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228章

唐朝好地主-第228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中里外全卖给张家,居然有一百三十五贯。

    怪不得都说破家值万贯,平时日子过的紧巴,但真的全卖了,还卖出不少钱来了。不过大头还是那二十亩口分田,本来是不能卖的,丈夫死了,因是战死,她又是寡妇,朝廷才没收走田。

    现在张家给的价格也相当真诚,没压价,甚至还多给了些,给了四千一亩地,算下来就有八十贯了。

    青嫂子满脸的感激,张家这么的人家,并不欺负她们孤儿寡母,还这么照顾。

    “谢谢四娘,谢谢十三娘,谢谢张家,好人家啊!”

    “你看我给你开一百三十贯的庄票,然后五贯钱给你备一千钱的铜钱,再给你准备四贯钱的二十匹绢如何?以备路上需要,其它的就都存在钱庄里,你收着庄票,到时到洮州取钱就好。”

    青嫂子有些担忧的道,“这么多钱换成庄票,万一我路上掉了,或者损毁了怎么办?”

    “这个你放心,这些庄票都是记名的,别人就算拿到了也不能取走你的钱。而且你掉了坏了,也没关系,钱庄那边会有一个账本的,到时你人直接过去,出示你的户贴,核对你的身份,再核对你留下的密语,就可以重新开一张庄票,就能领取你的钱了。”

    听到这里,青嫂子算是放心了。一百多贯钱啊,这可是以后抚养一对儿女长大的钱。

    灞上一时间相当的热闹。

    当初随张超去陇上的有三千少年,其中有一百多战死。还有一千多是分在了其它几个州为府兵,在洮州的只有一千五。

    在其它州的府兵并没有在洮州的待遇那么好,他们授田是一百亩,而洮州是三百亩,家眷的待遇也不同。

    许多人于是觉得不服气,可一打听,这事还不能怪张家,毕竟张家确实给的待遇好,是其它州给的一般。

    好多人于是想去洮州。

    还有一些,家里没有子弟在洮州当府兵,可他们也想去。

    “想去洮州的都行,到了那里,也一样分田授地,能享受到与府兵家眷一样的待遇。”崔莺莺知道丈夫在洮州需要人口,于是直接答应了下来。

    反正朝廷并不禁止百姓移民,尤其是如从灞上这样的关中密集人口的地方,迁移去边关地广人稀之处,朝廷反而是十分支持的。

    郑管事有些无奈的找到崔莺莺。

    本来就因为走了三千学徒,几个工坊都大受影响。现在三千学徒一个也回不来,这边灞上乡民又要大举迁往洮州,工坊里又要大减员。

    “这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工坊待遇这么好,走了人,还可以马上从其它地方招募学徒过来补充。”

    虽然一下子少掉大量的工匠、学徒,影响还是很大,但崔莺莺也无法兼顾。只能让工坊先减少产量,等招募到人手后,再慢慢恢复了。

    还欠九章!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33章 失算

    洮州。

    张超和马周等巡视着正在赶筑的六个军府。三骠骑三车骑,六个军府就是六个军堡。军堡并不大,由张超亲自设计,其实就是采用的夯土城堡。

    城堡都不算大,但完全就是以军事防御为目的打造的。拥有内外城,还有瓮城,有壕沟有吊桥,每堡只开两门。都沿着洮河和潭水修建,每个军府附近的山上,还修有烽火台,附近道路上,修有墩堡。

    每个军府里面,都只驻军,并不住百姓。

    府兵们平时居住在附近的六个乡里,与民众混居生活,闲时种地。但轮流抽调到军府值守。

    朝廷给了洮州府兵一个特殊待遇,今年内免番上。

    洮州的府兵今年不需要轮流去长安戍卫,从明年开始,五千府兵将编成八组,每八个月轮流一次上京番上。

    不去长安番上,但在军府戍卫还是需要的,依然是八番。每番六百余人,一次当值一个半月,一年刚好轮守一次。

    每次一个军府刚好只有百人左右当值,须驻守军府,还要轮守烽堡。

    另外张超规定,一班驻守军府,两班训练。两班士兵在军府里进行训练,同样是一年轮一次,一次一个月。这样实际上,军府里就有三班士兵当守,一班戍卫两班当值,一遇警事,也能反应过来。

    除此外,张超还特别下令,除铠甲、强弩、长矛须存储在军府的武库中,由军府保管外。府兵们可以将横刀、弓、长枪携带在家,并要求,平时不管是耕种还是出行,府兵都必须佩带横刀和长弓,以做警惕。

    处于边关之中,张超必须得小心谨慎。

    再加上把百姓青壮也实行保甲制的联防联保,设立了乡团民防,同时让他们分班训练、当值,进行巡逻检查,也算是大大的提高了洮州的防御能力。

    分田丈地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洮州没有剩下多少人,大量的土地被收归官府,这些地基本上被张超定为公廨田,以做为官府的办公经费。

    剩下的五千府兵,也都如愿分到了自己的田。

    一人三百亩,两百亩较好的地,一百亩荒坡。那两百亩地能种粮食,一百亩谷地,一百亩坡地,不有一百亩是山地,可以种树。张超没有食言,大家也很高兴。

    官员们也分到了许多田地,不论文职还是武职,有职就有一份职田,还有一份官人永业田。若是有爵有勋,还另给了一份勋田。

    因为上次朝廷给了洮州府兵们都起码授勋两转,因此洮州的府兵们都有勋,张超就是据此多给府兵们分了许多田,这些田算是勋田,也是永业田,朝廷都挑不出他理。

    田分了下去,士兵们也因此很高兴。

    真真切切的看着一片片的土地周围,都立上了自己名字的界牌,这种冲击力是很强的。有了地,心里就充实多了。

    “先把六个军府建好,然后建一些墩堡,也把烽火台都修好。接着,就给大家修房子。”

    军府只是驻军之用,府兵是不能带家眷生活在里面的。因此府兵还得另修房子,所有的府兵也是根据他们分到的田地,居住在所在军府的乡里。

    张超希望这些府兵能和百姓集中居住,把村子修成寨堡。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毕竟是边关上。

    遇袭击,能够坚持一些时间,以待官军救援。

    “事情真的很多啊!”张超感叹着。

    地是分下去了,可现在都没时间垦荒种植,只希望府兵们的家眷早点过来,到时能抢着时间种上一季。

    六个军府围绕着两个县城,墩堡又围绕着军府,各个乡再由堡寨串起,这就是张超的计划。

    移民实边,屯田戍守,且耕且战。

    不但要把这里充实起来,还要让这里成为一个防御力很强的堡垒群,让羌氐鲜卑吐蕃人根本无从下嘴。

    “不知道会有多少府兵的家眷愿意迁来!”

    “我们开出了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也能引来万把人吧!”马周道。

    “但愿吧!”

    好在张超的五千府兵,有三千多原来是天子禁军,都是些精锐的士兵,要不然,都是五千少年新兵,张超可不能这么轻松。

    长安。

    朝廷要把上次招募的上万募兵留在陇上,早不是什么新闻。

    一大早上,王永安和李崇高就坐到了一起。

    最近长安狼李崇高有些低调,他老子因为杀人夺妻之事,被削掉了爵位,被下旨在家反省。李崇高也受了影响,庐陵王降为庐陵郡公,直降两级。

    王永安倒是很快又抖了起来。

    他爹因受庐江王牵连,被从幽州调回。结果上次又随太子去幽州征讨突厥,回来后,就被太子举荐,授为使持节、同州都督,羽林军将。虽然同州刺史之职,另授他人,不如秦琼之前好样身兼刺史和都督二职,也没加兵部侍郎,但因为父亲之功,王永安得了个汤阴县男的爵位。

    就着张记的五香牛肉干,喝二锅头,确实是种很好的享受。

    “这张家沟二锅头,比我们自己酿的那玩意就是好喝,一喝就能喝出来。”李崇高砸巴着嘴。

    ‘确实,咱们费了那么多心思,这酒酿出来总不对劲,差了点什么。”

    “也无所谓了,反正长城外的那些蛮夷也喝不出什么来,咱们这掺与的烧刀子和假冒的二锅头,不照样卖的那么火,钱赚样大赚。”

    王永安笑笑,“我有一个赚钱的好买卖,不知道你愿不愿意一起做呢?”

    “什么赚钱好消息?”李崇高这人没什么追求,上战场没胆识,进朝堂没能力,只剩下赚钱和享受了。

    “张三被发落在洮州,这你知道吧?”

    “知道啊,便宜那王八蛋了,要我说,就得把他扔到沙州去。”说到张超,李崇高不由恨恨道,若不是这个张三,他爹现在还是庐江王,他也还是庐陵王。

    “朝廷不是下了道旨意,把上次新募的兵,还有秦王带去的那一万禁军,全都给留在了陇右嘛。陇右上次损失了很多人口,边界空虚,朝廷把那一万多剩下的禁军和募兵留在那里,又下旨迁他们的家眷过去。”

    “这里面有什么商机?”李崇高不解。

    “当然有啊,你想想看,这一万多人以前是干嘛的?是长安的天子禁军和长安周边的乡民啊。他们家多少都有些地的,现在他们迁去陇右,按朝廷的规矩,他们可以把朝廷分给他们的地卖掉,不论是口分田还是永业田,都允许卖掉的。”

    长安周边的地一向是很值钱的,因为这里毕竟是京畿,达官贵人无数,有钱的人多,地因此值钱。开国之初,朝廷拿了不少地均给那些百姓,因此这些要迁走的人手里,多少会有些田地的。

    哪怕一人十亩二十亩的,可是一万多户,那加起来可就是几十万亩啊。

    若是能趁机低价收下这些田,转手再买掉,到时随便也能赚上几倍啊。特别是把零散的田收起来,调一调,弄成一些大片的整块地出售,能更值钱。

    “就算收一亩地我们只赚一贯钱,可是如果能收上十万亩,可就是十万贯啊,这生意难道不赚钱?”王永安笑呵呵的道。

    李崇高眼睛一亮,“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果然是个赚钱的买卖啊。”

    “不止呢。”王永安有些得意的道,“还有那些人迁走后,宅基地,房屋、树木、家具等等,这些东西我们都能便宜的收下,到时转手一卖,不是又能赚一笔?”

    “破房子旧家具,这些东西谁要,能卖钱?”李崇高摇头。

    “当然是能赚钱的,你想,这些人要迁走,肯定不能带着这些东西走的。急切间,想卖也一下子卖不出吧。咱们趁机压压价,跟收垃圾一样的收上来,随便花几个钱。然后再归置归置,慢慢的卖出钱,怎么也能比收的价高吧,积少成多,这赚的自然就不少了。”

    “确实是这个理。”李崇高点头。

    灞上。

    庐陵郡公府上的奴仆四出,挨家挨户的询问卖地卖房的事情。

    “听说你儿子在洮州点了府兵,你们是否打算去洮州?”一个管事带着一群家丁问。

    “正打算去呢。”

    “那你们的田地房产树木家具这些带不走的,要卖吧?”

    “是要卖的。”

    “这样吧,你把这些都卖给我。你家有多少地,多少树木,几间房啊?”

    “二十亩地,两间窑洞,一百来颗桑树枣树咧。”

    “嗯,这样吧,房子田地还带你的家具宅地和树木,我们全给你收了,六万六千钱,祝你迁移六六大顺。”

    有个人马上拟了份契约,递到面前。

    “按个手印,六万六千钱就是你的了。”

    谁知道,户主却摇了摇头。

    “我不能签!”

    管事脸一沉,“可别不识好歹!”

    “真不能签,我家的房子田地树木全都卖掉了。”

    “卖了,卖谁了?”

    “卖给张家了。”

    “哪个张家?”

    “就是武安侯张三郎家啊,他们出的价可比你的高多了,人家给了一百三十五贯呢,是你的两倍还多。”

    管事脸阴沉如水,“真卖了?”

    “真卖了,钱都给了!”

    管事哼了一声,起身,“走,去下一家!”

    结果没片刻,他们就从下一家出来了,那家也要去洮州,但他们家的田宅树木家具等,也全卖给了张家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十更后还欠九章,不过早上看到分类上升一名,月票也又过一百,那就再加三章,一共还有十二章!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34章 趁火打劫

    赵四娘从外面进来,心里很是欣喜。红线坐在院里葡萄架下,正跟崔莺莺禀报着。

    “要卖地卖房的太多了,都来登记,足有几千家,咱们收不了这么多。”

    “有这么多?”

    赵四娘走过来,也坐到葡萄架下石桌边,“可不是,上次募兵,咱们灞上光是工坊里就募了三千,另外还募集了好几百。”她一边说一边翻开自己的帐本,三千多人除掉战死的,都还有超过三千留在了陇右诸州为府兵。

    虽然洮州只有一千五百灞上子弟为府兵,但灞上其它留在陇右的府兵家人,却也一样找张家卖地卖房。

    三千多人,哪怕其中也有不少人有儿子留下,把家业留给儿子。但要卖了房地举家迁去洮州的依然不下两千户。

    两千户,哪怕平均一户二十亩地,均价三贯一亩地,那也是四万亩地,得值十二万贯钱了。这还不算他们的房子、宅地、家具、树木这些。零零种种,要是都买下来,十几万贯估计都要了。

    十几万贯,张家绝对没这么多钱,张家甚至连一万贯现钱都拿不出来。

    “要不,那些旧房子旧家具树木的就先不收了,只收田?”赵四娘问。无疑,迁移百姓手里最值钱的就是田地了。

    这也是难得的买田机会,若不是搬迁,可很难遇到这么多田地出售。

    “就没有其它人愿意买地买宅子的吗?”崔莺莺问。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灞上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迁去陇右,留下的还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