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67章

唐朝好地主-第76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品子弟可以直接从五品散官做起,也可以从千牛卫做起。二三品子,可以荫正七品的亲卫。四品子荫为勋卫、五品子荫八品的翊卫。

    而且这些高级贵族和官员的子孙,还可以通过学馆入仕。

    说白了,就是一种世袭制。

    不用参加科举,不用考试,仅凭着家族和父祖的爵位官品,就能直接出仕做官,这就是大唐门荫制的特色。

    而北周以后,门荫制也正是关陇集团强大的原因所在。

    现在朝廷拥有大量的贵族,实封虚封的各种贵族起码有好几千,哪怕是一个开国男,那也是从五品上的爵位,也一样有资格让子孙门荫入仕的。

    如果不改变一下,那朝廷要乱套。

    贵族势力更是会强大的失控。

    “罢撤亲勋翊三内卫,废除门荫制度,爵位可以承袭,但不能荫封子弟入仕。”李世民想了许久之后,才做出的这个决定。

    必须控制住诸侯实力。

    贵族官员子弟可以参加科举入仕,全凭才能本事。

    其实这个门荫制度,和过去的门阀制度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以官品高低,而代替过去的门第高低而已。

    这都是一种特权制度,九品中正制造就了一大批的门阀士族。而西魏北周隋唐的卫官门荫制,也造就了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李世民不希望自己的大唐,出来一个无法控制的强大分封诸侯集团。

    而北周以来,卫官门荫制的核心,则是三卫制。

    亲勋翊三卫,就是这此贵族高官子弟们的入仕之阶,他们都是从三卫起步,甚至因为勋贵子弟宿卫制度,还对朝廷的京城和宫廷安全,也有一定的隐患。

    现在李世民动刀的第一刀,就砍在了这个三卫上。

    罢撤三卫,然后废除门荫之制。

    想凭着官品,让家族子弟一代代轻松入仕以后不可能了。哪怕是宰相之子,要入仕,也只能参加科举,要么参加文举,考进士。要么参加武举,录取后去讲武堂学习然后入军中做武官。

    李世民不再给第三条路。

    长孙无忌没有轻易答话。

    废除门荫制,这个可触碰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利益,而是整个朝廷的贵族官员们的利益了。

    以往,一个家族只要出了一个高官,那么整个家族就能一直传承下去,子凭父荫入仕,轻松的就能进入官场。甚至一个人能荫好几个。

    可现在,废除门荫制,以后只有爵位可以承袭,而且还要降等袭。并且,袭爵但不会再授散阶、给官职,爵是爵,官是官。

    继承了贵族爵位不一定就能当官。

    这样一来,贵族还有,但门阀、世家就能保持了。

    这可以说是触犯了所有贵族和高级官员们的利益啊。长孙无忌想想自己,都有些不太能接受这个。

    难道以后自己家,除了长子继承自己的爵位,其它的儿子们只能去参加科举才能入仕?要是考不中,那就只能当个平民?

    这简直是不敢想象。

    他可是后戚,还是开国功臣,若是在周隋,或者是在武德时,长孙家族的子弟,他的儿子们肯定是先入馆阁陪太子读书,或者进国子监读书,然后年龄到了,就进入三卫入宫廷宿卫。

    几年后,就外放任官,算是正式进入仕途了。

    “陛下,这是不是是再考虑一下?”

    李世民冷哼一声,“贵族世家子弟,难道与寒门子弟同场科举,论才比艺的信心也没有了?”

    “臣对长孙家子弟有信心,只是骤然如此大变,怕许多人一时难以接受。”

    “科举考试,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对朝廷来说,也是最好的选官之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93章 飞鸟尽,良弓藏

    “忘记过去,就是背叛。”

    灞上,鲸鱼沟,山坡上的桃林花开正盛,美不胜收。

    在林子里,摆一桌折叠桌子,铺上桌布,边上放几把椅子,李超和苏定方师徒俩在这落英缤纷的桃林里说着茶,享受着大好春光。

    “这个帝国是我们一起流血流汗建立起来的,现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飞,走狗烹。”苏定方已经四十出头,进入中年的他似乎也有些发福,腰围更壮了些。“老师,我们这些人不能答应。”

    在苏定方的面前桌上,摆着一份报纸。

    新京报。

    这是昨天才发行的报纸,也是由礼部办的一份官方报纸,发行量远不如时报和半月谈等几家大报,但影响力也还是挺大的。上面经常会有许多官方要闻,今天这报纸上,就有一条重要的新闻。

    推恩令和废除门荫制、罢撤亲勋翊三内卫。

    这些都是冲着贵族们来的,推恩令和汉朝的差不多,诸侯领主的领地由嫡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所有的嫡子降等共同继承,庶出子也可分封为骑士。

    一个国公领,因此分为一个嫡长子的郡公领和数个嫡子的县公领,郡公领和县公领都为相互独立的领地,并无隶属关系。甚至庶子们的骑士领,也是从中独立出来的。

    这个推恩令,就是要削弱诸侯的实力,避免实力越来越强,强行让诸侯分家。

    如此一来,几代之后,哪怕是李超这样的亲王,以后领地也会分的相当多且变的极小,难以对朝廷形成威胁。

    再加上门荫制度的废除,这次朝廷颁布的诏令,可以说是大大触犯了贵族们的权益。

    贵为绛郡王的苏定方也是大为不满。

    三月的灞上,确实风光很好。

    昔日的荒沟坡,如今更成了米粮川。

    几十里长的洗澡沟,经过十余年的整治,如今这里成了长安一景,是十足的米粮川。几十里的沟坡两岸,开垦了近万亩的梯田水稻,利用鲸鱼沟水库的水灌溉。再往上,是已经成林的一片片果树。

    春天的时候,这里一片片的桃花,美不胜收。

    风吹桃花,落英缤纷,让人都误以为自己处于江南。

    “陛下确实是有些操之过急了。”李超见桌上的小泥炉上的水开了,便提起壶开始冲泡茶叶。

    门荫制度,确实是西魏北周隋唐以来,一脉相承的一项重要选官制度,甚至这项制度到了宋明都还存在。

    只不过历史上,到了中唐以后,门荫制度就已经不再是主流,科举制度取代成为官员入仕正途。

    朝廷用来瓦解关陇集团的就是科举制,门荫制虽然一直保留着,但到了后来,靠门荫入仕的贵族子弟,往往难以得到升迁。

    三卫里任差八年十年,才外放一小官,甚至十年都能得授任一个正任官。往往只能担任一些从事之类的闲职,有十年不得县尉的说法。

    因此到了后来,哪怕许多贵族子弟有门荫的资格,也往往放弃这种入仕途径,而选择科举或者从军。

    可以说,朝廷没有明着废除门荫制,但确实把门荫制给扼杀了。

    那种手段,堪称更高明一些。而现在李世民直接来个废除门荫制,这么干脆果决,却也触犯众怒。

    这是一点情面都不留,半点机会不给了。

    难怪如苏定方这样的顶级勋臣,都一样认为朝廷是在过河拆桥,鸟尽弓藏了。

    报纸上这诏令是朝廷的名义下的,但李超知道,这肯定是李世民的意思。承乾肯定不会主动提出这么一个激进的方案,宰相也没有这个气魄。

    要知道,隋朝灭亡,就是亡于改革。

    文帝时开始设立了科举考试,那个时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一年只选很少人,还多是些贵族士族子弟。都已经惹的无数贵族不满了,后来杨广的进一步大胆改革,更是惹怒了整个关陇集团,最终也葬送了隋王朝。

    杨广和汉武帝一样都是一样心怀远大的君王,都爱折腾。

    下场却大不一样,若让李超说他们的区别,就是汉武帝一直是在跟诸侯贵族还有工商富人折腾,但对于百姓却很好,也重赏军功将士,打一批又拉拢了一大批。因此虽说汉武帝在位几十年,折腾的天怒人怨,但始终没有激起整个天下的反对。

    汉武的扩张,打下大量的土地,迁移了许多无地百姓去屯垦拓荒,分田给地,给那些军功将士们厚赏,所以说汉武帝把国库折腾的十分空虚,甚至让无数商人破产,但许多百姓的生活却是变好了,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

    而杨广呢,他是既折腾关陇贵族,也连着天下百姓一起折腾,结果大家一起反,于是强盛无比的大隋一下子就亡了。

    现在李世民也开始要折腾了。

    但走的明显就是汉武帝的路子啊,上来是削弱抑制诸侯贵族们的权力,推恩分封削弱贵族的封地实力,再来一个废门荫,又让贵族在朝廷里的话语权大大减弱。

    另一边呢,大行科举,大兴工商,移民拓边,朝廷大力发展经济,百姓也享受了许多红利。要说,如今大唐朝廷和皇帝在民间,确实极得拥护。

    在这种形势下,李世民要折腾贵族们,大家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有自己的领地,就安心安展领地好了,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入不入仕又有什么关系。反正现在推恩令下,不管生多少个儿子,最起码也能继承到一份领地,做一个骑士领主啊。”李超笑着说道。

    李超是天下最大的封臣,又有那么大的威望,大家都想看他的态度。

    但李超哪会有什么自己的态度,有意见他都不会说。

    起码,现在这个局面,李超还是可以接受的。

    “朝廷刚给了我们增加兵额和减免税收,我们拿到不少好处了。现在朝廷要推恩和废除门荫,这也算是一个利益的交换,我们得妥协。”李超对苏定方道。

    “可是这实在让人太难受,感觉跟吃了屎一样。”

    “哼,真的屎可绝对比这更难吃。一点点来吧,再想保留门荫制是难了。”

    “可如此一来,那么我们这些贵族,以后在朝中还有说话的地方吗,还有影响力吗?我们的权益,以后要如何保障呢?”苏定方问道。

    大家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当然也是希望回报的。贵族们为皇帝打下了江山,也希望能够在这天下有一席之地,甚至能够与国休戚。

    李超端起茶杯,吹了吹,轻轻啜饮。

    茶很不错。

    “定方啊,其实要想保证我们贵族的利益,靠原来的法子是行不通的。如现在这样,我觉得我们应当团结起来。”

    “怎么做?”

    “商会你知道吧?”李超笑问。

    “嗯,这些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商会,影响力不小。”、

    商会也算是李超一手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商人的组织。商人建立商会,抱起团来,实力确实越来越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定方,商人有自己的商会,我们领主贵族,也应当有我们自己的组织。”

    苏定方有些迷惑不解,难道要建立一个贵族会。

    “议会啊,岭南有议会,这你知道吧。”

    “知道,议会也是老师当年平定岭南时所设,蕃汉豪强甚至是地方的富商大族都推举入会,可以议论时政,代表地方向朝廷和官府发声。”

    “没错,岭南的议会确实如此,代表的是地方的俚獠蛮族,和汉人豪族,还有地方上的工商阶层等各方势力。我觉得我们贵族领主也可以建立一个这样的组织,当然,得是在朝廷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请求朝廷设立一个议会,我们所有的实封贵族都可以成为议会的议员,议员们可以参政议政。”

    这番话一出,苏定方陷入沉思。

    现在朝廷搞的这些新政,以后贵族子弟就算继承爵位领地,也不会授散阶给实职,爵是爵、官是官。

    这意味着他们以后真的失去说话的地位,如果有这样一个议会,那么贵族们哪怕不当官也没关系,他们还是可以参政议政,有说话发声的机会。

    “其实,做为实封贵族,我们就算没有官职在身,也是有品级的。我们也一样有资格向朝廷上奏折,因此如果朝廷建一个议会,其实也没多大改变,只不过让贵族们可以在朝廷的主持下,经常坐下来一起商议而已。”

    朝廷是中央集权,管辖的是中原直辖州县。诸侯们是分封边疆,有贵族议会,可以参政议政。

    这也是李超在推动的事情。

    官员行政权,和贵族们的议政权,并不冲突。

    如果可以,李超还希望将来还把工商地主等也引入议会。这样有参议院和众议院,贵族以及工商地主这几大阶层,也能形成对皇权和官员行政体系的一个监督的限制。

    反过来说,有了贵族议会,也就能对领主贵族们形成保护。

    “那我们就联合贵族们,一起向朝廷奏请设立议会,只要朝廷愿意答应设立议会,那么我们也就愿意接受废除门荫制。”苏定方咬着牙道。

    李超笑笑,“这个事情,你我不好出面,可以找些人出头提议。”

    “老师放心,这个事情我找人来做。”

    为了自己的权益,苏定方也愿意跟朝廷努力争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94章 天家父子

    从桃林回来,李超发现十三娘正在教子。

    几个才四五岁的小家伙,正排成一排在廊下蹲马步。每人头上顶着一本书,一边努力的蹲着马步,还要小心不让书掉下来,同时还得背诵千字文。

    李超路过,也不理会几个小家伙投来的求救目光。

    “又怎么了?”李超问坐在廊下软椅里盯着几个小家伙的崔莺莺。

    “太调皮了,一来就祸害人,跑到书院的小学去,还跟人打架。”崔莺莺气恼的道,一不注意这群小王八蛋就惹事。别看才四五岁,可却比那几个十来岁的还难管。那几个,倒是懂事的多,不用怎么操心。

    李超回头望了那几个,“打架?打赢了还是打输了?”

    站在最前面的是八岁的李琮,也是这次带队去打架的头。他脸上还有点鼻青脸肿呢,“本来我们打赢了,可他们后来喊了人来,仗着人多势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