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023章

唐朝好地主-第102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师大工程院找到罗士信,提出了一个合作计划,就是罗士信提供研究经费,而工程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为采矿发明一些取代人力的机械。比如过去的矿井轨道,就极好的提升了矿井运输的能力,减少了许多人力。

    罗士信对于这样的合作计划,当然是非常期待的,二话不说的就掏了十万贯出来,全力赞助,只要到时能研究出一两个可以取代一些人力的机械出来,那就是赚大了。

    不说这样的机械出来后,能够申请专利建工厂制造赚钱,光是自己的矿上用上这些机械,就能帮他缓解不少人力的压力。

    “嗯,京师大的那些人就是脑子活,上次也有人来找我拉赞助,说是研究一些运河航运,提高效率的机械,有个教授还跟我说,要建一种蒸汽机,利用水蒸汽什么的就能提供强大动力,到时不用人划船,也不用船帆,都能拉着船在水上航行,还能跑的非常快,跟天方夜谭一样,虽然听着有些神奇,不过我老程倒也愿意支持下京师大教授们的古怪想法,我掏了五万贯。”

    程咬金笑呵呵的道。

    京师大现在是相当有名,比起国子监甚至都还更有名,主要是他们在各方面,尤其是技术层面那是相当领先的。

    国子监出来的主要是为官做吏,但京师大出来的,却都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

    现在这年头,这些技术人才更受看重。

    过去京师大也确实整出许多有用的技术来,比如程家也有许多盐场,京师大过去就跟程家合作,由程家出钱赞助研究经费,他们研究出了海水晒盐的新工艺,大大提升了晒盐的效率,节省了许多时间和成本。

    那项技术取得专利后,程家直接买下专利技术,现在程家的盐场用了这新技术后,每年节约的成本是一笔大数字。

    正因为尝过这种甜头,所以如今程咬金对于与京师大合作搞研究,那是相当愿意。

    哪怕有的赞助项目始终不成功,可哪怕十个里面成功一个,也绝对是赚的。要知道,研究出来的新技术,按照赞助协议,他们可是有优先购买权的。

    比如眼下京师大的这个蒸汽机项目,程咬金就觉得前景下分广阔,真要蒸汽机研究出来了,到时可就不仅仅是船上能用,风帆船能变成蒸汽船,甚至连马车也能装上蒸汽车头,到时就变成了不用马的蒸汽车,若是用在轨道上,那就更不得了了。

    到时一个蒸汽车头,带上七八列甚至十几列的车厢,在轨道上呼啸而过,想想就知道这前景是多么的巨大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64章 朕的江山,不用自污

    艉楼船舱。

    张超和老伙计柯庆在聊天,这位前暗影的掌舵人,如今早已经退休。之前一段时间,他一直在自己云南的封地忙活着,配合着朝廷对阿拉干的攻灭战。

    “听说你也发了一笔战争财啊?”张超笑着跟柯庆道。

    “小发一笔而已。”曾为暗影的掌舵人,又一直担任着张超的侍卫统领,柯庆对于情报这方面那是相当敏锐的,何况如今的暗影虽然已经拆分,但他的女儿可依然是飞骑司的大统领,连锦衣卫的指挥使柯雄发,那也是他的旧部,并且还是本家侄子呢。

    朝廷此前要用兵阿拉干国,这个消息他当然早就掌握。柯庆的封地就在阿拉干的东面,隔着一条那加山脉相隔。战争即将来临,本来对他的封地来说也许是场灾难。

    但柯庆却利用这个消息,把危机变成了机遇。

    柯庆提前屯积了许多商品物资,然后等战场开始后,卖给那些路过的军队。又跟华军谈成了协议,与军队合作,买下军队攻占阿拉干后缴获的战利品,这些从军队手里购入的战利品价格都不贵,虽然得自己运输出售,但利润极高。

    再向军队提供一些物资补给,柯庆一来一回就赚两趟钱。更别说,还趁机购入了许多阿拉干的房屋商铺田产等,在战争时,这些东西都很便宜,局势不明朗前,大家并不想在战场上买这些,但柯庆却买了。

    战争如他预料的一样,很快的就结束了,本来还算是一个强国的阿拉干,在大华的远征前,迅速的崩溃灭亡。

    柯庆的投资也获得了极大的回报,他转手卖掉不少战争时期买下的产业,倒手就赚了一大笔。然后他买下许多俘虏做为奴隶,在自己的封地与阿拉干之间修了条路,这条路还申请得到了军方的补助,因为这条路修好后,军方从云南往阿拉干方便了许多。

    柯庆沿着这条路修了好几个小商镇,通过招商,又是租赁商镇的商铺房屋,又是卖旁边的地皮,还修仓库等,可谓是迅速的又赚了大笔。

    “其实臣的这些小手段,都是当初跟在陛下身边时学到的,只不过我只学了些皮毛而已。”

    “很高明的手段了,你那封地过去极为偏远,但这次借着这次战争,既发了战争财,积累了许多钱财,又趁机开发自己的封地,修路、建商镇,让你的封地人气也起来了,商旅也多了,商机多了,你的税也多了,甚至人口都多了起来,短短一年的时间,你甚至超过了别人封地十年的发展效果。”

    大华现在的封臣众多,贵族院里登记的实封封臣已经过万,其中绝大多数是男爵子爵等低级贵族。

    贵族虽多,但大华的贵族们虽然拥有封地,小的十里之封,大的千里之封,可真正发展起来的并不多。

    绝大多数贵族的封地都是在遥远的边疆,十分偏僻,哪怕分封到手十余年,但也仅有那么村子一两座,甚至至今都还是在往里面亏钱。

    能经营的很好的封地,要么就是领地内比较肥沃,要么就是矿产资源比较多,或者是处于交通要道和商路之上,如柯庆这样的封地,本来是十分偏僻的。

    但柯庆却利用一场战争,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让封地大变了样。

    “如今封地有多少人口?”

    “在籍人口有一万八千余人,登记暂住的也有几千人。另外自从朝廷攻灭阿拉干后,现在通过我封地的军民商人也很多,带动着发展很快。”

    “你那条路修的好,没有那条路,肯定没现在这样的成果。你抢先修了条路,军方给你点补助,他们借用你的这段路,自己也节省了时间和一些钱,算是两赢。而这条路,带给你的可不仅仅是些补助,他还为你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商机。”

    谁能想到,曾经做为一个顶级刺客的柯庆,如今还成了一个如此精明会算计的封侯领主呢。

    “那条路当初也是咬牙修的,花了不少钱,但确实值得。通过这条路,让我的封地连接上了云南通往阿拉干的干道,翻过那加山脉,我的封地不但直通阿拉干,而且可以直抵永吉港,这让我的封地从一个遥远偏僻之地,变成了距离繁华海港不远的地方。”

    说到这,柯庆其实也挺自豪的。跟着皇帝多年,也算是耳濡目染的受了许多影响,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平时还不明显,但却已经完全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教头,看到你的封地有这么大的发展,我也很高兴。朕希望自己的臣子们,也能有一块自己的家业,这样子孙相袭,世代相传。你我君臣一世,我们的子孙代代君臣。”

    分封制的根本用意,确实还是如此。

    诸侯们分封边疆,在那些偏僻的边地开拓殖民,去征服那些异族蛮夷,为朝廷教化他们。而朝廷,则给诸侯们最有力的支持,做他们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可以后顾无忧的去征服开拓。

    反过来,诸侯们屏藩朝廷,守卫边疆。

    相辅相成,皇家统治中原,而诸侯分封四边,代代相袭。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诸侯们征服边疆异族,经营好自己的封地,甚至强大起来并不容易,也许需要数百年的时间,在他们拥有强大实力之前,可以说朝廷和诸侯们的关系会非常融洽,因为他们互相需要对方。

    张超和他的子孙们需要做的,就是预防有诸侯实力过强,要严禁他们攻伐兼并其它诸侯,甚至在他们对外开拓的时候,都要极为小心。对诸侯开拓的异族新地,不能简单的交给诸侯。

    诸侯必须将大部份交给朝廷,起码也得是三分之二新征服之地交给朝廷,剩下的三分之一归自己。而这三分之一,也不能直接给这位诸侯,而是要用推恩法,将这新封地,分封给他长子之外的其它儿子。

    如此一来,他本来的封地自然还是由他的继承人承袭,但新开拓的封地却要交给其它的儿子,而且不只给一人。

    这样做开拓的地固然还是这诸侯的,但却又是分为几个互不统属的封地,几代之后,这几块封地的关系,肯定是不可能紧密为一块的。

    而且朝廷还要在诸侯原本封地和新开拓的封地间,分散打乱,要犬牙交错,避免一个家族的封地连在一起。

    大华开国之初,实封诸侯不过五千,而现在已经过万了。几年时间,诸侯翻了一倍,但张超却并不担忧,因为诸侯们数量虽多,但却没几个诸侯实力很强。

    拥有百里以上封地的诸侯就那么几个,而且这些诸侯,张超还在酝酿着给他们推恩,等那些老干部去世之后,张超计划为他们分家,把一块封地分成数块,嫡长子固然能承袭父亲爵位,但封地却要分出一些来给其它兄弟们。

    虽不是要兄弟均分,但一代分出一部份去,几代下去后,一个几百里的封国,可能最后也就剩下百里甚至几十里了,也就再威胁不了朝廷。

    张超不想让诸侯拥有的地盘过大,至于他们有钱,张超倒不是太担心。诸侯们有些钱,能够让封地更富裕些,但再富裕的封地,如果地盘有限,也就无法承载太多人口。

    没有人口,其实就无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从小了说是兵员少,税赋少,往大了说,就是资源少力量小。

    诸侯们都做个富家翁,其实朝廷还是很乐意看到的。

    “柯庆,你也别畏手畏脚的,你是跟了我多年的,在我身边那么久,也知道我的心思。我并不在意臣子们赚钱,只要你们赚钱取之有道就行。正常论本事经营赚钱,我是支持的。”

    “这太平江山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这富贵太平朕也希望大家一起享受。有钱尽管去赚,赚了钱好好经营下封地,修城堡修庄园,也建些学校医院,修些道路,垦荒种地,为朝廷好好守边,教化那些蛮夷,让他们归化大华,这样的诸侯,朕喜欢都来不及,绝不会在意你们做这些的。”

    有些皇帝最怕臣下做好事,担心他们收买人心,甚至灾年有人施个粥放个粮,都可能要被安一个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罪名。

    越是有功的臣子,越不敢有太好的名声。为了自保,有些人便要想法自污,什么贪污什么强占田地等等,其实都不过是为了自污而自保。

    但张超要告诉柯庆,在大华完全没有必要这样。

    有些不该伸的手不要去伸,不该管的事情不要去管,如果征召在朝,那就好好任职理事,如果在封地,就好好的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封地,教化好封地的子民,越是做的好,越得封地百姓爱戴,其实皇帝还越高兴。

    毕竟封臣是代天子管理边地。

    而封臣做的好,朝廷当然也是能得到百姓拥护的,至于说封臣名声太好,会威胁到朝廷,这个张超不怕,一个封侯才拥有那点地盘,百姓才那么点。

    相反,诸侯们替朝廷治理好边疆封地,朝廷也是免了许多隐患。

    “放手去做吧,朕希望朝廷强盛,也希望诸侯富有,百姓安居乐业,四边安宁富庶。”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65章 李世民西征

    晚饭就是一顿江鱼宴。

    长江里捕上来的江鱼,各种鱼都有,甚至还有河豚,这可是难得的美味。但却又因为剧毒,所以得要有专门的厨子烹饪。

    夕阳西下。

    落日的余晖下,甲板上已经点起了盏盏鲸油灯。

    两排长条桌支起,老干部们各自就座。虽说都是老干部了,但退休的老干部也一样要排座次。

    在场诸人,自然是先按爵位排,国王爵位的排在最前。李靖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都是国王爵位,于是又按退休前的职位排,比如李靖退休前是枢密使,秦琼也是在枢密使的位置上退下来的,于是两人要排个先后,便又要按两人的加衔来排。

    李靖现在挂着太保衔,秦琼挂的是太尉衔,一个三师一个三公,三师比三公排在前面,于是乎,一群老干部,便以李靖为首。

    不过李靖推辞不肯坐,盖因为他李靖虽是三公,可人家秦琼是皇帝的义父啊。这层关系可更不简单,他李靖总不能倚老卖老抢在秦琼前面吧。

    而且论起来,李靖在朝中还是比较孤的一人,也就把兄弟张仲坚原是枢密副使、海军总司令。但人家秦琼在朝中,那可是朋友兄弟一堆,什么罗士信程咬金单雄信牛进达等,光是封王的把兄弟就不知道多少个。

    推来推去,最后李靖坐左边桌子上首,秦琼坐了右边桌子上首。

    然后接下来当然是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牛进达等这群五虎上将们。

    “陛下,澳洲新金山州的金矿,臣也打算入一股。”罗士信端着酒杯对张超道。

    张超坐在上首,正夹着椒盐虾吃的过瘾,这虾又香又脆,夹一个直接扔嘴里,连壳带肉的一起嚼,真是嘎崩脆。

    “好事啊,金子又不会嫌多,你挖再多也不怕。从山里挖出来金子,你拿到地中海去,拿到非洲去,转手就能卖来许多奴隶,装船运回来,不论是帮你开垦荒地种植,还是开矿做工,都是极好的。”张超抹抹嘴笑着回道。

    大华如今开发的金矿确实不少,一年能产百万两黄金,可以说起码能占据全球八成以上的黄金开采量,但金子毕竟是天然货币,谁又会嫌多。

    拿到国外去,买买买,只要不买别人的奢侈品之类的,怎么算都是划的来的。其实国外也没有什么奢侈品可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