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683章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683章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国已经熟稔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同样会在互联网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将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那时硅谷的那些巨头,来学习和借鉴我们的商业模式,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那会我们国内,应该也会有不少互联网领域的巨头,大胆的预测一下,以后我们国内应该也会出现市值过千亿美元,两千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互联网公司,”

    “依托我们国内巨大的市场,我认为,将来在互联网领域,我们不是没有超越美国的机会,至少会在一些方面领先,”

    “千亿美元,两千亿美元?领先美国?”领导们都被冯一平的这番话砸得有些懵。

    也不是他们眼界不够开阔,只是这时这样的数字,确实非常难以想象。

    要知道,去年年末,a股总市值,只说上证,是接近25000亿元人民币,今年会增加,年末就算总市值是30000亿元人民币,汇率平均取8。2,也不过折合3600亿美元左右。

    你这会说将来国内会有一家公司市值会超过2000亿美元,确定说的不是醉话、胡话?

    也就是说这话的是冯一平,换做其它人,领导们第一时间的反应,肯定是荒谬!

    冯一平看了看表,已经8点40,他挥挥手,“服务员,调到2套,”

    一打开,总局的汪司长刚好说到,“这肯定不是我们局里的专家,”

    他自然知道今晚会播出什么新闻,央视这样牛的单位,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的,在这么合适的时间内帮助冯一平?自然是有条件的。

    条件也不是太难,只不过让冯一平同意上对话栏目而已。

    区长扫了一眼,点点头,“这个时机选得好,不会有以势压人之嫌,”

    这领导就是领导,一眼就看穿了冯一平为什么安排在这个时候反击。

    别人一说,马上对号入座,迫不及待的跳起来,那显得有些心虚,而且,你堂堂一首富,大动干戈的对付一个专家,还是一个背后没有单位的女专家,未免会让人有些反感。

    但是,在这个女专家说得越来越过份的时候发声,那还是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遇到这样无谓的事,真的挺无奈,”

    “呵呵,你得适应,”区长笑着说。

    …………

    晚上这场应酬,结束得比预计的早,听了冯一平那不可思议的预计之后,领导们都有些不淡定,都有些心不在焉。

    冯一平的那些话里,信息量太大,在去年,我国gdp总额约为145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排第二的日本约为39200亿美元,是我们的2。7倍。

    十年后,我们就能赶超日本?

    老实说,我们究竟是在12年还是13年超过日本的,冯一平也有点记得不太清楚,但应该就是在那两年。

    但后来国内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公司,他记得很清楚,至少有阿里和工行。

    …………

    11月的晚上十点多,外滩这会终于比较安静,灯光也比较暗,但陪梅耶尔在这里漫步的冯一平,还是把风衣的领子竖了起来,不仅是怕被人认出来遭遇围观,主要是冷。

    梅耶尔依然很自然的挽着他的手,“我的那个提议,你考虑得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冯一平说。

    “真的?”梅耶尔激动得很大声的叫起来,传得很远,引来不止一对此时还逗留在外滩的鸳鸯观望。

    “真的,”冯一平点点头,“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最好等谷歌上市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辛苦这么多年,总要享受胜利的果实,你说呢,”

    “我没问题,那这边会不会出现空档?”

    这个确实会,冯一平希望布坎南在小奥黑同志选上参议员之前,就加入他的团队,未来能在国会山小奥黑的办公室有一个比较不错的位置,将来,能顺理成章的在白宫谋一个好位置。

    “两种方案,一是我推迟布坎南离职的时间,二,找一个过渡人选,反正我明年大部分的时间,将会呆在美国,”

    “哈哈,谢谢,”梅耶尔朝冯一平身上靠了靠。

    “其实,你在谷歌干满十年也不错,”冯一平说。

    他知道,梅耶尔后来是谷歌最有权力的女人。

    “到那时,也许情况会有很大不同,”

    “很大不同,什么不同?”梅耶尔问。

    “谁知道呢?”话到嘴边,冯一平还是咽了回去,今天晚上,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话,已经说得太多,这个设想,或者说计划,暂时还是放在心里吧。

    “我还是希望能够尽快负责一个大公司,”梅耶尔说。

    此时,他们已经走到了外滩的尽头,梅耶尔突然抱着他,“后天就要走,明晚又不确定你有没有事,今晚我不想回酒店,去你家,好吗?”

    她可不会不好意思,不等冯一平开口,紧紧的抱着他感受了一下,“哈,我想我很明白你的意愿,”

    。。。

 第二百二十七章 爬得高 摔得重

    谢教授此时可没有冯一平他们的闲情逸致,她的脸已经黑到不能再黑。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她现在总算明白,冯一平为什么说,有些问题,他们不好回应,原来是早就有了安排。

    那短短的几分钟的新闻,明天将会给自己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她现在有些不敢想。

    但是,她丝毫没有自己不靠谱的说话被人戳穿时的尴尬,一丝都没有,也压根不会在乎什么脸面的问题,脸面,那种虚无的东西有什么好在乎的?

    关键是她也不觉得自己说错了,她相信,在如实缴税这方面,国内肯定比不上欧美,因为没有那么严格的法律,以及会因为一次偷漏税,而造成系列严重后果的体系。

    这一点她自己也有亲身体会,这么多年,自己何曾又交了多少税,不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问题是,国税总局的都站出来说,嘉盛是缴税的模范,那就不好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质疑国税局的官员说的话,那是不明智的,搞不好会引火烧身,怎么知道国税局一个不爽,不会回头找自己的麻烦?

    谢教授知道自己压根就经不住查。

    当初不该近乎指名道性的针对冯一平,如果是普遍泛指,那现在还可以在这一条上做文章,谢教授有些懊恼的想。

    可是,如果不针对冯一平,不跟冯一平绑定,自己又哪会有现在这样的热度?哪会在短短的时间里,比以前知名那么多?忙到一天有好几家报纸、刊物找自己约稿?

    好在还有关于慈善方面的可以写。

    得马上把已经发出去的那篇稿子撤回来重新来过,这一次的重点,就集中写他在慈善方面的冷漠。

    但谢教授现在也有些虚,她现在是真的不确定从慈善方面攻击,就一定会有用。

    她现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了冯一平的话,他们是真不屑于对自己有什么反应,因为自己的这些言论,其实真的对嘉盛造成不了什么不好的影响。

    这一点她也有体会,比如,买些家里需要的零碎的东西,她还是习惯去有佳便利,因为有佳确实好,不但网点多,东西好,价格实惠,服务态度也甩其它便利店一大截。

    嘉盛既然都反驳了自己在纳税方面的驳斥,应该也不会放过慈善方面的指责。

    还是写吧,万一他们真的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作为呢?那他们想反驳也没料反驳。

    但显然,有些事肯定不会以她的意志为转移。

    …………

    翌日一早,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都刊登了同一篇文章,正在筹备中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发文,在上个月下旬,已经接受到第一笔个人捐资,嘉盛董事长冯一平个人捐赠的1000万元人民币。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高度赞扬了冯一平热心教育的举措,并呼吁所有支持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个人,为基金会提供支持。

    也就是在这个早上,国内的三大门户网站,均在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刚在香港完成各项手续的嘉盛助学基金会,公布了基金会的章程。

    这是一个非公募性质的专项基金会,由冯一平个人出资1500万美元成立,旨在资助那些已经拿到欧美知名高校的offer,但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前往的应届生。

    嘉盛助学基金会同时招募志愿者,主要是协助调查申请者的真实情况。

    第一条消息,大家还觉得不太关自己什么事,这样的由中央部委成立的基金会,不一定能惠及到自己头上,但是第二条,则让很多大学生激动不已。

    谁不想去国外的名校进修一把呢?此时的出国深造,真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大事,只要好好努努力,留学结束后,一般都能在美国或者欧洲找到工作机会,进而取得居留资格。

    即使志在国内,那么,在欧美名校深造几年之后,作为海归回到国内,那同样是前程远大。

    不少体谅到家庭实际情况,已经熄了这个心思的同学,顿时心热起来,就在当天,全国各地看到了这一消息的高校里,都有很多份申请资料寄往香港,包括清华大学的一些学生。

    到下午,很多学校的网站,也一字不差的转发了这条新闻,也包括清华。

    在校的学生,都还是很理想化的一群人,嘉盛这样为他们考虑,他们也想着要给他们提供了一线希望的嘉盛做些什么。

    联系到最近的一些风言风语,清华的一位大四学生,想起非典期间,嘉盛向学校捐赠红外测温仪、板蓝根和洗手液的事,就在网上的几个热门论坛里发了一个帖子,希望在非典期间,同样接受嘉盛捐赠的单位和地区,能在帖子里说明具体的情况。

    这个帖子,同样出乎意料的热,到中午的时候,已经可以确认,在非典期间,嘉盛共向全国捐赠了接近两万台红外测温仪,板蓝根五倍于此,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中。

    也就是从目前来看,嘉盛在非典期间,无偿捐赠了至少至少超过500万的紧缺物资。

    这样的金额,你可以说冯一平还不够舍己,但至少,不是某些人说的,他对慈善无动于衷

    …………

    谢教授没想到嘉盛不动则已,一动就都是这样的大动作,看着早上已经发行的报纸上,自己不点名的指责冯一平冷漠,只追求个人生活的奢侈,无心慈善事业的文章,对比这一条条嘉盛大手笔的慈善举动,脸厚于她,也有些掩面无言的意思。

    但还不止如此。

    紧跟着,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正是郭国坚。

    他在报道里没有讳言自己的身份,一开篇,就说明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接下来,他历数了冯一平自高中开始,自己所知道的各项捐赠,虽然主要集中在冯一平的家乡,但是这么些年加起来,总额已经超过2000万。

    “看到一些所谓专家的指责和诋毁后,我联系过冯一平和嘉盛相关的人员,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具体的数据,但是,他们的态度很一致,他们做这些,就是为了能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些人,不想大肆宣扬,”

    “我还向嘉盛集团已经退休的蔡副总裁求证,冯一平和一些高管,是不是每年都有匿名捐赠青基会的传统?他肯定了这一说法,但对具体金额保密,‘就没想着靠这个扬名,不然也不会匿名,’他说,”

    “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想着重指出的是,冯一平的家乡,我之前工作的五里坳镇,正是由于冯一平的每年不间断的投资——目前已超过10亿元,在他大额投入的推动和带动下,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尤为贫困的山区小镇,几年之内,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已经完全有实力跻身国内百强镇的行列,镇里的居民,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小康阶段,”

    “我觉得,这才是最大的慈善,最好的慈善,”

    “在我打电话回去核实相关情况的时候,镇里的很多居民,对最近一些报道和电视栏目里的指责非常不满,他们完全不能理解的是,冯一平和他的家庭,明明一直乐于助人,但在某位专家口中,怎么就变成了冷漠?”

    “一平怎么就成了只顾自己奢侈生活的人?他爸妈目前还在农村老家,经营着农作物深加工工厂的同时,依然在种田,他年逾80的外公,依然每天在家里的工厂做事,他们家的日常消费,是比邻居好一些,但也非常有限,不会高于国内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

    “如果他们家的这种日子也能叫奢侈,那国内很多家庭的日子都很奢侈,指责冯一平的那位专家,日子肯定也很奢侈,”

    …………

    这个晚上,谢教授依然很忙,但不是赶稿,而是接传真。

    好在,她已经用不着担心因为自己白天的那篇文章,被一次次打脸,带给发表她那篇文章的报社的影响。

    现在已经用不着她再考虑这些问题,考虑如何想办法挽回影响,因为那家报社已经很明确通过传真通知她,自即日起,解除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解除合作的不止这一家,家里的传真机,今天是最忙的时候,一直“吱吱”的响个不停,传来的都是这样的消息。

    到最后,不但近期建立合作,或者尝试建立合作的媒体,解除或者拒绝了合作的要求,就连她以前一直合作的那些老关系,也纷纷跟她划清界限,就甭提什么专栏,好多都近乎明确的说,以后不用再费心向他们的报纸投稿。

    这不仅仅是冯一平的功劳,对谢教授最近的一棒子打倒一大片的言论不满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只是之前连嘉盛都没说什么,有些人不好急着出头,正主都没动作,你就抢着站出来,那不但有抢风头之嫌,还有显摆你也是富豪的嫌疑。

    现在有嘉盛带头,榜上的那些人,或者没上榜,但是薄有资产的人,都或明确,或隐晦的跟自己有合作的媒体,表达了相关的不满。

    那些人,恰恰是媒体界最大的金主,而媒体,又是前两天靠着踩他们提高知名度的谢教授的金主,因此各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