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41章

唐朝好地主-第54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臣子立功太多,多到让皇帝难以封赏,这也是一种错。

    回来的路上,他已经先后向李世民上过几个奏折。

    全是辞官奏折。

    他一人哪里能兼任那么多的要职。

    李超先后上奏请辞山南道大都督、山南道宣抚使,山盐道盐铁使、转运使,以及襄邓府尹等职。

    他甚至把太子左卫率、太子詹事、检校中书令、户部尚书等职也都请辞了,至于讲武堂总教官、翰林学士院长,他也辞了。

    只不过李超上的这些辞章,李世民根本就没有回复。

    其实李超上第一道辞职奏章的时候,还比李世民加封他太尉衔还要早一点。

    “朕为你准备了庆功宴,为你接风洗尘,庆贺凯旋。”

    到了鱼梁洲,李世民牵着李超的手下车。

    “容臣洗漱更衣。”

    “嗯,朕陪你一起洗。”

    李超无语,刚才入城,弄那样还说的过去,毕竟做秀也能让那些百姓们看到,可这到宫里了,洗澡也要一起,别人也看不到啊。

    天很冷。

    不过宫里的有温泉,人造的热水池子而已,但在这样的天气里,泡一个热水澡,确实能缓解旅途疲劳。

    君臣两个,脱的赤条条的泡在池子里。李世民还让人弄了一壶茶来,大木托盘就漂在池上,一边泡澡一边喝茶。

    “这次能击退统叶护,真是辛苦你了。”

    “臣只是尽职尽责而已。”

    李世民摇摇头,“统叶护南下,朕是寝食难安啊,关键时候,还是你力挽狂澜,换其它人,朕没把握,你也没有负朕所托。”

    李超享受着热水的热力,并不说话。

    “你的那些奏章,朕看过了。”

    李超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你现在一人身兼多职,也确实过于辛苦,你有大才,可朕也不能把你给累了。朕仔细的考虑过了,适当的给你减轻点负担。”

    “谢陛下。”

    李世民苦笑,“你都没听朕说免哪个职,你就先谢上了,你就不担心朕给你全免了?”

    “那更好,无官一身轻,臣就能安心的去封地,经营好赵国公领了。”

    “你啊,这话若是别人听了,肯定不相信,以为只是虚言。但朕信,你真的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那样的潇洒,朕也想啊。但朕一国之君,肩挑日月,胸怀乾坤,如何能抛下这江山社稷呢。你是朕的肱骨,朕不能放你去潇洒,留朕一人辛苦,你得陪着朕。”

    “给你留了一个职务,你不能推脱,得替朕担负起来。”

    李世民目光凝视着李超,“朕准备让你出任尚书令。”

    李超脸上笑容凝住。

    尚书令,这开玩笑吗。

    在隋朝时,确定三省六部的中央核心后,尚书省虽与中书门下并列,实际上尚书省是中枢中的中枢,朝廷的最核心决策机构尚书都省,就是在尚书省内。

    朝廷的核心,就是由尚书省来主持的,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便因此算是真正的首相。也正是因为尚书省权利大,尚书令的权利更大,后来才会空置尚书令,而以尚书令的次官,尚书左右仆射来实际负责尚书省。

    到了如今,李世民更是直接改制,把中央核心从尚书省,改到了中书省,尚书都省也变成了中书门下。不但尚书令空置不授,连左右仆射都给空置不授,现在宰相以中书令为首,侍中为次,其余加了同中书门下才算宰相。

    隋朝的时候,杨广曾经做过尚书令,后来他称帝后,酬谢杨素助他夺位之功,晋封尚书令,但最终权利过大的杨素被杨广猜忌。

    大唐立国,李世民当过尚书令,除此外其它人没当过。

    现在李超刚封了太尉,这太尉也是李世民做秦王时担任过的官职,现在李世民又要封他为尚书令,这真让李超看不懂了。

    “朕也思虑良久,上次把中枢从尚书都省移到中书省后,尚书省连左右仆射也空置,以左右丞负责。可尚书省毕竟是负责朝廷行政大计的,地位过低,也不利。魏征担任尚书左丞,负责尚书省,并不太适合。”他摇了摇头。

    魏征不是没本事,只是他的能力并不适合尚书省这块。

    “朕准备调魏征转任御史大夫一职,尚书省恢复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官职。你来担任尚书令,重新把尚书省抓起来。”

    “陛下,既然朝廷已经改以中书门下为中枢核心,那么空置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并没错。”

    李世民却摇头。

    改制以来,以中书令和侍中为首的中书门下,确实让朝廷的三省权力更均衡,避免尚书省一家独大。但对尚书省也有过过犹不及,现在尚书省以左右丞主持,办事能力大降。

    “朝廷以中书门下为核心依然不会变,中书门下为中枢决策机构,但尚书省也很重要。以为中书令依然是百官之首,然后是侍中,接着就是尚书令。尚书令和左右仆射都要加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入中书门下议政参政。”

    这话一说,李超明白了。

    李世民不是要恢复过去以尚书省为首的制度,而只是觉得先前对尚书省打压的过了,现在恢复一点而已。

    就算朝廷再授尚书左右仆射,也不再是位居中书令和侍中之上了,就连尚书令授人后,也一样只能排到中书令和侍中的后面去。

    尚书省的权力恢复了点,但以中书门下为首的新制不会动摇。

    李超这时出任尚书令,也并非多惊人了。

    李世民让李超当尚书令,只是让他当尚书省之长,而不是朝廷百官之首。

    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尚书令、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国公李超。

    这就是李世民给李超保留的官职爵位勋品,其它的那些兼职,则全免了。

    “朕给你免了那些兼职,只给你一个任务,就是专心抓好尚书省,另外,你回来了有空的时候,也给太子讲讲课。”

    李超没有马上回话,更没马上接下。

    他心里还是有点犹豫,尚书令,接下这官职后,那他就是三省之一的尚书省长官,还是朝廷排第三的宰相了。只不过,他不太想当这尚书令啊。

    大唐开国以来,第二个尚书令,第一任还是李世民,这把官椅可不好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27章 非你莫属(感谢尼玛闭的万赏!)

    锅里炖着肉,还有萝卜和油豆腐。

    紫铜火锅,大片的五花肉,切成大块的水嫩萝卜,油汪焦脆松口的油豆腐。锅旁还摆着几盘菜,有翠绿的菠菜、也有生菜。

    魏征吃起肉来很痛快,那有一寸多厚半个巴掌宽的五花肥肉,煮的酥烂,看着油腻无比,可魏征一筷子一片,也不放碗里,都不需要蘸个调料,或者冷一下,也不要分开,直接一口就一大片,吃的满嘴冒油。

    “这肉才够味,比起那薄薄的羊肉片好吃。”

    肉很烫,魏征吃的嘴乱颤,可却很享受。

    李超也喜欢吃肉,但没魏征这么猛。魏征看着挺瘦,吃起肉来却十分厉害。李超则不行,这样的肉吃两片就觉得油腻了,他还更喜欢锅里的萝卜和油豆腐。

    萝卜在锅里煮的时间挺长,虽然大块,但也已经烂了,简直是入口即化,因为是紫铜的锅,这萝卜煮久了之后,白萝卜变的有点黑色,像是染了层色,但吃起来却味道极好。

    不仅仅是萝卜的鲜,还有肉的香浓,以及一种紫铜火锅才独有的味道。

    “来,喝酒。”

    李超拿起酒壶,给魏征倒了一杯。

    两人喝的是米酒,上等的黄酒,酒里不会有酒糟小虫这些,也不需要过滤,很澄净。酒放在另一个小火炉上热过,温热却不烫口。

    在这样大雪的腊月底,两个人盘腿炕上,吃着热乎的火锅,喝着温热的黄酒,确实是非常痛快惬意的。

    连吃了好几块肉,魏征才端起酒小抿起来。

    “要喝好酒,永远只能到李家来喝。”魏征老酒鬼,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酒的不同。

    “魏公家的自酿,可也是非常有名啊,不少人都是欲求而不得。”

    “随手自酿的,没酿多少,而且其实吧,这只是动口,真正动手的还是我夫人,魏家酒,其实都是我夫人酿造的。”

    魏征放下筷子,望着李超。

    “魏公有父就直说。”

    “嗯,那我直说了,文远还在犹豫什么呢,陛下授你尚书令,我却推辞不肯受?”

    “尚书令啊,本朝此职只有陛下一人担任过。前朝,杨素担任过尚书令,但杨素的结果可不好。杨广以尚书令之职酬谢杨素助他称帝之功,可杨素当了尚书令后他却猜忌不已,杨素生病了,杨广都希望他早点病死,结果杨素最后连药不敢吃而病死。”

    “前朝的事情,我当然也知道,隋史你是主修,我也是编修。但前朝与今朝不同啊,陛下确实担任过尚书令,但那时与现在不同,陛下以前还没当太子没御极天下的时候,担任过的职务可不少。”

    魏征知道李超在担忧什么,现在很多人在谣传着什么功高震主啊,功高难赏啊等等,甚至有人说李超有二心,还有人说皇帝对李超不放心,心怀猜忌等等。

    其实这些不过是外面的谣传而已。

    如果皇帝要给李超天策上将职,那不用李超反对,魏征也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毕竟天策上将这个官职,是历朝没有的,是本朝特别为了封赏当时还为秦王的皇帝而特创的。

    但尚书令不同。

    尚书令这个官职是和尚书省一起的。

    在汉时就有了,只是在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时,尚书令这个官职才无比的权重起来。但现在不同以往,如今朝中是以中书门下为首,尚书首已经旁落。就算皇帝这次要恢复些尚书省的权柄,可这尚书令也不比以往了。

    以往一个尚书左仆射就是百官之首,可现在一个尚书令都还得要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才能入中书门下参政,成为宰相之一。他在宰相之中,只能排第三。

    “陛下依然是对你信任的,你也不要听信外面的谣言,猜忌什么的不可能。”

    李超笑笑,小口中啜饮着黄酒。

    现在就说猜忌还有点早,但皇帝肯定也不可能完全一直无条件信任他。总的来说,他和李世民君臣之间,现在还处于信任阶段,毕竟李世民当皇帝才两年而已。

    这个时候,李世民虽然也得到了如萧瑀、陈叔达等武德旧臣们的信任,也开始提拔重用新人,但在朝中,最主要的力量,李世民最大的支持集团,依然是来自于他的秦王府,他的天策上将府,来自于李超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潜邸旧臣,从龙元勋。

    “其实我也觉得挺累的了,现在陛下给了封地,我很想去经营领地啊。朝廷是漩涡中心,呆久了,总是让人心力交瘁的。”

    李超确实相信现在李世民对他不会有什么猜忌,但权力这个东西,时间久了,肯定就会不一样了。

    李世民能放心他李超一直手握重权?

    伴君如伴虎,给皇帝打工,还不如回家自己创业,虽然经营的领地其实也是皇帝家的分公司,但好歹分公司他能有三分之一的股权,而且去了,能做主啊。

    比起在朝廷中枢,自由轻松的多。

    这两年,李超觉得自己很累的。

    心更累。

    他不愿意整天忙碌于案牍,也不愿意天天奔波在外,连与妻妾孩子们一起的时间都少了。

    他从现代穿越到大唐,虽然不是主动穿越来的,可也从没有想过要称王称霸。现在又不是乱世,何必这么辛苦呢。

    乱世已经结束,就做一个盛世崛起的见证者不好吗。

    更多的享受人生其实挺好的。

    要说李超也是想做些事情的,比如说推动分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其实这些,既有为家族考虑的因素,也是想让大唐更加的繁荣富强的。

    还是那句话,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李超也打过不少仗,亲眼见到过战争的危害。

    “你是一个异类。”

    魏征跟李超说话没有什么顾忌,虽然李超不论官职还是爵位都远高于他,但两人私下论交,却是忘年交。

    “边疆上的领地,对于你来说真的这么有吸引力?男儿大丈夫,难道有机会高居庙堂的时候,不应当抓住机会吗?你不想与皇帝一起共同创造一段贞观盛世的佳话?不想青史留名?”

    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官居一位,成为朝廷宰相,特别是辅佐君王,开创一段盛世,那是终极理想,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正是这种思想。

    可魏征却看不明白李超,李超有本事,有能力,他能文允武。编书著说修史,是无数读书人眼里的文宗大豪,是学术上的大家,还是兵法上的大师,用兵的名帅。

    而且他还有许多治国的本事,不只是会写会说,关键还是懂经济会政治,李超入中枢为相两年,主导了多件大事。

    不论是剿清那些乱世的余孽割据势力,还是抵御突厥,敲打吐谷浑,甚至是主持税制改革,推行救灾赈济计划等等,他都做的非常出色。

    这样的一个人,还这么的年轻,比皇帝还年轻两岁。

    可才二十五岁,才当了两年宰相,却居然想着激流勇退,想着去那边疆当什么领主诸侯。

    魏征想不通,也无法理解。

    一块破领地,比的上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名相贤相?

    “把领地经营好,不仅对于大唐有益,成为朝廷边疆屏障,而且对于灞上李家来说,也有长远的巨大益处。经营好了,有了这块领地,灞上李家,就能成为真正的大唐名门。”

    魏征摇头。

    这又是他与李超的一个分歧之处。

    他是读书人,读的圣贤书,想的更多的是天下,是朝廷,是国。可李超呢,明明是那么有本事的人,脑子里却总想的是家。

    魏征觉得读书人应当为朝廷效力,辅佐君王,开创盛世。李超却想着埋头建设自己的领地,想着壮大自己的家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