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26章

唐朝好地主-第826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事不能回头说啊。”

    “是夏花娘,她还活着,而且还有半个月就要生了,是个男孩。”

    郑红线惊住。

    “你没开玩笑?”

    “我也是刚刚知道的消息,皇帝并没有杀害她们,而是把她藏在掖庭冷宫里,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知道消息。甚至当初太子出京后,夏花才确认自己怀孕了。可是皇帝封锁了这个消息,所以我们都不知道。”

    红线怔怔出神。

    “那现在怎么办?若华今天就要出嫁,就要拜堂成婚啊。”

    张超也有些无奈,谁能料到事情到这地步呢。

    “我去把十三娘还有若华叫来,当面告诉她们,一会再通知殿下。”

    “不行!”郑红线站起来,伸手拦在张超面前。“若华马上就是太子妃了,你就过了今天再说行不?”

    “红线,我理解你做为母亲的感受。我也是若华的父亲,但我也是芳华的父亲,我也还是十三娘的丈夫。这种事情,如果我今天不告诉大家,以后她们心里都会有疙瘩,这也不是真正的解决之法。”

    “至于到底该怎么办,我们还是问问若华和太子的意思吧,他们是当事人。”

    “三郎,我求求你了,就等一天,明天再说好不。”红线很害怕那个女儿到时脑子一犯傻,说出不嫁的话。

    女儿还年轻,考虑事情不周全,她这个当妈的却得为她考虑。若是今天女儿不嫁,那女儿就当不成太子妃,甚至以后该嫁给谁呢?

    李绩之子退婚,如今又跟太子悔婚,这以后还能嫁出去吗?

    张超摇头。

    他出门去找若华,红线却已经坐到了地上哭泣。

    西厢楼上,新娘子若华正在妆扮。

    张超让人通报了一声,若华笑着来迎。

    “爹,女儿今天漂亮吗?”

    张超打量着女儿,出落的美丽大方,特别是这身绿色的钗甸礼服,配上那精致的妆容,满头的首饰,今天的女儿美丽而又富贵。

    “若华,你今天很漂亮,爹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张超把女儿叫到一边。

    “有个消息要告诉你,你大姐还活着。”

    沉默。

    若华强做笑容,“真的吗,那太好了,姐姐现在哪?”

    “还在汉京宫里,她这几个月来一直被皇帝藏在掖庭冷宫里,爹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个消息。她马上就要生了,还有半个月。”

    “爹,我很高兴。”

    说着,若华的笑容上,却滑过泪水。

    一边替姐姐高兴,一边却又为自己的处境难过。

    “爹对不起你,也没有料到会有今天。”

    “爹,这事不怪你,也不怪任何人。女儿想好了,不嫁了。这桩婚事取消,还来的及。”

    “傻孩子,你怎么说这话。现在还别急着说傻话,我先把消息告诉十三娘和太子,问下他们的意见。我是这样想的,我看你也是喜欢太子的,不如你入宫为良娣,只是委屈你了。”

    良娣是太子的妾侍,内命妇正三品,东宫中仅次于太子妃。

    这也是张超想了许久的一个解决办法。

    眼下悔婚,确实难堪,尤其是对若华伤害很大。

    “当然,这个事情,要看你自己。若你并不想入东宫做良娣,爹不会勉强你。爹会为你的幸福着想,听你的决定。”

    “你好好考虑一下,我先去见十三娘,一会还要去见太子。”

    若华怔怔的点头。

    见了十三娘,把消息一说,崔莺莺兴奋的尖叫,又笑又哭跟疯了一样。好言安慰了一会,她的情绪才安稳了下来。

    “若华怎么办?”

    “我跟若华说了,若是她愿意,可以入宫做良娣。若她不愿意,就取消婚礼。”

    崔十三娘松了口气,“做良娣也很不错的。”

    张超出府去见承乾。

    把事情前因后果一说,“殿下如何打算?”

    承乾也有些懵。

    “老师,能把夏花母子救出来吗?”

    “肯定能,不过她马上要生产了,这个时候不宜行动。过些天,正好皇帝要亲征,等他离京,宫里估计防御能减弱些,等夏花产后恢复点,我就让那边行动。”

    “哦,这就好,一定要救出她们母子。”

    “殿下,现在若华怎么办?”

    承乾也纠结,他总不能娶两个太子妃啊。

    “还请老师教我?”

    张超一叹,“如今之计,若华肯定不能入宫做太子妃了。看若华的决定吧,若是她愿意,那殿下就迎娶若华入东宫为良娣。”

    “好,好,好,我没问题。”承乾忙道,他现在心里全是夏花母子,心里乱糟糟的。

    ps:推荐好友的书《第三帝国》,场面恢弘壮大,展现出来了二战盛大的气势,铁十字的旗帜,飘扬到整个欧洲上空!华东之雄出品,精品保证。喜欢二战德国的大大可以移步看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79章 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早上,张超起了个大早。

    其实昨晚上他基本上没睡,喝酒到半夜,回来已经是快天亮了,就眯了一会。

    今天是若华新婚的第二天,按习俗,婚后第二天新娘子回门。这也是女子出嫁为人妇后的第一次回娘子,今天太子也会一起回来,因此也叫双回门。

    桌上有刚煮的豆浆。

    张超端起来喝了两口,味道还是那么正。旁边持着一摞报纸,张超拿起一份随手翻看。

    报纸上,头条就是昨天的大婚。

    “太子与首相赵王次女完婚”

    “临时生变,太子妃居然成为太子良娣!”

    “太子妃还活着!”

    “姐妹同嫁太子”

    ······

    拿起另几份报纸,随便一翻,都是太子成婚的消息。

    昨天,若华原本想要悔婚,可是红线不肯。在她看来,哪怕夏花还活着,若华当不了太子妃,可当良娣也不错。以后太子当了皇帝,那若华也是四妃之一啊,肯定是贵妃。

    若华毕竟也是庶女,又被退过婚,虽然运气不好,没当成太子妃,可当太子良娣也很好了。

    在红线的劝说下,最终若华还是答应了。

    承乾自然也是高兴的,若这个婚事取消,大家面上也无光,而且赵王次女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良娣之选。

    张超倒是不在意良娣不良娣这些,他张超的女儿就算是悔婚也不愁嫁。不过既然女儿最后愿意嫁给太子,这倒也是好事,起码这是女儿的选择。同时与太子也不会尴尬,这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夏花还活着的消息,昨天最后还是放了出去。

    原本还担忧把消息放出去会对夏花不利,不过张超考虑良久,还是放出了这个消息。他相信,这个消息放出之后,李世民更不能轻易的动夏花母子了。

    再翻动报纸。

    后面也有许多其它新闻。

    比如铁血周刊就报道了几条军事新闻,尉迟恭久攻卢龙塞不下,已经铩羽而归,从龙卢塞撤回,秦叔宝和张铁枪坚守卢龙塞半年,屹立不倒,打出了南军的气势和威风。

    李绩大军围攻苍梧,结果锐利不再,八万人围八千人的苍梧城,居然久攻不下。岭南各州百姓踊跃受征召,拿起武器保卫家乡,成功的把李绩的大军挡在了广西。

    崔琰、刘仁轨、高侃已经率军回防岭南,目前刘仁轨、高侃一军正攻打贺州,崔琰攻打桂州,李绩现在兵顿苍梧城下,前进不能,退路又被堵。

    形势一片大好。

    半月谈则刊发了一则访谈,这期访谈正是张超。

    张超在访谈中表示,他们起兵是为护新法、清君侧,为的是保护大唐的繁华强盛,不让大唐走下坡路。因此,战争其实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太子和监国朝廷非常愿意和汉京朝廷和谈,他们也依然尊奉皇帝为天下之主。只要皇帝拿出诚意来和谈,他们愿意休兵罢战。

    当然张超也在访谈中提出了好几个要求。

    比如废除贞观十三年后汉京颁布的各种苛刻律令,再比如恢复张超等封臣们的爵位、领地、官职。

    还有恢复议会。

    并改组朝廷中枢,设立内阁。

    罢撤北衙禁军,废除府兵制,改募兵制,设立军校等等。

    这一条条的要求,说的煞有介事,但其实,却相当苛刻。

    按张超的这些条件,其实就是要让皇帝保有一个天子之名而已,实际上以后太子监国,另外有内阁主政,议会也握有很大的权力。

    特别是军队要改革。南北衙罢撤,改行募兵制,实际上就是要打乱军队,以后肯定是南军为主,北军要打散编入南军之中。

    连京畿的禁军都给解散,以后军队都是忠诚效力于太子的,那皇帝这个天子岂不就是个虚的。

    因此张超在半月谈上说的这些,其实基本上已经向汉京朝廷君臣表明了南军的态度,不破汉京誓不休!

    汉京。

    李世民冷眼瞧着王承恩。

    “王承恩,你不是跟朕说六扇门全力以赴吗?为何夏花在掖庭冷宫的消息还是泄露了出去?”

    王承恩额头全是汗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也纳闷,这消息怎么走漏出去的。

    “是武氏泄露的消息吗?”

    “并没有发现,臣请求陛下让臣请武才人到六扇门接受问询。”

    “哼!”

    李世民冷笑,既然都没抓到证据,这问询怎么可能有结果。那武氏又不是一般的小女子,想靠吓唬是不可能的。

    “算了,知道就知道了,无所谓。朕这次亲征,击败张超之后,都不是问题了。”

    李世民拿起一份奏报,看了几眼,脸色已经阴沉下来。

    “饭桶!”

    奏章上,是汉中发回的急报。

    程咬金、苏定方、平阳长公主和苏毗青鸾、吐谷浑慕容伏允率八万大军,已经攻入汉中兴州,连破兴城关、百牢关,目前已经打到汉中道道治梁州城外,眼下叛军驻于定军山。官军分兵守梁州城外牛头山和中梁山,与梁州城形成犄角之势,相互依靠。

    但梁州兵力太少,汉中官将紧急求援。

    这支大军的闯入,如同从侧翼插来的一把剑,刁钻却又充满威胁。

    “调李道宗为汉中道行军大总管,以张士官、契苾何力为行军总管,统兵三万前往增援。”

    李世民也想多调一些兵去,但现在各地兵力捉襟见肘,大唐八十万大军,起码二十万投了叛军。还有西域、陇右的兵调不过来,而河东河北的兵也都各有任务。

    剑南、湖南、黔中三道的兵现在同样得防守地方。

    李绩又带了十万兵在岭南。

    ······

    汉京。

    魏国公府。

    长孙无忌的书房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他饭后进入书房,刚坐下,却有一人突然出现。

    “你是何人?”长孙无忌没有叫喊,那人离他太近,如果刚才要出手,他早死了。

    来人摘下面巾。

    “柯庆。”

    长孙无忌道,“原来是张文远府上的柯教头,没想到你还在汉京。”

    “一直在汉京,今日是奉太子和赵王之命前来拜访魏国公。”

    “我不知道和他们还有何好谈的。”

    柯庆笑着在一边坐下。

    “魏国公,你是聪明人,对眼下形势肯定看的很清楚。你说如今局势,陛下还能翻盘吗?”

    长孙无忌道,“东郡王已经挥兵攻入岭南,势如破竹,张超的后院都起火了,老巢就要不保,他派你来,怕是急了吧。”

    “魏国公,这样说话就没意思了,这里也没有别人,何必说这种话自欺欺人呢?谁都看的出来,朝廷现在一片混乱,人心不再,反观太子殿下,人人拥护。汉京多少百姓,都在日夜盼着太子早点进京啊。”

    “魏国公,陛下曾经英明神武,但如今昏庸了。你看陛下,如今喜怒无常,怠政懒政,甚至连奏章都交给宫里的武才人批阅,早朝也不上了。”

    长孙无忌沉默。

    “太子殿下和赵王并不愿意战争继续下去,那样只是让生灵荼炭,陷百姓于水火之中。甚至让四方蛮夷有机可乘。想必魏国公也知道了,吐谷浑又卷土重来,而朝鲜半岛上,新罗和百济都已经越界侵入我大唐的疆土。室韦人、靺鞨人、奚人、契丹人、霫人、薛延陀人,都杀到了漠南。”

    “更别提,本来没有这场战事,信度的战事早就结束,戒日国说不定已经被我们灭了。而现在,得不到朝廷支援的信度领却只能孤军作战,更别说朝廷还下令信度的领主剿灭叛贼王玄策,因为这个,现在信度混乱的很。”

    “张超想要什么?”长孙无忌问。

    “赵王希望魏国公能够拔乱反正,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软禁陛下,迎接太子回京,到时尊陛下为太上皇,扶保太子登基。那时,一切纷乱自然而除,天下恢复太平。”

    “张超想让我叛乱?”

    “这不是叛乱,是为天下苍生社稷着想。打来打去,徒耗国力,让百姓受苦,最终结果还是太子入主汉京,这又何苦。赵王保证,太子入京之后,会善待陛下,魏国公等都是功臣,北军将士也都不会有人受到贬黜。”

    “一切会恢复到贞观十四年以前。”

    长孙无忌笑笑,“张超高看我了,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我没这个本事!”

    “魏国公一人自然不行,但如果多有些人一起行动,确是可以的。”

    长孙无忌不得不佩服张超,这个时候了,居然还能用出这种计策。可他不得不说,张超的提议,确实让人有往下想的冲动。

    是啊,这次动乱到现在,确实已经让人厌倦了。

    特别是看不到希望。

    如今的皇帝也让人厌烦。

    倒是太子,举国上下,都在拥护他。

    换储,变成换皇帝。

    皇帝现在还在想着亲征,还想着跟张超决战到底,这天下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失了人心啊。

    玄武门之变,太子登基,这天下纷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