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44章

唐朝好地主-第54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小丫头,李超刚回来,她却一点也不认生。叫起爹来,是那么好听,真是他的小棉袄。

    崔莺莺交待完,让下人们离去。

    “陛下怎么突然要来?”她问丈夫。

    “肯定是好久没吃我做的菜了,十分想念,因此就来了。”李超开着玩笑。崔莺莺瞪了他一眼,丈夫都是如此尊贵身份的人了,可有时候,却总喜欢开玩笑。要是在房里还好些,可这里还有好多人呢,尤其还是当着孩子们的面。

    郑婉言抱着女儿坐到李超身边,“陛下肯定是为相公迟迟不肯接下尚书令职而来的。”她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丈夫会一直拒绝这个任命。

    “也许吧。”李超伸手去逗弄更小点的女儿,她才一岁多点,还不会说话,但会笑。李超逗她,她就冲着李超笑,十分可爱。

    “相公为何不肯做尚书令?”

    “觉得这个官不好当啊。”

    崔莺莺却哼了一声,“妾身却觉得相公出门一趟,被人勾走了魂。相公一心想着离开襄阳去赵国公领,这是嫌弃我们这些家里的女人了,想要跟外面的野女人双宿双飞吧?”

    李超明知她说的是李秀宁,却明知故问,“外面的野女人,谁?”

    崔莺莺气极,“哼,谁?那么多,妾身可弄不清楚。”她想起来,那个东女国的王女最近也进京了,听说还生了个女儿,想想就气。

    赵四娘给李超倒了杯茶,李超接过,说了声谢谢,慢慢的抿了一口。

    “你真不打算接下陛下的诏书?”崔莺莺问,丈夫在外面有李秀宁有青鸾,这些都是既成的事实,吵也没用。她现在倒更关心的还是丈夫接不接这尚书令任命之事,这件事情,弄的宰相们都过来劝说,现在皇帝都要亲自驾临了。

    李超苦笑。

    “你觉得我还有选择吗?”

    他心里确实不太想接这个官职,原本还想着拖一拖,说不定李世民就改变主意了,可现在看来,李世民是打定了主意了,那这事也就没法改变了。

    明天就是正旦大朝,他没时间劝李世民改变主意了。

    “相爷,夫人,陛下驾临,请速接驾。”李管家进来禀报,心情还很激动,皇帝驾临啊,做为李家的大管家,他感觉与有荣焉。

    李超抱着女儿起身,“走吧,恭迎圣驾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31章 和太子的约定(第四更,感谢dennydgc的万赏!)

    谢谢兄弟们的打赏!

    李府。

    襄阳城里的李府,今年秋天时也把长安城时御赐的七重门楼修起来了,因为皇帝特赐宰相府第牌匾,因此襄阳城李府的门楼还比长安的多了一重,为八重门楼。

    李府门前,百官下马,士庶行礼。

    今天,李府的中门大开,恭迎圣驾降临。

    李世民过去拉起李超,牵着他的手同行。

    李超笑呵呵问,“陛下晚上吃点什么?”

    皇帝面上带着笑,心里却已经在骂李超了,真当朕除夕夜跑过来,就是为了吃的?

    “朕突然想吃芋泥。”

    “好,臣亲自为陛下烹制。”

    君臣手牵手进入李府。

    进入府中大厅,房玄龄杜如晦一众宰相,还有秦琼程咬金一众大将军也重新过来向皇帝参礼。李世民扫了一眼厅中这些重臣,不是宰相就是大将军,要么就是尚书侍郎,或者国公的。

    这李家还真是群英汇集。

    “王太监,你回宫去请皇后以及太上皇一起前李府。今年的除夕,朕就在李府与民同乐了。”末了,他又加了句,“把海南王等诸王与请过来吧。”

    李超站在那里,李世民今年还真要在李家过年啊。连太上皇和废太子等都要一起叫过来了。

    然后皇帝还没罢休,又让人把李道宗李孝恭等宗室的诸位国公们也都叫来。这些宗室,原来都是封王的,李世民两年前继位之初,就削了不少个王,改封为县公。然后这次,把李孝恭这样的宗室名王,都一并降了,宗室里,除了李渊和李世民爷俩的儿子,再没有一个王。

    李世民说要吃芋泥。

    芋泥是道甜品,他要吃,李超便去做。

    皇帝留下房杜长孙等人聊天,把李超赶去给他做芋泥了。皇帝要吃的芋泥,当然不是普通的芋泥,李超以前也给李世民做过芋泥,把芋头煮熟捣烂,然后加上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制成。

    这样的芋泥,就称为八宝芋泥,名头好听,同时也表示这是用八道材料做成的。和八宝粥有点类似,不同的是芋泥不是粥而是芋头泥做成的甜品。

    “请陛下稍等。”李超退下。

    承乾跟李世民说了声,便也跟着一起出来。

    “你不在厅里坐着跟来干嘛?”

    “我来给老师打下手啊。”承乾很自然的道。虽然师生两个如今相处的时间渐少,但太子对李超还是一如继往的亲切和自然,两人也没什么客套,也不会行什么君臣之礼。

    李超笑笑。

    两人进了后厨,李府的厨房,有一间是专门给李超预留的,里面厨具俱全,配料等也很丰富。

    李超在外面对着管事吩咐,让他们准备好芋头等材料。

    等芋头送到,李超也把其它的辅料准备好了,李超和太子便一起烧火煮芋头。一边添火一边闲聊。

    太子说起了自己参加李家考试的事情。

    “我以为我起码能考个前三的,没料到却只考了个第十三。”

    李超往灶堂里添了一把松针,冷灶膛不能一下子添大柴,得先烧小树枝,最好的还是带叶子的细些,等灶里烧暖了,有了炭火了,再加大柴,这时火就烧的旺了。

    松针很好烧,扔一把进去,火很旺。

    太子配合默契的拿了几块小劈材放到旁边,让他慢慢烤着引燃。

    “我回来的时候,听你师娘说过了,你的成绩是没有水份的。十三名,这是你真实的成绩。一千一百多考生,你能考个十三名,已经非常不错了。这次考试的试题我知道,那还是我亲自出的一套卷子,本来是打算留做以后给你测试用的,没料到,你师娘直接翻出来拿着做了考题。”

    承乾坐在那里,并没有得意之色。火光照映之下,能看到他的嘴唇上,居然已经开始长出了一点点的胡须。

    营养丰富,加之一直锻炼,太子发育的比普通的孩子要早的多。这么点年纪,居然就已经开始冒出胡须了。

    “老师,你的这个考试模式非常好,如果用到朝廷科举之中,为国取士岂不更好?为何老师之前主持科举考试,却从没有向朝廷提出改革此法呢?”

    李超微微一笑。

    太子虽然跟着皇帝学习理政,又有东宫那么多老师教导,但说到底,太子还只是个少年。他现在看待事情考虑问题,还没有那么全面。

    不过太子能够想到这些,还是让李超挺欣慰的。

    一个懂得独立思考的太子,是一个好太子啊。

    “我没有向朝廷建议此法,是因为还不太适合。国朝初立,内外不稳,就算是改革,也是得一项一项来的。如果冒然一下子就想要把所有的不足之处都改掉,那这步子就迈的太大了,而步子迈太大,是容易扯到蛋的。”

    李超不是反对改革的人。

    一般来说,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是因为旧法已经不适合发展需要,这个时候与时俱进,改革新法,当然是好的。

    但目的是好的,不一定就马上就能改。

    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超不想跟商鞅啊,王安石他们一样,一上来就要全面推行新法,直接喊出改革变法这些口号,这样子做,虽然有好处,但也有坏处。

    李超还是希望一样样来,分出轻重缓急,说句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先把这些急症治了,回头再来考虑全面调养诊治。

    其实皇帝李世民也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人,不合适的地方,他也一直在调整。李世民上台之后,改动不少,但首先动手的还是兵权、人事、财税这几块。可以说,李世民的目光是没错的,军事、人事、财税,也正是朝廷最重要的几处。

    掌握了这些,才能真正控制朝廷,集中大权。

    从撤消行台、总管府,设立都督府,到划分各道,然后是朝廷在中枢分离南北衙,地方全面设立卫府,一项项,都是旨在于加强朝廷的兵权控制,现在已经没有武德朝时军队掌握私人之手的情况了。

    这就是进展。

    人事方面也是一样,一次次的调整,从中枢到地方,从道到州,到县,一级级的在考核调整,最终随着这次中书门下确立为新中枢,随着十一位宰相的调整到位,也标志着李世民对于朝廷人事的控制抓到了手里。

    而朝廷加紧推行均田制,推行府兵制,推行移民实边屯田,推行分封,把诸侯的勋田永业田爵田都置换到边疆去,也是对大唐根基之一的田地进行改革。

    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李超之前提出的两税法,也正是大唐田制和税收的改革。这些改革,没有喊什么变法啊,改革这些大口号,都是悄悄的开始。

    科举改制,这是历史必然走向,早晚有一天,大唐会慢慢的改变如今这种主要以门荫取士的办法,而改以科举取士为主。

    但是这个事情,不会太快。

    朝廷推行科举,必然会对老牌门阀和军功新贵以及大士族们的利益造成很大损害,他们的反对之声肯定很大。

    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轻易的触动这些人的利益的。上次大灾时征粮,都已经是非常之时万不得已了,最后还是给了不少让利补偿。

    李世民想要从那些豪强们手里收回他们兼并的田地,都也只有是推出了分封这张牌,然后拿封地换这些田地。

    那都是利益交换。

    现在内外还不安稳,这个时候皇帝又要改革科举,要触犯到这些贵族官僚们的核心利益,这事情岂是那么那弄的。

    没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做这样的事情可是很危险的。

    李超连提都没向朝廷提过,因为他知道这个事情触犯众怒。

    “老师,朝廷分封诸侯领地,真的能起到屏藩中央的作用吗?万一外敌入侵,这些本应当屏藩中央的边地诸侯却不抵抗或者逃跑怎么办?”

    太子又问了一个问题。

    李超把几片已经引燃的大块劈材架在火上,又起身往锅里继续添了些水。

    “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也确实是个问题,但只要朝廷在分封领地的时候,添上一句话,那么这个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添一句话?什么话这么神奇?”

    李超笑了笑,“诸侯守土有责,失地者剥夺封地!”

    这句话,其实对李家也有影响,但李超觉得应当加。诸侯嘛,拿着朝廷的封地,当然得有作为的。平时拿了地,当诸侯。结果外敌一入侵,却跑了。那朝廷要你们这些诸侯有什么用?

    现在直接加一句,诸侯守土有责,失地者剥夺封地。这样一来,对于诸侯就有些警示了,谁想逃跑的时候,都得想一想,万一他们跑了,那么这封地可就没了。

    得封难,失了再想得就更难了。

    为了封地,他们就得抵抗。

    当然,如果是那种已经拼死抵抗,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失地的,虽有责任,但朝廷也还可以给他们机会,就是他们可以跟朝廷再去夺回。什么时候,他们帮着朝廷夺回了失去的封地,就还能继续拥有封地。不过要视情况,对失地的诸侯做出一些减封等惩罚。

    “太子啊,做事不要直来直去,有个词叫曲径通幽。有的时候,我们定好目标,也可以迂回的,手段可以更灵活一些。妥协、交换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可以的。

    “听老师这么一说,我也好想有一块封地啊。”

    “你是太子,你的封地就是整个天下,这是上天赐予你的封地。待将来,早晚有一天,陛下会把这万里河山,都交到你的手里的。在此之前,你需要的就是学习和历练,你得保证,等万里江山真的交给你的时候,你的肩膀能够挑的起来,而不是被压跨!”

    “嗯,我明白了,老师。”太子望着李超,“待我执掌大唐之时,那时还要老师来当我的宰相,那时,老师当我的中书令。”

    李超笑笑,“好,老师答应你,到时当你的中书令!”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32章 君臣斗殴(谢谢墨翠党万赏!)

    八宝芋泥做好,李超跟太子一人端一托盘上大厅。

    厅里,太上皇李渊带着建成、元吉,还有其它二十几个儿子十几个女儿都来了,长孙皇后也来了,正跟长广长公主、平阳长公主等几个小姑子聊天。

    李泰和李丽质则跟着那群跟他们差不多年纪的小叔叔、小姑姑们一起玩耍。

    好在李超家的客厅是超大型的,皇家的人基本上都来了,加上那些宰相元勋们,满满一屋。厅里气氛倒是不错的,三五一群的聊着挺不错。

    李世民和太上皇两人坐在最上首,正聊着天。还是老样子,李世民在众人前,表现的还是对太上皇和恭顺的,而李超呢,总是横眉竖眼的冷嘲热讽,父子俩很拧把。

    建成和元吉被幽了两年,几乎成了废人。精神很萎糜,坐在那里脸色冷漠,也不理谁,他们并不想来,更不愿意来李府做客,可来不来并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愿。皇帝一道谕旨,他们想不想来都得来,来了其实也没有人真的要理会他们,他们只不过是一个陪衬摆设,向百官们证明,皇家很和谐。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狗屁。

    李超和太子过来时,正好听到李渊又对着皇帝冷哼,冷哼声还很大,李世民有些气恼,却还在极力压制着。今天是除夕,还有这么多的大臣在,他也不能甩袖而走。

    “皇祖父,父皇,这是老师和我刚做好的八宝芋泥,你们尝尝。”

    八宝芋泥颜色有些暗灰却又发亮,深褐而又光滑,不冒热气,犹如凉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