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69章

唐朝好地主-第769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宣诏中书令长孙无忌、侍中房玄龄、尚书令马周、翰林院承旨学士魏征、岑文本、枢密使李靖、御史大夫杜淹入见!”

    “马上!”

    王承恩小声道,“陛下请息怒,三思啊。”

    “朕,要废了承乾!”李世民怒吼。

    “陛下,太子乃是储君,国本啊。被立为太子已经十三年,未曾有过差错。”

    李世民怒瞪王承恩一眼,“你也要违逆朕命吗?”

    “老臣不敢,只是请陛下三思,莫愤怒冲动之下做出决定,导致不可挽回。”

    “滚!”

    汉京城、梁国公府。

    房玄龄正在看书,管家匆匆进来禀报,宫里来人,宣他立即入宫。

    “太子相召?”

    “是陛下召见。”

    房玄龄眉头一皱,意识到可能有大事发生了。

    回房换上官袍,房玄龄立即乘坐马车入宫。

    宫门前,房玄龄看到匆匆赶到的长孙无忌等六人,一看到他们,他心里更是咯噔一下。连他在内,七个宰辅,全是中枢重臣,三省的令,还有翰林院两位院长,御史台的台官,还有枢密使。

    王承恩过来,“几位相国随某入宫。”

    “王公公,发生什么事?”

    王承恩叹息一声,“发生什么事,几位相国明白,今日御前会议颁出的那道诏书,可是犯了大错了。刚刚陛下召太子入宫,陛下和太子大吵了一顿。陛下已经说出要废太子,现在召几位相国,就是为此事。”

    “废太子?”长孙无忌大惊。

    怎么就到这一步了。

    “陛下正在盛怒之下,而殿下却又很执拗,现在事情正僵着,一会可全靠几位相国了。”

    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步入宫中。

    废太子,这可是惊天大事。

    十三年的太子啊。

    七位宰相入宫,拜见皇帝。

    “诸卿平身,朕召你们入宫,只有一事,朕要废掉承乾,你们草诏。”

    “陛下,万万不可啊!”房玄龄大声劝道。

    长孙无忌更是高声为外甥求情。

    李世民却不为所动,“朕的江山,绝不可能交到那个逆子的手里。”

    “陛下,太子还年幼,就算有错,也还能改过。”

    七位宰相苦苦哀求。

    这要废了太子,那大唐朝局真是大地震了,这好不容易才有的今日局面,就完了。

    马周上前。

    “陛下,臣身为宰辅,未能辅佐好太子殿下,自知有过,请求贬谪外放。但太子还年幼,请陛下莫怪罪于太子。”

    马周这是要舍已保太子了。

    李世民冷眼打量着马周,“太子有今日,你们也难逃其咎。马周,朕很信任你,你一介白衣,朕用为卿相,可你却辜负了朕。明日,你出京去吧,贬为西域道西州刺史!”

    “陛下!”长孙无忌大惊,皇帝这时贬了马周出京,这可大大不好。

    马周跪接旨意,“臣领旨,明日即出京往西州赴任,只求陛下给太子一个机会。”

    说完,马周辞退。他已经不再是尚书令,也不再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了,没有了继续留在这里的资格。

    为了保住太子,平息皇帝的怒火,房玄龄也主动请辞。

    苦劝半天,最后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但岑文本、褚遂良、王珪、虞世南、李守素五位宰辅被贬,加上马周,一下子六位宰相被贬出朝廷。

    这简直就是场大地震。

    出宫之时,褚遂良几人站在宫门前长叹。

    谁也不知道,这次地震会怎么收场。

    他们都明白,这次皇帝虽没直接废了太子,但挥下的刀一样狠。被贬的六位宰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文相,二则都是与李超关系较好,曾经被称做为李党的人。

    “天要变了!”褚遂良叹一声道。

    “暴风雨要来了。”岑文本也叹一声。

    他们和马周一样,都被贬出京城,贬任边州刺史。马周是西域道西州刺史,岑文本是湖南道永州刺史,褚遂良则是广南道棠州刺史,王珪原本是广东宣抚使刚入朝为相两年,这次被贬为广东道琼州刺史。

    虞士南贬黔中、李守素贬辽东。

    李靖出宫后,也一路忧心忡忡。回到家,李靖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坐在书案前开始写辞表。

    他已经六十四岁了,身体倒还很好,可他知道这一次他应当请辞。自己辞职,总好比如马周他们一样被贬出京的好,一把年纪了,也不想再折腾了。

    辞职后回关中三原老家,倒也省心。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96章 起兵吧,赵王

    当天,六位宰相被贬出京,轰动汉京。

    而第二天早朝,那张龙椅依然无人。

    中书令长孙无忌和侍中房玄龄带领百官,向着那张空龙椅山呼万岁,然后就各自回衙了。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当天,更劲爆的消息传出。枢密使李靖辞职,枢密副使秦琼辞职,皇帝接受了两位枢密使的辞表。

    枢密院由副使李绩接任,殷开山出任南衙都指挥使,接任南帅一职,而段志玄出任北衙都指挥使,接任北帅一职,兵部尚书依然为刘弘基。

    三天后,右军大都督苏定方被解职,西京留守屈突通暂时兼任右军大都督。中军大都督程咬金被解职,张公瑾接任中军大都督职。后军大都督罗士信被解职,前军大都督单雄信被解职。

    安西大都护牛进达被解职。

    大理寺卿郑善果贬官外放,刑部尚书孙伏伽贬官外放,吏部侍郎崔干贬官外放······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突然到来,让人措手不及。

    军政两界,大批宰相高官被贬。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被免被贬,京中也有一个会议甚嚣尘上。

    “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李党!”

    越来越多的言论,把这次的官场地震,指向了朋党。而这个朋党也被称为李党,马周、岑文本一群宰相,谁是党首?

    所有的议论渐渐指向一人,赵王李超。

    太子已经连续数天没有上朝,也没有人见到太子。皇帝也没有上朝,但却在长乐宫中摇控朝政,刀斧已经挥下,清洗还在继续。

    短短几天时间,朝中已经有超过百名五品以上官员被贬离京城,还有数百名低级官员被贬。

    朝中气氛更是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哪天自己也被贬离。

    ·······

    陕西,长安,灞上。

    京中地震的消息传来,灞上李府门前车马稀,没有了以往每日里无数访客前来拜访的局面。

    清除李党的流言也已经传到了长安。

    “老师,我们现在怎么办?”

    鲸鱼沟水面上,李超与学生苏定方正泛舟游玩。

    两岸的梯田上,李家的奴隶和长工正在犁田,一块块梯田都放满了水,耕牛背着犁耙在水田里慢慢的走着,一身的泥浆。

    在这里梯田间,有一块块的秧田,稻苗青翠,如同一块块绿毯。

    天气暖和,马上也就要进入插秧时节。

    李家这里有上万亩水稻梯田,虽是一年只种一季早稻,但每年能收获近五万石稻谷。关中水田较少,种植的稻谷少,但紧邻灞上的长安如今是一座繁华的商城都市,有着大量的南方人,大米的需求很大,但不论是从两湖还是河套运米过来,运输的成本都较高。

    因此李家的稻谷种植非常划算,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山坡上有不少人在采摘桑叶,如今也是养蚕的季节。李家的桑树经过改良,不再是那种高大的桑树,而是通过修剪枝条,使得桑树只有不到一人高,每年发新枝长新叶,桑叶既多也采摘方便。

    等到桑椹成熟,还会采摘后用来酿造桑椹紫酒。

    “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李超靠在船头,看着清清的水面,淡然的说道。

    “老师,皇帝这是要鸟尽弓藏,要诛杀功臣啊,刀都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苏定方有些着急的道。

    一纸诏书,右军大都督苏定方就被免职了,同时被免的还有他同军机事衔。

    身为宰辅一员,还是镇守一方的大帅,说被免就被免了,如此突然。他并没过错,被免只是因为他是李超的学生。

    “定方,那你想怎么做?”李超问他。

    “我们为大唐打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天下太平,皇帝不能这样对我们。”

    “你要怎么做?你能怎么做?”李超问。

    “我们要争!”

    “怎么争?起兵造反?”李超笑问。到了此时,李超却依然还笑的出来,这让苏定方很意外。

    “定方啊,造反是不可能的,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真要造反,你以为会有几个人肯跟着起兵?师出无名,是不会有人响应支持的。再说,也并没有到那一步!”

    苏定方急了。

    “怎么还没有到那一步,现在皇帝已经尽行罢黜跟老师关系较好的官员,还说是朋党。下一步,等朝廷控制好局势,是不是就要说我们结党谋乱?”

    “不,不会到那一步的。”李超摇头。

    他相信李世民不会真的疯到那一步,现在京中的举动,都还能理解接受。皇帝只是罢黜了许多官员,还一个都没有定罪,没有人下狱,没有人被捕,更没有人被处死。

    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

    那一步也不是那么好踏出的。

    李超算定,李世民这些举动,更多的是虚张声势,这是在故意打草惊蛇,皇帝想引蛇出动。

    李超他们没有举兵的理由,同样,皇帝现在也没有诛杀功臣的理由。

    没有理由,谁都不敢乱动。

    但如果李超这个时候举兵造反,那就真正的给了皇帝理由了。

    他相信,李世民此时更是在试探。

    他现在行错一步,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不过李超也还是很震惊的,李世民疯了。

    居然走到这一步,太子何其无辜。

    “老师,你说太子这次会被废吗?”

    “如果我们反了,太子肯定被废,如果我们不反,太子这次应当没事。但,只怕是别想再马上监国摄政了。”李超叹惜道。

    他也想不到,李世民对于议会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直接就把太子关禁闭,差点废了太子,并痛下杀手,把李超在朝里的那些盟友干了个七零八落。

    他还真小瞧了李世民,关键时候真是能下的去狠手啊。

    太子可是他亲儿子啊,这样一搞,可以说太子的声望一落千丈,对太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经此一事,太子的地位已经不再如从前那般的稳固了。

    哎,真是让人心惊啊。

    也许是自己步子太大了一些,触碰到了李世民的底限。

    “这段时间,你还是在长安呆着,不要再来我这边了,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猜忌。”李超对苏定方道。

    “我打算回漠南封地。”苏定方道,他的郡王领地在阴山北的漠南草原,也还算是一块不错的地方。

    “暂时先不要回去,在长安待段时间再说。等风头过了,再奏请陛下回封地,免得引起误会。”

    “可呆在长安总觉得不安全。”

    李超笑笑,“你跑回封地就安全了?你封地才几个兵?就算你有八千兵额,你真能凑齐这么多兵,又能怎样?皇帝真要动你,八千兵够什么?呆在封地和呆在长安没有半点区别,你呆在长安,还能让朝廷放心,免得陛下猜忌引发误会。”

    犹豫了一下,李超还是道,“若真到了那种地步,你想办法先逃出去,去漠北去青藏或者去西域去岭南都行。”

    “希望不用到那一步。”苏定方叹惜一声。

    船靠岸,苏定方直接回长安去了。

    李超回到家,老爹也忧心忡忡的询问他情况。

    “局势真到那种地步了吗?”

    “还没到那种地步,不会有事的。”李超安慰老爹。

    崔莺莺等女人也全都一脸担忧,“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没事的。”他一一安慰。

    回到书房,李超召来柯庆。

    “现在局势不太妙,我们得做好最坏的准备。多调集人手,密切关注长安动静,准备好出逃计划,一旦皇帝真要下手了,我要你保证能把我一家人分散送走。”

    “密信通知南海张仲坚,让他做好准备,集结舰队兵马,真要到了那一步,我们就得启动应急预案。”

    柯庆脸色沉重。

    “真要开战吗?”

    “只是预防万一。”李超道,但他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眼下也只能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只要李世民不先动手,他这次就不会先动手。

    汉京。

    承乾被幽禁在武成殿中,为北衙禁军羽林军士重重把守,任何人都不能见到太子。连饮食,都要经过他们的检查,由他们送入。

    武成殿里,只有太子妃陪伴太子,完全与外隔绝,不知外面消息。

    李世民依然居住在北宫之中。

    长乐殿里,李世民听着王承恩的禀报。

    汇报的正是六扇门对于李超的监视报告。

    “李超每日在灞上悠闲如故?”

    李世民有些惊讶和意外。

    “是的,陛下,赵王最近闭门谢客,不再外人,每日只是在灞上闲居。前些天,李相还带着儿女们下地拔秧插秧呢。”

    李世民听了脸上神情好看了一些,他想起以前李超带着承乾他们也是这样,打着赤脚下地拔秧插秧,想不到,他如今都贵为赵王了,又是在这个时候,他居然还能有闲心带着孩子插秧种田。

    “李超的各处领地可有什么异动?”

    “回陛下,一切如常,并无异动。”

    点了点头,他问起太子最近的情况。

    “太子殿下每日在武成殿中读书写字,偶尔绘画弹琴,很平静。”

    “派去西域接秦王的人马动身了没有?”

    “昨日已经出发!”王承恩小声应道。

    推荐一本历史大神新书:《重生我的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