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92章

唐朝好地主-第592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坏的,但这个时候李超也不会一一去甄别,有些误伤在所难免,但他也不想刻意去区分。

    几万民族被抄家,统统贬为奴隶,押去修山海关,就是他李超的一个表态,也是代表大唐的态度。

    强势!

    铁血!

    他要的就是向胡人宣告大唐的强势铁血,就是要让他们明白,顺大唐者生,逆大唐者亡!

    就是这么霸道,他李超也有这个霸道的自信和底气!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02章

    拿着自襄阳快马加鞭送来的书信,他反复观看者。

    太子监国,临朝摄政,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他没想到,李世民居然这么不要脸,把装病这一套玩的这么溜。

    这都是当年自己玩剩下的啊。

    这李二也真是干的出来,让八岁的承乾摄政,这是在使用童工啊。真为承乾无奈,摊上这么一个爹。

    这老李家也是,老当家的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整天在长乐宫里沉迷酒色不可自拔,几的时间,都生了三十多个儿女了。

    当家的李世民也不靠谱,居然装病,把事情都抛给承乾。

    本来老李家还有个前少当家的,可如今据说整天面壁参禅,快要悟通大法了。

    当然,别看承乾八岁,可李超也不得不承认,他以前还是有些小看了他。

    流放刘洎,罢免萧瑀、陈叔达,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事情都敢干啊。

    不过这刘洎也真是的,他南阳刘氏当初也是被李超特意拉拢过的,他的兄弟商州刺史可是早投到太子这边了的,刘洎居然还吃里扒外,被搞也是活该。

    至于萧瑀和陈叔达,这两个皇子宰相,李超也不知道说啥好了。大唐的两朝宰相,要出身有出身,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还有资历,要声望还有声望。

    虽然李超他们在新法上有些分歧,但李超还是比较赞赏他们的人品和能力的。可惜的是,太子直接就这么把两人罢相了。

    说来两人也比较倒霉。

    先前北方大灾,两个是当朝首相次相,结果天灾的锅让他们来背,罢相,出外。

    好不容易回朝复相了,可这时左右仆射已经不是百官之首了。从原来的宰相排名第一第二,到现在排名第六第七,结果这还没当多久呢,又被太子一撸到底。

    三年时间,被罢相两次,估计也就这老哥俩了。

    好在只是罢免一切官职爵位,在襄阳吃闲饭,倒还没被抄家流放,承乾虎是虎点,但还不傻。

    不过既然长孙无忌和马周出任了新的左右仆射,那萧老头和陈老头是真的没机会短时间再回去了。

    承乾倒也会用人,举贤不避亲啊。

    长孙无忌是他亲娘舅,马周也是他的老师,直接让这两人当了左右仆射,嗯,朝中支持新法的力量倒是又强大了许多。

    十一位宰相,现在剩下九位,八位在朝。

    新党这边就占了五位,旧党只剩下三个了。

    李承乾真的是长大了,年幼却成熟。

    尤其是这个手段很厉害,小小年纪就掌握了帝王之术啊。

    李超对于承乾修改新法中两税法的起税点,很是赞赏,当初他设立两税法时,是提出了这条的,但李世民没通过。

    现在,承乾倒是借着形势,把百亩起征点推出,减去了绝大多数百姓的两税负担,也为他赢得了极好的名声。

    太子承乾的名声,现在越发的了得了,名声比他爷爷比他爹都好。

    老李家三代里,最得人心,最得拥护啊。

    朝中还有几件好消息传来。

    李绩在代北击败欲谷设,前后斩杀突厥一万三千余,俘虏一万余,将突厥人又赶回了阴山以北。

    而统叶护虽手握大军,但却在漠北跟铁勒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继续在打游击,夷男跟统叶护游击战打的越发的炉火纯青。

    统叶护空有大军,却老是找不到人,漠北那么大,统叶护也很无奈。

    而莫贺咄也终于在唐朝的催促之下,在西域发动了叛乱。不过莫贺咄做的不到位,让统叶护之子咥力叶护事先察觉。咥力带着人跑了,莫贺咄没能抓了咥力。结果现在咥力跑出去,联络支持他们父子的部落,跟莫贺咄的一伙叛军开战。

    “这个莫贺咄也只是个会吹牛说大话的,连个侄孙都搞不定。”李超摇头叹惜。若是莫贺咄能一个突其不意,把咥力生擒,以此控制收编西域诸部,那么统叶护就真是后院起火,麻烦大了。

    现在莫贺咄却只成了一个叛首,得到支持的人并不多。

    “还不如夷男,夷男都比他出色的多。”

    平阳现在已经卸下戎装,换上了女装,安心的养胎。听李超这样说,便道,“结果也还不错,起码现在西域乱起,统叶护后院起火,漠北又有夷男牵制,统叶护两头乱起,他短时间是无力再南下报复了。”

    “统叶护自己老家都顾不上了,哪还有时间南下。枢密院那边估摸着统叶护差不多会马上返回西域先讨伐莫贺咄的叛乱。”

    枢密使李靖对眼下草原的乱局,非常喜欢。

    草原乱,意味着中原的机会。

    等统叶护主力回西域平乱,那么大唐肯定就要趁机把漠南势孤的欲谷设给灭了,把漠南给控制在手。

    只要朝廷控制了漠南,那对突厥的战略形势就真的大变。

    后有阴山之固,前有大漠之险,突厥人被隔在漠北和漠西,对于大唐的威胁就少了许多。

    甚至大唐只要用力支持漠北的薛延陀和漠西的莫贺咄,那么突厥就得陷入长时间的内乱之中。

    合纵连横,远交近攻,这就是大国战略啊。

    突厥限于制度的原因,虽然去年突然就让统叶护捡了个便宜,一统草原,可这统一的快,分崩的也快。

    “趁着突厥内乱,枢密院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出兵夺取漠南。其二是支持漠北夷男和漠西的莫贺咄,让他们继续跟统叶护对着干,让草原不得安宁。枢密院甚至建议朝廷给夷男和莫贺咄军械等支持。”

    李超摇摇头,李靖打仗厉害,战略眼光也不错,但李超还是觉得李靖太大方了。

    哪怕现在要利用夷男和莫贺咄对付统叶护,可也不能太大方。

    “我得给中书和陛下写个奏章,朝廷是应当给夷男和莫贺咄支援,但不能白支持。让他们拿战马,牛羊、奶肉、皮毛、药材、金银这些来换,咱们不白送,但也不要价太高,就是趁此机会,扩大贸易。”

    “给他们支援军备,会不会到时反危害我们?”

    “不会的。”李超很自信,“现在草原三大势力,统叶护父子依然是最强的,夷男和莫贺咄就算联手,也不是统叶护的对手,还必须得有大唐的全力支持。这内乱还不知道得打到哪年,真等他们决出胜负了,也都两败俱伤了。再说,一山不容二虎,真灭了统叶护,这夷男和莫贺咄岂不还得有一战?那个时候,朝廷再小心点就是了。”

    “再说,军械支援也是有讲究的,我们给他们弓箭刀枪这些打造好的武器,不给他们钢锭铁块这些,严格封锁武器加工制造修补的技术,他们拿到这些武器,又不能用一辈子。”

    给军械成品,一来卖的钱多,制造技术成本等算在里面,而且比例高。其次,只给成品不比材料,也是让他们无法提升自己的军工产业,没有自己成规模的产业,生产能力自然就不足。

    真有翻脸的那天,大唐高价卖给他们的装备,估计也损耗的差不多了。

    而大唐,拿着高价卖军械换的牛羊等,转手卖出就能赚一大笔,能够开采更多的矿山,冶炼更多的钢铁,打造出更多的军械铠甲。

    这样下来,怎么卖怎么都是划算的。

    “枢密院的第三个计划是什么?”平阳问。

    “第三个计划嘛,就是趁眼下突厥内乱之机,趁着统叶护无法严管着东北的契丹、库莫奚、室韦、白霫等诸部时机,朝廷出手,对他们分化拉拢,把这些人给驯服了,不指望这些人真的就成为大唐臣子,起码不能让他们继续跟在突厥人后面对付大唐。”

    不得不说,李超还是挺佩服枢密院这些人的。

    在李靖的带领下,枢密院还是挺厉害的。三个计划,都是相当实用的。

    “没有打辽东的计划?”平阳问。

    李超摇了摇头。

    先北后南还是先北后东暂时还没有结果,但先北这是不会变的。

    大唐立国以来,突厥就被当成了第一外患大敌,一天不弄死突厥狼崽子,唐朝这只猛虎,就一天睡不安宁。

    最后。

    朝廷果然还是没有要调李超回去的意思。

    但也没有撤去他的尚书令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职,李超依然是燕云节度使,权利很大,节制燕云。

    原先这个燕云节度使,是节制河北河东军政。

    不过现在朝廷给他调整了下,他的辖区改成了河北北部的幽蓟平诸州,和河东北部的云、朔、蔚几州,再加上现在的辽西营州。

    李超这个由宰相出镇的燕云节度使,总共是统辖九州兵马政事,地盘很大,权利也很大。

    节度使本身品级高,他还是宰相出镇,身上还有个三公太尉衔,因此在北边,基本上他说了算了。

    李超对此早有预料,不回去也罢了。他原本以为战事过后,燕云节度使要撤,没想到只是调整了下,虽然统辖的州县数和兵马数量少了,但燕云镇九州,却是划分清晰的。

    燕云节度使,那就燕云节度使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03章 十三太保

    听说朝廷也不打算征讨辽东,老爹这个志愿军主将也跟李超辞职。

    “既然朝廷已经同意将一万志愿兵都选为府兵,并都置于辽西,那我也就放心了。这些小伙子们没有白拼命,这一趟值得的。我这老骨头,也就不跟着掺合了。”

    老爹打算去他的封地。

    老爹身为实封开国郡公,有一百里的封地。他的封地就在燕山东麓,长城北侧,南面隔山就是平州的卢龙县。

    封地在长城外,但比起李超的封地其实要好的多。

    李超的封在狼山北,是草原戈壁。远离中原,山高路远。但老爹封地就好的多了,虽然在长城外,又是山区,但距离河北平原,也不过是一道燕山一条长城而已。

    他的封地还在玄河边上。

    玄河,是濡河的支流。

    濡河后世称滦河,而玄河就是后世的青龙河,因此老爹的封地,其实就是在后世的青龙县境内。

    那是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

    当然,在这个时候,就只能称是偏僻的山沟里了。

    一百里地,中原内地差不多是一个县那么大了。

    老爹这个郡公,实实在在的百里侯。

    “辽西为朝廷收复之后,这片领地要安全的多,没有了高句丽的威胁。现在就是奚人和契丹人还有威胁,但要好的多。他们一般,不敢轻易犯大唐天威的。”老爹对于自己的封地也是很上心的。

    李超之前已经为他安排了管事,招募了工匠和工人,提前过去建城堡、屯庄了。

    “这块地挺不错的。”

    李超看着地图上标示的位置,其实说来,这块之前朝廷分封时,认为的关外之地,早先是隶属于辽西营州的。

    最早春秋之时,这里是山戎国地,战国时属于燕国。

    秦、西汉时属于右北平郡,东汉属辽西郡,北齐入北平郡,隋时又分属北平、柳城郡,隋末划入营州柳城县。

    “三郎,你说朝廷现在收复了营州,会不会把我这封地收了,改封另一块给我?”

    老爹有点担忧的道。

    老爹封领分封的时候,是在高句丽人手里,可现在辽西不是已经收回了。

    万一到时朝廷觉得这地方应当由朝廷直辖更好,那他现在去建设领地,那也太亏了。

    李超觉得倒也有这种可能。

    毕竟这片地方,虽然说在长城之外,因此边界线不是那么清楚。青龙河河谷山区,过去也是奚人、契丹人游牧之地。可毕竟离河北平原近啊,现在收复辽西后,离辽西走廊更近,这青龙河谷,在秦秋战国时,也是通往辽东的一条古道。

    那时海边的那条路线,还在海里淹着呢。

    “没事,估计一时半会也不会变,就算将来真要改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座城堡、几座屯庄而已。”

    以后也许会改封,但只要现在没改,那李家就得先守着这块领地,要不然万一被契丹人奚人给占了,那老爹这个封领和爵位,可能就都要收走了。

    反正辽西这边暂时也还没什么事情。

    尉迟恭回了幽州,史万宝在临渝关坐镇。

    李超便打算送老爹去趟封地,同时也顺便率军去巡视下辽西北边的边界,这过去也没有个什么明确的界线,李超准备去立几块碑石,树几块界碑,划清下辽西的北境。

    当然,肯定还要去会会库莫奚和契丹人,震慑下他们的同时,如果能顺便谈判,打开与奚、契两部的交易,那自然是更好的。

    要征服奚人和契丹人,不一定非要用刀用枪,这种处于大国之间夹缝里生存,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部族联盟时代的部落,跟他们交易,分化拉拢,一样能够控制他们。

    库莫奚和契丹,现在跟突厥、铁勒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到现在,他们都还没有过统一的汗王。

    契丹是八大部落,连一个稳定的部落联盟都没有建立起来,没有能掌握契丹话语权的盟主。他们现在是八部酋长,轮流来主持。其实这个主持者也没什么太大的权力,就是一个发起召集八部酋长议事的权利,至于说决定权,没有。

    他们也没有什么部落常备军,反正各部落都是全民皆兵。

    而库莫奚也是一样。

    契丹人的活动范围,在西辽河一带,而库莫奚人,则在后世老哈河一带,相对的,库莫奚人更靠近大唐边境,但契丹人也与辽西东北端交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