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72章

唐朝好地主-第872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乾努力的在控制着自己,他此时真想重生一掌拍在御案之上,喝问褚遂良想造反吗?

    再往后翻。

    诸侯对封地有自己任命官员之权,有拥兵之权,有司法之权。诸侯还有自己打造军械之权。

    总之,这个分封法,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诸侯封地成了封国,自成一国,国中之国。

    这样一来,朝廷对诸侯还有什么控制力?

    嗯,诸侯国必须遵照大唐律法,使用的是大唐的律法。税收也得按大唐的税法收税,征的税上缴朝廷三分之一。

    自置官吏、自拥兵马,自造军械,拥有行政司法征税等大权。

    “褚遂良!”

    承乾指着褚遂良压抑着怒火,低声喝问,“谁给你这个胆子!”

    “汝意欲何为?”

    “陛下,诸侯是大唐的诸侯,诸侯为大唐的屏藩。诸侯为国效力,为陛下效忠,付出这么多,理所应当也该享受相应的权力。过必罚,功必赏,大唐历来如此。”

    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但这只应当是对普通人来说。皇帝是谁,是天子,君权神授,天下子民应当无条件的效忠服从。

    什么时候开始,臣子还能跟皇帝这样讨价还价,讲权力与义务对等?

    “来人,将褚遂良拿下,押入大理寺!”

    几名侍卫过来。

    褚遂良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

    房玄龄走了出来。

    “且慢!”

    几名侍卫在房玄龄的目光逼视下,脚步停下。

    “陛下,臣以为褚遂良无罪。”

    “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订立分封法,将分封之法写入大唐律典,成名明文之典,则可永为制度,让后世遵守。诸侯封国,也必将永为大唐屏藩,世代守护大唐。”

    房玄龄都站出来了,这让承乾始料未及。

    “朕的尊严何在?”承乾低沉声音问道,若让诸侯封地成为一个个的封国,那他这个皇帝的尊严何在,皇威何在?

    “陛下,这是维持大唐万世之法。”

    翰林院长马周出列。

    “臣马周赞成分封法,分封法是护国之法!”

    贵族院长魏征出列,“请陛下三思。”

    镇国公主兵部尚书李秀宁出列。

    “请陛下三思。”

    一位又一位的重臣出列。

    “请陛下三思!”

    承乾勃然变色。

    “上党郡王,你可有不同意见?”

    承乾带着乞求的目光望向舅父长孙无忌,到此时,他才发现,朝臣都是一体,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他这个皇帝,居然被架起来了。

    长孙无忌沉默。

    良久才举笏回道,“臣也以为,诸侯分封边疆,远离中原,条件艰苦,为国守边不易。当多加赏赐,给诸侯多些财税,也让边疆更加安宁。让诸侯自制军械之权,也是加强边地防御之便。”

    “天下如此之大,朝廷若都直辖,则未免鞭长莫及。适当的给封国放权,让他们遵照大唐的律法制度下,自治领地,这也是一种极好的治国之路。”

    完了。

    承乾心里哀叹,长孙无忌居然也站在了他们那一边。

    他心有不甘,再问高士廉、杨恭仁、宇文士及这些老相国,可这些人都并不反对这个分封法。

    承乾算明白了,这些臣子也全都是诸侯。

    分封法,是让诸侯立国,他这金殿上的臣子,若是分封法通过,以后几乎都是一国之主。

    私心可诛。

    私心可诛啊。

    头一次,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寒冰,孤独。

    身为天子,却是如此的孤立无援。

    当年,张超提议分封,那个时候把分封说的那么美好,大唐能开疆拓土,能增加税赋,增加粮食收入。总之,全是好处,没有半点隐患。

    诸侯仅仅是享受一点税赋而已,不拥兵不治民。甚至分封爵位再高,也不用朝廷出一文钱俸禄等等。

    太甜蜜了,太诱人了。

    当年那个时候,太上皇绝对想不到,那是张超抛下的第一个诱饵吧。

    一步一步,直到今天。

    张超终于露出真面目了,他要复周礼,再分封。

    要把大唐一家之天下,变成这百姓万家之天下。

    诸侯国林立!

    从此,大唐皇帝要与诸侯国主共治天下吗?

    求月票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45章 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金殿之上,承乾幽幽叹出一句。

    听到这句话,满殿百官,都不由的神色各异。

    在座的都是朝廷重臣,基本上都能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其实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在春秋之时,卫国孙氏和宁氏两大族专政,卫君形同傀儡,没有实权。卫定公临死,让孔成子和宁惠子立子衎为太子。

    卫定公死后,太子继位为献公。

    献公在位时,与贵族大臣关系矛盾重重,有次孙文子和宁惠子去参加献公的宴会,结果去了后从早晨等到晚上,都没受到召见。后来听说,献公打鸟去了。

    两人很生气,去找献公理论,结果献给还穿着猎装接见二人,这在当时是十分无礼的举动。二人愤怒之下,最后决定推翻献公。

    孙文子举兵叛乱,献公逃到齐国。国人另立国君,大权落到宁氏手里。

    献公逃亡在外,想要回国,便派人与国内当政的宁惠子宁喜商量。

    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的话来。

    把政权交出,只承担祭祀。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只当个无权的国君,位尊而无权。

    宁氏一开始不肯答应,但最后被说服,终于迎献公回国。

    堂堂大唐天子,此时当着满朝重臣的面,说出这么一句话,这话里的意思,让众臣脸上火辣辣的。

    可虽然如此,却没有人退让。

    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如今有这机会,谁会放弃呢。

    连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重臣,都认为大唐这么大,皇帝管好中原就好了,至于四边之地,那些蛮荒苦寒之地,就交给封臣诸侯们吧。

    当然,为了表彰奖励诸侯们用心守卫边疆,当然得给出一些好处。

    褚遂良提出王爵和公爵侯爵的封地称国,伯子男皆称为领。王国、公国、侯国,以及伯爵领、子爵领等。

    贵族们的爵号,以后也以封地名字加封。

    比如张超为赵王,是亲王爵,他封地吕宋、渤泥等,那么以后他要么叫吕宋王,要么叫渤泥王,叫赵王就不合适了。吕宋国王张超,流球国公张璟,木鹿郡王苏定方,碎叶郡王房玄龄。

    不再以过去古国名为作封号,而以实际封地做封号。

    古国名古郡名古县名,只做虚封爵位封号。

    分封建国,以后就代代相传了。

    封国是大唐的分封之国,但有相对的独立性。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诸侯是天子的封臣,但各诸侯国内诸侯们分封的骑士,就不再是皇帝的封臣了。

    当然,也没有那么的独立。

    各诸侯国得使用大唐朝廷的律法、税法,拥有兵员也不得超过朝廷规定的爵位拥兵之额。诸侯之兵不得私自越界,对外开战,必须由朝廷同意。

    诸侯属于自治领,没有立法权和外交权、开战权。但有行政权、司法权、征税权和拥兵权。

    但封地确确实实,就成了诸侯的私人财产,封地上的一切,都属于诸侯所有,除了人口。封地里的人口,是不限流通的。

    诸侯权益提高,但没说就分裂出去。

    大唐依然是统一的,统一的文化、语言、货币、律法、税法等等。

    张超这个时候提出加大诸侯领地权,选择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太上皇被朝廷放逐去美洲,皇帝权威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朝廷军队刚经行整编,皇帝还没能控制军队,而诸侯手里又还有着强大的领主武装。

    在这种时候,刚继位不过半年的皇帝,根本还没有抓到帝国的实权。张超这时提出给诸侯们更多权力,承乾要反对,也无能为力。

    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贵族们的态度,特别是这些爵位高实力强,又在朝中担任要职的这些大贵族。

    他们只要跟张超站到一边,那皇帝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以前张超想着慢慢来,觉得这样做太简单粗暴,会让他和承乾的关系彻底的决裂,难以修复。但在南下这一路上,他想了许多。

    拖的越久,变数越多。

    承乾毕竟也是个聪明和有能力的人,若让他慢慢的握有实权,情况就又将不一样了。

    在他还没有反抗能力的时候,把这件事情搞定,无疑是最佳时机。

    今天朝堂上这些人,都站在了分封法的这边,起码可以确保一二十年内承乾都难有翻盘机会。

    承乾无力。

    这又是一场逼宫。

    自武德六年玄武门之变后,大唐最高权力的更迭总是如此的频繁。或者再往远点说,自杨广江都被弑之后,皇权也不再那么让人畏惧了。

    当年高祖逼隋恭帝禅让退位夺的皇位,高祖的皇位又被太上皇玄武门宫变夺得,逼他退位。

    十几年后,太上皇又被他在张超、长孙无忌等的帮助下逼迫退位,还被流放到了美洲去。

    如今,又轮到他了。

    一年时间还没有到。

    他这个皇帝已经再一次被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逼宫了。

    大唐的皇帝,已经如何没有权威尊严了吗?

    有人说他李家得位不正,如今皇位便也充满刀光剑影。

    连长孙无忌都不支持他,他还有何可说的。

    无力的挥了挥手,承乾有些疲惫的道,“此草案交内阁、翰林院、议会一起商议,然后呈交于朕。”

    能拖一时是一时了。

    该争取的还是得争取。

    朝会不欢而散。

    从金殿回到御书房,承乾直接摔碎了好几个茶杯。

    “王承恩。”

    “老臣在。”

    承乾仔细的打量着王承恩,“你掌握着六扇门,肯定知道不少事情。这次的事情,大臣们意见出奇的一致,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赵王从江南发回一封信,然后马周出面联络重臣元老们,最后就有了今天金殿上的局面。”

    “如此大事,你为何不禀报朕?”

    “陛下,臣也是今早才刚刚知晓,这事情谋划的很机密。”

    大臣们都走到了一场,他这个皇帝彻底的被架起来了。

    “王承恩,朕能信任你吗?”

    “臣誓死效忠陛下。”

    叹息一声,承乾无力的靠在椅上。

    “天子亲军,他们能听朕的调动吗?”说这话的时候,承乾的眼里闪过疯狂的光芒,他不甘心。

    他亲眼见过祖父被逼退位后的样子,也亲手把他父皇逼退了位。

    他不想做第三个太上皇。

    “陛下三思,这太危险了。”王承恩惊吓。

    承乾冷笑,“你这意思,朕调不动天子亲军了?”

    天子亲军,左右千牛卫、左右金吾卫,总共八万禁军,驻于京畿。

    虽然这支兵马设立之初,就说是由皇帝亲自掌握的。但这朝政不也是由天子亲自主持吗?

    皇帝不是将军,他要掌握兵马还得通过禁军的元帅、将军、校尉们,得靠着这一层层一级级的将校们完成自己的指挥。

    天子诏令也好,天子的谕旨也罢,当皇帝失去权威的时候,这些都没有用了。

    最可恨的是,朝廷里连一个支持他的人都没有。

    大唐的忠臣将士们呢?

    就没有一个忠贞之士吗?

    “陛下,若没有枢密、兵部和三衙,陛下就算有旨意颁下,可顶多能调到一两营的兵马,想调动更多的天子亲军,却难。”

    王承恩看着年青天子那痛苦的样子,忍不住道,“陛下,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险。诸侯们不过是想要增强自己的领地权力罢了,陛下就算妥协一下,也没有关系。”

    “今天诸侯一起发难逼宫,要朕同意分封法,谁能保证他们明天不再一起来逼朕退位,好立一个幼儿当皇帝,以便操纵?”

    “臣以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陛下想想,今天诸侯能够齐心协力,那不过是因为分封法对诸侯都有利。赵王正是算到此,才会这个时候发难,长孙相国他们也才会支持。”

    “但若是说迫陛下退位,老臣相信长孙相国肯定第一个不答应,甚至房相也肯定不会答应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贵族诸侯和大臣们绝不可能意见一致。”

    承乾冷哼一声,“那依你之意,朕难道还应当高兴不成?”

    “陛下,不要心急啊。陛下今年二十,赵王却已经四十了。二十年后,陛下四十,赵王却老矣。早晚,赵王会离开。”

    “赵王不是说十年之后就退隐吗?陛下忍一忍,等一等。等赵王离开朝堂,陛下慢慢培养安插心腹,慢慢掌握朝政也不迟啊。想一想历史之上,多少年少君王继位之时,被权臣掌政。就如今天陛下所说的那句话,政由宁氏。历史上,献公回国之后,可是很快联合孙家,把专权的宁氏给灭了的。”

    硬拼是拼不过的,尤其是在分封这种涉及所有贵族诸侯利益的事情上。得迂回,迂回不过,还能熬。

    天子才二十年,哪怕熬个二十年,也才四十,有的是时间啊。

    “朕不甘啊!”

    “陛下,慢慢来,你依然是大唐天子,是亿兆子民的皇帝。时间,是对陛下最有利的。”

    “陛下以后不妨多加重用科举士子,他们肯定比贵族们更可靠。”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46章 王不见王

    在杭州湾,太上皇的队伍汇聚的越发庞大。

    李世民看着呈上来的名单,对于给他的那两万人口里的许多昆仑奴、高句丽奴、突厥奴、波斯奴、埃及奴等许多连汉话都不会说,却占据了近一半数量,十分不满。

    带着这群人到美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