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77章

唐朝好地主-第77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几个月前被贬出京城,此时再回到京城坐在这里的马周等人,看着这场面,也不由的心里震动不已。

    不过马周心里更多的还是激动高兴。

    太子果然保住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07章 玄奘、戒日

    贞观十三年,冬。

    吐火罗故地,开伯尔山口。

    这里的冬天并不算冷,很有几分中原江南的感觉。玄奘穿着袈裟,骑着一匹白马,身后是几名随从。

    几名随从既有拿着长棍的武僧,也有带刀的护卫骑士,还有高鼻深目的向导。

    “再有二三十里路,就到山口了,那里现在有唐军的军堡,我们今晚可以在那里过夜。”向导转头对玄奘道。

    前面的那个山口,就是开伯尔山口。

    吐火罗故地,这块地方因为独特的地形,以及特殊的位置,使得这里在后世有一个帝国坟场的称号。

    一直以来,这块地方也被称为四战之地。

    这里也是一个特别的通道,在这个通道的四周,是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四大版权的交汇中心。

    在这个时代,波斯、天竺、大唐、罗马四个方向的四大势力,正好处于这个通道的四个方向。

    尤其是每个方向进入吐火罗盆地的入口,都比较险要狭窄,处于一些大山脉的山口。

    大唐进入吐火罗盆地,就是经葱岭山口进入,而吐谷罗与天竺之间,也是从开伯尔山口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

    南面与波斯,甚至是进入亚细亚,也都有山口通道。

    也正因此,当年波斯入侵天竺,也是先占据吐火罗,然后才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了印度河平原。历史上,突厥人与波斯灭亡厌达之后,又翻脸夺取了吐火罗故地。后来西突厥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汗国,也是从开伯尔山口,进入的印度河平原。

    再后来,大食兴起,他们入侵西域,也是先占据吐火罗。

    正因为这独特的地形,这里一直以来也是多方势力争夺要地。当年厌哒人南来,占据了吐火罗故地,后来又被突厥和波斯夺得,最后再由西突厥人独占,再由大唐西来夺取。

    现在,这片盆地,已经为大唐所有。

    而这几年,波斯人在大唐与罗马的联合进攻下,已经是损失大片地盘,更兼之南面受到伊斯兰教联合的阿拉伯人兴起,开始猛烈征服波斯。

    如今的波斯,已经陷入内忧外患之下,到处都是战火。

    对于大唐从波斯夺取的吐火罗南面地区以及印度河流域,也无力再出兵夺取。

    因为有帕米尔高原,在这个时代,西亚和中亚都会先夺取吐火罗,然后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谷,越过山口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以及大平原上数以百计的邦国。

    这个山口,也是整个中亚通往南亚的唯一通道。

    亚历山大帝国、贵霜帝国、波斯帝国,都是从开伯尔山口一路南下印度。

    正因为这是唯一的通道,使得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要道。在山口东面是贸易重镇白沙瓦,仅相距三十余里。

    几百年前,贵霜帝国的伽腻色伽王曾在此建都,使这里成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晋朝时,高僧法显也曾到此,北魏的使者宋云和也曾出使。

    开伯尔山口筑有大雪山关,是唐军一座重要的要塞。

    大雪山,正是唐人对兴都库什山的称呼。

    而相隔三十余里的白沙瓦城,却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重镇,同时也是一座佛教文化中心城池。

    这正是玄奘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玄奘十三岁在洛阳出家,隋末时离开洛阳赴四川学法。贞观初,朝廷整顿佛道,玄奘回到长安,他通过了朝廷的佛法考试,并留在了长安。在长安他认识了武德年间来唐的天竺僧人,向他咨询佛法。

    自南北朝起,佛教界就有许多论争,各派对一些重要的理论分歧很大,难以融合。于是他有心想要去天竺求取真经,求证佛法。

    也是想在贞观以来,佛家在百姓心中地位大降后改变佛家的形像。

    他从一个来唐的天竺僧人那里得塑性天竺戒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不过他的这个请求,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

    自贞观初以来,朝廷大加整顿佛道,是抑佛政策。朝廷当然对玄奘去西天取经这种事情,不感兴趣。

    而没有朝廷的批准,他也拿不到路引,连离开大唐都不行。

    但在贞观六年,久请不得许的玄奘干脆的私自西行。

    不过没有过关文件,想私自出境是很难的,几次出行,最终都是半途就给查获然后押送回来。

    如此折腾了好几年,玄奘最远一次也只到达高昌而已。

    最终玄奘还是走了郑善果的关系,找到了李超,通过李超才得到太子的支持,拿到了通关许可。

    虽然有了文件,但这一路也不容易,从汉京到西域,他沿着丝绸之路而行。好在大唐收复西域,倒是让他一路上安全了许多。

    玄奘此行目的地是天竺。

    他出了葱岭进入吐火罗故地,然后一路南下,才到达大雪山通往天竺的山口。

    一队骑兵远远驰来!

    最前面的骑兵,举着一面红旗。

    “是唐骑!”

    向导看到那红旗,立即跳下了马,并让玄奘等也一起下马。

    在这片土地,没有人敢对大唐不敬。

    “这是唐军的巡逻骑兵,我们只要下马接受检查,他们不会为难我们的,唐军的军纪很好。”向导小声的道。

    红旗飘飘,唐骑驰近。

    玄奘上前,道明身份,并主动的出示了自己的过关文碟和身份证明。

    “原来是玄奘法师,你这行是要去天竺吗?”

    “此行最终目的是天竺那烂陀寺!”

    唐骑的队长把文书交还给玄奘。

    “最近东面不算太平,那边正在打仗。”

    “在打仗吗?”这一路行来,虽然路途遥远,道路艰难,但却并没有遇到什么劫匪或者战争,还算顺利。听闻天竺在打仗,玄奘脸色有些凝重。

    印度,算是一个地理称呼,而并不是一个国名。事实上印度就和拜占庭一样,罗马人自己从来没有称过自己拜占庭,而在英国殖民印度之前,印度人也没认为自己是印度人。

    那片大陆上,自古邦国林立,不管天竺还是身毒,都不曾统一过这片大陆。

    在厌达被灭亡后,北印度地区又呈分裂状态,各地诸侯纷纷独立,割据称雄。

    在印度河流域,过去是厌达和波斯人控制。而在恒河流域,则经过一个时期的纷争和动荡,形成了四个较强的王国,并结成了两个互相敌对的联盟。

    其一是坦尼沙王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国王光增王,以德里为心,统治时国势强盛。另一国是以曲女城为中心的穆里克王国,领土在恒河中游地区。

    第三国是在孟加拉地区的高达王国,领土在恒河三角洲地区。第四个王国为摩腊婆王国,领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的昌巴尔河流域。

    四国前两者和后两者分别结成互相敌对的联盟。

    “坦沙尼国王病死,盟国穆里克国王战败被杀,坦沙尼王子继位为王,率兵征战,收复盟国都城,却不幸为高达国王设计谋杀。此时王位空悬,大臣们拥立亲王曷利沙伐弹那为王,是为喜增,号称戒日。”

    骑兵队长与玄奘讲解着如今北印度的局势。

    “戒日王即位后,立即兴兵为兄复仇,亲率象军五千、马军两万、步军五万,自西向东,征伐不臣。”

    戒日王的进军很猛,先夺回了曲女城,因为穆里克国王战死,此时王位也是虚悬,戒日王与其姐罗伽室利联合统治,实际形成了两国的联邦。然后戒日王开始了对整个北印度的征服,兵不释甲、象不解鞍,历年六年,征服诸国。

    此后,穆里克王国贵族们请求,戒日王正式继承了曲女城王位,坦尼沙和穆里克合并,称为戒日帝国,定都曲女城。

    戒日王此后继续南攻北伐,东征西讨,使得整个北印度基本上处于戒日王朝的统治之下。此后,戒日王还企图征服南印度,想要一统大陆。

    不过南征并不顺利,当时德干高原正处于摭娄其王朝的统治之下,戒日王南征,两国激战,戒日王兵败,被迫撤回。

    此后,戒日王开始转而对东方恒河下游征服,十分成功。

    虽然东方的高达国王以孟加拉为根据地一直对抗戒日帝国的东进,但在今年,高达国王去世,再无人可阻拦戒日王朝的东进,孟加拉并入戒日帝国的版图,戒日王完全控制了恒河下游地区。

    东北印度的迦摩缕波王国,早是戒日王征讨高达的盟友,此时也承认了戒日王对北印度的宗主权。而在西方,戒日王也征服了摩腊婆国、西北的伐腊毗国。

    戒日帝国如今在西面的版图已经达到古吉拉特和信德地区,这样一来,北印度除了克什米尔,西遮普和拉其普特纳之外,尽入戒日帝国的版图之内,在东方和西方都有海港出口。

    戒日王没能得到的西面地区,正是过去厌达人控制,后来波斯人控制,再现在由大唐控制的印度河流域。

    唐军与戒日王朝在南面,还有塔尔大沙漠相阻隔,算是天然屏障和缓冲区。但是在北面,却是已经直接接壤的。

    “戒日王最近正在调动兵马,有迹像表明他们正准备一场大战,而进攻的对象,极可能就是我们。”

    队长劝说玄奘还是不要离开大唐的控制区,尤其是在这个戒日王朝准备大军进攻唐军的时候。

    戒日王朝想夺取的是班吉那德,也就是后世的旁摭普,意思是五条河流域。这里有平坦肥沃的平原,有丰富的水源。

    那名向导听说戒日王朝的大军要西征,也是连忙劝说玄奘不要往西行了。

    一名护卫问,“戒日军来征,我们挡的住吗?”

    骑兵队长哈哈一笑,“别看那什么戒日王在天竺称王称霸,可在我们大唐将士的眼里,那不过是个夜郎而已,想在我们大唐面前充大,那不过是个笑话。他要敢来,我们就能全灭了他们,甚至打到曲女城去!”

    唐军在印度河流域虽然兵不多,但精锐啊。

    汉军有一汉抵五胡之说。

    而唐军,敢拍着胸脯说一唐抵十胡。

    哪怕戒日王的中央禁军有步军五万、象军六万、马军十万,但唐军将士还真没有谁惧怕过。

    你有象军马军,大唐有坚船巨炮,还有铁甲骑兵!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08章 灞上李家,有债必偿

    议会,上院。

    已经是黄昏时分,议会大楼已经人去楼空。

    贵族院议员和民议院议员各自回了京中的宅第或者是各道驻京进奏院,大楼里只剩下议院的吏员们,这些吏员隶属于议院,算是这里的专职的办事员。

    一楼的提案阁里,摆满了一箱箱的议员提案。

    每名议员至少得提一个议案,上议院有五千多名贵族议员,最终收到了一万零八百多份议案。一万多份折子,装满了几十口箱子。

    吏员们正紧张的忙碌着,他们要把这些议案做登记,并要做备份,还得分门别类。

    李超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在思虑着如何展开这个议会工作,让议院发挥出功能。哪怕现在不能一步到位,也得证明这个议会是有作用的。

    皇帝今天走的时候,脸上甚至带着点掩饰不住的小得意。

    一万多份议案啊,这还只是上议院的议案,下院还有一千八议员呢。

    今天这开幕式上,上万人跟看球赛一样,哪怕是他在上面讲话,四周的人也都在交头接耳。

    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议会的重要性,哪怕是贵族议员们自己,都没有怎么在意。

    李超的面前摆着一堆议案。

    他一份份的翻看,越看越摇头。

    这些议案,五花八门。

    本来,议员提出议案,自然是要针对时政,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者是反应民情,代表百姓心声。

    但很明显,这些议员们还不懂这些,或者说没真正放在心上。

    这些肉食者,也许并不相信他们的议案会被认真对待。

    “有孩子的夫妇禁止和离!”这是一位开国伯议员的提案,说是有孩子就不能离婚。这是个奇葩的观点,这还算是在许多议案中稍微靠谱的一个了,毕竟他算是言之有物,确实提出了一个问题。

    但大唐疏律中已经有专门的婚姻条律,其中就早说明了只要有正当理由,夫妇是可以和离的,也就是协议离婚。其它比如寡妇再嫁,也是受到法律保护,妇人们的嫁妆,更是写在律法里,明确保护她们的财产。嫁妆,是算做妇人的婚前财产,受到保护的。哪怕嫁人之后,也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嫁妆的继承权,首先是儿女,无儿女,则归由娘家父母兄弟与丈夫继承。

    还有一位开国侯提的议案,也相当雷人。

    “未完成识字班扫盲教育脱盲的人,不应当生孩子。”

    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不识字就不能生孩子,这不是剥夺人家的基本人权吗?哪怕是在大唐,也应当要讲人权的啊。

    也有一些议员提出了一些其它议案。

    “田地应当不受限制的自由买卖,朝廷不应当抑制兼并,应当取消契税。”

    “粮食属于商品,朝廷不应当强行制订保护价格,这有违市场。”

    “应当取消死刑!”

    更有人提议朝廷要取消流放,取消株连并坐。

    一百份议案里,估计能有一份靠谱点的,但真正算是优秀提案的,估计几百份里能有一份就不错了。

    而这么多提案,要如何审议?

    五千多议员坐一起商议?

    那还不吵成菜市场。

    “赵王,还不走?”江夏郡公李道宗路过,看到李超还坐在那,停下来打招呼。

    “陛下把贵族院交给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