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00章

唐朝好地主-第800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公爷,齐郡王派人前来。”

    来的是秦敢。

    他不单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一千名骑兵。这算是齐郡王秦琼领地的半数精锐了。

    “这是?”

    “郡王担心会有官军前来攻打,所以特命某带了领地的骑兵前来相助。”

    “叔宝他?”老铁枪惊呼。

    秦琼的领地也在燕北,但与老铁枪的领地隔了挺远。秦琼领地在张家口外,而老铁枪领地在新修的山海关外辽西。中间还隔着奚族地盘,好在这一次过来,倒也没有人拦阻。

    秦琼派兵前来助守,这已经是表明态度了。

    “想不到把叔宝也牵连进来了。”

    “这是王爷自己的选择。”

    老铁枪心头很沉重,皇帝与叔宝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如今他却背弃了皇帝。这个选择,肯定是非常艰难的。

    “狼山北的苏将军也举兵了,还有平阳长公主殿下。”秦敢说了一个新消息。

    老铁枪摇头苦笑。

    “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日这乱象。”

    “我替文远谢过大家了。”

    秦敢笑笑,“我们都只是支持太子。”

    老铁枪也笑。

    秦敢又道,“说来,程罗牛单诸位,也都是有血性的,倒是李绩,真让我瞧不起。这些年,每一次都是这样。”

    老铁枪也知道李绩这次是南征主帅,对他自然也没什么好印象,“当年在瓦岗山上,你也应当知道的,李密摆下鸿门宴,突起发难,宴会上杀翟让,李绩不就向李密求饶吗?”

    “算了,不说他了,人各有志。”

    ·······

    扬州港、登州港、杭州港。

    一座座大港,都接到了朝廷的最新旨意,禁止海船南下。

    这个旨意一宣布,各港的海商们简直是怨声载道。船不能下南洋,那么跑南洋甚至跑泰西的商人,就无法做生意。

    每耽误一天,损失都非常巨大。

    同样的,各港口里,那些做外贸做运输做进口的那些商人,也坐不住了。

    船不出海,他们这些人也一样要完蛋。

    仅剩下往新罗往东瀛的那条航线,能有多少市场。

    “这样下去,咱们全得完。”一名船商激动的道。

    “我的船还是贷款买的,还没还清贷呢。”

    “李记贷的吧,还个屁啊,李记钱庄都没了。”

    有人道,“李记还在,只不过现在主人不是李家而已。现在是朝廷掌握了,你欠的贷,早晚还得还,还能少?”

    “听说广州交州钦州那边一点也没受影响。”有船长道。

    “我说,要不咱们跑吧。留在这里就是等死,咱们把船开去南边,继续跑我们的船,继续挣钱。”

    “可市舶司查的严。”

    “咱们一起活动,冲出港去。”

    “可船上还有些军官呢。”这名船长说的是商船上指挥护卫们的军官,这些都是现役军人,数量虽不多,可人家是朝廷派在船上的人。

    “想办法,拉着他们一起走,我相信,你们平时肯定没少喂他们,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也愿意去南边的。”

    ······

    杭州,因为许多海船已经无法南下,于是乎大量的外贸订单也被临时取消,许多专做外贸的工坊,也突然就停产放假了。

    那些丝厂,纺织厂等,一家接一家放假。没有了订单,做的多就亏的多,商人们只能暂时放假。

    没事干放假,自然没有工钱的,工人们无所事事,人心惶惶。

    挤兑风潮,自汉京一路蔓延过来。

    杭州这座繁华商港,这种手工业大城,也越来越燥。

    ·······

    一个夜晚。

    杭州港,突然大批的商船擅自驶离港口,在茫茫的夜色下,往南航行。

    市舶司接到报告,吓了一跳,连忙派出辑私船追击,可商船上居然放火箭。因为商船太多,辑私船反而吃了亏,被烧掉两条。

    辑私队不敢再追,只得退回。

    市舶司立即一面上报朝廷,一面求助水师。

    可水师接到报告派船过来时,那些商船已经走了一夜了,甚至下半夜又跑了好几条船。水师只是象征性的出海转了一圈,就撤回去了。

    ·······

    汉京。

    依然还在戒严,好在朝廷紧急拿出了限购、票证,以及拿出绢、布、粮来兑换百姓手里的纸钞,总算在慢慢稳定局势。

    不过户部尚书戴胄却晕倒了,请病在家不去上班了。

    朝廷拿出来的是绢布粮钱这些真金白银的东西,而兑换回来的是百姓手里的纸钞,其中绝大多数还是李记发行的纸钞。

    而最让戴胄心痛的还是李记的这些纸钞,真的是纸,他们吸引百姓的那些金银铜钱,大部分神秘的消失了。

    这意味着,朝廷一直在拿真金白银换废纸。

    而让戴胄直接晕倒的致命一击,则是他们收了许多宝钞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宝钞多的不像话。

    戴胄怀疑有人在趁机用假钞,可怎么查,都没发现哪张兑换的宝钞是假的。

    结果只有一个。

    有人在印钞,用的是真的宝钞模板。印出来的确实是真钞,但这种钞是没有半点发行准备金的。

    这种真钞防不胜防,完全没法防。

    朝廷要是继续兑换回收宝钞,那结果可能就是他们的绢、布、粮、钱,被源源不断的套走了。

    戴胄毫无应对之手,醒来后,干脆就请假不上班了,反正他是没法应对了。

    接替他主持工作的是户部侍郎,那位也发现了那问题,也一样毫无应对办法,最后只能下达了停止兑换宝钞的命令。

    可如此一来,汉京再次群情汹汹,民愤如潮了!

    今天可能就五更了,家里断网了,无奈。谢谢大家花十块钱领的木子粉丝称号,非常感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41章 不见硝烟的战场

    早朝后。

    御书房。

    宰辅齐聚,皇帝还特别传召户部尚书、侍郎,以及太府寺卿等前来。

    气氛有些压抑。

    “确定有大量‘假钞’流入?”李世民沉着脸问。

    “陛下,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却可以肯定,一定有大量宝钞在流入市场。这些宝钞,与真钞毫无二致,完全就是用真模版印刷的,纸张、油墨等都与真钞一致。所以臣等肯定,这些钞就是李记印钞厂印制的。”

    “好狠的招数!”魏征一边道。

    “可以甄别吗?”李世民问。

    “陛下,那就是真钞啊。”戴胄无奈道。

    李超的这一手,击中了朝廷最薄弱的地方。

    “臣早就说过,不能让李家开钱庄,更不能让他们印刷宝钞,如今出事了。”有人在放马后炮。

    当初谁又能想到如今呢。

    若是正常情况下,李家敢乱印钞吗?乱印的结果,就是他们兑付不了,信用破产,然后李家钱庄倒闭。

    这是李家更不愿意看到的书面。

    可是现在,朝廷把李记钱庄给查封没收了,于是乎,李家很直接的掀了桌子。直接在中原各地投放大量的宝钞,让本就危险的宝钞信用,彻底破产。

    “李超这样做,他自己怎么办,在岭南等地,宝钞不也一样得破产?”

    “也许李超另有后招。”

    “现在怎么办?”

    不管李超是不是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手段,现在大家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

    朝廷要如何面对呢?

    魏征道,“臣以为当废除所有纸钞!”

    李世民皱眉,这算什么办法。

    废除宝钞,那百姓手里的宝钞怎么办?

    就此做废,谁会肯。而要是换,那朝廷岂不成了冤大头。

    “戴卿,你有什么办法?”

    “宝钞得废除。”戴胄也没有办法了。

    李世民摇头。

    “不能废。”

    “房相,你有什么好办法?”

    房玄龄紧皱着眉头,“臣以为,眼下朝廷应当回收宝钞,宣布一个兑换周期,规定时间内让百姓把所有的宝钞兑换掉,过期之后,原有宝钞一律不得再使用。”

    “朝廷哪来的这么多钱可兑?”有人问。

    “我们用金券来兑换宝钞。”房玄龄说出了一个无奈的办法。

    宝钞现在出了大量‘假钱,’朝廷银行发行的金券还没有,那就用金券换宝钞,避免出现更多的假钞流通。

    魏征指出一个关键问题。

    宝钞换成金券,虽然看似能够防假钞,可这些宝钞换成的金券,百姓换到手里后,也一样还是假钞。

    因为这些宝钞换成的金券,其本身应当含有的铜钱,李记钱庄库里并没有。没有了准备金,这些钞就是假钞。

    到时百姓宝钞换成金券,可银行也没那么多钱可兑。

    本来金券能兑,只是调拔问题。可现在,就真的是无钱可兑了。

    金券兑换不出金银和铜钱,那拿到市场去买东西,按现在的情况,只能五折甚至是四折,说不定还会贬值更多。

    百姓们手里的钱,在蒸发。

    这百姓如何不怨,这民心如何安抚?

    没有人能回答魏征。

    他们也看到这些问题,却一时没法解决。

    “限令一周之内回收所有宝钞,换成金券,金券一贯换宝钞两贯。”

    “银行暂停金券兑换金银铜钱。”

    ·······

    会议结束。

    魏征站在宫门前,回望巍巍皇宫,长声叹气。

    “天下要大乱了!”

    “天下乱矣!”

    ········

    朝廷的诏令宣布。

    汉京震动。

    百姓们惊慌,愤怒,一面大声咒骂,一面把家里所有的钞都带上,然后去银行排队,去兑换成金券。

    两贯宝钞,才能兑换一贯金券。

    虽然朝廷不断的宣传说张超抢走了大家的钱,可百姓哪管那些,他们只找朝廷。要是朝廷不查抄李记,那大家宝钞不用的好好的吗?

    百姓们更相信是朝廷把钱给抢走了。

    就如现在,两贯宝钞换一贯金券,这是在抢钱啊。

    手里的钱,直接就缩水了一半。

    而换成金券后,大家并没松口气。

    因为朝廷并不给兑换成铜钱。

    朝廷已经全面停止兑换金银铜钱了,大家只能拿着金券。

    汉京的市场上,宝钞已经绝迹,金券成了唯一的纸钞。但金券也一样在迅速的贬值,金券对铜钱,一折。

    贬值十倍。

    随着而来的还是物价的迅速上涨。

    原来一斗最便宜的早占米,二十钱,如今涨到了五十钱。若是付钞,得付十倍,要五百文金券。

    那些小额的金券,几乎已经没用了,根本买不到东西。

    与此同时,朝廷将越来越多的物资,纳入票证供应之列。

    买粮食买布匹买煤,统统得凭票,而且是定量的。光有钱还不行,得还有票。

    市场萧条,工厂放假,繁华的汉京和京郊的一座座商镇,在一天天凋零。

    官员的俸钱和将士的军饷,已经改为发放实物,由粮食和布匹等实物组成,加上少量的铜钱。

    皇帝已经不敢给官员和将士们发纸钞了。

    在这种情况下,市面上本来有不少在流通的金银币和铜钱,越发的减少了。百姓们不肯用这些珍贵的钱,纷纷存在手里,甚至埋藏起来。

    大家都想用掉那些不值钱的宝钞。

    劣币在驱逐良币。

    纸钞当道,可信用全无,价格一贬再贬。

    许多百姓一夜之间就返贫了。

    他们存在银行里、钱庄里的钱虽然朝廷承认,可朝廷只给他们取钞,不给取钱。取出来,已经贬值十几倍了。

    一片混乱。

    六扇门全力出动,配合刑部、大理寺以及地方各衙门,到处都在找李记那些消失的金库存钱。

    可毫无头绪。

    ······

    汉京郊外。

    一座地下金库里,柯庆正与数名部下谈话,他的背后,是整整一面墙的金条。一架架的堆满,金光灿灿。

    “教头,朝廷反应很快,他们用金券换宝钞,现在宝钞已经成废纸,不能流通了。”

    柯庆却只是笑笑。

    “朝廷的反应,早在赵王的预料之中。伙计们,宝钞已经废了,那我们接下来再弄金券。朝廷那些人,也是没长记性,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他们的金券雕版也是由我们的印钞厂帮他们制作的,过去连金券都是由我们代印的。”

    “哈哈哈。”

    一群人大笑。

    这段时间,他们疯狂的印刷宝钞,然后四处投放。不但买下了无数的物资秘密的屯积起来,而且还让宝钞彻底的完蛋了。

    真是爽啊。

    现在,金券成了他们下一个目标。

    战争,往往就是如此。

    “赵王说过,战场无处不在,在那不见硝烟的地方,同样有激烈的战争。现在,我们就是在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而且是在敌方的心脏中打这一仗。”

    “伙计们,再加把油,这次把金券搞死之后,朝廷的民生经济就要崩溃了。”

    现在金券都已经贬为原来一折的价值了,如果金券也出现大量的假券,那金券就将成为废纸,大唐将回到以物易物的阶段。

    大唐这些年大兴工商,经济总量是相当巨大的,铜钱的铸造量虽然比之过去要多,但大唐总铜钱的拥有量也不会超过一亿贯,相对于现在这个巨大的商品经济总量来说,差的远了。

    加上金银币,也远远不足。金银币的总量,其实是很少的,只是充当着辅助货币。

    这十几年来,大唐经济腾飞,可以说纸钞功不可没。

    而现在一旦纸钞彻底用不了了,那就得回到过去。

    就算朝廷钱帛兼行,甚至拿粮食来充当交易货币,也不够了。

    钱荒,通货紧缩。

    这些问题,将严重打击市场经济,会让大唐的经济全面倒退。

    这都是张超跟柯庆说过的,这是不见硝烟的战争,却相当致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