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4章

唐朝好地主-第4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河北窦建德兵败被俘押入长安处死后,刘黑闼又反了,但在天下人眼中,大唐已然拥有天命,成为正统。

    天下安定,民心安稳。

    东南粮草入京,李唐朝廷也终于有了底气要好好管一管这居高不下的物价。

    常平仓中堆满了来自江南和关东的粮草。

    源源不断的粮草从关东运来,又源源不断的从常平仓中售卖。

    粮价一天比一天低,一开始平价粮还限量购买,如今已经完全敞开供应了。

    斗米五百钱,斗米四百,斗米三百,到今天,常平仓已经挂出了斗米二百钱的最新价。

    这已经比原来跌了一半还多,才数天功夫而已,粮价已经腰斩。

    几家欢喜几家愁,长安的升斗小民自然是欣喜无比,粮价跌了,其它的物价也跌了,居长安本就不易,现在粮食一跌,各项物价都跌,总算能喘口气了。

    不过那些粮店米行,甚至那些暗里囤积粮食哄抬粮价的地主和粮商们,就全都不淡定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商人还好些,他们坐的住,也亏的起。

    可是许多小粮商,他们又没有自己的庄园,粮食还是高价买进来的。原本想要乘机赚一笔,谁知道粮价突然就暴跌了,这让他们一个个都恐慌不已。

    这些人就和那些股民一样,被套牢了。

    张超跟长安城里的油坊和屠行签了订购合同后,便去了自己在西市的店铺。这家店已经完成了装修,并早已经开门营业。

    主卖黄馍馍、肉包子以及豆浆油条和烧麦生煎等面食,同时也卖豆腐、豆芽等豆制品。店里巡视一圈,然后看了掌柜的呈上的账本。

    营业情况很不错,店里生意很忙碌。

    张家黄馍馍的名声在外,每天来买的人很多,现在肉包子的口碑也传出去了。虽然富贵人家不吃猪肉,可对普通百姓来说,猪肉便宜,还是吃肉的首选。

    只是以往富贵人不愿吃,而普通百姓又不懂得如何做,因此猪肉一直口碑不行。

    但张家的肉包子,那是一个美味。

    吃过一回,绝对想吃第二回。

    顺带着连豆浆油条也卖的很好,豆腐等每天也顺带卖的很好。就算是午后,也一样有不少人在张家店铺前排着队。

    店里生意这么好,让张超路上听到粮价又跌了的小郁闷也尽去了。

    家里那几百石粮食反正是亏了,也懒得管他,再亏也就这几百石粮食而已。

    “你们做的很不错,掌柜的和大厨每人赏二斗粟米,伙计每人赏两升粟米。”

    做的好,就要打赏,这才能激励员工,同时有激励,他们才会更用心把业绩做好。

    “谢东家。”

    掌柜的伙计们都连忙向张超躬身致谢。

    “东家,咱们铁枪饼店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口碑很好。每天来买饼的人越来越多,都得排队,特别是早上,那队排的跟长龙似的。我们每天都是忙的没半点空息,就这,每天到了午后也都卖光了。”

    掌柜的刚得了二斗的赏,激动的满面通红,这两天的忙累也尽去了。

    “我觉得咱们每天还能再多送点馍和包子过来。”

    张超点了点头,做生意开店有时就是这样,一旦火起来了,有了口碑,那生意只会更加的火爆。同在一条街开店,做同样的生意,都是卖饼的。

    张家铁枪饼店现在是天天排长队,而隔壁却没这样好生意。那些人宁愿赶早来排队,也不愿到隔壁去买。

    其实他们想买也买不到,铁枪饼店的黄馍馍、肉包子、豆浆油条烧麦生煎,都是铁枪店的独家。

    就连张家卖的豆芽和豆腐,都要份外好吃一点。

    “这样,我回头送几个人过来,他们就住后面房间。院里头置一个石磨,以后店里卖的豆浆,就直接在这里做。若是前面卖完了,后面还可以提前多做点备着。这前面也再加口大锅,咱们直接在这里炸油条。”

    至于黄馍馍和肉包子,则还是在张家沟做好蒸好送过来,虽然麻烦点,但张家毕竟不只这个店,由张家统一流水线蒸好,更有效率一些。

    豆浆油条现做,若有空,还能顺便在店里做豆腐,做豆腐干。

    回头还能做豆腐花卖,让店里又新增一样产品。

    “东家,有个事情我跟你说声,前面东街有家饼店,他们今天早上也卖豆浆和油条了,生煎和烧麦他们也卖了。”

    一旁的伙计道,“他们那是学我们的,前两天有几个人一直来我们店里买饼,还总爱问这问那的,原来都是他们店里伙计,真不要脸。”

    张超却不以为意,模仿山寨是必然的。

    只要你做的好,肯定就有人想要复制你的成功,想走捷径。不过张超不怕,想山寨张家的产品,他们还缺点东西。

    张家的黄馍馍为什么这么好吃?因为加了面碱。

    张超家的肉包子为什么这么发吃,因为制作的工艺改进了,特别是肉馅经过特别调制。

    就算豆浆油条也不是那么好学的,油条要想炸的又蓬松又好看,放点面碱是必不可少的。

    张家卖饼之前,早就有了黄馍馍肉包子等,虽然名字不同,但东西是一样的,只是这些都不如张家的好吃。

    没有核心技术,山寨也只能山寨个表皮。

    也许他们能暂时拉些客人过去,但大家只要吃过一回,肯定就明白还是张家饼店更正宗更好吃,谁还愿意去吃第二回?

    “掌柜的,那日升粮行的人又来了,赶都赶不走。”一个伙计过来对掌柜的道。

    掌柜的皱眉,“这人怎么回事,我不是跟他说过,咱们店里不买粮吗?请他走!”

    张超叫住那伙计,“怎么回事?”

    “回东家,是日升粮行的人,最近不是粮价天天下跌嘛,日升粮行手里压了不少粮呢,这不就想要出手,可眼下这行市,一天一个价,天天下跌,谁愿意多买粮放手上啊。况且,咱们店里根本不买粮。可这人就是不听,总来纠缠。”

    “日升粮行,是东面那家对吧?”张超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不由的嘴角浮起微笑。

    这家粮行张超是知道的,还有过交情。

    之前他来长安想过要跟粮店谈购粮之事,想要跟粮价一月一结,还拿点优惠价。当时就跟这个日升粮行谈过,可惜当时粮价正高,这日升粮行根本不把他放眼里,直接轰他走了。

    没想到,这风水轮流转,到是马上轮到他们求人的时候了。

    “掌柜,跟我说说这家日升粮行。”

    “回东家,这家日升粮行的东家也是灞上人,他们家是南塬的,与东家的张家沟就隔了一条沟。这家人姓赵,祖上做过官,在南塬置办了不少地,因此他们在长安开了粮行。”

    张超听着觉得有些意思。

    “既然赵家自己是地主,店里卖的就是自家的粮吧,那就算粮价跌了,也只是略有亏损,犯不着如此焦急,四处求着出手粮食吧?”

    掌柜的哼了一声,“那是他们活该,这赵家这几年见天下战乱,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便一直做着囤积粮食,抬高居奇的买卖。我听说他们家囤了好多粮食,而且不但囤自家的粮食,还收购了许多粮食,今年收购囤积的越多,好多都是用斗米四百多钱的价格收购的。现在米价一下子跌了一半多,他当然坐不住了。”

    奸商,张超马上给这赵家打了个标签。

    “东家,我马上让人请他们走,这种人为富不仁,现在活该倒霉。”

    “等下。”张超挥手,“我想见下这个赵东家,你让人给赵家伙计传个话。”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九章 免费上门

    时隔数日,张超又与日升粮行的掌柜见面了。

    不过却是主客易位,上次张超主动找上门去谈粮食采购,想要点优惠折扣,希望能够月结,日升粮行的掌柜一副不屑的拒绝了。

    而现在,这位头戴着软脚幞头的半老掌柜,憔悴了不少,整个人已经没有了公鸡式的霸道,只剩下了和头上软脚幞头一样软气无力的。

    “见过三郎。”

    掌柜的远远的就加速小跑过来,还给张超行拜手礼,相当客气。

    张超微微一笑,很享受这种感觉。

    “赵掌柜别来无恙啊!”

    赵掌柜无奈叹气,“最近粮价天天大跌,我这心都操碎了,头发都急白了。听说小郎君相召,小老儿立即就赶来了,我来介绍下,这是我们东家赵郎君,说来与小郎君还是邻居呢,赵家就在张家沟对面,隔条洗澡沟相对。”

    赵大户年纪跟掌柜的差不多,也是五十上下,头发半白。很的有些黑瘦,身上也只是穿着简单的布袍。看到张超,连忙打招呼。

    “小郎君可是要买粮?”赵大户急不可待的问道。赵家本是灞上南源的地主,这些年天下大乱,各方动荡,粮食金贵无比,赵大户便开始做起了粮食生意,他不再仅仅是把自家庄上的粮食产出拿到长安店里卖,还开始跟其它的粮商一样,大力收购粮食,然后囤积居奇,高价出售。

    前些年,确实赚了不少。

    今年夏收时,赵大户错误的判断,觉得唐郑夏三方中原会战,肯定没那么容易分出胜负,前方若是战事僵持,大量的府兵呆在前线回不来,那势必会影响到下半年的收成,甚至影响明年的收成。

    以往也是如此,大战之时和过后,粮价必然要高涨一波。那时斗米已经炒到四百,他认为完全能够再往上涨个新高,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就算卖个斗米八百都有可能。

    正是做了这样的判断,赵大户从夏天开始,不断大量收购粮食,米麦粟椒高粱有什么收什么,因为许多粮商也和他一样判断,导致今年粮食收购价再次升高,为了抢购粮食,赵大户可是把家里的本钱都投进去了,最后还四处筹借了不少,就指望着大赚一笔呢。

    谁都料不到,中原大战,唐朝说赢就赢了,赢的还那么漂亮,出征的府兵都没死多少,这仗打的比早两年争夺河东打刘武周还轻松。

    更想不到的还是李孝恭李靖他们南征江陵,萧铣拥兵四十万,结果一个月都没撑到就灭了。紧随着东南和岭南望风而降,使得天下形势一朝明朗。

    大批粮食入京,使得捂着粮食一直等着涨价的粮商们,一下子亏惨了。

    粮价一天比一天跌的厉害,手里的粮食多压一天,就多亏许多。

    若是以往,张超这种一个月只要百来石粮的顾客,赵大户都不屑亲自出面,更别说亲自跑来相见了。

    可形势比人强,张超一句话,他就得跑过来,还生怕来晚了,这生意被别人抢了。

    张超很有明白赵大户现在的心情,想他之前得知道粮食暴跌时,想着自家收购积存的几百石粮可是一样糟心的。

    张超笑笑,“我确实有购粮打算,你也知道,如今名满长安的黄馍馍和肉包子这些都是我张家经营,到现在为止,我们张家在长安西市有这家铺面,另外在四门外还有四家铺子,此外在宁民、蓝田等县乡也还有七家铺面。”

    赵大户面上陪着笑,心里却在暗恨,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这个小家伙却这么运气好,做生意倒倒时间就弄的这么大局面了。

    他心里盘算着,张家有十一家饼店铺面,而且他早听说了张家铺面生意好,每天来买饼的人都要排很长的队,他也让伙计来排队买过,铁枪饼店的各种吃食确实做的好吃。

    十一家店铺,每天需要的粮食可不少,若是张家能从自己粮行买粮,那也能减亏止损一些。

    “不知道小郎君准备买多少,我一定给最优惠的价格!”

    张超不急,他手拿着调羹,轻轻的搅动着面前碗里的豆花。

    这豆花也是铁枪饼店的下一个新产品,做起来其实很简单,比做豆腐还要简单的多。刚出锅的豆花装在碗里,撒上点麦芽糖,然后配上一碗虾皮咸菜碎油条葱花汤,再搭配一盘生煎包子,让人食欲大开。

    因为现在天寒,张超的这碗豆花还加入了一点姜汁。

    “掌柜,给赵东家和赵掌柜也来碗豆花,再来盘生煎加碗汤。”

    虽然现在不是早上时间,但也可以把这当成午后餐点。

    赵大户心里一心想着卖粮的事情,可张超不急,他心里急也没办法,只得坐下来品偿这豆花。

    豆花不是张超的独家发明,汉代有豆腐开始,豆花也就有了。只是跟张超的黄馍馍能够出类拔萃一样,张超的豆花也确实更好吃。

    特别是搭配那碗汤,配上生煎。

    “好吃。”赵大户吃了几口,也不由的竖起大拇指。

    香脆金黄的生煎包,咬一口底下外皮香脆,里面则是香嫩的肉馅和汤汁。碎油条的蛋花汤,也非常好喝。

    赵大户如风卷残云,不知不觉就已经吃光喝尽了。吃完,还有点单犹未尽的感觉。

    “赵叔,我打算以后从日升粮行拿粮。”

    “多谢照顾,多谢。”赵大户一听,心里高兴无比,“不知量是多少?”

    张家饼店现在规模还不错,都有了十一家铺面连锁经营了,不过现在主打的产品依然是黄馍馍,其实是豆渣窝窝,这两样卖的最多。

    偏偏此前张超也囤了五百多石粟米了,因此暂时张超是不会再到赵家买粟米的。

    张超这次打算买的是小麦、黄豆,接下来张超准备重点推销肉包子、生煎包,并且准备正式开卖白面馒头,此外烧麦、饺子、馄饨、油条,这几项也是要大力推广的,这些都是以面粉为材料。

    而张家的豆浆、豆腐、豆干还有豆渣窝窝,也需要用到大量黄豆。

    张超不打算一家家在乡下收了,他打算直接跟赵家订购。

    现在张家饼店生意这么火,又还有十一家店面连锁经营,需要的麦豆可不少。张超保守的计算了一下,十一家饼店加上一些零售叫卖的摊子推车,还有给酒楼饭店的配送,全加一起,若业务起来了,一天起码需要三千斤面粉。

    小麦出粉率一般有七成左右,三千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