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06章

唐朝好地主-第406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弃笔从戎,收取关山五十州,万里觅封侯,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有志气。”李超称赞。

    “相国,可以为我写一首诗吗,就写你那首从军行?”王玄策一脸期待的望着李超。

    “好。”李超也没拒绝,提起桌案上的笔,为他写下这首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书赠洛阳王玄策!

    “谢相国。”接过那张纸,王玄策跟捧着个宝贝一样。

    旁边的郑善果有些无法理解王玄策的这种想法,一个士族出身的年轻士子,还是年轻有为,已经入仕当上县令了,结果却狂热的喜欢李超的几首诗,而弃官从戎来考武举。

    读书人的骄傲呢?

    这时,李超的亲卫过来禀报。

    “相爷,那边有几位考生,说非常仰慕相爷,想要过来拜见一下。”

    李超抬头,那边确实站在好几个人,一脸激动的样子。但被卫士拦在那里,李超位高权重,身份尊贵超然,哪是随便人想见就能见到的,尤其是上次发生了恶僧半夜潜入李府行刺事件后,皇帝已经特旨,调拔了三百北衙禁军专职保护李超,分成几班,日夜不离,李府也一样是日夜保护状态。

    更别说,李超自己也有家丁也有亲卫。

    “让他们过来吧。”

    最后亲卫筛选了一下,只放了三个人过来。这三人,也是刚才考试中,与王玄策一样成绩非常不错的。

    “学生陈仓县尉,河南汴州刘仁轨拜见相国。”

    “学生封丘尉,河北渤海高侃拜见相国。”

    “学生淮南扬州上官仪拜见相国。”

    新来三人,两个担任着县尉之职,县尉比县令级别低些,但也是许多官员的入仕之职,尤其是许多文科制举的中举进士,一开始往往都是授任县尉的。虽说县尉在地方上,相当是一个公…安局长的职位,有些偏武职。

    上官仪没有官身,但他也很特别,他留着短发,跟李超当年刚来时一样。

    三人都很年轻,都是二十岁左右的样子。

    刘仁轨长的很高大,高侃很粗壮,而上官仪有些偏瘦。

    但是再一细问,三人也不简单,高侃出身渤海高氏,渤海高氏也算是山东士族,还算是个不小的士族,名望挺大。当年北魏末的枭雄,建立了北齐的高欢,正是出自北海高氏。调侃,算是名门子弟,打小学文练武,因此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封丘尉,并且箭术不凡。

    刘仁轨,平民出身,但年纪虽轻,却已经当官好几年了。武德初,因名声好,被河南道安抚大使刘瑰征辟,任命他为息州参军,后又改任陈仓县尉。

    “你原是息州参军,怎么后来转任陈仓县尉呢?”州参军肯定比县尉职要高些的。

    “州中有一武将骄狂放纵屡次违反律法,一次当街行凶之时,我阻拦,打斗之时将他不慎打死,因此贬官。”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93章 四猛八大锤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

    一个参军,把一个武将给打死了,怪不得刚才考试时表现这么出色了,没有点真本事,参军这样的文职岂是武将的对手?不过另一方面,也说明刘仁轨很耿直啊,参军敢管级别比他高的武将,还当街对打。

    最后打死了武将,只是贬职,说明他刚才没有说谎,确实是那武将的错。要不然,参军打死车骑将军,这可不是贬官就能了的事情。

    “如果时光倒流,你现在重新回到当日,你还会出手吗?”李超笑问。

    “会!”刘仁轨回答。

    李超没说话,继续看着他。

    “我依然会上去的,但我会更注意点方式,避免最终那样的结果。”

    这个回答就很令李超满意了,实心不改,但能改下行事方法策略,这就很好。

    李超很好奇的打量着短发的上官仪。

    “你为何是短发?”

    上官仪拱手,“学生曾落发为僧,近因见到半月谈上披露许多佛寺之中藏污纳垢,觉得佛寺之中也非净地。因此学生还俗下山,学生也曾诗过相国许多边塞诗,非常喜欢,这次闻讲武堂招生,特赴京参考。”

    还俗的和尚,还真是特别。

    不过再细一问,上官仪可不是普通的和尚。他爹也是官员,曾是隋江都宫副监,在江都宫变中被杀,当时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

    李超拿着三人的档案细细看了一遍。

    王玄策、刘仁轨、高侃、上官仪。

    最长的刘仁轨二十三岁,最年轻的上官仪二十岁,四人都生的仪表堂堂,个子都起码一米八,除了上官仪稍显文弱些,其余三人都很健壮。

    但就算上官仪看似文武,却也箭术极佳。

    这四个人的名字凑在一起后,李超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一个王玄策,他已经确定了,那就是一人灭一个的灭国神将王玄策。而另外这三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身份也呼之欲出。

    刘仁轨,很有可能就是在高宗时期,因救援新罗,在朝鲜半岛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的那个刘仁轨。如果是他,可了不得,这人可是高宗和武则天两朝宰相。

    白江口一战可了不得。

    当时日军四万二,战船一千余艘,而刘仁轨指挥的唐军只有一万三,战船一百七十艘。两军在百济的白江口展开激烈海战。

    这也是中国与日本的第一次战争,刘仁轨沉着指挥,以少敌众,最终,日军一千余艘战船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这一次战争,也打破了日本想插手东北亚地区的野心,奠定了大唐乃至以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格局。

    第一次狠狠教训小日本的中国大将,李超佩服。

    高侃,也一样是高宗和武则天时的名将啊,高侃征伐漠北突厥,稳定北方边疆,还曾与李世绩、苏定方、薛仁贵等一起灭亡高句丽。

    至于上官仪,那是上官婉儿的祖父啊,高宗朝的宰相。

    李超觉得这三个应当不会那么巧只是同名。

    四人都喜欢李超的诗,更崇拜李超在河北孤身入洺州城劝降的胆气,以及率着一群民夫,却凭智谋大破羌贼,吓退吐谷浑大汗慕容伏允,解救出当今皇帝。更只用半月就斩杀了梁师都,一月收复朔方,还与突厥人达成了协议,兵不血刃的把河曲地拿回。

    李超的种种,在他们看来,那简直就是惊天地动鬼神之举。

    这种被人崇拜的感觉,非常好,李超很享受。这不只是简单的敬畏,敬的不是官阶品级,而是你的行为你的经历。

    自己也成了年轻一代的偶像了。

    李超坐的是主考官的席位,李世民今天则是坐在另一侧的观看席上。他与宰相们评论着这次武举考生们的表现,看着许多人的优异表现李世民心情大好,很有一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感觉。

    一转头,却刚好看到李超正与四个考生在那里说话。

    “那四个考生是何人?”李世民问。

    旁边马上有人回道,“回陛下,是刚才射箭考试中最优的四人,皆是八项上上,七十二箭才中红心的考生。四人为洛阳王玄策,汴州刘仁轨、渤海高侃、陕州上官仪。”

    “是刚才那四个成绩最好的吗?”李世民也对刚才射箭考试中的那四个人记忆很深,能取得那样优秀成绩,还那般年轻的人,可不多。

    “去把李相国请来,把那四位考生也一并召来。”

    李世民本来还以为这四个被李超叫去说话的年轻人,是李家的亲戚什么的,比如崔郑两家的弟子,又或者是程咬金牛进达单雄信等一些李超的通家之好的勋贵亲戚什么的。

    李超见到内侍过来传旨,便笑着对王玄策四人道,“你们运气好,陛下要召见你们,一会可别失了礼数。”

    “啊!”

    四人都有些小意外,十分激动。皇帝召见啊,就算他们四个有三个以前是有官身的,可想见皇帝一面也是没资格的。

    “走吧,跟着我后面就行。”

    李超带着四人来到李世民那,边上的宰相和大臣们都打量着李超身后的这四个年轻人。

    “嗯,气宇轩昂。”

    “能得李超青睐,这四个小家伙好运来了。”

    “是啊,能被李超看上眼的,都不会差。若能得到李超指点一二,就更加的前途了得了。”

    “可不,想那苏烈苏定方,以前也只是窦建德刘黑闼麾下一先锋,可如今呢,自他拜入李超门下,跟随李超以来,那也是屡立功勋,平步青云啊,现在都是朔方道灵州都督、镇北都护了,正三品的边镇大将。”

    “还有程牛李崔尉迟那五个小家伙,跟着李相跑了两年,如今不也都是实封伯爵,挂着将军职吗?一个个才都十七八岁年纪呢。”

    “那几个家伙,确实是跟着李相国沾了光呢。但要说,真本事也有些的,本就是武将世家了,又跟李军神身边学两年,岂是一般人能比的上的。”

    一群大臣们对着过来的四人评头论足,语气里甚至带着点羡慕之色。要是他们家的子弟,也有机会拜在李超门下,跟着李超学文或者学武,账前麾下几年,挣个侯伯什么的都不是难事。

    离第五名只差一点点了,大家帮个忙,投月票支持一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94章 猜忌的种子

    李世民待李超他们行了礼,挥手,“平身。”

    “文远你向来眼光独到,这四人得你面见,只怕不仅仅是箭射的好吧?”李世民笑着道。

    李超拱手,“回陛下,此四子都是志向超群之辈,王玄策,本黄水县令,刘仁轨,本陈仓县尉,高侃,封丘县尉,而这位上官仪,原来是一位官宦之后,因故曾剃发出家,如今还俗,有志从戎。这四位,都有为国戍边之心。”

    “好志气。”

    李世民听了也不由的竖起大拇指来。

    “如此有志气的青年才俊,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一腔热血。文远,既然他们弃文从武,那你就收下他们做你的弟子,亲自教授他们,一定要为朕教出四位末来朝廷名将出来!”

    “陛下,考上武举入讲武堂也是一样的。”李超笑道。

    “那怎么能一样,这四个是好苗子,又有志气,不能辜负。你亲自教,因材施教,一定要把他们打磨成最好的!”

    话已如此,李超便笑着应下。

    “你们四个,还愣着做什么?李相国已经答应收你们为亲传弟子,这可是极难得的机会,一般人想要拜入其门下,可都不得啊。”

    李世民这话一出,一边的侯君集和张亮两个北衙大将军,就感觉脸上火烧火烧的。上次皇帝也是这样,让他们去拜李超为师学兵法,结果李超还不教,最后甚至弄的他们脸面全无,成了长安城里的一个大笔话。

    可是现在,李超却欣然的收下了四个年青人做弟子。

    一个县令两个县尉还有一个是刚还俗的和尚。

    侯君集心里在骂娘。

    草他娘德李超,难道我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县令?老子可是大将军是国公啊。

    王玄策四个年轻人也觉得幸福的快晕倒,先得偶像李超接见,现在又得皇帝召见,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皇帝居然亲自为他们出面,让李相国收他们为弟子,传授他们兵法。

    “学生王玄策!”

    “学生刘仁轨!”

    “学生高侃!”

    “学生上官仪!”

    “拜见老师!”

    四个年轻人推金山倒玉柱,齐齐跪在李超面前,郑重的向李超磕头拜师。

    头一磕,四人就是李超的正式亲传弟子了,这可和讲武堂里的李超学生们不一样。这年头,师傅如父,师傅对弟子的管束权是极大的。

    当然,他们磕了头拜了师,肯定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比武场上。

    无数的考生目光望向这里,虽然他们刚才离的太远听不到皇帝和李相国跟那四个幸运的考生在说什么,但现在看他们向李相跪拜,他们岂有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道理。

    真是四个好运的家伙,居然能得到李相国青睐,成为李相的入室弟子。

    李相之前收过的兵法门人,好像只有七个。

    平阳长公主、苏定方、程处默、牛见虎、李感、尉迟宝琳和崔琰,现在又收了四个。之前那七个,除了长公主不说,其它人可都非常了得啊。

    苏定方,如今实职正三品的大将军,是镇北都护、灵州都督,爵封郡公。

    程牛李崔尉迟五个,也全都是实封伯爵,五品的实职将军。

    现在这四个运气极好的家伙,居然被收为了李相国的弟子,真是祖坟冒青烟啊!

    李超现在门人很多,有学文的也有学武的,学武的就是苏定方程处默他们,年纪稍大点,如今也都是在朝为官。学文的那些,则要小的多。

    比如来恒来济裴行俭还有太子以及柴家兄弟等,若是把那群小驸马们也算上,李超的门下,真的非常热闹了。

    王玄策他们激动万分,能入偶像门下,真是虽死而无憾了。其它的考生们,则充满羡慕,考试都还没考完,这四个家伙只凭着一身优秀的箭术,居然就已经直接入了李相国的门下,还得了皇帝召见,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平步青云,都直接上天了。

    接下来哪怕其它的几个项考的再差也不要紧了,都成了李相的门生,这辈子都不愁了。将来封侯封公,那都不是问题啊。看看李相的那几个门生,十七八岁都已经从白丁到实封伯爵了。

    那个苏定方,以前还是个反贼呢,结果现在呢,实封郡公,镇北都护、灵州都督,真正手握实权的边关大将。

    “既入我门下,那么你们当记住,必须忠君爱国,守疆护民,这个信念,要此生不渝!”

    收了四个门生,可不是收四个学生这么简单。这不是后世,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模糊。在这个时代,师与生,那就是父与子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