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64章

唐朝好地主-第46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捧了一捧水洗了把脸,“太子的腿没断,顶多一年多就能完好如初,陛下不会换太子的。”

    “这个事情谁说的准?你这个老师能放心?你在朝中,好歹是宰相,有你替太子说话,总要多分保障的。”

    “魏国公也是太子的舅舅,他也是宰相,他会保太子的。”

    “长孙无忌可不止是太子的舅舅,魏王李泰,也一样是他的亲外甥呢。而且,魏王李泰,可非常得皇帝皇后的宠爱。一个魏国公,一个魏王,我倒更觉得他们舅甥关系更好些。”

    “你莫胡说,我觉得魏国公对太子也很好的。”李超捏着下巴道。

    李超其实不担心太子的地位问题,他的腿断了,可能会有影响,但腿没断。二来,皇后那个亲妈还在呢,她能容许废太子?而且李超也不相信平阳说长孙无忌会支持魏王李泰。

    没道理,李承乾和李泰都是他亲妹妹的嫡子,他为什么要弃长立幼?历史上长孙无忌支持李治,那是有原因的。

    承乾和李泰相争多年,最后出昏招谋反,被废。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不支持李泰,却支持李治,那是因为李泰虽然原来得宠,可实际上李世民在废太子的时候也已经心里弃了李泰。长孙无忌不是支持李治,而只是看清了李世民废承乾同时厌了李泰,这才支持李治。

    毕竟李治是承乾李泰之后最后一个嫡子了,不支持他支持哪个?

    现在的情况,长孙无忌没有理由不支持承乾。

    李世民也没有理由废承乾,承乾的表现可是相当好的,哪怕这次摔断了腿,可表现出来的大气和成熟、坚强,却是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赞叹不已的。可以说,经此一事,承乾的太子之位只会越发的稳固。

    皇帝皇后的认同,加上国舅长孙无忌还有李超这个太子岳父,他们两个宰相的大力支持,谁还能翻天不成?

    “你这人啊,就是成天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以前喊累,现在有时间休息,你又想七想八。你就不能在这里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武当山的空气多好啊,在这里没有那些让人心烦心累的东西,我们两个每天在一起,陪着太子多好。”

    “文远,要不我们生个孩子吧!”

    李超被平阳的话吓了一大跳,差点从桶里站了起来。

    “你这算什么反应?”

    李超那反应,让平阳很不满意。

    天天睡一起,说生孩子你这反应,嫌弃我?

    李超没有嫌弃的意思,只是他真没有想过要跟平阳生孩子。两人现在的关系,那是情人,生了孩子,那这孩子可是没名没份的啊。

    “怪不得你每次都要体外,原来是真不想跟我生孩子!”女人一偏执起来,相当难缠。

    现在平阳就要李超给个说法。

    “我是在想,如果我们生了孩子,那这孩子地位很尴尬,会没有身份的。”

    “什么叫没身份,他出生了,就是我李秀宁的儿子,是长公主的儿子,皇帝的外甥,怎么叫没身份了?”

    “而且天下人也都会知道,他爹是宰相李超。”

    李超有些无语,话是如此,但毕竟非婚所生啊。

    “你到底担心什么?就算孩子生下来,大家都知道他是你李超的儿子,可他又不会去分你李家的财产,争你李家的爵位,你担忧什么?”

    李超沉默,是啊,他犹豫什么呢。

    李秀宁这样不要名不要份的跟着他,现在提出想生个孩子,这理由不过份啊。

    只是李超不知道要怎么跟崔莺莺交待,他以前答应过十三娘,不养外室,不生私生子。

    左右为难,不管答不答应,看来都要惹另一个不满了。

    “好,生,今晚就生!”李超抬头,正看到李秀宁那忧伤的眼神,当下就没法坚持了。管他呢,车到山前必有路,先顾了眼前再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02章 加封李超

    地球离了谁,都照转。

    朝廷没有了李文远,也一样运转良好。

    救灾依然在继续,各地转运粮食也还在加紧,大量灾区的青壮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调到了邓州,汉京的营造已经开始。平整地形,挖墙基的,挖黄土打砖坯烧城砖,浇屋瓦的。

    整个邓州汉京城址处,已经聚集了不下三十万青壮,大量的青壮聚集让朝廷也是如履薄冰。从各地调集了好几万的府兵在四周警戒驻守,生怕这些灾民们会趁机闹事。

    对于这些以工代赈的灾民,朝廷还实行了连坐制,以军事化管理,分成了一个个的大队中队小队小组等,各派人管理,同组相互监督等等。

    逃跑、煽动、制造谣言、偷窃、斗殴、赌博等等行为,都要第一时间举报,这些行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不过李超这个营造使虽然不在汉京,但这里运行的规章制度,却基本上都是用的李超原先拟定的那些。

    各地的官府,都在发动那些在乡的妇孺老人们寻找食物,挖野菜掏鸟窝下河捕鱼捉虫子等等,但凡能吃的东西,都要弄回来。

    粮食配给也更严格了,现在每次最多只能领三天的粮食,还得凭粮票。没有粮票吃救济粮的,一次更只能领两天的。

    严格定量。

    定量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大家只能想办法往里面掺入各种各样的野菜之类的。粮食紧缺,各种副食也缺的严重。

    好在盐是定量供给,还能保证,但油、醋、酱油这些可就难了。

    救济粮本就有许多糖皮之类的,饭菜缺油,结果许多人都经常拉不出来,便秘严重。现在过去拿来喂猪甚至是做肥料的豆饼,如今都成了珍贵的东西。

    黑市上,一块几斤重的豆饼,能够换上一套上等的丝绸衣服,甚至换上一件金银饰口。

    豆饼是大豆榨油时留下的渣,大豆榨油时,要先蒸熟,然后碾碎,再用稻草包成一个圆形的片状饼形,最后放入油榨中,一堆豆饼放进去,两边夹上,然后加楔子,再一群人抬着个大木槌,不停的打楔子,让豆饼越榨越紧,把里面的油一点点的榨出来。

    当榨完油后,豆饼就成了硬的跟铁一样的饼渣。

    硬的能跟混凝土一样。

    这种渣饼,其实没什么营养了。拿去做肥田的材料最好,也可以用来做牲口饲料材料。但现在,豆饼也成了地下黑市上珍贵的食物了。

    甚至一块几斤的豆饼,还得分成好几块来卖,一般人还买不起整块的。

    豆饼买回去,外面的稻草都舍不得撕掉,而是直接拿榔头把饼敲碎,敲成块,再敲成粉,最后装上一点,放锅里蒸。

    把硬的跟石头一样的饼再蒸散来,散了后,再加点米加点野菜根等,放点盐,再煮成粥。

    豆饼不能直接吃。

    因为豆饼是反复压榨后的,如果直接把豆饼吃下肚,结果就是豆饼在肚里膨胀,吃多点就会肚胀而死。

    不会饿极的百姓,拿了豆饼结果吃多了,落得个胀死下场。

    得蒸再煮,完全松散之后。

    虽然这样的豆饼没什么营养,可比一般的草根树叶要好点。一块豆饼搭上救济粮,加点野菜草根,起码能撑下去了。

    最好的油渣饼,其实是芝麻饼。有的芝麻是直接磨油,根本没什么渣,但也有的芝麻也是蒸饼然后榨,这种芝麻饼的饼就好吃些。不能吃的是油茶树饼,这种饼不能吃,因为这饼用的油茶仁外面有层壳,很苦,而且还会有点毒,以往人们都是敲碎了用热水一烫然后撒到田里,就能把泥鳅黄鳝等鱼从田里逼出来,鱼会晕番,直接捡就好了。

    冬天到了。

    野菜少了,田里一片萧瑟。

    山上也枯黄了。

    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连河里的鱼都少了。

    朝廷努力在救灾,但各地饿死人的报告越来越多。

    饿死的,吃各种野菜毒死的,吃一些野果仁毒死的,野蘑菇毒死的,野树叶毒死的,野草根,野草藤毒死的,无数的悲剧。

    还有吃白色土胀死的,吃豆饼胀死的,吃草籽胀死的。

    伴随着许多饿死人报告递上来的,还有不少地方零星发生的抢劫事件,已经有人因为饥饿,开始做强盗,抢劫他人食物。

    甚至有一个县,出现了数百人的饥民团伙,他们把一个大户家攻破,把大户全家杀了,把他家所有的粮食钱财都洗劫一空,然后逃入山中。

    形势越来越严重。

    但这些也早在朝廷的预料之中,若是在以往,这样严重的灾情,各地早就爆发更严重的动乱了。

    但今年,直到现在,情况都还一直在朝廷的控制范围之内,饿死的人也极少数,抢劫的饥民也不多。

    虽说如此,可李世民看着这些报告,依然还是皱眉不已。

    “朕做的还不够,朝廷做的还不够!”李世民拍着桌子红着眼睛叹道。

    房玄龄直言不讳,“陛下,朝廷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大业年间的几次灾害,规模并不比这次的严重,但每次都形成了流民潮,甚至引发饥民暴乱,形成流匪洗劫州县。而如今的情况,虽然也在死人,也有乱象,但这些是无法完全杜绝的,我们要看到的是在朝廷的努力下,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

    杜如晦也支持房玄龄的看法。

    太过强求也没有用,要看到现实,现实是朝廷做的已经足够好了,本就开国之初,还是久乱之后,遇到哪些大灾,朝廷能做到这一步,非常的不容易了。

    “幸亏有李相的远见卓识和救灾办法,要不然,我们绝不可能做到如今这一步的。陛下,臣以为,眼下如此重要的时候,李相留在武当山,那是浪费人才。文远是朝廷宰相,又是户部尚书,还是汉京营造使,是山南道的宣抚使、大都督还是襄州府尹、邓州刺史,这个时候,处处需要李相啊,陛下当立即召李相回襄阳,让他来主持。”

    宇文士及和高士廉、杨恭仁三位宰相也一至同意。

    “救灾赈济,李相的条例策略最为见效,陛下不能放着这样的救时宰相不用啊!”

    李世民听到李超的名字,不吭声。

    “如今局势,朕不以为叫李超来,他就能有更好的办法。”

    房玄龄很不客气的反驳,“如今朝廷的这些救灾策略,还都是李相所制订的,陛下怎么能说李相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李世民接不上话。

    “陛下,臣听说太子的伤势大有好转,还是应当派人去把太子接回襄阳,这边养伤肯定更方便些。太子回来了,李相也可以抽出空来,一起处置这些要务。”

    宰相们对于皇帝这段时间有意冷落李超,把堂堂宰相扔到了武当山陪太子,不让他来主持这边的事务,很不满。

    太子受伤,又不是李超的责任。

    李世民被一群宰相们顶在那里,很无奈。

    细想想,有李超在朝中的时候,很多事情他确实总能想到好的解决办法,就跟宰相们说的一样,若不是李超提前预警这次大灾,又早早制定出这个防灾救灾的策略,这次的灾情后果可能要严重的多。

    “好吧,朕马上派人去接太子回襄阳,也让李超回来继续主持汉京营造和山南的救灾事务。”

    救时宰相。

    李世民心里念叨着一众宰相们对李超的这个新称呼,不由的叹气。这个李三,他现在是又爱又恨了。

    说完李超,李世民跟宰相们商议对于那些各地大胆抢劫做案的流民的处置办法。

    “陛下,乱世当用重典,臣以为,不能纵容。对这些人,必须派兵搜捕,抓到一个就处置一个,还要公开处决,以正效优。”高士廉是老派的人,他眼里容不得这些做反的人,不管他们因为什么而反。

    何况他们有什么理由造反?

    朝廷给了救济粮,虽然现在量少点,但还是能活的下去的。这是多么大的恩典啊,要是放在前朝,哪有这么好的待遇,饿死了都没人给你收尸。

    这么好的朝廷,他们还敢做乱,那就是天生的贼骨头,杀一千遍都不足过。

    “陛下,臣不如此认为。百姓反,那是因为如今大灾,饿着肚子才反了的。虽然不应当,但也情有可原,朝廷当加以安抚,派人宣抚地方,招安这些人,赦免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去修汉京,让他们拿力气换口粮,如果只是一味的杀,并不能有用。眼下只有让人填饱肚子,才是最有效的抚民办法。吃不饱饭,会有更多的人造反的!”

    房玄龄不赞成严剿,而提议宽抚。

    几个宰相,有人支持高士廉剿,有人支持房玄龄抚。

    李世民犹豫不决。

    “陛下,何不等李超回襄阳,问他是剿是抚呢?”

    李世民看了眼提出此议的宇文士及,犹豫了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拟旨,加封李超太子太师,太子詹事,赐实封三百户通前共两千五百户。”顿了一下,李世民又道,“兼太子左卫率,封一子为县公!”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03章 李超的种子(第五更送上!)

    感谢回头无岸盟主的支持,也谢谢所有正版渠道的唐朝好地主付费读者们,谢谢你们的支持。为表感谢,特为回头无岸盟主加十章,今天先五更,后续补上!求月票!

    “老师,今天吃什么?”

    一大早,承乾就问李超。这些天,承乾的食谱比较固定,反正都是以形补形,既然腿断了,那就吃各种腿以形补形,什么猪腿羊蹄鸡脚鸭掌,甚至是熊掌。今天大豆炖猪蹄,明天蒸熊掌。

    高蛋白高营养。

    不过哪怕这些食物出自李超这个大厨之手,可吃多了也腻。别的百姓现在吃糠咽菜,想点油水想疯了,没油水只能天天便秘,蹲个茅房得小半个时辰。

    承乾倒好,看到猪脚熊掌就恶心。

    老想吃点清淡的什么野菜、萝卜之类的。

    “吃饺子。”

    李超打着哈欠,昨天晚上被平阳强烈要求,辛苦耕耘了五遍,虽然年轻,可这样也有点疲惫驾驶了,早上起床还一直打哈欠。

    “啊,又吃饺子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