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10章

唐朝好地主-第410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想说的是劝李世民趁着现在情况还比较好,现在就转移。不要跟以前隋朝的两个皇帝一样,遇到灾年之后,搞的撒手不及,关中饭都没的吃,只能匆促的带着宫廷和朝廷官员以及京中将士们跑到洛阳去就食,还得带上无数关中百姓,弄的跟逃荒一样。

    “陛下,关中地狭人多,粮食有限,正常年景都无法自足,更别说遇到大灾之年了。如果陛下暂时出巡山南,那么起码能带走十到二十万人。关中减少这么多人的粮食供应,粮食需要会减少许多。”

    左仆射萧瑀忍不住插嘴,“可是汉京连地址都还没有选好啊,陛下去了山南,住哪?十几二十万人住哪?”

    正常情况下,李超也知道,迁都得先把新都营建好,然后再慢慢的迁过去。但现在情况不是比较特殊嘛。

    等按步就班的建好新都,哪怕只是先建汉京的皇宫皇城,这也得起码五年啊。五年,太久了。

    明年就会有大蝗灾,蝗灾一起,那可就跟着是大饥荒。长安这地方,本就地狭人多,粮食供应不足了,饥荒之后,中原那边也缺粮,还要转运过来,岂不是更难。再说了,饥荒一起,到时关中的粮食产量也大减,这粮食缺口就更大了,偏偏从外面运粮进来,不是有粮就行的,还要受限于运输能力。

    陕州的那段黄河,可是走不了粮船的。平时运个几十万石,都艰难无比了。

    关中缺粮,明年会粮更多粮,转运本来就困难,明年缺口大转运就更跟不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超才提出让李世民早点带着人跑路。

    当然汉京一夜之间修不起来的。

    因此可以先以出巡的名义离开长安,这样也不会弄的大家比较恐慌。山南也算是四通八达,周边都直通粮食产区,水陆交通方便。

    先去那边,至于说带去的人住哪。

    这不是问题啊。

    以前杨广就很喜欢出巡,一年倒有大部份时间是在外的,甚至西巡张掖,那可是在遥远的河西,不也带着十几万人。有一次遇过一个峡谷,结果遇上大风雪,然后冻死好几万人。

    更别说什么龙舟下扬州这些了。

    毕竟是个权宜之计,不管是江陵还是襄阳或者是洛阳,哪里不能挤下个十几二十万人。

    大家先挤一挤凑一凑,等过了这一关再说嘛。

    在襄阳或者洛阳挤一挤,总比到时长安没饭吃了,临时跑出来强吧。

    “去哪?”李世民问。

    李超想了想,“本来应当选洛阳,洛阳虽宫殿全都拆毁了,但城池依在。不过洛阳位于黄河边上,明年蝗灾爆发,洛阳也会是重灾区。因此倒不如山南的襄阳、江陵,本来蜀中天府之国,也是不错选择,但路远难走,与外交通联络不便,不是上选。”

    襄阳或者江陵。

    两地都是在山南东道,襄阳在汉水边,江陵在长江边。

    襄阳和江陵都是重镇,交通也都很方便,不过襄阳能算是北方,江陵却是彻底的算是南方了。李世民想了想,觉得还是选襄阳较好,虽然江陵更大,但襄阳更居中些。

    “如果选中襄阳,那么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了。臣建议待秋后天凉,便开始出巡,驻跸襄阳。现在就要派人去襄阳打前站,调集粮食、准备器物,还要赶修一些军营、行宫、房屋等。另外,襄阳周边,也得加强防卫。此外,长安这边,也要开始做准备。各衙得派人去打前站,一些物资也要开始转运过去,各衙哪些人留守,哪些人要搬,这些都得早做决定。”

    “文远说的在理,慢慢的调过去,争取年前把要过去的都搬过去。”

    灞上李家。

    围着一桌蝗虫宴,皇帝和宰相们开始商议起了国家大事。

    太子承乾也赖在一边旁听,不过他与其说是留下来听着君臣们商议要事,倒不如说是留下来吃蝗虫的。

    各种各样的蝗虫大餐,还都是李超亲自做的,机会不多。

    于是李世民他们聊着一项项计划,李承乾一只只的吃着蝗虫。

    吃到高兴处,甚至忘记了收敛,吃的咔咔响。

    李世民不满的转过头来。

    “父皇,儿臣觉得这些蝗虫太可恶了,我要多吃掉一点。”

    这回答,好吧,李世民算是接受了。

    然后也夹起一只,狠嚼了起来。

    “嗯,吃掉一只是一只。”

    承乾终于可以放开大吃,“父皇何不下诏,让天下百姓都去捕捉蝗虫,这样肯定也能减少些蝗虫,灾害也就小些了。”

    李世民不想说太子无知,大蝗灾的时候,那是数以亿计,铺天盖地的。吃个一只两只的,哪有什么用,杯水车薪。

    李超却道,“太子殿下想法也没错,陛下,不如就下道诏书,让天下百姓都去捉蝗虫,鼓励大家吃蝗虫,甚至可以下道旨意,百姓可以用蝗虫到官府换粮食。”

    “一石蝗虫干换一石粮食!”

    李世民吸了口气。

    眼看着明年就会有大旱然后是大蝗灾,朝廷也要囤粮备灾呢,这个时候你搞这个什么蝗虫换粮食,还一石换一石,你这是要闹哪样?

    “陛下,臣先前说过,蝗虫晒成干然后碾成粉,也是很好的饲料,可以喂鸡喂鸭,甚至都能直接煮了吃,这也是粮食。营养还挺高的!”

    李世民还是有点无法把蝗虫和粮食直接等同起来,更别说一石粮食换一石蝗虫干这样的事情了。

    “陛下,如果人人都来抓蝗虫,人人把蝗虫视为一种粮食,哪怕只是视为可以换粮食的有价之物,那这蝗虫也要被抓掉不少的。至于这换蝗虫的钱粮,李家愿意出。”

    “李家愿意出?”

    李世民更惊讶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02章 救灾饼

    李超觉得蝗虫换粮食并不会亏本,毕竟蝗虫干粉,那可是上等的饲料,用来喂鸡喂鸭什么的极佳。鸡鸭的肉和蛋,那也是粮食啊。而且肯定会比普通的粮食贵,把鸡鸭做成熏鸡熏鸭做成咸蛋,那也是能保存很久的。

    况且,李超觉得如果真的大家都去抓蝗虫,虽说不可能真的就把蝗灾给灭了。但肯定也能抓到不少蝗虫的,蝗虫粉不论是做饲料还是用来做救灾储备粮,在灾年缺粮的时候,不也是大有作用嘛。

    李超决定成立一家商会,直接跟朝廷合作。朝廷下令,让各地官府用粮食收蝗虫干,然后商会拿粮食跟他们结算。

    这家商会,也不一定要李家一人来办,可以多拉些人进来。

    “一斤蝗虫干就换一斤粮,啧啧啧。”左仆射萧瑀觉得李超是个败家子,有几个钱就不知道怎么花。李家今年丰收,一亩产了六石,但你也不能拿粮食换虫子干啊。什么虫子干,居然能一斤换一斤粮食啊?

    不过李超却是微微一笑。

    他心里反而觉得自己一斤粮换一斤虫子干有些不厚道。抓一斤活的蝗虫就不容易,更别说一斤晒干的蝗虫了。

    又不是在蝗灾之时,铺天盖地都是蝗虫,随便网几下都能网一兜。但就算是在蝗灾之年,蝗虫流动极快,也没多少时间能捉的。

    李超眼里的上等蛋白质,在李世民他们眼里,都是垃圾啊。哪怕他们刚刚吃全蝗宴挺香,可依然不觉得蝗虫能跟粮食相提并论。不过这样也好。

    “你真要出粮收蝗虫干?”

    “嗯,臣打算收蝗虫干碾粉,然后加工成鸡鸭饲料,用来养鸡养鸭。鸡鸭的蛋和肉,都能有不错的收益的。”

    李世民点头,“既然你如此打算,那就随你,不过若是天下百姓都捕蝗来换,李家能换多少?”

    “李家是换不了多少,但我打算建个商会,多拉些人入股,一起做这件事情。”

    朝廷的号召力那不是等闲的。

    李世民回去后,果然让中书舍人拟了道旨,让各地衙门张贴布告,让百姓们捕蝗虫来换粮食,一斤蝗虫干换一斤粮食。当然,也可以直接换钱,反正也是粮价。

    这个消息一出,真是让百姓们都欢喜不已。

    灞上,李家也适时张贴了告示,直接设点收购蝗虫,不但收蝗虫干,也收活的蝗虫。价格和官府的收购价一样。

    于是乎,刚刚忙完夏收的百姓,纷纷出动,到处找蝗虫。

    一斤蝗虫干才换一斤粮食,在李超看来真的不多。但对于不少百姓来说,抓个蝗虫又不要技术又不要本钱,反正收割过后还有些闲,闲着也是闲着,能抓一只是一只啊。抓回来趁着天气好,晒成了干,那就是钱就是粮食啊。

    而且抓蝗虫老人小孩子妇女,都可以的。

    干的蝗虫贵些,新鲜的反而便宜。不过许多人都是出去抓半天,然后就马上拎着来李家卖,他们不愿意晒成干的,一来嫌费时间,二来嘛,则是担心蝗虫换钱粮的好事,马上就没有了。

    许多百姓,总觉得李家今年大丰收,才会给大家一些好处,并不相信蝗虫真的有这样的价值。

    “五斤差一点,就算五斤吧。你是要粮食啊还是要钱啊?”

    晒场边上,大槐树下,李家的账房看着伙计把一个村民的蝗虫称重后,向那村民报出数。

    “换钱!”那村民笑着回道,今夏丰收,他家粮食也收了不少,因此不缺粮,倒是缺点零用的钱。

    “鲜蝗虫四文一斤,你这五斤可换二十五文贞观通宝新钱。”

    “二十文,好。”

    汉子觉得很不错,出去一个上午而已,虽然日头有些晒,但庄户人还怕日头?一个上午,居然能赚到二十文钱,很不错了。

    桌边,那里摆着几个大箱子,里面装着一箱箱满满的铜钱,全是黄灿灿的贞观通宝,新铸的铜钱,一个个全是新钱。使用新型铸币技术铸造而成的铜钱,看起来更加的漂亮,精致,这可是难以仿照的新钱。

    数出二十个,递到那村民手里。

    旁边拎着蝗虫袋子的村民看了,无不一脸兴奋。蝗虫真的能换钱啊。

    铜钱钉铛响着,汉子满意的把钱装入小钱袋子里,还抖了几下,这声音真好听啊。咧嘴笑着,他满意的离开。

    “下一个。”

    下一个村民连忙提着自己的收获过来。

    而那个拿到钱的村民,并没多做停留,脚步匆匆往家走。他准备吃点饭,然后下午把全家都叫上,一起去抓蝗虫。

    不远处,李超看着那排除收蝗虫的景象,脸带微笑。

    “怎么样,要不要入一股?”李超对旁边的黄门侍郎崔干道。

    “用蝗虫养鸡鸭,这个真的靠谱?”

    李超的亲家翁问。

    “当然靠谱,用蝗虫粉,添加谷糠还有草籽等,做成的饲料喂鸡鸭,效果非常好。能比正常鸡鸭更快成熟,而且下蛋更多。多收益的鸡鸭和蛋,可比买蝗虫划算多了。”

    “你收蝗虫,真的只是为了养鸡鸭?”崔干还是觉得这事情很奇特。

    “喂鸡鸭当然没问题的,不过如果蝗虫干收的多,不但能做饲料,也能做救灾干粮的。”

    “救灾干粮?就你说的把粉冲泡着喝?”

    “当然不是那么的简单。我们可以把蝗虫粉、还有高粱、以及谷糠,再加一些鸡鸭肉干,都粉碎加工,最后做成干粮。”

    这种救灾干粮,味道肯定不怎么样,毕竟用的材料就是这些,高粱平时也是没人愿意吃的,饲料,谷糠也一样。现在李超打算用蝗虫粉、加上高粱、谷糠还有鸡鸭肉干和鱼干,弄成粉,经过蒸熟再压制成饼,就是一块压缩饼干一样。

    里面可能还会加点盐。

    味道不会好,但会易储存,而保藏,还能充饥耐饿。

    在饥荒的时候,连树皮草根都要挖的吃,观音土都吃的情况下,这种救灾干粮,那也会成为灾民们极好的食物了。

    李超没想过要用这种压缩救灾饼赚钱,而是这种饼,省粮食,易存储保存,还方便运输,又耐饥。

    在灾荒的时候,能够更快运输到灾区,也更易保存,能救更多灾民的性命。

    到了灾情严重的时候,一块这样的压缩救灾饼,也许就能救一条性命。

    “救灾饼?”崔干惊讶,“为什么不直接让朝廷来做这个事情呢?”

    “朝廷?”李超笑笑,朝廷毕竟没有私人这么方便,很多事情要运作起来可不容易。

    “明白了,蝗虫饼,用来救蝗虫灾。”崔干觉得这真的有点神奇。“不过听你这么说,这饼倒真的有用,毕竟省了粮食。”

    用蝗虫粉和谷糠为主料,辅以高粱、鱼干粉、鸡鸭肉干粉,可不节省了粮食嘛。

    “好,这事算我博陵崔家一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03章 是亲生的吗?

    短短时间,长安的酒楼饭店里,就新增了数十道蝗虫菜式。连东西市的街口,长安的城门外路边,也一样新增了不少的摊点,专卖各式各样的蝗虫。什么烤蝗虫炸蝗虫,真是应有尽有,那些过往的商贩等,被香味吸引,过来免费试吃后,大都高兴的掏钱买一两份满意而去。

    而李超这些天也没闲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已经收割完成了。

    那个蝗虫项目,已经越做越大。加盟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李超把太子李承乾也给拉到了项目里面,挂上了一个名后。

    这个项目立即就不一样了。

    太子亲自参与,而且博陵崔家、清河崔家、荥阳郑氏几大家族参与,再加上灞上李家、长孙皇后家、独孤皇太后家,以及各大宰相家等纷纷参与进来。

    这个项目还换了个名称,不再是蝗虫换粮食,而是救灾饼项目。收来的蝗虫也将成为救灾饼的一样材料,救灾饼被描绘成极好的救灾食物。

    经过李超的亲自研发,救灾饼有了数种口味和配方。一小块救灾饼,可以让一个成年壮汉维持三天。吃一块,一天都有力气,起码能相当于一大碗饭。但成本,却极低。以蝗虫粉和谷糠为主,高粱都是占很少比重的辅料,至于鸡鸭肉干、鱼肉干粉这些,救灾饼里是有的,只是极少,盐倒是有的。

    口味上,虽然李超花了不少功夫,但确实不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