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217章

唐朝好地主-第21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旞为帅旗,大将用。

    纛有六面,旞只有一面。

    这也是将帅旗,或者也可称为认旗,长方形的大旗,上面会写上将帅的姓名。

    如现在张超的队伍里,那面高高的旞上,就写着一个大大的张字。

    纛代表着主帅所统的大军,而旞代表着主帅的身份。

    张超只是一个小小的子总管,还带的是补充兵。

    但这不妨碍他虚张声势,给自己建了六纛,又树起了张字大旞。

    另外张超还让人建了上百面枿旗,这是故意要让人以为张超有上百个旅将,又立了五百多面队旗,以让人误以为他有两万多人马。

    反正,做戏做全套。

    吐谷浑人也不蠢,不会看到你随便打些旗帜,就误以为你真的兵强马壮。

    可当吐谷浑人看到张超的这支队伍,人多势多,六纛、张字大旞,上百的枿旗,二百多的队旗,那这些斥候就会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

    那支人山人海的军队,竟然有两万余人,而且是由一位姓张的大将军亲自统领的。

    因为有几千匹缴获的战马,又能假装成是这支大军的骑兵部队,确实很有几分样子的。

    “都打起精神来,敲着鼓前进!”

    张超不打算悄悄的靠近陇西,万一让吐谷浑误会他要偷袭,有了过激的反应就不好了。还是敲着鼓声一路缓缓前进的好,希望伏羌城下的那一幕能重演。

    同时,打鼓也是张超控制队伍的一个办法。

    这几天在路上行军,张超就是用鼓和旗来指挥这些新兵和民夫。通过中军的十二面大鼓,均匀的鼓点,让那些新兵和民夫们,能找到一些行军节奏,让队伍能更整齐一些。

    而张超再通过五色旗来指挥他这支大军。

    五色旗为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五种方向,不得混淆。

    五旗,各准方色:红旗,代表南方。白旗代表西面,黑旗代表北,青旗代表东。

    张超用黄旗为四旗之主,要调动四方兵马,就举四色旗,举哪色旗,哪面兵动。

    旗向前,方面兵需急进。旗正竖,停止前进。旗臣,撤回。

    经过几天一边行军一边训练,现在不但张超的右后军比较像样,就连另两军和那些民夫,也基本上能看的懂旗令听的懂鼓声了。

    有这个样子,张超才有那点底气去虚张声势。

    要不然,走个路都乱七八糟的,吐谷浑人岂会相信这是大唐精锐?

    骑马缓行,看着身后的六纛,看着那杆主帅旗,还有那五色旗、门旗,队旗等,张超身边就围绕着几百面旗帜,简直跟旗海一样。

    都说斩将夺旗,斩将夺旗。

    要斩张超,这还真得夺不少旗。

    主帅的位置太明显了,随便一眼就能认出来,那个无数旗帜环绕着的,肯定就是主帅了。

    “三郎,大帅的感觉如何?”崔义问张超。

    张超翻翻白眼,心里其实紧张的要死,身边弄这么多旗帜,这就好比在战场上穿着黄金铠甲,还要插上好多野鸡羽毛,无比的引人注目啊。真要让人杀过来,张超肯定是第一个目标。

    “你知道我现在最佩服的人是谁吗?”

    “谁?”

    “诸葛亮。”

    “为何?”

    “因为诸葛亮当年唱空城计啊,面对司马懿大军,守着座空城的诸葛亮,居然反而故意打开城门,然后在那里弹琴。这得多镇定,才能弹好一首曲子。一般人,肯定早紧张的把琴弦给弹断了。”

    崔义疑惑的问,“诸葛亮唱空城计?有过这事吗,我怎么不记得?”

    马周和许敬宗几个也对张超讲的这个故事很疑惑。

    “我记得司马懿用过空城计,但没弹琴那么夸张,至于诸葛亮打开城门弹琴吓住司马懿的事,我真的从未听说过。”许敬宗摇头。

    “是啊,三郎在哪本书上看过的?三国志或者后汉书上都没有吧?”

    张超对这几个拆台的家伙哼了一声。

    “三国志和后汉书上都没有,这其实是我杜撰的一个故事,是我准备给大唐半月谈上连载的一部小说的情节。”

    “三郎的新书?小说?大唐半月谈上连载?”几个人越听越迷糊了,“那书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机会先一睹为快啊?”

    “那书叫三国演义,写东汉末年到西晋立国之间的那段历史故事,根据历史加以改编,是历史故事,不是真正的历史。”

    “三国演义,一听名字就很不错啊,很希望能看到呢。”李守素都来了精神。

    张超轻笑几声,“我们还是应对眼前吧,要不然,我们明天可能就都成为历史人物了,只能等着后人哪天把我们也写成历史故事!”

    大家一时都没了轻松笑容。

    一万八千余新兵、民夫,即将面对五万吐谷浑军,能不能吓到他们?能不能解救秦王,一切都是未知。

    万一哪里露了马脚,他们可能真的就要成为历史人物了。

    昨天欠十六更,今天有个万赏,加2000月票了,又增加两更,现在加更一章,还剩下十七章,大家记下啊,木子不是赖账的人!距离第八名,也只差二十票了,若再上一名,就再加更两张!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18章 呜呼、赌命(为失忆LOVE敏加更!)

    第四更,为失忆love敏万赏加更!跪求订阅支持!

    黄旗向前,鼓声雷动。

    一万多人在这鼓声中一齐高呼。“呜呼,呜呼,呜呼!”

    张超坐在马上,手心里全是汗,他有心想要吐槽一下,不知道谁发明的这种呼声,居然喊呜呼,这难道不是要输的意思?可这是军中惯例,当两军靠近,即将接战时,大帅中军的黄旗前倾,于是士兵们齐呼呜呼。

    等到了中界,两军快进入射程之时。

    这时就要改转为喊杀字,等进攻的号鼓旗令一出,就要立即开始撕杀。

    张超看着队伍越走越前,离吐谷浑的军阵越来越近,心里也是紧张万分。他真希望这个呜呼能多喊一会,万一太靠近了,他可不想真的要喊杀字冲杀的。

    他此时的心情,就跟以前读书时跟同学们玩诈金花时一样,几个人都连蒙许多圈,自己最先忍不住看牌了,可牌太小,又不想弃,便诈鸡,想要等对方看牌先弃。

    “传令,两旗相交!”张超高喝一声。

    身后两面令旗相交,这是五队合一队的军令。

    五队合一队,变成二百五十人的大队,这是变为方阵。张超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现在变方阵,既是冒险向吐谷浑人表示他在做进攻前的最后准备,另一方面,张超也担心吐谷浑人会杀过来,那时大阵会更能抗一点。

    一面面队旗高举,一一应旗。

    五队合为一队,刀盾手在前,长枪手在后。

    举枪,簇队。

    士兵继续高喊呜呼,同时刀盾手边走边拿刀敲打着手里的盾牌,而长枪手也边走边拿枪杆砸地。

    声势很大。

    “三郎,吐谷浑人没有动静,他们是不是识破我们了?”

    张超咬着牙,额头全是汗水。若是吐谷浑人识破了他们是虚张声势,或者说准备硬干一仗,那他们真的要完了。

    “传令,五旗相交!”

    五旗相交,意为十队为一个大队。原来的两个大队,还要再合二为一。

    每个方阵五百人。

    吐谷浑人挡在了陇西城前,张超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往前。

    对面。

    吐谷浑军阵。

    白色的大旗之下,慕容伏允脸上阴晴不定。

    他昨天有些高兴的太早,一听李世民要降,结果就真信了。可谁知道李世民居然耍了他,谈了半天,结果说天黑了,要一早再开城投降。

    他那时感觉事情不太对劲,可天都黑了,也只得吃了这个暗亏。等到天亮,李世民果然拒绝天城投降,慕容伏允刚准备要全军出击,踏平陇西城,生擒李世民,结果拓跋恭从秦州回来了。

    还带回个很坏很坏的消息。

    秦州另三千羌兵,被一支赶来增援李世民的唐军主力全歼了。

    连细封思明的首级,都成了唐军主将门旗上的装饰物了,其它几个部族的首领,也全都成了唐军将领旗帜上的装饰品。

    拓跋恭说唐军来了两万余人,这是一个大军团的编制。

    一个大军团,起码是两个一万二千余人的军团。

    如果真是一个大军团的主力,那把细封思明的三千兵马全歼,一个都没逃走,确实有可能。

    只是慕容伏允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唐人哪来的两万多人的大军团。

    主帅姓张?

    慕容伏允怎么也想不起哪个唐军大将军姓张,拓跋赤辞和细封步赖也一样想不起来。

    就在这疑惑、犹豫之中,那支唐军真的来了。

    那铺天盖地的人马,确实很多。

    前面出来这么多军队,后面却还没见到尾。

    尤其是斥候禀报,所查看到的旗帜数量相当多。

    而且这旗帜的式样和种类、数量,无不印证这确实是一支唐军主力军团,光骑兵就有好几千。

    慕容伏允曾经与唐军一起夹击过李轨,对唐军的建制也知道不少。唐军有时一军有一万两千五左右,有时一军有两万五左右。一万两千余人的军,一般是由一位州总管统领的,而如果是上了两万人的,一般肯定是一位国公级别的上柱国大将军统领。

    这样的一支两万余人的大军,战兵会占到六成,至于一万五千。其中骑兵又会占到三到四成,有五到六千左右。

    现在对面起码有一万六千左右人马,这正好就应当是一支两万多人的大军团的战兵数量。而那几千骑兵,数量也差不多相符。

    再看旗帜,越发的说明这是一支大唐主力军团。

    军旗在唐朝是违禁之物,不能私造私藏。这么多的旗帜,种类式样齐全,不可能是临时造的。

    慕容伏允越想,就越觉得这就是一支唐军主力。

    “大汗,那唐军已经变了两次阵了,看他那方阵,这是要准备进攻了,你看他的骑兵,已经部署在两翼了。”

    慕容伏允没说话,眼睛死死的盯着那面张字大旗,他还在想着那个问题,这个姓张的大将军,究竟是谁。

    “大汗,要不让我率军去冲一冲唐军!”拓跋赤辞眯着眼睛道。

    “细封思明究竟是怎么全军覆没的,难道你就没有打探到半点消息?”慕容伏允问拓跋恭,目光犀利如刀。

    拓跋恭没敢说自己当时看到细封思明的人头插在唐军的枪尖上,差点吓尿了,直接就一路跑回来了。

    “细思封明当时率部往东扫荡,然后唐军突然就举着他的人头出现在伏羌城下。”

    “真是如此?”

    “确实如此。”

    慕容伏允咬咬牙,最后长叹一声。

    “传令,南撤二十里。”

    “大汗。”拓跋赤辞连忙喊道,“这时后撤,那岂不是前功尽弃,李世民可就得到增援了。再给我半天时间,我一定拿下陇西城,生擒李世民。”

    慕容伏允摇了摇头,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个姓张的唐军大将是谁,可是这支唐军能够让细封思明都来不及派人突围报信,就把他三千人马全歼,那说明这个姓张的很厉害,这支唐军也非常厉害。

    要不然,击败细封思明不难,可却要把他全歼,一个不漏掉,这却是非常难的。而那支唐军做到了,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这让慕容伏允心生畏惧,他想到了十几年前,那些隋军将领。

    他一次次试图反抗,可一次次被无情的击败,一次次只得败走雪山,四处躲藏。那是股子深刻在心底深处的恐惧,本以为他复国了,他实力强大了,但现在,前有李世民万余人以一座小县城硬抗他五六万大军七天七夜的猛攻,后又有不知名的唐军张姓大将轻易的歼灭他三千人马,连条漏网之鱼都没有。

    “撤!”伏允无力的挥动着手臂。

    陇西城头上。

    李世民本来已经做好了今天与城同存亡的决心,甚至遗书都写好了。

    可吐谷浑人都已经做好了攻城准备了,却停止了行动。

    当东方传来战鼓之声,传来那隐约的呜呼之声,李世民激动的面红耳赤!

    “援军来了!”

    房玄龄喃喃的重复着李世民的话,一脸不可思议。

    长孙无忌更是目瞪口呆,“哪来的援军?难道是张三,不可能是张三。张三手里就那点新募之兵,他怎么可能来,他路上如何突破羌人拦截的?他怎么有这个胆子,如何有这个本事?一定是其它援兵到了,肯定是陛下知道了这里的情况,把京中最后的禁军也派来了!”

    李世民眺望着东方,站在城头,能看到那个方向的一条黑线。

    “不,不会是京中的禁军。京中就算知道我们的消息,也赶不及的。他们来也不会这么快赶到,能在这么快时间里赶来的,只有一个可能,是张三来了!”

    “可是,他怎么做到的?”

    “是啊,他怎么做到的。”李世民一脸笑意,”他总能做到的,当初在河北,我酒醉之下让他入洺州城劝降,这本来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他却做到了。孤身入敌穴,成功的策反敌军大将,让其夺门献城。洺州城里,张三一人胜却十万兵。”

    “告诉大家,张文远率领援兵来了!”李世民哈哈大笑。

    “让大家准备好,我们准备迎接张三入城!”

    李世民也不知道张超怎么就能一路来到这里,也不知道他要如何入城,可是不管那些,张三的出现,就如漫漫长夜里出现的一线曙光。

    “若是这次我能不死,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他的救命之恩的!”李世民喃喃的低语。

    长孙无忌呵呵的笑,“嗯,我以后也一定不再对张三抱有成见。”

    “呜呼呜呼呜呼。。。。。”

    “呜呜呜呜呜!~~

    房玄龄不可思议的看着城下吐谷浑人在撤退,他们真的撤了,那面白色大旗在向南撤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