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04章

唐朝好地主-第70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笑了笑,再道,“可如果我们开设学校,让山夷的孩子从小学习我们的汉语汉字,让他们从小接受我们华夏的文明观念,以后甚至生活在我们的城区里,跟我们一样的生活方式,那么以后,他们就成了华夏一员。几代之后,他们的子女也就完全入了华夏,成了与我们再无区别的汉人矣。”

    范履冰惊叹于李超的这种观念,却又找不到什么反驳之辞,最后只憋出了一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呵呵,那难道我们要把这些人杀光?全都捕而为奴?不不不,那只是最下乘的做法,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同化融合他们。”

    “可如何能同化融合他们?”

    “先修学校,免费让山夷的孩子来读书,教他们的孩子汉话汉字,教他们我们的思想。愿意来读书的孩子,我们不但不收他们钱,还免费给他们提供食宿,甚至每年送他们父母一些中原商品为礼物。”

    范履冰愣在当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96章 先机

    集市很简陋,其实就是在河滩上临时摆的摊,沿着沿滩摆了一长溜。车拉马驮,连个棚子都没有。

    好在四月的天,还很凉爽,大上午的天上挂着太阳可并不晒。

    这和中原的许多草市很像,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候,隔几天一次。

    范履冰此时也不在意自己县令的身份,仔细的观察着这处集市,看着汉商跟那些山夷们交易。

    他发现,集市上有不少通译,有的汉商甚至会一些夷语,借助手势,也能跟那些夷人们讨价还价。

    他还发现一个让他惊讶的事实,那些夷人居然有钱。

    “那是我们的金银铜币。”

    管事介绍着道,与山夷们互市后,一个问题出现,就是以物易物终究比较麻烦。因此最后商人们跟山夷们约定,用唐钱。交易的时候,一般都是山夷们先把带来的商货卖给汉商,汉商给他们金银铜币,然后他们有钱了再按价购买汉商的商货。

    “要交税吗?”范履冰比较关心这个。

    他虽然刚来,可已经知道,这里的农业是三年免税,五年减半。这个三年,甚至是以他这个县令到任才开始计算的,也就是过去的那一年多已经是白免,然后从今天起还要免三年,减半五年。

    如今的两税是摊丁入亩,丁税丁役都算在两税中,如果两税的地税、户税减免八年,那他这个县令以后可就没税可征。甚至连差役都征不了了,因为现在没有免费的丁役,都是折钱算到两税里,然后每年两税三分之一留州,州里再拔下来一部分,用做衙门办公费用,以及雇用人做役的差役薪水。

    正税没有了,范履冰只能指望从工商这边收税了。

    “税是有的,各集市没有入市税,都是自由买卖,但交易有税,二十税一。”

    百分之五的税率,和朝廷的交易税是一致的。

    山夷们卖货,就是先扣税后才拿钱。

    一开始山夷也不太愿意用钱,他们更愿意以物易物,但后来唐商细心劝导,他们也发现了这些钱币确实好用。只要钱币足够,能买到任何商品。

    对于汉人跟他们征收的交易税,他们倒也理解。

    市场上有专门征税的税吏,码头和城中也有,和护卫队一样,这都是最早就设立的了。不过过去不是官方的,现在范履冰来了,李超让管事把这些收税的事情转交给高履冰,以后征到的税,李家也要分三分之一。

    不过在此之前征到的税,李超没说给朝廷,高履冰也没问。毕竟在此之前,朝廷还没正式在琉求设县。

    “多谢越王。”得到李超支持,那支税吏队伍,也就从今天开始正式转为官方的了,人虽然是李家的,但他现在也没有其它人选,只能先用着。

    “除了这个交易税琉求还征哪些工商税?”

    “依朝廷税法,交易有交易税,房屋商铺、田产交易除交易税外,还须立契,征契税。交易税百分之五,契税百分之八。”

    “我们还在琉求港征关津税,也是二十税一。对商铺收征营业税,二十锐一。”

    除了这几样税收之外,工商方面的税,还有一项是商人的两税。两税是正税,农民是按田产为主,然后按户等征税,并摊丁入亩。但商人经商,也要交两税,他们的两税不按田来,而是按所得收税。

    二十税一。

    这其实就相当于个人所得税。

    范履冰心里算了下,税似乎不少。一个福建商人带一船货前来,那么他进了琉求港先要交一次关税,二十税一。货物卖出去,要交交易税,二十税一。如果这个商人是在岛上自己开设商铺,那么还要交营业税,又是二十税一。

    每年最终,还要交一次两税,又是二十税一。

    得交四次税,每次二十税一。

    这些税目其实早已有之,比如交易税原来也叫市税,后来也称为除陌钱。而关税称为过税,营业税属于住税,对固定商铺经营的商家所征。

    其实如今的工商税收还算是比较好的,统一几种,没有其它各种名目的征收。税率也很统一,税率相对来说不高。

    草市上,商品大多是来自福建等地。

    相对来说,如今岛上最大的市场还是在琉求城内,不过那里的商铺主要是面对移民们的,从中原运来的各种商品,种类繁多。从砖瓦到纸张,从陶瓷到铁器,有牛马驴骡,也有猪狗鸡鸭,既有布匹丝绸,也有药材干果,还有各种染料,茶叶,甚至是针头线脑。

    虽然李家也在琉求岛上开设工坊,但绝大多数的生活用品,还是需从中原船运过来。从耕种的犁耙到锄头镰刀,从做饭的菜刀锅铲,到铁锅。甚至连装菜的盘子吃饭的碗,都主动靠外运过来。

    其余布匹鞋子、纸墨笔砚,针头线脑等,眼下几乎都是外运来的。

    与山夷们的交易,则主要是集中在铁器、针线、布匹等上。

    尤其是各种铁器制品,铁锅菜刀等,深得山夷们的喜欢,不过价格也都非常贵。倒是茶叶,土著们并不喜欢,他们更喜欢的是槟榔。

    李家已经开始移栽福建的茶树上岛,在岛上建立茶园。

    有些商家,甚至把一手二手货运来售***如李记的当铺,就有许多死当的衣物等,过去也是定期售卖。如今李记当铺,就运来不少旧衣物等,结果却深得土著们的喜欢。

    旧衣服卖的跟新衣服一样火。

    对山夷们出售的还是盐、糖、酒等,虽然他们不太爱茶叶,可对酒和糖却很喜欢,而李记出产的那些白花花的精盐,却更喜欢。

    山夷们用鹿、獐等皮货,以及鹿角,甚至是自己养殖的牲畜等交换,也有用药材等出售交易的。

    商人几乎什么都收,不管是米稻还是皮货还是药材,又或是干果或者海产。

    来琉求的移民和已经与李家接触的山夷,十几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也是一个还空白的市场,先占先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97章 唐刀

    巴那看中了一口不错的铁锅,一个会说他们话的汉商通译告诉他,这个锅可以吊起来,做菜更方便。不论煎煮烹炸,都会非常美味。

    巴那的两个妹妹,则对汉商出售的布匹非常喜欢,这些布匹色彩极为鲜艳,还有那丝绸,更是丝滑无比,只不过并不便宜。

    有商人向她们推荐成衣,裁减制作的很精美。

    还有卖首饰的,也趁机向她们推荐。

    她们感觉自己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似乎样样都是那么的吸引人,牛角和木头的梳子,漂亮的发簪。甚至还有能把人照的清清楚楚的铜境!

    巴德牵来的两头鹿,还有一捆鹿皮很快就在唐商那里卖掉了,从头到尾,那唐商总是一脸微笑,哪怕讲价还价时,也总带着笑意。他听不懂唐商说什么,不过他旁边有个会讲他们话的通译,讲的不是很好,但起码他懂得意思。

    最后交易达成,唐商付了钱,是银币和铜钱,制作的很精美,但拿到手的钱,比卖的价少些,通译告诉他那是税收。二十税一的交易税。

    巴德想想觉得也还算能接受,便拿着装钱的袋子去找儿女。

    半路上,隔壁一个寨子的人叫住他,招呼他去买盐。

    巴德以前也常在集市上买他们的盐,他们会制盐。不过比起唐商的盐,就差远了,而且价格还更贵些。

    巴德笑着摇头,然后走了。

    那人看着面前的几袋盐,几乎还原封没动。

    汉商不要他们的盐,因为他们有更好的盐。而过去买他盐的各寨里的人,也不买他的盐,因为汉商的盐又好又便宜。

    他气馁的坐在那里,原本还打算卖了盐,从汉商那里买些布匹的。

    “这些汉商抢了我们的生意,他让我们的盐卖不出去了。”他跟同伴道。

    “这些该死的家伙。”

    巴德找到儿女们,他们正在为买什么而犹豫不决。

    “什么价格?”

    巴德先问了下价,然后算了算自己钱袋子里银灿灿的银币和黄澄澄的铜钱,觉得还有富余。当下笑道,“都买。”

    于是儿子巴那高兴的买下了那口早看中的铁锅,背着泛着点青光的铁锅,他还不时的敲打几下。

    女儿也买了布。

    巴德目光却一直留在一个护卫的刀上,那直是把好刀。

    他走了过去,那护卫有些警惕的望着他。

    “我要买这刀。”

    旁边没有通译,护卫没听明白。

    巴德干脆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金子,他早知道汉人最贵的钱币是金子的。他手上这块,是一块黄金,只是没有汉人的金币那么好看,但很大一块。

    他递过金块,拿手比划,示意用这块金子换他的刀。

    旁边的一个商人看明白了,笑着对那护卫道,“你狗…日的还不快接下,这可是笔合算的买卖,这可是一块金子,起码得有一斤左右,哪怕不是很纯,那也赚大了。”

    在中原,一两黄金能值八贯铜钱,一斤十六两,一斤金子可就值一百多贯钱。

    而护卫手里这把刀,其实只算是较普通的唐刀,这样一把刀他当初购入的时候才花了三百钱。

    护卫想了想,最后还是咬牙对赶过来的通译道,“跟他说,要买我这刀可以,三千钱。”

    通译有些惊讶,“这块金子肯定不止值三千,三万估计都不止。”

    “我知道,你跟他说吧。”护卫道。他不是李家的护卫,只是这里的移民,也是个民兵。赶集的时候,他受商人雇佣前来当个护卫,其实也就是站个场而已。手里这刀,是他自己买的,买的时候确实只要三百钱。

    琉求城里就有刀剑铺,专门售卖不受朝廷禁止的刀枪剑弓。

    三百卖来卖三千,已经很赚了,回头再买一把就是。

    通译把他的话告诉了巴德,巴德惊讶不已。等确认后,不由的对这汉人护卫十分佩服。他把金子拿到那边去兑换,经过检测成份,称量之后,最后商人给出了价格,十金币。

    十金币,按正常的兑换比例,一金币等于五银币,等于十贯铜钱。

    这个价格童叟无欺。

    这块近一斤的金块不算很纯净,但这个商人还是赚了不少的。

    巴德对这个价格很满意,甚至有些意外之喜。他要了银币,因为银币买东西更方便。五十个银币,扣除两银币和一千铜钱,最后到手是四十七个银币加一串铜钱,那一串铜钱足有好几斤重。

    他提出把那个银币剪一半给他,这样他就省得提这么多铜钱了。

    但这个要求被商人拒绝了。

    “我们这些钱币,都是不能破坏磨损的,否则,就只能称量估价,而不是按面值计钱了。”所有的商人都知道,不论是朝廷铸的金银币还是李家铸的金银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按面值算钱。

    大家也知道,这些金银币并不是纯的,实际上金银币都只有九成的金银含量。但金银币是按面额计算的,信用很好,因此大家也都这样用。可如果钱币上的边齿和两面浮雕磨损了,那就不能按面额计算而只能按量称重,这就损失大了。

    因此,根本没有人会把金银币剪开用。

    过去金银还没有统一面额的币样时,金银按重称量,倒是会直接剪开找零。

    一枚银币很轻,却值两千枚铜钱。半枚银币的铜钱,足重达好几斤。

    拎着这么大串的铜钱,巴德觉得汉人做事好奇怪。

    回到那个护卫面前,巴德如约付了三千钱,一枚银币加那一大串钱。

    这次他倒不用再交税了,因为交易税是卖者缴税,巴德买家,不用上税。买下了那口自己喜欢的宝刀,他钱袋里还剩下了四十六个银币。

    这可是一大笔钱。

    巴德迫不急待的拔刀观看,刀入手沉重,敲击刀刃,声音也不同。那护卫拿来一根木棍给他,巴德挥刀连斩,刀落棍断,查看断口,平顺无比。

    “好刀!”巴德赞叹不已。

    那边,马上有人禀报了李超。

    “一个山夷拿出一大块金子换了五十枚银币,然后拿三贯钱买了一把唐刀?”

    范履冰黑脸对李超道,“越王,某以为刀剑等物,当禁止向山夷出售。”

    李超却是笑了笑,“无妨,一把横刀而已,又不是铠甲等禁物。琉求城里一把横刀卖三百钱,这位民兵卖了三千钱,这是大赚了一笔。不过这位民兵人品不错,拒绝了五十银币的金块买他的刀。”

    “不禁刀剑售给山夷吗?”

    “无妨,山夷一身也有刀剑的,虽然刀剑不如我们的,但他们的鹿矛可却一样锐利。禁刀剑,并没有什么用处,我们只要禁止向他们出售铠甲和大刀长矛、硬弩这些就足够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98章 怀柔附远;何招而不至

    口袋里有四十六个银币,巴德立即就成为了集市上的焦点。一大群的汉商主动的就围了上去,那架式,弄的巴德还以为是要来抢他新买的宝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