、桑椹、黄蜂、叫天子,这些东西,都是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你们谁没见过?倒是那些在大城市里的孩子不曾见过,就这几个,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填不出来?上课的时候,不是再三说,这一段必须要背的,都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满教室的同学都成了鹌鹑,教室里落针可闻。

    最后,是对作文的讲评,再重复了一遍通用技巧,如何破题,如何立意,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等等,最后,把冯一平的作文当成范文读给大家听。

    冯一平写的《我的理想》,和所有的同学都不一样,也出乎阅卷的几个语文老师的意料,如果不是考虑到按例是要挑刺扣几份的,三位语文老师都会一致给作文满分。

    中心思想是这样的,冯一平先分析了理想、空想、幻想、和梦想的转化和异同,最后总结道,“我的理想是,不懈努力,让我的每一个梦想都逐一成为现实!”

    省城,省音乐学院门口花坛边的梧桐树下,冯振昌穿着一套蓝色工作服,戴着袖套,还是穿着解放鞋,虽然还是土,但比起在村里,穿的体面干净的多。他熟练的从大锅里铲起板栗,装到纸袋里,放在一旁的电子秤上,“好了,三个半斤,一共九块钱,有点烫,不要托着下面,拿袋子口那。”

    对面几个女孩把钱付了,边向学校走,就边剥着吃,叽叽喳喳的,“烫,”“那你不要吃啊”“好香,还好甜!”……

    冯振昌笑了笑,女儿和她们差不多年纪,却已经在工厂打工,好在过几年儿子也会上大学,而且是会比这个大学好的大学。

    摊子前现在没人,他拿起固定在三轮车上的热水瓶,把热水倒在罐头瓶里。

    是的,他们的摊子是支在一辆三轮车上,梅义良找厂里的师傅改过,汽油桶改成的炉子放在上面稳稳当当的,加上称重的电子秤,虽然都是买的旧货,也花了近三百块,当时梅秋萍非常的舍不得。

    不过这样好处很多,这一带是大学城,还有附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个地方买的少了,他们就骑着三轮车,拉着摊子朝下一个地方赶,现在每天下来,都会卖掉上百块。

    从塑料袋里拿出两个馒头,装到纸袋里,然后埋到锅里的砂下,三五分钟,馒头就热了,这是他们的午饭。

    正准备抽空抽支烟,到小卖部打电话的梅秋萍回来了,脸色有点不对。

    “怎么了?”冯振昌坐在花坛上,一边吞云吐雾,一边问。

    梅秋萍站在三轮车后,把锅里装馒头的袋子翻了个边,也拿起罐头瓶喝了口水,对他说,“爸跟我说,一平写的小说,这个月发表在一个叫《收获》的杂志上,还得了两千三百块的稿费?”

    “嗞”,冯振昌不小心让烟烫到了手,接着烟又掉到裤子上,他连忙站起来,又拍又抖的,梅秋萍也过来帮忙,“呵呵,你也惊到了?”

    “你说多少啊?”

    “两千三啊,我当时也反复问爸问了好几次,是两千三没错,他们已经把钱取出来了。”梅秋萍说。

    “两千三啊,这么大的事,这个孩子一点都没在我们面前提起过。是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开学前,他说要去看爸的时候,一个多月前的事了。”梅秋萍也是有些感慨。儿子和她最亲,喜欢粘着她,现在这么大的事,儿子却把她瞒得紧紧的。至于那两千三的稿费,一方面,她觉得很不真实,一方面,她觉得,儿子一下子就长大了。儿子既然长大了,有些事会自己拿主意,不会像以前一样,事事都要问她。本来她应该高兴,应该感到骄傲的,但是,不知怎么的,她心里又有些隐隐的失落。

    两个人热水就着馒头,边吃边聊。

    “另外还有个五块,是故事会那里得的。”

    “这钱现在放在爸那是吧?”冯振昌问。

    “是,”说起这个,梅秋萍又有点气,“他们已经花了三百多!”

    “啊!”冯振昌转头看着她。

    “学杂费四十五,交了,一平自己买了两套衣服一双鞋,给爸也扯了布做套中山装,还给他买了双皮鞋。”

    “这个孩子,”冯振昌也有些无语。

    “倒也没乱花,”梅秋萍说。

    “是,”冯振昌也赞同,“学杂费有钱了是不该欠,现在也是换季的时候,一平也是该买衣服。”

    “买的就是和前面那中学校服差不多的运动服,一平也慢慢大了,也知道爱好看,几年都没给他买过衣服,他这两年长的快,原来的衣服是没有一件不打补丁的,而且还都不合身。”梅秋萍说起来有些心酸。

    “是,现在我们不是慢慢赚钱了吗?年底回去的时候,就在省城,给他买套现在时兴的。”冯振昌说。“那剩下的钱呢?你叫爸买栗子了吗?”

    “爸已经买了,当时一平就和他说,家里买的便宜,至少买个五百斤。爸在村里也跟人赊了一些,现在都收了八百斤。”

    “八百斤,开年后也能买几个月了。”冯振昌把手里的馒头一口塞进嘴里,又有两个女学生朝这走来。

    下午,冯振昌说是去上厕所,却是转到书报摊买了当期的《收获》,回来的时候,梅秋萍自然埋怨了好一阵子,好几块钱呢,爸都说了,杂志社有寄几本的,花这个钱干什么?还没赚几个钱呢,就大手大脚起来了?

    结果接下来一有空,梅秋萍就捧着杂志看,冯振昌就说,“这么贵的,我还是会去和那老板说,退了好了。”

    “算了吧,买都买了,还拿回去退,不是让人瞧不起吗。”

    这天下午,两个人在做生意的时候,没少跟来照顾生意的同学搭讪,“这一期的《收获》你看了吗?那篇《一个都不能少》的小说,是我儿子写的。”然后收获或真或假的褒扬不少。

    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冯振昌骑着三轮车,朝小学那边赶,然后到高中,到晚饭的时候,再回来停在大学门口,等到远处海关钟楼上响起八点的钟声,他们才准备回家,冯振昌骑车,梅秋萍走在后面,遇到坡或者不平的地方,她就在后面推。

    回到住的地方,已经快九点。

    这是一个城中村,当然,准确的说,现在还不能叫城中村,其实整个省城,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城中村。新建的高楼大厦少,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放开,新建的住宅楼也都有数,都是些多年的老房子。没有经过大拆迁,再规划,再开发,马路没有后来那么多、那么宽、那么直,马路边的树倒是比后来的多,比后来的大。

    住的地方在靠近铁路,当地人在那一块盖起了一片两到三层的小楼,多是用来出租的。前后两排之间的距离不到三米,前面一排楼里的人打个哈欠,后面一排的就会传染,很是仄狭。巷道里的水泥路面,都已经老化或者被压坏,坑坑洼洼的,到了下雨天就更遭罪。

    冯振昌他们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棂和底楼的门,在巷子里洒下斑驳的光影。分散在省城各个地方讨生活的人也都回家了,几个孩子在巷子里嬉戏打闹着。

    他们边推着车边一路打着招呼,“回来了,今天还烧鱼,这么舍得,肯定赚不少钱吧!”

    “呵呵,哪里啊,你们今天呢,板栗卖不少吧!”

    这个点,不远处的小区里,已经安静下来,人们已经吃完了晚饭,在散步或者看电视,那些早睡的,差不多准备睡觉了。巷子里,却是最热闹的时候。主妇们把煤炉搬到门口,正在烧菜,一路过来,酸甜苦辣,闻了个遍。一家的辣椒炒肉,让冯振昌喉咙咕咚了一声,他忙加紧了脚步。算算怕是好多天没没吃到肉,早上吃的炒冷饭,中午就两个馒头,现在闻到这个味道,还真有点馋。

    他们租的一楼,前后两个房间,加起来不到二十平,等到把三轮车放进去,就塞的满满当当的。其实没有什么家具,一张折叠桌子,一张方凳,两把靠背椅子,还有一张双层的木床,这都是在家具作坊打工的梅义良给他们置办的。

    把车放好,冯振昌擦了把脸,再淘米煮饭,然后就闲下来。就着桌上剩下的半盘子花生米,倒上一小杯在农贸市场打来的散白酒,吃几颗花生米,抿上一小口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