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95章

唐朝好地主-第59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笑笑,这里面当然是有原因的,要不然何必多此一举。

    一名老铁匠替李超回答,“枪管包铜芯锻打成形,枪管并不平直,所以特意用小号钢芯,然后再钻膛,这样枪管才堪使用。”

    其实也可以用模具直接铸造成型,不过铸造成型后,也一样要钻膛要钻火孔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钻膛比起锻打枪管更加麻烦,一来需要极好的钻头,二来需要很长时间。

    好在李超也直接上了水力钻床,给起人工钻膛,快了不是一点。以前,钻一根枪膛,得半个月。

    “用水力钻床,速度大大提升,要不是考虑到钻膛枪管发热,得钻一会停一会冷却,我们一天就能钻好多根。现在一台钻床,一天能钻十根,一个人可以同时照看好几台钻床。”

    “要想提高产量,还是得多增加一些钻床,另外钻头消耗很大。”

    “那就多增加一些钻床,钻头不用担心,我会那钱的钢铁厂那边多打造一批送来。”

    铸铁板、锻打枪管、钻膛、组装。

    一把火门枪制造出来,需要这四大工序,每个大工序,又细分成多道工序,此外还需要钢芯、钢钻这些,另外还要打造刺刀。

    刺刀是套铜式的短刀形刺刀,套上火枪就是刺刀,取下来就是短刀。

    枪柄不是简单的一根木棍,而是带拐弯的,这样能方便持枪射击,提高精确度。火门枪的精度不行,主要还是枪太过简单,尤其是枪柄就是一根木棍,又没有火绳,因此持枪和射击的时候非常不便,导致精度不准。

    李超改进的枪托,和点火的火绳,让射击更加方便,精度也更高。

    李超对于这个火枪坊可谓是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

    “一个月能产出多少把长城式火枪,能产多少燕山式三眼铳?”

    花了这么多在的功夫,为的就是形成产量。

    如果不能大量装备,那这火枪就没什么意义。

    “如果增加锻锤和钻床,铁料等材料也跟的上的话,那么我们一个月能产三千支枪管。”

    三千枝枪管,在匠头看来非常了得了。

    限制火枪产量的就是这个枪管,枪管产出来了,那么后面就是组装了。毕竟,木柄其实很简单,就算是刺刀,也不过是普通的刀改一点生产工艺而已。

    李超却摇了摇头。

    “三千枝不够,我可以给你们再增加些锻锤,也能增加钻床,需要的钢芯、钢钻这些,我都能给你们满足,铁料也不是问题,但我需要产量提高。一个月至少五千枝,半年后,月产量起码得一万枝。”

    一群工匠全都为李超的要求惊的目瞪口呆。

    一月五千枝,半年后一月万枝,这是要打造多少啊。

    “越多越好!”

    火枪这个东西,就得有数量优势,没有数量就没有优势。毕竟比起弓箭来,射程短精度低也是个大问题的。

    但火枪也有好处,就是有了火枪之后,李超可以暴兵。新兵征召进来,顶多三个月,就能操着火枪上阵,平辽大方阵一摆,一样能把突厥骑兵、高句丽骑兵什么的打的哇哇叫。

    甚至快一点,新兵一个月就能操火枪上阵了。

    但如果是弓箭手,起码得一到三年,哪怕是个普通的长枪兵,没有个半年以上时间训练,也是很难上阵的。

    毕竟长枪兵得是近距离的白刃战,更考验士兵心理素质等。而火枪兵,那算的上是远程兵种了,近距离格斗博杀,和远程作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产量要,质量更要,我们的火枪虽然采用流水线分工打造,但每道工序,都得严格检验,枪管上最后还得铭上制造者工号。到时如果枪支有问题,会按工号追究责任。”

    “做的不好要罚,做的好则有奖。你们每个人的底薪之外,我还给你们提成,按产量定好提成,生产的越多,那么你们拿到的奖励提成也就越多。

    建了火枪坊,李超又画了铅弹模具图,让人送回李记的钢铁厂,让他们打造一大批这种模具。

    虽然枪管采用了水力锻造,但枪管依然无法做到很统一,因此铅弹也没法完全通用。

    只能是一个士兵一把枪,配一个模具,然后给铅条,让他们自己融铅铸铅弹。

    参观完整个火枪工厂后,李超很满意。

    他把几个匠头叫过来,拿出了一张图纸交给他们。

    “你们看下这个,能造吗?”

    匠头们看着图纸,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是火枪?”

    “不,你看这上面有尺寸数据,这是火炮。采用铜铸,然后发射石弹,用火药发射。”

    李超拿出来的这个,是比较简单的炮,称之为臼炮不为过。这种炮不是一般的滑膛炮,他的身管更短,但炮口更大。

    和李超铸造火门枪而不铸造火绳枪一样,技术不足。没法大批量制造长枪管,因此铸造短管的火门枪。

    现在的技术也无法铸造出长管大炮,炮管越长,铸造的技术越难,因此李超打算铸臼炮。

    管短口大。

    这种炮射角大、弹道弧线高,用来轰击距离较近,中间隔有障碍物,无法平射的目标不错。

    攻城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越过城墙轰击到城内。

    李超拿出来的这张图纸,算是较轻的臼炮了,可炮身依然重达六百斤,如同一口大钟。配上四轮木制炮车,这门炮达一千多斤。

    不过这射程也很远,四十五度角,能达到一两里。

    “一两里?”

    “装石弹发射,最远可达两里。如果装上铁砂,那么射程要短的多,也依然能达百步。”

    不过这种火炮缺点也比较大,虽说较轻,但一千多斤还是很笨重的。而且臼炮有个普遍的缺点,就是精度极差,基本上是无法做到精确打击的。但每样武器都有他的优势,臼炮的优势就是可以如抛石车一样的抛射,用来攻城是极好的。

    虽然精度不高,但射程挺远,如果有足够数量,还是很恐怖的、

    李超打算先铸造几门,看看实际效果。若是好用,就多铸几门,弄点经验,还能研究下平射的火炮。

    有枪再加上火炮,那才叫相得益彰。

    回头可以研究下虎蹲炮,虎蹲炮很轻,阵前能相当于一门迫击炮,装上铁砂还能相当于一挺重机枪。尤其是这炮轻,携带方便可以野战。

    这种炮的制作难道倒是不大,就是成本不小。

    不过要想打造一支火器部队,没有火炮是不行的,尤其是得有野战的炮。

    先让火枪厂练练技术吧,等他们手艺熟了,到时就能上火炮铸造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07章

    第一批火枪制造出来,交付军队。

    骑兵装备三眼铳,步兵装备火枪,分发了枪之后便开始训练。不过军官们对于如何训练士兵使用火枪,也是一头雾水。

    为此,李超还特意花费了许多时间写了一本火枪操典。

    李超对于士兵们操练火枪,并不要求他们去练精度。毕竟这些火枪制造出来后,李超亲自试过,哪怕是进行改进过的,有枪拖,有准星照门,可精度依然有限。

    与其去练那准度,但不如练习齐射。

    毕竟火枪靠的还是齐射威力。

    李超也不立靶子,只是在野外立一堵土墙,一堵石灰画一横道,高如人胸,宽止一尺。

    士兵编成队伍,队长吹一声号,那么一排齐射。射完后退到后面,第二排上前齐射,再第三排上。

    为了适应这种三段式射击,李超特意把原来的一队五伙,改成了一队三排。一个排,正好就是在战场上站一排,一队三排,刚好就能交替射击,三段不停。

    这种训练方式的目的,就是要火枪兵们训练射击时不低不高,并且训练他们齐射。

    “催锋陷阵,临敌不过三发。因此临阵之时,火枪也是无暇慢慢瞄准,我们只要演练的苗头不低不高,临事点放得齐,而后边装替得快,装不误打,打不误装,更番熟习如雨不绝,便算是演练有成了。”

    “因此我们的火枪,最重要的就是阵列,就是火力。一定得齐射,并且火力不能断,三段式射击得练好。队长哨响,立即排枪射击。”

    用齐胸的连绵猛烈弹雨打击敌人,这就是李超的火器作战办法,并没有其它方式。

    当然,真正作战之时,为了保护枪手,还会使用军阵,不论是空心阵还是平辽阵,都是为了提升枪手们的持续作战能力。

    “擅动滥放者,队长诛之;装药、转枪怠慢不如法者,队副诛之。”

    每天,黄龙河边上,一排又一排的士兵,在鼓点下,练着队列。一排排的前进、转向、后退。

    然后到了下午,则是实弹射击。

    虽然实弹射击耗费弹药,也损伤枪管,但李超认为,一个士兵如果实弹射击不满百发,那他在战场上也肯定无法熟练射击。

    装填练药,射击,演练平辽大方阵、破虏空心阵,河滩上每到下午就是枪声不绝,空中到处弥漫着战争迷雾的硝烟。

    骑兵们开始装备三眼铳,三眼铳比长城式火枪短的多,配上了一个弯形手柄,如同一把手管手枪,因为有三个眼,因此可以射三枪。

    骑兵三眼铳训练,也和步兵差不多,讲究齐射。

    用齐胸火力猛击敌人。

    李超在老爹领地一呆就是两个月。

    五月初,领地气候凉爽,早晚依然有些冷,可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有些威力了。

    好在有两万士兵的帮忙,上洛郡公领城堡主体已经完工,城堡里的仓库、军营、学校、商铺等也正在修建之中,城堡外不远处,也开始建几个屯庄。

    这些屯庄离城堡不远,里面是百姓等的居所。毕竟城堡内地方有限,无法容纳所有人。

    不过屯庄也修有挺高的庄墙,虽是夯土筑成,但也花费了不少心思。这几座屯庄,其实就是城堡的卫堡,一旦战时,也能起到拱卫城堡的作用。

    这段时间,先后又有几批移民过来。

    目前,领地已经有一千余户人家,工匠不少,农夫居多。迁来的人,每户都分了不少的田地,虽然今年修建城堡屯庄,无法种地,但那些移民还是舍不得。家眷们还是开了些田地,种上了菜,还种了些粮食,虽不多,但起码能解决自已的口粮。

    两万唐军每天训练,百姓们也已经适应习惯,甚至见面了还能打个招呼。

    李超的军纪很严,百姓和士兵们相处一地,并没有当兵的欺压百姓的事情。

    曾经有过,但那人被当众执行军纪,在那后再没有人敢犯了。

    早晨跑步,上午队列和练枪,下午帮忙筑城,晚上上课,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让士兵们都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百姓也习惯了每天一大早,听着军营里的起床号起床,听着那些当兵的天天一大早喊着号着,排着整齐的队列跑步。

    虽处于北地边疆、长城之外,可有这些士兵在,领地里的百姓也觉得安全无比。

    城堡建起来了,城堡外甚至有了一个集市。

    许多中原商人贩运货物过来,也有许多附近的奚人和契丹人开始带着货物过来交易。

    一开始,他们十分惧怕唐军,有几个靠的近的部落甚至向北迁移。

    可两个多月了,唐军始终没有北上一步,也不曾威胁过他们。甚至还派人跟他们联络,传达善意,甚至赠送了不少礼物,又邀请他们南下交易。

    开始,只是派几个人去试探一下,带着少量的皮毛,然后发现唐人果然很和善,没有为难他们,交易的时候也很公正。

    慢慢的,派来交易的人越来越多,货物也越来越多。

    到现在,不少部族的人,甚至已经不用成群结队的来,而是直接就带着东西过来交易了。

    市场有专门的牙人,也有专门的通译,会帮他们介绍交易,通译语言。

    胡人们的皮毛、奶肉以及草药、牲畜,汉人都收。而胡人们想要的许多东西,都能在这里交易到,这里有盐巴有茶叶,有丝绸布匹,还有木碗铁锅麻绳等,甚至还有切肉的刀子等,每样都十分精美,还便宜。

    反正,比起过去买到的,便宜的多了。

    上洛郡公领的名声在外,越发的热闹。

    那些往来交易的胡人之中,也夹着不少来打探唐军的探子,有奚人各部的,也有契丹的,甚至有高句丽人,突厥人的。

    有的探子被唐军发现,有的则没暴露,但只要这些人没做太过份的事情,唐军并不动他们。

    唐军依然每天早上跑步,上午操练。

    他们依然在河边上排队放枪。

    甚至新成立的炮兵,也抬着三十六斤的虎蹲炮演练,有的时候也会拖着一千多斤的攻城臼炮演练。

    不过只能远观,不能靠近。

    唐军操练时那整齐的队列,洪亮的嗓音,还有那排枪的爆裂之声,火炮的呼啸巨响,都让那些探子暗暗震惊。

    越来越多的情报传回,奚族阿会部大酋长苏支坐不住了。

    “咄罗怎么说?”

    苏支等前往契丹的人回来后,立即询问。

    “大贺咄罗同意南下与李超会面。”

    大贺咄罗,如今契丹八部最强大的大贺部的酋长,也是八部联盟的大酋长。虽然说奚族和契丹分背几百年,但两族却一直关系紧密,共同进退。

    阿会苏支想南下见李超,又犹豫不定,最后决定拉着契丹一起。

    如果奚族与契丹一同,那么在唐朝面前也有些讨价还价的余地。

    本来他还想让李超北上来会面,可最近得到的消息,却让他无法淡定了。李超之前派了个人过来,说要会面。

    可之后再无消息,天天呆在边界上,整天操练兵马,那些新式火器也不藏着掖着,可这却让他更不淡定。

    好在大贺咄罗终于同意一起南下会面了。

    五月中。

    契丹大酋长大贺咄罗带着儿子大贺摩会,还有三万骑南下。在土护真河畔与阿会苏支会面,数日后,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