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592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92章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今他的关注点,全在了北面的战事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敢在这个时候打扰他,谁就是国朝的罪人。

    现在已经是国朝发起初次北伐,而他开府行在江宁的第四个年头了,北伐也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岭外大本营,最大的执念和坚持了;

    就连四海卫和五房判事在江南诸道的追查,也因为少府少卿的自杀,而暂告一个段落,而转向全力支持对北方情势的掌控和情报支援当中。

    二次北伐进行的还算顺利,但是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锐气和锋头了,而是先当小心谨慎的步步推进。对此他也没有任何办法,甚至不好太过催促。

    然而,他也发现大本营里的那些轮值枢密使们,其实与他的观点和路线,也并不总是那么齐心的。

    这才不得不放弃将权威益重的宁冲玄,给逐步调回中枢的打算,而改迁掉到合并的江西和荆湖行司去,以总筹中路大军的后方事宜。

    为上位者,自然不可轻易为臣下,揣测道自己的心思。哪怕子一度默许和纵容他们,一些自以为正确的行为和举措。

    随着枢密院里资格最老的两个面孔,在软硬兼施的幕后妥协和交换下,自愿或是不自愿的领了宫观使职而告老退养;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经营和运作,他终于将老臣派的主要势力和影响,给从掌握军国机要的枢密院里排除出去了。

    剩下的残余影响虽在,但纯粹是为了异论相搅,而刻意保留下的制衡之道;然而这个令人振奋的结果,并不能改善多少他所遇到的局面和境况。

    现在,北伐前线还是在不停的要求支援,索要人力物力财力无算;毕竟,随着战线的拉长,相应的补给和后勤维持,也变得越来越吃紧和困难了;

    而大本营对于前沿军队的控制和掌握,也变得有些迟缓和滞涩起来。作为中路主帅的王端臣,关于麾下的各军兵马当中,自发的劫掠事件已经是频有所耳闻了。

    为此,他甚至不惜再度数度消减了,诸如淮南、淮东等其他压力较小次要方面的资源,来优先保障这一路。

    但是各种要求和请款还是如雪片般飞来,毕竟相比当初的第一次北伐的上下一心和准备充分,现今的屡遭丧乱和动荡的国朝方面,已经没有多少余力和渠道可以调剂了。

    而且在这个季节的前沿军中,虽说进展和表现还算不错,但在相对干燥酷热的北地期间,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水土不服迹象;

    况且,再不能再让孱弱不堪的北朝,将这轮战事给拖到冬天去,不然对于这只充斥着来自岭外地区,乃至海外驻屯兵马的大军来说,将会是故事重演的一场大灾难了。

    因此,在对海外藩加征重税来应急而人心损益的可能性,与保住二次北伐的胜利果实之间,就只能优先取舍后者。

    毕竟,国朝的根基还是在这陆之上,只要朝廷能够取得中原定鼎的大势,这些海外藩的怨望和不满,也不过是时代洪流之下的些许介藓之患而已。

    而在不远处的偏殿里隐隐有声音传出,却接到了以淮东御史里行秦会之的名义,送上来的弹劾大礼包后。一群人正在里面前争论和辩论,谁该为此负责,又该如何的处断,

    想到这里,他不觉得有些头痛起来,这淮东军的那位罗藩子,还真不是可以省事省心的人物,正所谓是“锥置于囊中而其末立见”。

    本以为把他放在外面临敌而处,又刻意抑而不用之,本以为可以消减和打磨他的锐气和疾进之心;

    但是这位显然并不是那种甘于平凡寂寂的对象,时不时的冒出各新花样来刷一刷存在敢;结果这次一不小心还真给自己制造个大新闻出来。

    他居然跑到安东去插手和参合,以安东大罗氏为首的当地诸侯纷争,结果不但雄踞辽西的薛氏就此覆灭了,还把北朝的平卢军给打回去了。

    如果不是南海大社的东海分社上层,通过专属的特殊渠道加急汇报过来,他一度还被蒙在鼓里呢。

    相比之下,淮东的御史里行把前去观风的巡视团,给全数拿下剥夺了随员和物件后装船赶了回来,就实在是无足轻重了。

    当然,作为上位者他也隐约知道,这其中自己那些近臣们,自有人推动和促成的结果;说不定他们还在为此欢呼雀跃,这下总算是有理由和借口,介入淮东当地的利益了。

    毕竟,有这个么一个北地桥头堡的地理胜势,再加上善战著称的御营左军,只要得到朝中足够的支持和扶助,无论是虎视河南还是进去河北,都不缺乏建功立业的大号机会。

    只是为了不破坏北伐的大局,他一方面不得不压抑着国朝那些臣属,试图对淮镇指手画脚的各种干预企图,以免因人废事而破坏了现有的局面;又另一方面要在大局上限制和抑止其作为。

    不然,让这么一路孤悬在外的偏师,轻易攫取和分润了北伐的大功,实在是让国朝当中那些硕果仅存或是资深元宿的将帅们情以何堪啊。

    显然他们更希望见到的事情,无疑是自己能够将这位调回来,而将军队和地盘,还有炙手可热的军职和建功立业机会一起,都留给他们心目中“良才俊秀”,而在军中世世代代的门荫想传下去。

    可是他好容易才慧眼识人,扶持出这么一只不走正途,而独处于传统体制之外的新锐力量,又在此基础上择选精锐健儿和军中少壮,建立御营诸军;以刺激和触动有些积重难还的军中积弊和颓势;

    毕竟,他当初一手推动削减畿内各路兵马,而成立模范新军的用意亦是如此。只可惜新军七部大都被明里暗中塞进了太多旧日部属,以至于在北伐战场中的大多表现平平,甚至有些难负众望。

    反倒是不受重视而形同添头的左厢游击部,右厢游弋部等,得以在北伐失利的颓势当中异军突起而大放异彩;

    这才有了他后来一连串举措和事端,包括痛定思痛绕过国朝故有的拱卫、殿前等老牌军序,而从前方百战得存下来的行伍当中另选健儿,再编成行在直属的御营四军。

    而淮东镇可以说既是他的意外之喜,同样也是他亲手树立的一个范例,也是为了告诉世人戮力王事所能获得的高度和权位;

    自然也不会希望自己树立的榜样和旗帜,被那些军中传统的实力派和将门山头,给随随便便和光同尘掉的。

    这才一直拖到了现今这个局面中,但是现在看起来,他还是要有所决定了。

    这时候,一封加急的文书,被直接递送了进来,然后,正在争吵的那些声音,也都迅速哑了下来。

    片刻之后,重新召集众人的监国,不由有些脸色阴晴不定的对着左右问道

    “你们觉得淮东有足够的能耐”

    “在海上搞出这般的动作来么。”

    。。。。。。。。。。。。。。。。。。。。。。。。

    “终于回来了,”

    虽然只是花了一天时间来渡海,但是重新踏上陆地的踏实感,还是让许多下船的军士们,有些情不自禁的做出种种庆幸和感触的举动来。

    而在登船出发前,我却是再次得到一个不错的消息。

    在宁志远的偏师大部回调支援之后,依旧以一营人马继续进军的种师中,不但裹挟了当地的藩兵而压制了七八家小藩,居然在鸭绿江流域取得了一连串意料外的胜利。

    最终在泊汋口的一战,不但将躲藏着罗肃先一党的据点直接打破,杀获各两千余人,而且附近暗中支持叛党的的若藩,也连带居城、领地人口被抄掠一空。

    然后,才紧赶慢赶的派人回来请示后续的处置方案和陈条。

    好吧,既然都在安东占下那么多地方了,这捉一只鸭子也是捉,捉两只也是捉;我当即决定派一小只船队,前往当地支援和就地勘察,看看还有没有后续占领和开发的价值。

    然后我就看见了,本应该坐镇在益都的韩良臣,以及脸色凝重的掌书记第五平,等一干前来迎接的文武班底。

    我不动声色的遣散和告别了诸营将士之后,重新坐上了隔音封闭的特制马车之后,才重新对着第五平开口道。

    “出什么事情了。。”

    “南面海上除了意外。。”

    第五平沉声道,

    开什么玩笑,我顿然哑然无语。

    居然那批来淮东搅事的官员,在送回去的海途上出了变故,于长江口的外海时候,居然就连人带船一起翻覆沉没了。

    这简直就是,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来也是屎的恶心人了。

    原本反攻倒算的手段和策划不但不能用了,那些幕后的主使者们,说不定还可以反过来到达我们一耙,博取某种同情和政治筹码了了。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8章 启新6

    (全本小说网,。)

    青州,益都城,

    作为淮东腹心六州的首善之地,正当四野一片草木芳菲,繁花丛簇当中。

    一路上在沿途停下来露面宣传,再加绕道外地视察重点区域的需要,走走停停了好几天,一气处理完了一大堆手尾和后续安排的我,也终于得以回家休息了。

    我领兵出征在外的这几个月内,就算是同时有三大主官缺失,淮东的局面还算是运作良好,体现出某种已经走上正轨的体制效应;

    而借助国朝派遣前来观风的巡访团,作为磨砺人心和事故的试金石,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因此,此刻在我手中,同时拥有社统调、马统调和观察使衙门,三份不同版本和来源的名单,都是淮东政权当中自上而下的各人表现和具体反应所构成,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其中既有少数敢为人先,断然对不合理要求和非分之想,坚决作斗争的典范和代表,自然是可以考虑就近提拔和任用到,更加重要的岗位和关键部门上去。

    也有小部分在外来的干扰和利诱面前,表现出三心二意或是首鼠两端,或是动摇和犹疑的人员,则要进行及时的人事调整,避免潜在的损失和隐患;

    比如将这些名录上的人员,逐步籍由打发和外放到辽西五州、辽东半岛和新罗藩等新开拓的边缘地区去;在危害和影响有限的环境下,以慢慢的观察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来决定日后是否还可以继续留用,乃至就此闲投散置下去;

    让我很欣慰的是,以我看好的蔡元长、赵鼎、虞允文等三驾马车,为中心的一批人大多都在前者当中,至少也进行了暗中的抵制和主动消除影响。

    当然了中间那些大多数基本没有什么作为,属于从大流明哲保身的类型,也没有必要太过苛责;该考察的考察,该历练的历练;继续保持现状下去就好。

    据说在肃反委员会那里还有一份数量更大的名单,属于宁枉勿纵的类型,就只能当作某种外在的参考了。

    因此我还额外召见,并顺便安抚了一下看起来很有点失落、惶然和沮丧的秦长脚,并且亲口保证就算他为国朝所论罪,这淮东也依旧有他的一席之地,并且身后毫无忧虑的。

    这一次观风团的渗透事件当中,淮东的官僚体系内立场最坚定的,无疑是那些典型北人出身,西婆罗洲为主的海藩子弟,还有被帅司抛弃过的那些官吏属员了;

    然后才是我从广府乃至岭外之地,直接或是间接招揽而来的那些生员和士子,他们有许多人都出现了动摇和惶然,但是大多还没有变成实质上行为和举措;

    而其中表现最为垫底的群体,则是来自江宁——润州地区的人士,那些试图和观风团暗通曲款,乃至有所投靠和指望的不坚定分子,主要就是出自这个群体。

    这也不难以理解,他们来自的家乡本身,就不可避免受到当地江宁行在的影响和干预,因此只能针对性的限制使用了。

    而再度出现在我面前的益都城,已经不失为一个人声鼎沸,商旅幅集人烟稠密的望要大邑。

    光是五门外的郊野之地,各种附冀的民居和商肆,就如贴着城墙摊开的不规则大饼,呈现密密麻麻散布在南来北往的视野当中,一直延伸出好几里的范围。

    而沿途遇到的那些见到我的仪仗车驾,敬畏的自发聚集退跪在路旁,纷纷低头行礼和问好的沿途军民百姓;

    虽然大多数衣裳还有些破旧和补丁,但还算保持整洁和干净,至少不是人人面有菜色,也不是那种营养不良的青黄交加,看起来也是精神饱满而声音洪亮。

    而在这城郊的地区,其实还是夹杂了大量的外来落地商旅;以及按照不同分工衍生出大量,为城区提供相应服务和杂役的底层社会人士来;当然了,他们主要来自那些收到编管和限制的新进人群。

    在淮东的体制下虽然还做不到后世中国那种,几乎家家户户都无所遗漏,但稍成规模的黑户口和非监管下的人口流动,却是不允许有存在土壤的。

    就算是外来的商旅,想要在淮东境内落户开业或是长短期的深入内陆行商游历,也需要相应的连带担保,并且雇请足够比例的本地人,来创造相应就业和就近监管的机会。

    方兴未艾的淮东虽然不缺乏商机和市场需求,但是想要获得足够的准入门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相应的机会和利益创造出来之后,也只提供给那些能够把握形势,别出蹊径做出贡献的人。

    而在另一种角度看,从某种意义上说光看这城郊的规模,作为淮东首府的益都城,已经可以有向广府十二区排名最靠后的几个区,继续看齐和靠拢的潜力和资格了。

    而进入城郭之后,经过了数年移民填户的不断营建和修缮,乃至对于城内坊区的改造和绿化,潜移默化的变迁,也已经是相当的明显了。

    虽然人人依旧行色冲冲,而车水马龙的往来纷忙,但是精气神的面貌上,又是另一种风貌和时尚了。

    骑马踱步在期间,规划整齐而沟渠干净的大街小巷里,哪怕是看起来家居简陋的蓬户之家,也有点点自种的花草点缀其间。

    而进入四使一府所辖的重要部门云集,而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