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51章

唐朝好地主-第15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是个大气的人啊。

    “臣替马周谢过殿下赏识。”

    “有人才的人,孤都非常尊重。三郎,好好写,这本资治通鉴孤很喜欢,写出了新章记得第一时间送到东宫来。孤安排人给你抄写传阅,让天下人皆知。”

    上下三千年还只算是蒙童历史普及读物,算是历史故事。但资治通鉴就是真正的正史了,历朝历代,一般都是严禁私人修史的。史书必须官修,谁敢私修史书,那可是大罪。

    但太子是储君,他看过同意了,那么张超修史可就是官方行为了。

    李建成对这本宣传正能量的书越看越喜欢,最后亲自拍板,给张超专门成立了一个资治通鉴编纂组,不但提拔了马周为从六品文学做张超的助手,还又从司经局和崇文馆里拔了六名名九品小官,以及十八个文吏划归张超。

    按太子的意思,以后张超在东宫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领导这群人,然后编纂资治通鉴了。

    太子甚至专门给张超的这个新成立的编纂组拔了一百两黄金做为经费,后续花费只要往上报就行。

    这种信任,这种待遇,让张超都十分感动。

    一谈,就是半天,直到宦官过来提醒用膳时间到了。

    “谈的高兴,倒忘记了时间。好久没有谈的这么痛快了,三郎留下来陪孤一起用膳,我们连吃边聊。”

    两人各自坐在一桌餐几后,一人吃着一份饭菜。

    饭菜挺普通的,三菜一汤,两荤一素,还没张超平时的伙食好。一个羊肉一个鹅肉,素菜是菠菜,汤是炖鱼汤,菜都是炖煮的。

    挺清淡的,张超有些吃不惯,吃起来便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李建成还以为张超吃饭一直都这么有礼而优雅呢,还暗里为张超点赞。

    菜的量其实不多,张超暗自打量太子,发现在太子似乎食欲不错,三菜一汤还有一碗米饭,居然都吃光了。张超看了看自己面前还剩下大半的饭菜,也只得一咬牙,最终全给吃干净了。

    李建成吃完后,擦干净嘴,道,“三郎家规里所写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话令孤深受感动啊。国朝初立,当行俭朴之风。”

    张超心虚的笑笑,他觉得自己是个喜欢舒适的人,但不能算是浮夸浪费之人。可明显的,这时代的人跟自己的观念不一样,自己喜欢舒适,他们非说自己奢侈靡费。

    一个家里装修的比宫殿还要会享受,每天吃的比太子都好的人,是没资格接受太子这番赞叹的。

    “是啊,节俭是应该的。”

    李建成微笑道,“有个事情本来正好要派人去告诉你的,既然你今天来了,我就直接告诉你了。上次你献给朝廷白药和酒精两个秘方,功绩甚伟。孤听说你本来是准备要自己建作坊的,但酒精和白药确实是军国利器,十分重要。”

    “臣明白。”张超这个东宫官,也是可以对太子自称臣的。太子若自称我,张超就自称属下,若他自称孤,张超便也只能跟着自称臣了。

    酒精和白药的事情,张超挺受伤的,但现在过去这么久了,他也想开了,好歹换了个子爵啊。若没这两样,估计他顶多封个男爵。

    “是这样的,酒精和白药呢,朝廷是不能交给私人经营的。但是呢,你如果只是酿点二锅头,倒是没有问题的。我可以给你发一道太子教令,给你这个酿造经营之权,不过你自己少酿一点就是,毕竟酿酒浪费粮食。”

    张超愣住,有点不可置信。

    “殿下,其实酿造酒精或二锅头最好的用料是高粱,这个平时也只是当做物品饲料的。甚至用桑椹等水果也能酿造出果酒,并不会浪费粮食。”

    李建成摇摇头,“这个你是行家,如果真的不需耗费粮食,那倒不会有什么坏影响了。”

    意外得到酿酒的许可,张超喜悦的拜谢。

    “酿出了好酒,可得记得先给孤送几瓶来哦!”李建成笑着说话。

    哎,太子真是个好人啊!张超充满着感叹!

    对于太子来说,给张超一个许可酿酒的太子教令,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张超来说,却是放开了一道政令束缚。

    他的酿酒大业终于又可以开始了,而且现在还获得了酿造白酒的权力,只要张超不去酿造那些七十多度以上的高度白酒或者更高度的酒精,只要他不是用米麦等去酿酒,那么朝廷就不会来干涉他的这个买卖。

    就冲太子这么好,这酒坊怎么也得给太子一半股份啊。不,一半有点多,给三成,给两成吧。直接给太子估计他不会收,送给太子妃吧。

    剩下的再给秦琼、郑善果、李世绩一人一股,剩下五成张超自己收了。

    本来想给程咬金他们股份的,但一想到他们毕竟是秦王府的将领,自己现在表面上可是东宫的人,最后张超还是算了。

    相信程咬金他们也会理解的,顶多以后给他们家多送点二锅头当年节礼物就是。

    这月最后几天了,木子打算明天爆发一下,到时看大家的支持力度,若大家能给力一些,五更六更肯定有的。若是你们更给力些,七更八更也有可能,甚至大家肯再给力点,木子就是拼命也会更个九更十更的。

    上架马上就一月了,均订四千五,高订有七千多,可以说成绩是有些超出木子预料的。但这个月更新也很拼,月底能更到近五十万字,五十万啊,真是拼了命在码字更新啊。写这话的时候,是在凌晨的四点半了,木子还没睡呢。有些遗憾的是这个月没争到月票奖,历史月票奖和新书月票奖都没争到,都是差了两三个名次。

    明天可能是国庆双倍月票开始,因此木子打算再拼一次,希望兄弟们有月票的给月票,没订阅的也都能来订阅一下。下个月,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25章 知遇之恩(第三更,2400票加更)

    第三更,2400票加更!

    “辛苦诸位了。”张超看着二十几个东宫的官吏,正指挥着一群东宫卫士把一箱箱的书卷搬上车,过去跟他们打招呼。

    “属下拜见洗马。”

    这些校书、正字本就是司经局官员,张超这个太子洗马可是司经局的两个长官之一。更何况,太子已经将他们调到了张超的手下,协助张超编纂资治通鉴。

    太子还特别允许张超把资治通鉴编纂的地方放在了白鹿书院。

    九品的校书、正字在东宫那真是不值一提的芝麻小官,而张超却是五品,更何况张三郎如今名满长满,可是新鲜出炉的当红名士啊。今日拜见太子之后,更是得到太子支持要修史。

    他们能参与到这项事务中来,其实心里也是相当激动的。将来史书修成,后面若是能提一笔他们的名字,那也算是名留青史了。

    在东宫吃了饭,又聊了许久,张超拜别太子出宫,李建成还特意让人从东宫的藏书中把左传、春秋、史记、三国志、汉书等许多套史书找来让张超带回去,以便于编写资治通鉴。还又特别送了许多纸墨笔砚等文具。

    甚至刚才还亲自送到宫门前,这份礼贤下士的样子,真是让那些校书正字们看的目瞪口呆,羡慕万分。看看人家张三郎,才二十出头啊,以一白丁出身,却迅速的得封开国子,官升洗马。

    如今还得太子殿下如此看重,就算是魏征、王珪这些殿下亲信,都没享受过此等待遇啊。

    看着那一车车的书籍、纸墨等,张超也有点咋舌,太子这人还真有点掏心掏肺的感觉啊。其实他根本不需要这些什么史书,资治通鉴就在他的电脑硬盘里,他需要的只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一人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奋笔疾书,抄写下来,然后第二天说这是自己写的稿子就行了。

    不过做戏做全套,这些书带到张家沟去也是不去的。

    慢慢修吧,砸缸的司马光可是修了十九年,张超修个五年总不过份吧。这样以后自己就可以不必天天往长安城跑,不必天天往东宫跑了。

    要不然,太子天天这样掏心掏肺,张超怕自己一时感动,到时忍不住站他这边了。

    等这些官吏指派着东宫的人把太子送的那些东西都一一装上马车之后,崔莺莺也从东宫出来了。

    看的出,今天她跟太子妃还是谈的很愉快的,满脸带笑。

    “娘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太子殿下给了我一道太子教令,我们家可以酿酒了,二锅头也能酿造出售了。”

    崔莺莺也早听张超抱怨过白酒生意没法做,损失千万云云。

    “那太好了。”有这样的好生意,能赚更多钱,就能买更多地了。

    得到了太子教的特许,张超以后可以放心的发展自己的白酒事业了。不过有些事情也挺重要的,这生意这么赚钱,得多拉几个靠山。吃独食就意味着要独自承担风险,在如今这年月,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十三娘,我打算给太子妃送两成酒坊的干股,你觉得如何?”

    “干股?”

    干股,当然就是只参与分红,并没有实际的作坊所有权份额。本来张超是打算直接拿两成股份给太子妃的,但想了想,觉得还是直接给干股的好。

    “另外我想拉郑尚书和太常卿一起入股,我义父还有曹国公和郯国公也入一股,我们家占一半,你觉得怎么样?”

    给太子妃两成干股,也是给太子两成分红,这个是酒坊的最大靠山,得给。要不然万一别人到时看到酒坊赚钱,想要虎口夺食,还是有麻烦的。给了太子妃干股,到时就能抬出太子来了。

    至于拉把太理卿荥阳郡公郑善果和太常卿沛国公郑元璹兄弟俩也一起拉进来,也不单是为了感谢上次他们那么给面子帮他们夫妻撑场面。郑家兄弟可是荥阳郑氏的当家人,在朝在位高权重,身兼关东士族郑家和太子外戚的身份,有他们入一股,不仅是壮大酒坊的后台,同时也是能够借用郑家的渠道。

    郑氏可不仅是读书人家,他们背后也是经营庄田和商铺的,有叫的响的名声,有完整的商业渠道,酒坊如不只是小打小闹,要做到,那么借用郑家的名声和商业渠道,迅速的把白酒产业铺开,和他们合作是很不错的选择。

    而拉秦琼、罗士信和李世绩,当然因为他们与张家关系最好,这几家是真正最靠的住,出事也会真正帮忙的。让他们入股,也是感谢回报。二来,如李世绩在河南也同样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正好他们三个,如今都不在秦王府了,张超拉他们也没什么顾忌的。

    这样酒坊,就等于是实际有六家股东,太子是保护伞只拿干股分红。

    崔莺莺很精明,一下子就听明白了丈夫的那些打算。

    不过夫妻俩都没提要让崔家也入一股,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张超当然不介意带着老丈人家一起发财的。可崔家那般算计,张超也懒得带他们。

    “走,回家。”

    回到张家沟,村民们看到一群穿着官袍的官员,还有许多穿着黑衣的吏员们,都有些惊讶。

    特别是还有东宫卫士送着他们回来。

    书院门口,正在做新增的一年五班学生入学做准备的马周跑了出来。

    ‘三郎这是?’

    张超笑呵呵的从马鞍上提下来一个包袱,扔到了马周的怀里。

    “打开看看!”

    马周解开包袱,一套深绿色的圆领袍衫出现,六品官袍。他愕然的望向张超,目光中充满炽烈。

    “没错,这身官袍是你的了。我今日拜见太子的时候向他举荐了你,太子听闻你才情斐然,又见到你书的书稿,非常赞叹。特授你为东宫左春坊司经局从六品文学一职,并调你到我手下,专门协助我编纂资通鉴。”

    从六品文学,这就是六品官了?

    马周有些恍忽,他原本在家乡领郡当上了一名吏员,但干没多久就弃职而走,这两年也是走遍山东河南,最后来到关中。可却因囊中羞涩,而困顿于京。先蒙中郎将常何收为门客,又得张三郎请为账房。

    在张家这段日子是他过的最轻松悠闲的一段日子,上次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参加明年的科举,准备重走仕途。

    张超说会帮他举荐,他想不到张三郎一举荐,就给他举荐来了一个从六品的官职。

    “三郎,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张超哈哈一笑,“说那种客套话干什么,你在我这里帮了这么长时间忙,你的才能我是看的一清二楚的。我是推荐了你,但你能得到太子赏识,那也是因为你的才能。你若没才,我不可能向太子推荐你,太子也不可能就任用你。那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以后呢,你不再是张家的账房,你是从六品的东宫文学,是我的助手,协助我编书。咱们一如继往,继续合作。”

    马周捧着那套官服,眼泪都下来了。说不激动那是假的,他其实也才二十来岁。先前没经历过那么多事情,年轻,受点气就离职而去。但这两年周游山东,来到关中,也算真正的见识到了世面,知道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他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冲动,恃才而傲的马周了。

    “别愣着了,这些都是以后我们的同事了,殿下派他们来协助我们编纂资治通鉴。以后我们就在白鹿书院里弄一个编书处,就在书院里编书。你带着大家进去,把太子给的这些书籍文具等先拿进去。”

    听说张超带回来这些官吏还有这么多书籍文具,以后是要在书院里弄个衙门,带着大家编史书的。

    编史书啊,一群百姓只知道惊讶,却并不知道这三个字究竟多么的有份量。能编史书的,都是朝中高官啊,甚至一般都是由宰相领衔的。

    张三郎一个太子洗马,居然也开始编史书了。

    大牛就不懂这些。

    他看到张超回来,马上挤了过来。

    “三郎,咱们上次修的粪池子有动静了!”

    败风景。

    张超本来正得意呢,结果大牛来说什么粪池子。

    “真的,你快去看看吧。”

    算了,跟大牛这种乡野村夫真的谈不了高雅的东西。粪池子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