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599章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599章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加拿大的人力,可没有国内那么便宜,所以这个推广的团队,规模并不大,那这个效率,自然也高不到哪去。

    “出去转转?”冯一平说,他想到外面去换换脑子。

    “好的,我交代一下,”

    “布坎南,像布鲁斯那样的行为,你应该要理解,”等电梯的时候,周围没人,冯一平提了一句,“这样的情况,避免不了,而且,从公司的全局角度来说,这样的行为,只要控制好,对我们的的成长是有益的,”

    “放心吧冯,我理解,”布坎南说,“谁都希望自己被当成重要的人物,这种自我优越的欲望,如果能有效控制和引导,会成功的激起大家的干劲,”

    他至少想得挺明白,那就好。

    从冯一平的角度来说,他还是希望能有人觊觎布坎南的位子,这样一来,他们双方的工作,都会很用心努力。

    但如果布坎南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比如冯一平回硅谷后,他打压今天蓄意在冯一平面前表现的布鲁斯,那就会造成内耗。

    内耗,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冯先生,”穿着高跟鞋的前台,迈着小碎步跑过来,“有一家中文报纸,想对你进行一个专访,我该怎么答复?”

    “中文报纸?”这个冯一平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两年前为了自己的那本书,他在美国好几个地方做过演讲,那一次,他同样接受了纽约几家中文报纸的访问,不过,不是专访。

    “让他们留下联系方式,最迟明天给他们答复,”想必这些报纸,也是看到了自己跟布隆伯格午餐的新闻,才跟过来采访。

    “干脆带我去华人街转转吧,”冯一平说。

    “好的,那我们还是去法拉盛,”

    “这边曼哈顿南端下城,现在已经高度商业化,生活成本很高,911后,已经让很多人觉得曼哈顿不够安全,因此,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好多华人,都把家搬到了法拉盛,现在得法拉盛,才是纽约最好的唐人街,”

    “那好,就去那看看,”冯一平从善如流。

    …………

    通过电影和电视,不少人都了解了曼哈顿上东区的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

    那么与此相对的便是皇后区。

    穿过收费站的大桥,马上就看见许多建筑工地,以及好多没有阳台,由砖块砌成的陈旧的居民楼。

    举目望去,除了满世界的这种四四方方的老楼,就只有各种五颜六色但是艺术感十足的墙壁涂鸦,确实非常热闹。

    而且,和一般对美国社区不同,在这,就是那些老楼下面,也被辟成了商店,和国内一样,生活非常的方便。

    “人真多,”还没真正走下去,布坎南就感慨了一句。

    华人聚居的地方,总是如此。

    冯一平想起了以前听说过的一个笑话,“那次在曼哈顿中国城,我听一个餐厅老板说,有一天,他店里来了个客人,专门挑了靠门口,能看到外面大街的位子,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而且好像看不厌的样子,”

    “餐厅老板好奇的问他看什么?那人说,我来自德克萨斯,来这就是看这些人的,”

    “哈哈,”布坎南大笑,“德克萨斯州,真称得上是第地广人稀,他没见过街上一直这么多人,也正常,”

    他们已经踏入热闹的“缅街”,这是法拉盛这个华人聚居区,最主要,也是最热闹的商业街。

    当然,这个缅街,不要自作聪明的认为它跟缅甸有什么关系,真没有,那完全就是音译过来的,mainstreet。

    走在热闹的缅街上,冯一平还是觉察出了这边与曼哈顿那边的唐人街不一样的地方,那边,听到的大多数是粤语交谈,而这一边,来自中国东南西北的口音都有。

    忽略掉路边那些热闹的繁体字招牌,以及人群中为数不少的老外,冯一平恍惚有自己目前在国内火车站附近转悠的感觉。

    所有的一切,真的都非常像,天南地北的货,南来北往的人,路边店里热情的电喇叭吆喝声,和国内火车站周边真没什么区别,热闹、嘈杂,看上去不太卫生,整体感觉,就一个字,“乱”。

    “我这是在美国吗?”布坎南笑。

    “当然,你肯定是,”冯一平说,“如假包换,”

    跟着他也问了一个问题,“我只是想问,这不是华尔街吗?”

    一路走来,他留意到,就这么一小块地方,他目前已经看到了富国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等十多家银行,未免太夸张了些。

    不过,再想想以华人为主的亚裔,存款率高,他也就释然了。

    “新闻上报道说,因为华人集中在法拉盛这一代居住创业,这甚至带动了皇后区的就业和经济,最新的数据显示,法拉盛的就业人口增长了近5%,是全纽约市的8倍,”

    冯一平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商店的门头上,这些名头都非常大气,前缀一般都是亚洲、东亚、南亚、新亚、新世界……等等。

    而且这些招牌挺有意思,比如眼前这家店,招牌上第一行,是为手机和座机充值,第二项,是全美和全中国的快递,第三项的那玩意,绝大多数人都猜不到,“特效蟑螂药,”

    这个国内都很少看到卖的好不好!而且一个店里怎么同时做这几样生意,压根没有关联的好吗?

    “布坎南,纽约有多少华人?”看这眼前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冯一平问。

    “应该接近70万,”

    “这么多?”冯一平有些惊讶,但同时,他感觉有好像抓住了些什么,“对了,多伦多人员分布呢?主要是哪些人,华人多吗,有多少?”

    “英裔和法裔最多,都占据了超过25的份额,其它欧裔占了超过一成的比例,亚裔、非裔和阿拉伯,约占了近一成,剩下的,都是混血,”看起来布坎南对这些数据非常清楚。

    “多伦多华人总数有多少?”

    “接近40万!”

    “我觉得,这是不是可以当一个突破口,”冯一平的那个想法清晰了些,“发挥我的优势,多做一些宣传,让我的这些同胞们,首先支持我们的网站,是不是可以?”

    布坎南站在那想了想,“至少,是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

    “但是,这需要我们制定完整的行动方案,前期的宣传,非常重要,”

    “宣传?刚刚不是有一家中文报纸希望给我做专访?问问,是哪家报纸,”

    “侨报,”很快,布坎南拿着手机说。

    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些不满意的意思,“怎么了,这份报纸是销售不好,还是没有在多伦多发行?”

    “我就知道侨报肯定第一家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家左翼(亲共)的报纸,报道中国内地的新闻最多,你这个内地首富一露面,他们肯定会马上找上门来,”

    “只是,侨报在纽约的发行量排在第三位,但在多伦多,它的发行量,连第三位也不是。”

    “排第一的还是世界日报?”这家报纸,冯一平有影响,是美国华人看得最多的报纸。

    “是,世界日报在多伦多的发行量,同样也排在第一位,纽约和多伦多两地,中文报纸发行量第二的是,星岛日报,”

    “那你联系吧,我会好好配合这两家报纸,来做一个专访,”

    “忘了跟你说,”布坎南摇摇手机,“我们刚出来不久,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也找到了公司,希望给你做专访,”

 第一百零七章 高待遇

    在海外,中文报纸其实很多,这是因为,各大中型城市,一般都有唐人街,中文报纸有生存的土壤。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其次,是移民中本来就有不少“老报人”,其中不少人,可能原来就是《人民日报》、新华社或其他专业性大报的知名记者或编辑,有的还具有主任或博士的头衔。

    他们移民国外后,在找不到其他工作的情况下,只好重操旧业,靠办报为生。

    三,是改革开放这么些年之后,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贸关系,近几年发展较快,不少国家主流社会,意识到华人及其文化的价值,发现华人市场有无穷的潜力,纷纷通过广告和其它方式,向华人推销其业务或产品。

    受众为华人的中文报纸,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当然还有其它的方式,比如去年休斯敦火箭队选中姚明,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但是,有生存的土壤,也有市场需求,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行就很好做,恰恰相反,海外各地的中文报纸,财政状况都不容乐观。

    比如纽约,从出现第一份中文报纸到现在,先后有多达上百家中文报纸,后来因为经营的原因,有的坚持了几年,有的发行了三四期,因没有读者,就无声无息地停刊了,连一朵浪花都没激起来。

    因为再怎么说,在美国,中文报纸,只是少数族裔报纸,广告客户资源有限。

    总之,在海外的中文报纸,是创办很容易,但维持很难。

    目前纽约的华文报纸也不下10多种,但除了一些华文周报以及不定期出版的华文报纸,实际上每天出版的华文日报主要有4家,分别是《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

    在纽约的发行量,依次为9万份、5万份和4万5千份。

    另一份报纸,是回归后才到纽约发展的《明报》,日发行量在2万份左右。

    当然,这些报纸在北美,自然不止在纽约一地销售,在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芝加哥、温哥华、多伦多等地,都有销售,这也是冯一平看重他们的原因。

    从这些中文报纸的一些改变上,其实也可以直观的得出一些结论。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包括人民日报的海外版,都是按港台那边的习惯,用繁体字,从右到左的竖排排版。

    6年前,人民日报海外版率先改版,改用简体字和从左到右的横排版,两年后,一向被认为亲中的侨报跟进,先是改成横排,让很多读者大为光火,之后前年底,它干脆也启用简体字,结果,成绩出来了,发行量大增20%。

    发行量,可以说是一家报纸的命脉,因为发行量大,才能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

    有了侨报的成功示范,星岛日报没怎么犹豫的就改成了更让大陆移民习惯的横排版,当然,它目前还是用繁体字。

    最后,有台资背景的世界日报,不顾一些读者的反对,也在今年春节后,改用横排排版,虽然目前依然用繁体字,但是和星岛一样,“不排除之后改用简体字,”

    经由这些报纸的改版,其实就可以非常直接的得出一些结论,虽然冯一平这个大陆首富的身家,现在跟港台那些成名多年的富豪还有差距,但是在其它方面,大陆的影响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文化习惯的改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自然是综合实力的增强。

    …………

    翌日上午十点,冯一平在纽约公司会议室,接受了包括明报在内的四家报纸的联合采访。

    这样的机会,这四家报纸都非常重视。

    冯一平的脱口秀首秀,是美国甚至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奥普拉脱口秀,他在美国接受报纸的第一次专访,按理说轮不到他们这四家头上,不说是美国影响力排名前三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来做,就冲冯一平这一阵子的这么多动作,至少得由华尔街日报来做。

    所以他们这一次,齐刷刷的派出了在纽约的总编辑,这样的采访,这样的待遇,冯一平可以说是第一人。

    四个总编,外加摄像和其它助理,加起来近二十人,以及一些设备器材,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的。

    没有美眉,四个总编辑,一水的中老年爷们。

    “你好冯先生,很高兴得到这个机会,”世界日报的总编辑,抢先用一口台普跟他打招呼。

    “我也很荣幸能跟几位总编见面,老实说,我有些受宠若惊,”在这样的场合,冯一平总是很谦逊。

    “冯先生你完全当得起,”星岛日报的总编辑,是年纪最大的一位,“国内的年轻人,能在美国有这么大的成就,真是让我们欣慰又自豪的一件事,”

    “您过奖了,叫我一平就好,”

    老编辑还不放手,“卓远他,遇上了一个好机会,”

    “您认识包先生?”

    “呵呵,香港就那么一块弹丸之地,离港前,和他多有接触,”老先生笑着说,“本来以为他已经颐养天年,没曾想,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家享誉世界的期刊总编,真是叫人艳羡,”

    “之前联系的时候,他一直对冯先生多有推崇,现在一看,果不其然,”他拍着冯一平的手,对周围的人说,“短短几年,冯先生就成功的创办了一份世界级的期刊,真是让我们这些自诩为媒体人的家伙,相形见拙,”

    “您客气,前沿杂志的成功,起主要作用的是包总,”

    排在第三位的中年人抢上来握住冯一平的手,“和冯先生在其它方面的成就相比,他在媒体界的这些成就,也有些相形见拙,不值一提,”

    “你好冯先生,我是王鹤年,来自侨报,”

    这是最亲近国内的一家报纸,“很高兴认识你,王总编,”

    或许和创始人金大大有关系,明报的那位最儒雅,说的也最简洁,“很高兴认识你冯先生,”

    对明报,冯一平的观感有些复杂,对金大大,那自是极爱的,但是,因为明报针对的主要群体是知识分子,而香港的知识分子中,有不少是以世界公民自诩的,而这些世界公民,肯定是受西方的文化影响最大。

    所以,冯一平有时看到明报上的一些文章,感觉非常的理解无能。

    大部分内地老百姓支持的事情,他们却往往会按西方的观念来解读,按照西方宣传的“普世观念”来解读,所以不少时候,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往往和内地的主流意识大相径庭。

    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觉得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他们标榜着以中立公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