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028章

唐朝好地主-第1028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徐茂公忧心忡忡的离开,回到城中自己的府中,洗漱过后倒头就睡。待一觉醒来,天已经全黑了。

    外面的雨还在下着,哗啦啦的响。

    “父亲。”

    徐茂公之子李思文过来。

    “有事?”

    “陛下再次登基了。”

    “什么?”

    徐茂公愣住。

    虽然在金山,这里的人都称呼李世民为陛下,但他公开的身份是德国公,甚至这块地其实都是他儿子美国公李弘的。

    “陛下今天下午再次登基了,大唐复国了。”李思文有些兴奋的向徐绩道,“陛下再次登基,复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旨册封父亲为英王,册封尉迟将军为法王,儿子也被封为郡公,还授了一个羽林将军之职。”

    “而且,陛下还赐封我们家和尉迟家国姓,咱们家又恢复李姓了。”

    “我现在又叫李绩了?”徐茂公摇头苦笑。

    “父亲好像有些不太高兴?”

    “你让为父高兴什么?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来这里是做什么的?是被流放来的,当初为父亲站错了队,最后只能来美洲,要不然我们徐家都无法再呆在中原。”

    他长叹一声气,千算万算,都没算到,最后还是走到了这么一步。

    “父亲,军中将士们都很支持陛下复辟。”

    “支持?有几个人?这点人的支持有什么用?”

    “可是陛下说,我们完全不用惧怕篡位者张超,他打不过来。我们要不了多少年,就能再打回中原,夺回天下。”

    看着年轻的儿子那兴奋的样子,李绩无奈叹惜。太年轻,总容易被皇帝几句话就给煽动了,其实哪有这么容易呢。

    当年李世民在中原,还是真的皇帝的时候,都没玩过张超。现在美洲,就这么点人口,这么点兵马,几条破船,想跟张超斗,凭什么。

    可看着儿子的样,他很多话说不出口了。

    李世民的威信还是有的,他已经布好了局,安排好了一切,他不想跟随,但也没用了。

    如今李世民再次登基称帝,已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中书令,加太傅衔。而尉迟恭被任命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加太保衔。

    李绩的儿子李思文,被授为羽林将军,尉迟恭的儿子被授封为金吾将军。

    皇帝的诏令已经发出去了,不管他愿不愿意,反正他是被绑上了贼船了。

    “陛下现在是什么打算?”

    “陛下决定突袭落杉州殖民地,那里有一个造船厂,拥有造船修船的船匠,他们造出来的船虽然不能远洋航行,但沿海岸航行却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他们本身就有一支商船队,有不少的船只水手,如果我们能够拿下这个殖民地,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到时我们说不定就能自己制造出回中原的远洋船了。”

    李绩点了点头,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眼光很准。

    落杉州距离金山很近,这是在金山南面的一个殖民地,已经拥有五千多人口,他们拥有修造船厂,甚至还有一家铁矿厂,既能够生产制造一般的商船,也能够冶铁,打造一些简单的铁制品。

    “落杉州有五千余人口,他们还有武装商船队,还有一支不弱的民兵队,尤其是他们拥有火枪。想要拿下他们,并不容易,说不定,就会崩掉一口牙。”

    “放心,陛下有万全之策。我们与落杉州一直有贸易往来,这次我们以交易之名过去,到时在城中发起突袭。那些民兵装备确实比我们好,但仅装备好有什么用········”

    李思文说的很兴奋,李绩却已经有些听不进去了。

    他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打发走了儿子,回到屋里,打开一坛酒,这是中原运来的好酒,一瓶灞上白鹿烧春,在中原也已经是顶级好酒,在这里更是珍贵无比,一瓶酒值一大块金子。

    酒坛的封泥拍开,顿时一股酒香弥漫开来。

    他一闻,就知道这是正宗的好酒,那金子没白花,商人也没有骗他,地道的灞上酒坊产的白鹿烧春,起码十年陈酿。

    摆上景德镇产的青瓷杯,倒上一杯好酒,端起来慢慢啜饮。

    酒入喉中,那股子熟悉的感觉升起。

    还是那个味。

    酒越陈越香,但此时他的心情却很不好。

    李世民已经迈出了那一步,这是在挑衅张超最后的底线。而自己的儿子李思文却也跟着头脑发热。

    自己该怎么办?

    抿一口酒,叹一声气。

    叹一声气,再抿一口酒。

    漫漫长夜,雨落不停。

    天亮的时候,李世民派人来召,李绩红着双眼带着醉意出门。

    在金山城的‘皇宫’门口,李绩遇到了同样红着双眼的尉迟恭。

    “尉迟兄!”

    “徐兄。”

    两人相视一笑。

    “尉迟兄如何打算的?”

    尉迟恭的黑脸上,满是无奈。

    “喝了一夜的酒,也想了一夜,没想出个什么结果来。”

    “那一会总得有个决定。”

    “算俅,人死鸟朝天,既然老子当初选择了随陛下离开中原来这里,那么中原的一切也就与我无关了。我老黑不聪明,上一次没能识时务的做聪明的选择,如今也不想再做什么聪明的选择了,就算是一条道走到黑,也不管他了。”

    李绩微微点头,看着尉迟恭的样子,也知道他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茂公,你比我聪明,但我劝你也别再想那么多了。反正你我也是半截身子要入土的人了,又在这鸟不拉屎的美洲蛮荒,若是下半辈子都只是混吃等死,那还有什么意思,倒不如轰轰烈烈的干他一场,不图其它,只图个不寂寞!”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71章 武氏垂帘听政

    汉京。

    复兴十年,秋。

    东宫,监国太子张璟召开御前会议,太子府大殿里济济一堂,内阁首相、翰林院学士,还有议会两院、御史台等几个重要衙门的重臣齐聚。

    帝国内阁首相褚遂良向皇帝和重臣们通报一个好消息,“北美的叛首李世民死了,消息确切。”

    褚遂良是在复兴九年接任的首相之职,前首相马周在任满八年之后按宪制去职,被皇帝改任为翰林院大学士。原副相褚遂良被选为首相,这位担任了八年副相的新首相,上任两年,倒也萧规曹随,主持内阁运行平稳。

    前翰林院大学士房玄龄,如今则出任参议院长。白发苍苍的房玄龄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怔神,自打复兴四年李世民在北美向大华的其它殖民地发动突袭开始,朝廷就宣布了李世民为叛乱逆贼。

    转眼六年过去了。

    “锦衣卫证实了吗?”房玄龄问。

    锦衣卫指挥使是个中年男子,他起身点头。“李世民是七月初十死的,风疾无治而亡。我们得到消息后,用最快的速度,仅两个半月就把消息从旧金山送回了汉京。”

    次相魏征捋了捋稀疏的胡子,“那这么说,后唐也要完了。”

    复兴四年,李世民在北美叛乱,再次登基称帝,复立大唐。不过中原朝廷则称李世民为叛乱,将他所再建的唐王朝称为伪唐,也有人称之为后唐。

    不过短短六年时间,李世民确实在北美折腾了个天翻地覆。到他死前,基本上已经把整个北美给整合到了一场,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从五大湖流域,到北方冰天雪地,不管是殷人,还是那些殖民地,都被他一一征服。

    不过朝廷里的许多重臣,则并不怎么买账。他们都认为李世民能在北美折腾这样的局面出来,完全与皇帝的不作为有关。自打李世民叛乱后,皇帝并没有如大家预期一样的派出远征舰队征讨叛乱,相反,皇帝却是指示北美的殖民地撤离。

    从北美撤往南美地区,重新建立殖民地,将北美拱手相让。

    当初这一决定,让大臣们都难以理解,甚至到现在,大家也一直都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这样。有人认为,皇帝这是对篡夺了李唐的江山心有愧疚,所以有意把北美让给李世民,算是一种补偿。

    不管大家怎么猜测,但皇帝确实没有对北美派出远征舰队。李世民在朝廷的这种态度下,夺取了不少殖民地的资源和人口,有了横扫北美的基础,几年时间,有李绩和李恭两位大将的东征西讨,一个个北美殷人部落臣服,到现在,李世民的北美大唐已经拥有了近三百万人口,兵力十余万的新兴势力。

    不过朝廷的重臣,尤其是那些将军们,依然认为李世民的后唐不堪一击,他的兵虽多,但基本上都是步兵。

    骑兵都不满万,水师更少的可怜。

    器械方面更是十分的简陋,别说没有火炮火枪,就连精钢都造不出来,普遍是皮甲藤甲,拿着皮包的木盾,以长矛短刀为主,要说比较厉害的兵种,也就是他们的长弓手。

    但将军们认为,只要朝廷派出一支远征舰队,百来条船,再带上一支陆战队,也就总共两三万人,就能把李世民的后唐扫灭。

    毕竟北美连一座像样的坚城都没有,李世民的后唐国都旧金山,城不过里许,墙不过丈余,这样的国都,还不如中原的一座小城镇。

    可惜,这几年,将军们一次次上书请求出兵征讨,但皇帝却一次次压下了。

    到后来,朝廷完全不理会北美那边了,而随着南美殖民地的开拓,特别是在南美发现的不少大金银矿,使得朝廷的重心也从北美移到了南美,再没有人去提那个皇帝根本不会同意的征讨北美的事情了。

    李世民倒是安安心心的当他的后唐皇帝,因为有中美玛雅城邦的存在,李世民倒也没有能力跨过中美,去进攻南美的大华殖民地。

    美洲这边,也就陷入一个挺奇特的微妙局面。

    甚至有人想,也许这种局面会一直下去。

    如今突然听说李世民死了,大家还真有些惊讶。

    锦衣卫的消息,没有谁会置疑。

    若是锦衣卫连一个人的死活真假都弄不清,那就是个天大的玩笑。

    大学士马周也感觉这是一个变局,一个楔机。

    李世民死了,那朝廷还有何理由不对后唐用兵呢?

    “那现在后唐是什么局面,李弘继位了吗?”

    “李世民死后,皇后武氏秘不发丧,调回了李绩和李恭二帅,然后让他们拥立李弘在李世民灵前即位,但李弘还年幼,哪里又能亲政,因此实际上是由武氏垂帘听政,太师李绩、太傅李恭辅政。”

    “武氏想当吕后吗?”太子张璟问。

    武氏当年是在张家长大的,张璟以前还跟武氏妹妹,自然也是熟悉的。后来父亲还收了武氏做义女,可谁曾想到了美洲,武氏却会帮着李世民叛乱。据说武氏深得李世民倚重,甚至经常让她代批奏折。

    如今李世民一死,武氏居然能够掌控局面,甚至垂帘听政,还真有几分吕氏风范。

    “新君李弘才十岁,后唐立国不过六年,主少国疑,李绩和李恭功高望重,军权在握,武氏孤儿寡母的只怕并不容易。”魏征说道,后唐虽然说有人口三百万,兵员十万,拥有万里疆域。

    但后唐与中原不同的是,汉人虽是后唐朝的统治阶层,但人口极少,汉人在上层也就百分之一二左右,百分之一的汉人,统治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殷人,以及许多其它异族奴隶,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情况。

    更何况,如今强人李世民还死了。

    继位的新君又这么年幼,孤儿寡母的全得靠着李绩李恭二帅,但谁又能保证李绩和李恭真的能够扶保这孤儿寡母呢。

    枢密使苏定方一直没开声,这个时候终于开口。

    “要我说,眼下正是时机,过去,陛下不肯派兵征讨李世民,那是念着旧情。如今既然李世民已经死了,那这个旧情也不用念了。趁着这机会,派一支远征舰队,浮海东渡,直击旧金啊,把那什么李弘、武氏,甚至是李绩李恭一起带回来。”

    大华立国十年,军队所向披糜,无往不利。唯独是北美,让李世民还复辟立国了,这简直是苏烈他们这些将帅们的耻辱。可过去皇帝不让打,他们也没办法,但现在嘛,李世民死了,也就没有阻碍了。

    太子张璟捋了捋自己的胡子,也马上将近而立之年的太子,在扶桑经营了六年时间,虽然并没有如皇帝最开始打算的那样在扶桑经营十年。但仅用六年时间,他也早早的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

    扶桑道用了六年时间,就完全了转型。

    那里如今工商兴旺,经济发达,甚至比起广南等地还要繁荣,一个人口破千万的道,加上石见银山、别子铜矿,还有硫磺、稻米、造船业等的新兴,让扶桑的表现十分抢眼。

    皇帝提前让太子结束了历练,回到朝中。

    甚至在今年,皇帝再次出巡,让太子留守京城监国摄政。

    张璟其实一直也不太理解皇帝不征讨李世民的决定,在他看来,张家篡夺了李家的皇位没错,但也不能因此,就对李世民的叛乱不理不顾,这样子的话,那非洲的李承乾、长孙无忌要是也跟着叛乱呢?

    事实上,要不是朝廷这些年在天竺海、在红海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估计承乾和长孙无忌他们也要跟着李世民一样叛乱自立了。

    “此事先派人奏报陛下吧。”

    思虑再三,张璟并没有决定对北美采取什么措施,他决定把事情告诉父亲,由他来做这个决定。

    “下一项议题!”张璟淡淡说道。刚才,他很想做出决定,但最终克制了自己。

    他做在这里主持御前会议,但并不表示他就已经拥有了掌御天下的大权。

    “殿下,阿拉伯人最近有些不老实,他们似乎有意要向东扩张了。”枢密使苏烈禀报。

    六年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

    在北美,这六年,李世民一统了北美,建立了一个新的唐王朝。而在西方,阿拉伯人也一样没有闲着。他们在大华的中立态度下,全力向西面进攻,六年时间,阿拉伯人在大华的拉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