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631章

唐朝好地主-第63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唐人真的把你放回来了,回来了就好。”

    “爹,那件事情你准备的如何了?”渊盖苏文问。

    “盖金,什么事情?”渊太祚叫着儿子的小名。

    渊盖苏文低沉声音道,“就是废掉高建武的事情。”

    渊太祚大惊,“那只是骗唐人的,你怎么还当真了。既然你已经回来了,就不要再提了。”

    听到父亲这样说,渊盖苏文有些神情凝重的摇头。

    “爹,这事情必须得做,开弓没有回头箭。”

    渊太祚眉头却紧皱着。

    渊太祚是高句丽的莫离支,莫离支是高句丽近些年才出现的新职位,这个职位与大对卢相似,但比大对卢的权利还更大。

    如果套用中原的官职,大对卢相当于丞相,那莫离支就是大丞相。好比当年杨坚篡位前给自己设的大丞相之职一样。

    渊太祚的莫离支之职,是从他父亲渊子游那里继承来的,当初他还同时继承了东部大人一职。

    渊太祚的父亲渊子游早年从家族继承了东部大人一职,凭借着渊氏在高句丽的影响力,一步步的做到了大对卢,然后给自己弄了莫离支这个新官职。

    渊氏在高句丽的朝中,势力极强。

    渊太祚虽然说是从父亲手里继承的职位,但这些年下来,也依然还是把持朝政。

    事实上,在当年隋朝进攻高句丽后,高句丽国内形成了两股力量,一就是以渊太祚为代表的北方军事力量的将领们,另一部份,则是以朝中大将乙支文德为代表支持荣留王的大臣们。

    在抵御隋朝征讨的几次大战中,乙支文德正是高句丽方面的指挥大将。

    渊太祚后来与乙支文德等大臣派达成了妥协,共同支持了高建武成为高句丽第二十七任大王。渊太祚入朝,然后把自己的东部大人之位留给了长子渊盖苏文。

    “爹,乙支文德那些人早就跟高建武谋划着打压我们了,甚至计划着夺走你的莫离支之职。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尤其是儿子这次用兵失败,更成了他们对付我们渊家的借口。儿这次在大唐败的很惨,可呆在大唐的这段时间,也想了许多,尤其是看到了许多。”

    “大唐太强大了,根本不是我们能够对付的。”

    “乙支文德一直吹嘘自己当年三败隋军,击败过隋朝百万大军。可唐与隋不一样,完全不一样。突厥,那么强大,短短几年被唐打的分崩离兮。”

    “唐军很快就要打过来了,只是这一次,他们会从海上来,我们完全无法抵抗。”

    渊太祚惊讶的看着儿子,以前的儿子年轻,但却充满锐气,可现在话里话外,却对大唐充满恐惧。

    “唐人真有这么厉害?”

    “父亲,你应当也见过唐人的商船了。那些船用的是新式的软帆,而且用了水密舱、指南针、六分仪等许多先进的航海技术。更可怕的是,他们建造的战船,比这些商船更快更大,而且还拥有极恐怖的火力,他们在船上装上了大炮。”

    “是唐人的火器吗?”

    “是的,你完全不知道,那火炮有多强,在海上,根本没有人可以与他们争雄抗衡。”

    “一旦唐人来伐,我们必败。父亲,我们渊家不能跟着高句丽一起亡,我们可以与唐人合作,唐人许诺会让我们建立朝鲜国。”

    渊太祚却对此并不怎么相信。

    “那都是唐人的一面之辞,我们如何能相信呢?等高句丽亡了,唐人为何不自己吞并,却要留给我们?”

    “你一路回来辛苦了,早点休息吧,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渊太祚觉得年轻的儿子被唐人吓住了。

    “父亲,我们没有其它选择不是吗?”

    “高建武和乙支文德要对付我们,唐人又要来伐。如果打赢了唐人,我们最后也会被乙支文德他们除掉,因为唐人进攻,我们肯定是首当其冲顶在前面的。”

    “如果打输了,自然更糟。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赌一把呢?就赌这里远离中土,大唐鞭长莫及,他们需要我们。哪怕我们到时把辽东送给大唐,可我们还起码有这半岛北部,还有更东北的地方啊。”

    渊太祚深吸了一口气。

    “可我们想要发动兵变,废掉高建武,却也不容易。乙支文德手下有不少兵将,我们在平壤并没有多少优势。

    渊氏真正的力量,在东北部。而平壤这个都城里,主要是由南方派的乙支文德他们掌握着。渊家在平壤也有力量,但力量不足强到可以随意废掉高建武,一网打尽乙支文德等人。

    “父亲,我们并不需要马上发动兵变。我们还有时间!”

    ······

    第二天一早,渊太祚上朝。

    渊家并没有把渊盖苏文回来的消息透露出来,渊盖苏文也躲在家里没有出去露面。

    高句丽王宫。

    朝会上,莫离支渊太祚通报了一条消息,大唐皇帝把高句丽的辽东,分封给了大唐的三百多个贵族。

    而这些拿了辽东封地的贵族,正在劝皇帝发兵东征。

    这个消息让高句丽的君臣们一阵愤怒,大唐皇帝居然把他们高句丽的疆土拿去封赏自己的臣子,太无耻了。

    他们愤怒的骂着,却忘记,其实辽东虽然他们占了二百多年,但以前那是中原疆土。

    “陛下,唐皇既然把辽东之地封赏给唐国贵族,那充分暴露了他的野心。他想要夺取辽东,此事我们不得不防。”

    乙支文德淡定的道,“当年隋朝数次进犯,百万大军,可皆铩羽而归,唐人来犯,不足为惧。只要到时,不要再选派那嘴上无毛的年轻人去就行。比如莫离支的爱子,光会纸上谈兵,出征时夸夸其谈,结果却葬送了我高句丽五万精锐,还丢了辽西。”

    渊太祚怒瞪乙支文德。

    “陛下,此时不是内斗之时,大唐虽是新建之国,可却一统中原,连败吐谷浑、突厥等强国,如今剑指辽东,我们不能大意。尤其是这唐人还拥有火器之利,更不得不防。老臣有一策,可缓解我高句丽燃眉之急。”

    高建武心里有些慌,当年高句丽确实击退了隋军,但不完全是高句丽的力量,尤其是第二次之时,全亏杨玄感叛乱。到第三次时,更是靠向隋称臣投降才让隋军退兵,而那个时候,中原大乱,隋也无力正东征,要不然,高句丽早亡了。

    可当年那大战,也是让他们元气大伤。如今唐国也如隋一样大举东征,那会非常危险。

    “渊相有何妙计?”

    渊太祚环顾了左右,然后朗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老臣提议,在辽河东岸,修建一条千里长城。调集人力特力,集中力量抢修一条长城,依托后方的大小诸山城,构建一条坚固的防御线。将唐人拒之于国门之外,绝不让他们攻入辽东,糜烂腹地。”

    “修长城?”

    高建武眼前一亮,连乙支文德都觉得渊老贼的提议,居然很有几分道理。

    “陛下,依托辽河,我们北至扶余,南至安市,我们修建一条千里长城。前阻辽河,背倚诸山城,调集重兵防守于此防线,守住通往我高句丽腹地的各个山隘孔道,将敌拒于国外,保证我高句丽之安全。”

    “那如果唐人从海上来怎么办?”高建武问。

    乙支文德在一边道,“陛下,唐人虽可以浮海来攻,但能运送的兵力有限,顶多两三万人。且这只是一支孤军,既无后援,甚至都无粮草补给,一旦他们登陆,就是孤军作战。我们只要坚守平壤,他们就能无攻。只要保证唐军无法从西面攻来,那么这支海上来的孤支,将毫无作用,要么自己撤退,要么被我们歼灭。”

    “将军之意,也是赞同修这道长城?”

    高建武问。

    乙支文德点头,“虽然修长城需要耗费极多人力物力,但却值得。如果我们真能沿辽河修起一道千里长城,那么我们就有很大的可能,把唐军完全拦在国门之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60章

    乙支文德以前是看不起渊太祚的,认为他能担任莫离支这个要职,凭借的并非自己的本事,而只是自己的出身而已。

    高句丽是一个数百年的王国,是扶余的分支。他们属于濊貊族,濊貊族是辽东土著,先后建立了四支扶余国,也就是扶余,后人称北扶余,以及卒本扶余,也就是高句丽,还有东扶余和南扶余,南扶余也是百济。

    在高句丽灭亡之后,濊貊人似乎消亡,与历史上的契丹、柔然人一样的消亡。

    总之高句丽和现在的百济其实都是由扶余国王室分支建立起来的,因此他们王国底子里其实还是扶余的那套,也就是封建和部落联盟制的特殊农耕渔猎国家。

    高句丽既有中央和州县这一套体制,同时也还有封建和部落制。高句丽就是由五大部族联合建立的,如今也就成了高句丽的五大家族。

    这渊氏,正是五部中最强的一部。可以说,高句丽的政体类似于中原的分封制,但又还要加上部落氏族。高句丽大王的权利比起周天子自然是要强,但却又远比不上隋唐这样的大一统王朝皇帝的集权。

    和突厥有些相似,但却又多了州县设置等这些农耕文明特有的东西。

    渊家世代为高句丽东部大人,掌握着大片的土地、人口,拥有许多城镇村庄和兵马。甚至在如今的朝中,还是五大家族之首,是北方首领,与王室朝廷分庭抗衡。

    但保皇派首领乙支文德却依然瞧不起渊太祚,一个完全靠出身才成为朝廷百官之首的家伙。

    但是今天,渊太祚提出修建长城之议已经让乙支文德大出意外,更让人惊讶的是渊太祚这个老家伙,居然还马上就拿来了详细的长城修建计划,甚至还拿出了两套方案。

    两份方案且都非常好,乙支文德这样的用兵大家,都一眼看出,这两个计划不是什么仓促间随便拿出来的,而应当是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设计完成的。

    非常好,好到让人震惊。

    “辽东长城有两个方案,一是山城联防线,一是山城防御组群。”

    渊太祚侃侃而谈。

    乙支文德眉头却皱越紧。

    他难以相信,渊太祚居然有如此才能。转而想到,这肯定是莫离支府里的幕僚做出的方案,但就算如此,他也不得不震惊渊太祚手下居然有如此了得的人物。

    他仔细的听着,山城联防防线,这个方案长城并不是筑在边境城堡之外。辽河东岸百里之内,基本都是宽阔平坦的平原,这样的地方无险可守。春夏之初的时候,辽河冰消水涨,两岸泥泞难行,一片沼泽滩地,倒是能够阻滞敌军。

    可只要过了这季节,那么这里就是无险可守,对于拥有大量军队的唐军来说,在这里交战,哪怕是主场作战,他们也没有便宜可占。

    因此,渊太祚的第一个方案,就并非是在辽河岸边平原上修筑长城,而是把距离辽河东百里外的各山间的山城,用城墙连接起来。把北起扶余南至大海的千余里边境,依山脉把大大小小几百座山城堡垒接连起来,组成一道城防连防。

    “北起扶余、新城、玄冤、辽东、沙卑、盖牟、安市、建安诸城,成南北一线排列。修筑千里长城,把这些地方连接起来,变成以这些军事重镇为主要据点,连接其它诸堡垒的西部防卫线,用它来抵御唐军的进攻。”

    渊太祚说到激动处,挥动着手臂激昂的道。

    连乙支文德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案很好。

    这道千里长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建在无险可依的辽河岸边平原上。他实际上是一个山城联防线。把已经遍布在辽河东岸一二百里内的那大小几百座山城连接起来。

    在这些山城之间,再修一道城墙,将他们连接起来。

    相比起在辽河平原上再筑一道长城,这个方案也明显的工程较小。不过就算如此,要把这几百座城堡连接起来,毕竟是千里防线,甚至各山城并不是真正一排的,是犬牙交错的,工程量远不止一千里。

    “一旦长城修成,那么各山城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唐军绝不可能攻破,这必然会是固若金汤的一道天险。前阻辽河,后依群山。”

    高建武听的直点头。

    “莫离支,依你估计,这道长城多久能够修好?需要征发多少劳工,需要多少钱粮?”

    渊太祚停顿了下,斟酌着道,“整个长城防线,有千里之长,如果征发五十万劳工,则三年可毕。如果三十万劳工,五年可成。”

    乙支文德在一边冷笑,“照这么说,如果征十万劳役,岂不是得需要十五年之久?”

    渊太祚也不反驳。

    “千里长城,岂能一日功毕?毕竟要靠他阻挡百万唐军,我认为征发五十万劳工,日夜抢修,三年内完成还是值得的。”

    “可我们征发五十万劳工,对我高句丽影响巨大,不要放牧不要耕种了吗?”

    高句丽虽说是东北的霸主,历经几百年,但这几百年也不是一直是强盛的,期间不但被中原的汉、魏、晋等吊打,甚至也被前燕、北齐等多次打的元气大伤,甚至还曾败于百济、新罗之手,更别说被隋差点亡国。

    高句丽几百年间,也是几易国都,都城数次被破,屡屡向中原称臣求降,也是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再加上辽东环境恶劣,高句丽也是用兵不断,导致其国内人口实际上也不过几百万人而已。

    比起新罗、百济、契丹、靺鞨等诸部确实强些,可跟中原大唐是没法比的。中原有五千万人口,而高句丽连千万人口都没有。

    征召五十万民夫,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压力。

    “说说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高建武沉吟着道。

    渊太祚接着讲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是山城防御组群,与第一套的山城联联线最大的区别,一个是连防线,一个是防御组群。

    高句丽的辽东,拥有许许多多的山城,有大型的也有中型的,还有一些小型山城。大型山城多分布在辽河以东不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