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695章

唐朝好地主-第69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后面的这几年,李超干脆无耻的围绕着他自己写的。

    一直写到玄武门,这场宫变,也就跟官方宣传的一样,是李渊准备废掉建成,建成狗急跳墙要宫变,最后李超通知秦王,于是秦王力挽狂澜······

    “老师,听说这本书卖的很火?”

    “嗯,很火。”

    这套书由李记印刷坊印刷,刊印出版已经三年了。前后总共售出了两万套,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数字,不过李世民前后就自掏腰包买了三千套,经常拿这本书当成赏赐,赏赐给文武将士们。

    许多大唐百姓,包括不少将士们,是真的已经把这本书当成了一本官修史书在读的。里面所写的这些,他们是真的当成史实。

    “听说老师又在写书,写的是什么?”

    “三国英雄传!”李超很不要脸的准备把三国演义给提前问世。大唐英雄传的连载,让李超的时报销量大增,李超准备把三国演义改成三国英雄传这个名字,放在报纸上接着连载。

    “是前三国还是后三国?”承乾问,刚经历南北朝的人,习惯把东汉末的三国称为前三国,把北朝末的周、齐、陈称为后三国。

    “是汉末三国,写的是曹操、刘备等汉末枭雄、英雄们的故事,有十八路诸侯起兵反董卓,也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还有曹操八十万军赤壁大战,更有诸葛亮六出祁出,这会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那真是让人期待!”承乾笑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82章 君臣

    汉京,上东城区。

    福满楼酒店,三楼的包厢里,李世民和李超君臣两个对座饮茶。福满楼原本是崔郑氏的嫁妆,当初李超费了许多劲才帮十三娘拿回来。这也是当初长安第一家主打炒菜的酒楼,开创菜系,生意兴隆。

    如今福满楼在整个大唐,已经开了五百多家分店,可以说,稍大一些的城市,甚至是在边地都有福满楼的身影。

    现在福满楼也算是大唐最顶级的酒楼,和醉仙楼一样并称酒楼业中的翘楚。福满楼是崔莺莺的嫁妆,现在做的很大,主要是李超的功劳,但这个产业依然还是属于十三娘的。十三娘也说了,以后,会给儿女们。

    醉仙楼则是李超和自己的门生们的产业,最开始只有崔琰五个入伍,后来醉仙楼开遍全国,李超也让刘仁轨等弟子们都入了一份,酒楼进项不错,也算是照顾他们了。

    福满楼和醉仙楼两大酒楼,都以餐饮为主,但到如今,又各自有了不同的菜系风格。此时,唐朝也有南食北食两大菜系,不过李超带来了炒菜,也带来了烹饪的革命。

    过去的餐饮烹饪已经改变巨大,现在以福满楼为领袖的北食菜系,其实做的是川菜鲁菜风格,唐朝本来连炒菜都没,自然也还没有川菜鲁菜,但李超的指点下,福满楼一直往这个方向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风格,也培养了许多忠实的顾客。

    醉仙楼则走的是另一条路,主打的是南食,不过也是一个新菜系,融合后世粤菜、淮扬菜。

    福满楼的菜,以麻、辣、鲜、香出名,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以“味”闻名,味型较多,富于变化,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突出。川菜的风格朴实而又清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著名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回锅肉、麻婆豆腐、水煮鱼、夫妻肺片等等。

    醉仙楼的菜,说起来其实是始于春秋,兴于隋唐。

    其特色是制作精细、风格雅丽、清鲜平和。厨艺精湛、味兼南北,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而且尤其讲究刀光,善用火侯。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扬州炒饭、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

    口味上,清鲜而略带甜味。

    一个麻辣,一个鲜甜,可以说是风格迥异,也把各种顾客都照顾到了。喜欢麻辣鲜香的客人,对福满楼喜爱无比。而喜欢清鲜甜味的,则对醉仙楼称赞有加。

    正是这种差异化的经营,使得福满楼和醉仙楼虽然都是李家的产业,可两家酒楼开了上千家分店,甚至往往都开在一起,却从没有互相抢客,也没有影响对方,反而是两家店开在哪,那么那一块必然会形成一片繁华热闹的餐饮区。

    李世民其实更喜欢醉仙楼的菜式,这也是在炒菜出现前,就比较主流的口味了。不过现在却被称为南食菜系,这让李世民有些觉得奇怪,明明以前北方人也是这样吃的。

    李世民偶尔也吃点现在的北菜。

    “文远,这道鱼香肉鱼因何而名?”

    李世民夹着肉鱼,对这菜名比较好奇。鱼香鱼香,可鱼在哪?

    这道菜里有猪肉有黑木耳,辅料还有胡萝卜、竹笋等,吃起来肉丝很鲜嫩,整盘菜看起来红润、肉嫩、质鲜、而且确实有点鱼香味。

    “难道用了鱼汤?”

    “陛下,这道菜的鱼香味并不来自鱼,而是由葱姜蒜糖盐酱油等调料调制而成的。而且,其实这道菜一开始是叫余香肉丝,结果酒楼里听错了,写成了鱼香肉丝,以讹传讹,后来也就沿用下来了。”李超笑着解释道。

    福满楼里鱼香系列菜不少,比如鱼香茄子等。

    包厢沿街,屋里烧着炉子很暖和,窗户打开了一些,既透些新鲜空气,又能看到下面的街景。丝丝寒风透进来,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之前的大雪正在慢慢的融化。

    李世民打量着下面的行人,年还没过完,可汉京的街道上又这么热闹了。

    “过几天就是上元佳节了,今年朝廷将举行七天的灯节,会很热闹的。你挑好南下的三千人马没?”李世民问道。

    本来李超是打算早点走的,不过李世民的意思是希望李超过完正月后再走。皇帝给李超三千兵马,但却不是直接给他禁军。而是要从南衙府兵中选三千。

    也不是直接从上番的府兵中抽三千,却是在上番的几万府军里,通知他们,让他们自愿报名。愿意随李超南下的就报名,事先说好,去了之后,以后就是要定居南越,甚至以后他们的家眷也要移民过去。

    因为地方太过遥远,又是恶名远扬的岭南南越之地,因此真正愿意去的并不是很多。好在李超还是比较懂的人心的,已经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

    随他去南越的,每人有一笔安家费,到了那边,一家给五百亩地。这个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尤其是这安家费高达一百贯。

    均田制已经罢除,朝廷不再均田授地。哪怕是府兵,虽然还保留着点选后就能分到田且免税赋的好处,但他们死后,这军田是得收回的。哪怕是军田,其实也并不多。

    而李超承诺,他们到南越国后分的五百亩地,其中一百亩可以免税赋,剩余四百亩则按朝廷的摊丁入亩的两税税率征税,但可以先免三年,后五年减半。并且,这些田是真的分给他们的,以后可以传给子孙。甚至只要种满三十年,还可以出售。

    而一百贯的安家费,让不少人都心动。何况,朝廷也答应,他们原来的军田朝廷收回后,还会给他们一笔补偿。

    本来是没有人愿意去南越的,但李超的这些优厚条件砸下来,报名的人却很多。李超还能挑挑拣拣。

    “陛下,三千府兵已经挑选完毕,不过臣有个请求,希望陛下能够允许臣前往讲武堂,招收一批武官,充当这些府兵们的军官。”

    现在李超有兵,但还需要军官。他的那些兵都是散招来的,并不是成建制的拔给他的,许多军官并不愿意流放一样的去南越闯生活。

    李世民夹起一只椒盐虾嚼着,没马上答应。

    “陛下,臣从讲武堂里选些学员去南越,算是暂借。学员们到南越去充当府兵们的军官,在那边服役三年,然后到时再回来。去南越,也算是磨砺实习。”

    “三年后就回来,那你的府兵岂不依然没有军官?”

    “陛下,三年时间,足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军官了。”

    李世民放下筷子,微微笑了笑,“回头你去讲武堂挑吧,给你三百人。校尉级进修军官,旅帅队头级培训军官,还有培训的士官,各给你一批。”皇帝顿了顿,“人去了南越,三年为期,三年后调回来。另外呢,以后每年朝廷给你调一批中低级武官和士官前往。”

    李超一下子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表面看当然是皇帝大方的给李超军官士官以充实他的南越卫队,但实际上皇帝用三年轮调的办法,其实变相的控制李超南越军的军官层,兵是铁打的,军官却是流水的。每年都派批新人过去,但过三年又调走,这是让李超难以把这些军官变成自己人了。

    李超笑笑,倒也无所谓。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真有了自己的地盘,他还会稀罕那三千人马和几百军官士官?

    这事情就算敲定,李超没反对,李世民很高兴。

    “我怎么感觉福满楼的菜变辣了许多?而且这辣,跟原来的辣还不太一样?”李世民感觉都辣出汗来了。

    “陛下,处默从南诏回来时,在那边带回来一些当地特产的野山椒。我称为辣椒,这种辣椒比起茱萸更辣。用这种野山椒制作成的辣油、辣椒粉烹饪都能极大的增加辣味,或者直接加入新鲜的辣椒,或者是作成干辣椒都极入味。我已经让人仔细培育,到时可以培育出不同的品种,辣味不同,能让福满楼的菜更有味。”

    “想不到南诏除了普饵茶还有这辣椒啊,那倒是个好地方。”

    “陛下,处默过些天也要回南诏了,我听他讲那边的情况,似乎不太稳定。南诏现在借着我大唐的旗号,对其它五诏,还有周边的小国是频频出击,边打边拉,已经有成为云南首领之势,朝廷应当加以警惕,或许是时候插手其中,做些布局和掌控了。”李超提醒皇帝。

    历史上的南诏崛起很快,到了玄宗时,已经尾大难掉再控制不住了。他依仗着地利,勾结吐蕃,跟唐交战。直到唐亡,南诏跟唐进行了数次大战,结果唐反而是胜少败多,损兵折将无数。

    尤其是有这个南诏的牵制,使得唐和吐蕃的对抗,越发的不利。

    李世民喝了品茶,缓缓道,“西南之地,如今以六诏为首,其余小国无数,又兼獠蛮大小部落散居,那边山高林密,地处偏远,且形势复杂。急切间要大军进入,不是上策,只能徐徐图之。”

    “文远,你的越国在这片地方的东南,沿着红河甚至可以一直到达南诏附近。”皇帝笑了笑,放下茶杯,手指着轻轻敲击着桌面,“等你打下越国之后,可以慢慢的沿河向上招抚西南各部,与他们通商贸易,一步步来。朕给你一个西南宣慰安抚处置大使职,你便宜处事。”

    “臣明白。”

    宣尉安抚使,也就是宣抚使,但加一个处置,这可是比宣抚使权柄更大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83章 五年之约

    宣抚使如今已经成为大唐地方封疆大吏,不再是过去的临时差遣。宣抚使主掌一道地方,除了不能统兵,已经无所不管了。

    宣抚使的常置,也皆因为如今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虽然朝廷撤并了不少的州,但大唐依然还是拥有三百余州,一千余县。由中枢直接统领这三百多个地方州,实在是太过繁重。而临时性的派遣巡视,也难以改变这个局面。

    于是最终道级行政设立并稳固下来,这两年还不断的拆分新设,最初大唐十五道。现在已经二十余道了。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过去总共才江南、岭南、黔中、剑南几道。而如今,却已经成为江东、江西、江南、浙东、浙西、福建、广东、广西、广南、越南、福建、黔中、剑北、剑南、云南、湖南等十六个道。

    每道有宣抚使总领,下面又有三司,和三司使。各衙、各衙的官吏,都是完整的建制。

    过去大唐地方只有州县两级制,乡一级其实是虚的,差不多都是地方自治。但现在,乡一级已经是直接由官府选派吏员,并设有乡公所和派出所衙门。甚至在人口较多,拥有街市的乡改为镇。

    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前所未有的加强。

    不过李世民给李超授的官职是西南宣慰安抚处置大使,宣尉安抚使最初只是临时特派,职责是巡视地方、安抚官吏百姓,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一道的地方长官。

    而加处置,就是兼有军事统帅之职了。不过因为李超是西南宣尉安抚处置大使,因此这又有比较特别,西南并非现在朝廷所设的诸道中任何一道。

    因此这个西南,就比较笼统。

    若是往大点说,那么广南越南云南黔中甚至是湖南、剑南这六道都算的上西南。可如果往小点说,这个西南,那就只是李超的越国跟南诏等这些被朝廷划为云南道的地方了。

    但皇帝不明说,李超也就不问,总之这是一个可大可小,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头衔。

    在朝廷早已经取消了地方的都督,也没了使持节都督军事后,李超带一个处置衔,在关键时候,倒是可以临机处置调动地方的兵马的。但得师出有名,否则事后追究起来,李超也承担不起擅调兵马的大罪。

    “陛下,越国山高林密,如今为陆真腊所控制。那里都是高山密林,而且气候与中原大异,毒蛇虫蚁极多,还疟疾横行。臣计划是街雨季之时,乘船运兵马沿河进军,趁雨季之时真腊军难以支援之机,将越国内的军队击败,收复地方,然后巩固。”

    “你总是有一个计划,而且计划总是很优秀。”李世民靠在椅背上,很赞叹的对李超道,“你带兵打仗,就跟你烹饪的水平一样高超,总能出陈推新,让人意料不及。你是行家,朕都远不及你,因此怎么好打你就怎么来,朕随你。”

    李超对皇帝的支持很是高兴,李世民有时就是这方面好。

    “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