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025章

唐朝好地主-第102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李世民一天不公然打出叛乱的旗号,朕就可以容忍他一天。”

    张超觉得跟李世民还是能够相处的下来的,让李世民的雄心帮着朝廷征服开拓美洲去,让他去冲锋陷阵。

    美洲有李世民,非洲有李承乾,让这两父子为大华为汉家开拓殖民,这两个新世界开拓出来,对大华是有好处的,不说别的,奴隶来源也增加了。甚至中原的商品也多了两个外销市场。

    柯庆表示愿意去一趟美洲,他表示自己的功夫还没丢下,可能做的悄无声息,但张超最后还是没有同意。

    让李世民去作吧,看他能做到哪一步。

    月至中天的时候,舰队也靠岸下锚过夜。

    内侍李朝恩上来,安排人为皇帝准备好休息的东西。三月的时候晚上还是比较冷的,特意为他准备好了热水,一个大浴桶。

    张超看着桶很大,水也多,便让李朝恩去请皇后过来。

    崔莺莺白天一直在下面舱里,有杜十娘等嫔妃陪着,还有红拂女等一众老干部们的女眷一起喝茶赏景,这一天倒也过的充实。

    两人老夫老妻了,倒也没有什么羞涩客气的。

    舱里屏退其它人,帝后一起解了衣裳。

    张超替崔莺莺搓背,水汽袅袅。

    后来崔莺莺也替张超搓背、按摩,夫妻两个都知道对方需要的力道,十分的自然。

    洗过澡,换过小衣,皇后被张超搂着,隔着薄薄的小衣,能感受到彼此肌肤的热度。

    盖着薄薄的毯子,听着船舱外的水声,船随波浪而轻轻的摇晃着,很有节奏。

    没有人打扰,舱中很安静,在甲板四周都有带刀侍卫肃立,但他们在夜色下如铁塔一般肃立着,没有一丝声音。

    涛声之中,张超搂着十三娘沉沉的睡去。

    两人都睡的很香甜,直到快天亮的时候,岸上的侍卫亲军营地嘈杂起来,紧接着各条船上也都响了起来。

    张超醒来时,崔莺莺早已经睁着眼睛在看着他。

    “早就醒了?”

    “也才刚醒一会,昨晚睡的好香,好久没睡的这么好了。”崔莺莺笑着道,还伸嘴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我昨晚也睡的很好,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新婚后的那段日子。”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二十多年了,我已经老了,脸上许多皱纹,甚至有了白发,倒是陛下,丝毫不见老。”崔莺莺有些感叹,如今她孙儿孙女都有好些个了,真是岁月不饶人。

    “朕也一样老了。”

    早上一番温存后,满面红润的崔皇后服侍皇帝洗漱。

    张超来到甲板上的时候,天已经完全大亮。

    昨夜船停的时候,只知道到了汉口,此时却是看到一个巨大的长江大城就在江边。

    “城市很漂亮,江堤修的也很气派。”

    时隔四年,张超发现汉口越发的大了,当年一个新兴的城镇,如今已经成了人口百万的大都会。

    可以说,汉口这些年的发展,完全是借了其地理优势。

    不但京城就在汉口上游,而且西运河的开通,使得汉京西部地区南北沟通起来,汉口紧邻京畿,有汉江和长江交汇之利,又有西运河之势,可以说不发展都难。特别是这几年朝廷大力开发荆湖和西南地区,一条条国道和运河,使得汉口也越发的成为水陆交通要地。

    江汉平原这些年不断的开发,各种围圩造田,甚至是修堤开渠,挖通运河,这让当年其实算是蛮地的两湖地区,如今成为了朝廷的大粮仓,号称是湖广湖天下足。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成为朝廷几大重要粮仓之一。

    河套平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中原平原以及江淮平原、河北平原等一个又一个的粮仓,再兼之琉求、辽东、朝鲜、扶桑、甚至是珠江、红河、湄公河几大三角洲,使得现在朝廷确实是不缺粮了。

    虽说不缺粮,但这些年朝廷在江汉投入的钱却不少,最主要的还是修堤开河。

    早晚是红线亲自下厨做的粥,没加其它的东西,就是多花了点时间熬煮,煮的很稠。

    在船舱甲板上,摆张桌子,撑一把大伞,吹着江风喝着粥,确实别有一般风味。

    “听说戒日女王要来中原了?”红线状若随意的问。

    张超点头,“嗯,已经动身了,估计几个月后就能到汉京了。”

    “去汉京吗?陛下都不在汉京,不是直接让她到扬州等陛下么,也许她得加快点速度,要不然陛下到时就出海去扶桑了。”

    张超笑笑,“赶着见朕干嘛,让她来中原,是朝廷出于那边的局势需要,就跟吐蕃赞普在京一样。”

    “不是陛下要将女王纳入宫吗?”

    “朕什么时候说过要纳她入宫的话,别乱说。”

    红线看了眼皇后,又问,“听说上将王玄策曾提议让二皇子娶这位女王。”

    “张珲早娶了崔干之女为妻,怎能再娶戒日女王,若纳女王为妾,则也太委屈人家了。所以,这个事情还是罢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67章 江西

    天竺。

    新设的泥婆罗道室罗伐行省舍卫城中,张珲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圣旨。黄绫绢上开头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大字。

    这不是一般的内阁政令,而是皇帝圣旨,圣旨是皇帝名义亲自下旨,后面还有内阁诸相以及翰林院诸位学士们的署名,正式的不能再正式。只不过这内容却是让他有些摇头,朝廷将整个天竺地区划分为了四个战区,而他这位刚连灭三国,立下大功的二皇子,继被封泥婆罗国王后,再被授封为北战区总司令。

    北部战区总司令,如果是大华北战区总司令还值得高兴一下。但他只是天竺地区北战区总司令而已,大华有九大战区,信度、天竺、孟加拉、狮子国、阿拉干、泥婆罗皆隶属于同一个大战区。喜玛拉雅山以南,兴都库什山以东和那加山脉以西,这一大片地区都划在一个战区里。

    现在张珲的这个北战区,只是这个大战区里的天竺地区的北部区而已。

    他原以为自己连灭三国,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整个天竺地区的总司令,可现在一道圣旨,天竺地区的军队一划为四了。

    越往后看,他的眉头皱的越紧。

    王玄策替他向朝廷奏请的让他娶戒日女王之事,也被驳回了。皇帝并没有同意此事,而是派人接女王入京。

    泥婆罗国王、泥婆罗道提督、天竺北战区总司令。

    张珲苦笑着念着自己如今的头衔。

    “殿下,我也没有料到是这个结果,倒是我草率了。”信度总督、天竺西战区总司令、坦泥沙国王王玄策有些抱歉的对着张珲道。本来是个好事,倒没料到是这个结果。

    当他听到这个旨意的时候,心里惊讶了一下后,也马上就明白了他那位皇帝老师的意图。

    平衡。

    二皇子在天竺确实表现很不错,浪子回头,惊艳世人。但也正因此,让皇帝不愿再让他娶女王。

    他听来使说过,京中曾有消息,说内阁曾提议要让皇帝纳女王入宫,后来女王没同意,还有人提出过让太子纳女王入东宫。总之,朝中并没有人愿意让二皇子娶女王。

    这件事情是他最先提出来的,现在一不小心,却做了件让皇帝、太子和二皇子都不高兴的事情,他也觉得有些冤枉。

    他甚至想到,他的这个提议,可能会被人视为他倒入二皇子一边。

    张珲苦笑一声。

    “是我的错,这事我有欠考虑。陛下的决定我能理解,也支持。王师兄,陛下的旨意也下来了,这天竺以后分为四个战区,我北你西,你的兵马还是归你统领,另外勃律、象雄、羊同三家之兵,也从我麾下转划到你的统率下。”

    王玄策点了点头,他倒不在意张珲当天竺兵马统帅,毕竟他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

    只不过如今朝廷那边表露出了那么明显的意思,他也不能视而不见。

    “殿下,以后我们两边一样能力协作。”

    “嗯。”张珲有些意兴索然,不管他如何努力,他依然是二皇子。有兄长张璟在头上压着,他永远没有可能成为储君,更不可能有机会握有更大的权力。

    一个天竺北战区司令,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想统领整个天竺战区,皇帝不放心,朝廷也不放心。

    按朝廷的战区划分,以后天竺北方,恒河以北的地区,就是张珲的战区辖内。

    恒河,此时也名克伽河。

    张珲虽心有些不甘,但也没有什么怨恨之心,他深知他这点功能,这点本事,这点兵马,完全都是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眼下手里就是再多兵马,也不是他真正的力量。

    “师兄,那我们就来谈一谈合作计划吧。”

    ·······

    江南道、江西行省,江州。

    做为江西的门户,江州向来地理位置重要,便捷的水运,又让这里商业兴旺。人口虽不如武汉拥有百万之众,但也同样是长江两岸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镇之一。

    皇帝张超出巡,倒没急着直奔目的地什么的,一路顺江而下,走走停停。到处巡视查看,有时只是看看风景,有时也则会体察一下民情。

    湖北有洞庭湖,江西则有鄱阳湖。江西不但有景德镇的瓷器闻名,同样江州还有一样特产,就是这里的水产。

    鄱阳湖是江、洪、饶三州的界湖,而江州既拥有三分之一的鄱阳湖,同时又拥有鄱阳湖与长江相连的湖口,这一段湖口也同样是赣江与长江的交汇口。既有水运之便,又有渔业之利。

    “陛下,近年来我们一面依靠长江和赣江的水运之利,发展工商贸易,同时也利于了我们这里独特的地理水势,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如今成果颇丰。”

    江州刺史向皇帝自豪的奏报。

    张超看着前面浩淼的湖水,笑着问自己的这位女婿兼门生来恒,“哦,你跟朕细说说看,怎么个颇丰法。”

    “陛下,江州的工商贸易,这个臣就不多说了,陛下一路过来,都是看在眼里的,这里的繁华摆的清清楚楚。”

    “嗯,这个朕自然看到了,利用区位优势,加上地理水利条件,做的很不错。江州成为重要的内河商港,还是船舶制造大城,此外还是重要的漆器、瓷器、生丝集散地,发展迅速。”张超给了女婿肯定。

    江州过去就是个不错的长江码头,这些年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尤其是来恒上任江州刺史以来,更是大力推动发展。

    江州码头,江州造船厂、江州新城等都是他一手推动的,旧城改造,新城规划开发,可谓是相当成功,整个城市在几年时间里变换一新。

    不过张超现在更有兴趣的还是他说的渔业养殖这块,毕竟大力发展江州城的工商业,这个确实是政绩,可集全州之力发展,甚至有省、道甚至是朝廷的大力支持的。

    上次张超在武汉,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武汉发展迅速,联合三镇,拥有百万人口,工商制造业等十分庞大,但周边地区,却没太大的变化,许多百姓虽然都拥有不少土地,可依然还仅限于温饱而已。

    乡村里的年轻人大量外出进城去打工赚钱,家庭的收入大头是这些出去的年轻人,留在乡村里的百姓,虽然辛苦,虽然朝廷现在赋税不高,但他们依然收入不高。

    就算有粮食价格保护,但种地还是收入不高。

    只有极个别的县,有些父母官做的还不错,知道招商引资,也依靠当地资源优势,搞一些矿产开发,或者建一些工坊等。

    不过张超还没有看到能够让更多百姓都能受益的更好政策。

    “陛下,我们江州最大的自然资源条件就是水,有长江和鄱阳湖和赣江。过去,因为靠江,可以说百姓是受够了这水的苦,年年涨水,三年一大涨,五年一特大,还经常会发生江堤决口等大灾。百姓种粮,受水灾严重。”

    来恒很年轻,但做为十几年就考中状元的天子门子,他却也是从地方一步步升上来的,早年跟着张超门下学习做事,帮着处理文案等。后来考中状元,先入翰林院,后进中书门下为官,官职不高,但积累了经验。

    后来又下放地方,从县丞做起,一步步到县令再到州的参军、司马直到如今做到江州这个重要上州的刺史。

    每一步,都表现很好,考核皆优。

    “这些年,朝廷大力拔款,各地修堤疏河,水患确实大大减少了。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我们靠水是受水灾,如今虽水灾少了,但光靠种粮食确实收益不高。”

    江州因为江州城的发展,每年上缴朝廷税赋后,还有不少剩余,一部份上交道,一部份留州,一些拔回县里。

    财政充余,办事也方便的多。

    来恒在刺史任上,一面大力发展江州城,但也没忘记江州下面的诸县乡。每年从州财政中拔出大笔钱用于修堤固坝,修建水库,开挖沟渠,围圩造田。同时也考虑到普通的粮食种植收益不高,还积极的为百姓谋划着种植其它经济植物,种油菜、花生榨油,种油茶树、茶叶树,种桐油树,甚至种棉种麻种桑。

    能想的办法都想,他甚至给下面的县令等都下过死命令,不管他们想什么办法,就是得让百姓的收入增加,而且这个增加量还是硬性指标,做不到的就退位让贤。

    “我们这几年确实各种办法都在试,种植养殖,样样都试。如今我们这里其它各方面做的只算一般,但养殖这块确实是做起来,做出名了,而且收益很高。我们这里水多,以前是害,现在却成了宝。”

    靠水吃水,以前是最简单的捕鱼。

    到江里湖里去打鱼,这是最简单的。

    而现在,江州出名的是养鱼。过去养鱼毕竟难,鱼苗基本上都是从江、湖里捕到的鱼苗然后放养鱼塘里,但是现在,江州早就弄出了人工养殖技术。

    他们琢磨出了繁殖鱼苗的技术,甚至有了比较系统的淡水鱼养殖技术。

    不但用水塘养鱼,甚至还开始在湖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