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25章

唐朝好地主-第52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次的事情,长孙无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最终朝廷也只是虚惊一场,最后反倒是突厥人吃了大亏,如今朝廷与突厥人达成了议和,以阴山为界,这甚至提前达成了朝廷的十年战略目标,这让李世民很欣慰。

    “统叶护一统了突厥草原,但我们也不用太担心,这次突利与十万大军覆没,对突厥人也是个沉重的打击,再说,北方还有铁勒人,东面还有高句丽人,统叶护也未必就能安然的控制东部。”

    唐朝一不小心吃了个亏,让统叶护趁虚而入,可唐军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李世民认为,还不用太担心。

    突厥人需要时间消化东部草原,也需要时间去征服北方的铁勒人,他们几年内也肯定难有什么大的动作。

    大唐正好可以利用这几年的时间,加紧备战,再过几年,再时再决一雌雄好了。那个时候,就算突厥人不南下,大唐也要北伐的。

    “无忌,李超的请封诸侯奏章你看过没有?”李世民问。

    “回陛下,臣已经详细看过。”

    “哦,那你觉得如何?”

    “臣反对!”

    长孙无忌毫不犹豫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李世民倒是有点意外,他捏着下巴,皱了皱眉,“说说你的理由。”

    “陛下,当初你提出世封刺史的时候,臣就反对过。现在李超又鼓吹分封,臣更加反对。自秦结束战国纷争之后,就推行郡县制,推行中央集权。可如今李超,却反过来要搞分封,不管他那个什么州郡区制说的多好听,这都是在分弱中央之权。”

    李世民沉吟。

    “朕也思虑了许久,李超的这个奏章提议,还是以中央直辖的州县制为主的,诸侯们的封郡和蛮夷的羁糜区也只是为辅。把那些朝廷本来就鞭长莫及的地方拿出来,分封给功臣们,这也是屏藩朝廷啊。”

    “可陛下想过没有,这会是动乱之源啊。那些世家豪门,本来就树大根深,实力强厚,若是再给他们封邑领地,那们还不更加的实力大增。若是开国之初还好些,等时间一久,这些边疆诸侯可能就尾大难掉,成为割据之势,到时甚至有反客为主的危害。”

    “朕正是为长远考虑,朕很赞成李超的一些话,秦汉以来,我们中原王朝的边疆一直在减小,而再难有开拓,究其根本,还是进取不足。与其一直防范打压世家豪强们,倒不如鼓励他们到边疆开拓,适当的给他们些利益,这也是扩大大唐的疆域和汉家的文明。”

    长孙无忌见皇帝此话,心知妹夫已经有了主意了。他跟随李世民多年,深知他的性格。虽然有时皇帝喜欢询问臣子们的意见,但其实,他很有主见,如果有了决定,就算听了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能听的进去。

    除非真的能拿出非常有力的理由。

    可是长孙无忌现在真拿不出什么有力的反驳理由来,李超的那封奏章,他看了数遍,一条条一句句的看,总想找出点什么问题来,但事实睛,李超的观点很对,尤其是显得很有远见。

    长孙无忌反对,主要还是觉得李超的理由看上来很对,但他总觉得分封不是好事,也许眼下看着很好,但真正发展下去,肯定会变样的。

    再好的制度,都会变,他就认准了这一点。

    可是这样的话,根本无法成为让皇帝打消支持李超计划的理由。

    “无忌,你和房杜几位宰相,一起合计一下,看看能不能尽快拿一个分封的规则出来,什么样的功勋可以实封领地,多少功封多少地,各级的分封诸侯,能够拥有多少人的侍卫武力等等,朕想要尽快看到。”

    长孙无忌心里叹息一声,知道这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不论是他还是房玄龄杜如晦估计都无法改变皇帝的想法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

    李超抡着大木锤,甩开膀子,狠狠的把一根粗木桩砸进了冰雪覆盖下的冻土里。那根粗木桩上还用红纸包着,上面绑着一条红布,写着大吉大利四字。

    嘿哟嘿!

    嘿!

    一下一下,木桩一点点打进去,最后入地尺余,牢牢的立在那里。桩头的红布条在白色的冰雪地里,随风猎猎,特别显眼。

    “这里,就是中受降城的城中心。”

    李超拄着大锤,指着木桩笑着对大家说道。

    张仲坚站在一边捋着他那满脸的大卷须,笑着说道,“我仔细看过这个地方的风水,这里依山傍水,背倚山口,最适合筑城。而这个地方,正是中心,一会绝对一挖一个准,肯定能挖出一口清泉。”

    “借你吉言了!”李超也相信这里能挖出清泉,这边上就是一条河流,虽然河不是很大,但河床也有百米宽左右,河水深处能到胸口,浅处也能过漆。眼下冬季,河流早已经结冰封冻,大半河床裸露,其余则都是厚厚的冰。到了冬季,这条河流,倒是能够成为一个冰上通道,用冰爬犁,也能方便运输。

    靠近这样的一条河,旁边又是山,山上还都是树林,参天大木的,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缺水,可以说,随便在哪挖,都能挖出水来。

    王玄策刘仁轨高侃上官仪,还有程处默牛见虎李感尉迟宝琳和崔琰、苏烈,这十位李超的兵法学生,分别拿着镐铲锹等工具。

    “动手挖吧。”

    李超接过一把铲,先铲了第一下,然后十个门生纷纷动手,镐锹齐下。挖了一小会,已经挖出了一个大坑。

    “一起来。”

    牛见虎挖的浑身冒汗,身上的外套都脱了,头上冒着白气。他喘着气,向旁边的士兵们招手。

    换上士兵们接过镐铲,继续挖。

    人多力量大,大家轮流开挖,只挖了个把时辰,下面就见水了。

    程处默直接就捧了把还混着泥浆的水往嘴里送,喝了两口。

    “甜!甘甜,好水!”

    见了水,大家更加的兴奋,挖的更猛了,很快下面水越来越多,李超让人拿了几个桶来,放下去提了几桶水上来,放在一边澄清,等水清澈了,他打了一壶烧开,泡了壶茶,喝起来味道果然不错。

    “嗯,就这里了,回头再挖大挖深些,砌上砖,这就是中受降城的第一口井了。”

    “相爷,请为这口井赐个名吧。”一个侍卫道。

    赐个什么名好呢?

    “就叫受降井吧。”李超很省事的取了个名。

    受降城的位置已经选好,第一口井也挖出水来了,现在需要的就是写信给家里,让他们安排好李记营造的工匠们过来,然后再招募些工人过来筑城,还得需要招募愿意移民过来的人迁移。

    襄阳。

    紫薇宫。

    御书房里,李世民正和一众宰相们商议着分封之事。

    “所有封地都叫领,不叫国。如李超的封地,可称为赵国公领,李超父亲的封地,则是上洛郡公领。”房玄龄先发言。

    封地不叫国,叫领,这种称呼上的细节,体现的是朝廷宰相们对分封这件事情的无比重视。分封可以,但一定得是严格控制的,绝不能是乱封。

    李世民对这条很满意。

    若是李超的封地叫赵国,那这就不好了。现在只是叫赵国公领,简称则为赵领,这个能接受,比较合他意。

    “陛下,对于封领的大小,我们认为应当是不宜滥封。现在朝廷有许多功勋贵族,但不能每个贵族都给封地。朝廷要进行一次全面严格的评审,只有功高着著者,才能被授以封地。”

    “封地的面积,也不宜过大。”

    “李超的赵国公领,是陛下此前已经加封的,东西南北各三百里,我们认为这个封地有些过大了,应当削减一些。”长孙无忌出声,他是最反对分封的,现在分封已经成了定论,他便要在分封细节上做些文章。

    “李超的封地是朕早前封给他酬谢功劳的,现在他又立大功,朕岂能不加反减?朕打算再给李超二百里封地,通前五百里封地。”

    “陛下,不可。五百里封地,那非常之大。臣以为,就算酬功谢勋,也没有这样一个酬谢的。”长孙无忌坚决反对。

    李世民坚持要封,李超这次又立大功,他不封还减,这成什么样子?他不但不能减,还得加封,不加封,无以酬谢李超之功。

    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超本来就是朝中实封最大的,又是第一个获封领地的,他的封地大少,就代表着朝廷分封的上限标准。李超封多点,本不是事情,可这样一来,那别人也都是要按着这个标准来的,那可就不一样了。

    天下再大,这样分封,也不行啊。

    房玄龄见皇帝和长孙无忌争论不下,这个时候站出来和稀泥,他提出了一个中间方案。

    给李超加封,给个五百里实封领地。但这个五百里,可以分在李家几个人身上,李超三百里,给李超的父亲和儿子们各几十里,凑个五百里。但同时,为了防止李超一个人领地过大,那么李超的三百里外,其它二百里新封领地,并不封在李超原来领地周边,而是分在不相同的地方,最好是分的远一些。

    比如李超在西北阴山外,那李超父亲可以分在西南陇南那边,李超的儿子领地,可以分在南蛮海外等等。

    这样一来,李超一家独得五百里封邑,但又不在一起,避免让朝廷担忧封地过大。

    再则,这样分封,实际上五百里不是一人的封地,朝廷分封的最高标准,依然只是三百里,这个上限没变,对整个分封没多大影响。

    李世民想了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拿的出手,别人不能说他亏待功臣。

    长孙无忌,也没有别的理由好再反对,于是也只能赞成,这一条便算是达成一致了。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封侯们的卫队规模问题,你们以为,多少合适?”

    李世民话音刚落,长孙无忌又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诸侯侍卫规模一定得慎之又慎,我认为,如李超这样最大的诸侯,侍卫上限规模为一百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04章 灰姑娘

    雪花半夜被冻醒,床上冰冷冰冷的,被子单薄无比,床单下垫着的是稻草,因为最近没有好天气,稻草没时间翻晒,湿沉沉的。

    她打了个冷战,不由的把被子裹的更紧实了一些。虽然这样并没有什么用,但心里要好点。

    再也睡不着,雪花睁大着眼睛在黑暗里。

    她怀念起在李记工坊里的生活来,工作忙碌却又踏实,每天按不就班的工作一天,就能得到一笔工钱。她最喜欢的就是每天收工,看到工头记下她一天的工时。

    在房州呆了一年,她甚至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房州人。

    穿的工服虽然制式都是统一的,但那布料却很好,颜色也很好,比起她们家以前自己织的土布,不知道柔顺和鲜艳多少,而且工坊里一季发两套衣服。春夏秋冬一年就是八套衣服,完全够她穿了,一年下来,衣服颜色虽然褪了点,可却全还全是好的,没有破没有补丁。

    在工坊里吃的也好,每天三餐,都能吃饱,不用饿肚子。以前每年,家里总有一段时间,得吃菜粥,甚至多数时间一天只有两顿,还大多是稀的。

    雪花最喜欢的还是在工坊里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早上起来洗漱过后,她们会做早操开早会,然后上早班,但一天两班工作,中间会有一个时辰休息时间,工作六个时辰,晚上还有四个时辰的休息时间。

    其实她睡不了这么多时间,她一天睡三个时辰左右就够了,多余的时间,她喜欢做些针线刺绣活,有时,她也什么都不做,在宿舍阳台上看看落日和晚霞。或者听宿舍姐妹们聊聊家常,她也会练习汉话,甚至学会了写自己的汉名。

    以前她在家里,叫做阿花,大家都这么喊她。

    后来她跟着组里的组长大姐学习汉话后,便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叫雪花,因为听娘说过,她生下来的那天,下了雪。

    回忆着在工坊的这一年生活,雪花再也无法入睡了。她喜欢那种生活,更轻松,更舒适,才一年时间,她长白了,长胖了,不再是以前黑黑瘦瘦的样子,也不会再经常头晕目炫。

    不用再穿着补丁衣服,也不用再经常饿着肚子。

    想着想着,天亮了。

    外面公鸡在打鸣,她还躺在床上。往常,她们都是要再过会天亮才起床洗澡,然后去做早操开早会上早班的。

    结果没过一会,外面响起了母亲的叫喊声。

    “阿花,去打水了。”

    以前的生活一下子又回想起来,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她每天都是要天不亮就起床的,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也不能这样睡懒觉,家里虽然穷,可事情却无数。

    掀开捂了半天也没有暖和的薄被子,雪花起床。

    她脱下睡衣,拿出自己放在床边的冬季工装换上,又取了帽子戴上,穿好鞋子。

    打开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

    母亲正从旁边经过,看到她这身打扮,愣了一下,然后马上道,“怎么把这么好的衣服穿出来了,现在又不是过年的时候,快换了。一会你还要去挑水,上午还要去打柴,这样的好衣服弄坏了可舍不得。”

    雪花站在那里愣住。

    这衣服她过去这一年里,天天穿。

    在母亲的催促之下,最后雪花还是转身回了屋,找了一会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旧衣服。

    “娘,我的衣裳呢。”

    母亲一边擦着手上的水,一边进来。

    “别找了,你的那些衣服,我都给你妹妹们了。你换下这身,穿我的吧。”

    母亲出去,然后再进来,已经拿了一套粗布衣服,那是母亲的衣服,上面还有好些个补丁,这衣服是灰色的,甚至都没有染过。

    “还愣着做什么,快换上啊。”

    雪花有些不舍的换下了自己的衣服,然后换上母亲的旧衣。

    “这衣服穿你身上居然有点小了,去房州一年,身上长肉了。”母亲在一边打量着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