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32章

唐朝好地主-第932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丫头也不纯是喜欢能吟诗做赋的才子,她更喜欢的是那能够经世治国的才子,打小就崇拜的是你这个爹。她这次,就想找一个如你这般的才子做夫婿,将来回苏毗,也能帮助她。”

    这丫头确实是挺有想法,眼光也高。

    “狼娃子呢,这次就让他留在这边读几年书,也让我们父子间多相处些时间?我呢,也正好给他在中原,选一门好亲事,给他找一个强力的妻族?如何?”

    “你都封他为西昌国王了,留下来呆几年,等十五岁时就藩也很好。”

    青鸾对于情郎的安排是顺从的。

    情郎起兵,她二话不说的率兵支持。

    情郎说让儿子留下,她也没意见。

    “转眼间,我都老了。”青鸾感叹着。

    “你一点不老,正成熟呢,如那美丽的果子,眼下正是熟透之时。”张超笑着在他脸上刮了一下。

    “比你老多了,你看我脸上的皱纹都这么明显了。要不是放心不下灵儿,我都想着把苏毗交给她,我就留在汉京了。”

    张超笑笑。

    “终于想通了,舍得放下那边的一切吗?”

    “你不知道,多少个日夜,我也辗转难眠,以前女儿小,还能一起睡,一起聊聊天,可现在她早就分府别居了。”

    苏毗虽然说是个母系社会,男女关系上也算是比较另类开放,但其实苏毗女人对自己的另一伴也是很忠诚的。

    她们一生可以不止一个配偶,但如果她们在没有与现交往的情郎断绝关系,那并不会再与别的男人交往。

    青鸾十几年前选中了张超,一直到如今,十八年时间,聚少离多,两人生了两个孩子。虽然聚少离多,但她却从没有想过说要换一个情郎。

    “其实我最羡慕的是十三娘还有平阳,她们能常陪在你身边。”

    “那这次你就多住段时间,先让灵儿回去。若是家里安稳,就可以一直住下去。”

    “那你能经常来陪我吗?”

    “当然可以,你愿意,也可以入宫啊。”

    “偶尔去宫里转转还行,若让我从此长住在那深宫里,我还是不习惯。”

    傍晚,张超亲手下厨子,为青鸾还有一双久未见面的儿女亲自做了一桌美食。

    灵儿对父亲倒没陌生感,张超做菜,她就在一边看着,父女俩居然也能聊的很好。

    张超问了些她关于择偶有标准和打算。

    她直言说想如中原一样,找一个夫婿,然后招到苏毗去,但不会如苏毗传统一样的不在一起,而是打算组建一个家庭一起生活。

    “将来孩子得随我姓,姓张。”灵儿道。

    “你这想法挺好的,夫妻一起生活,当然更好。你若想找一个能够与你谈的来,又有才能可以辅佐你的,也不是太难。将来,他或许能成为你的国相呢。”

    灵儿没有抱怨什么,只是微微笑着说些这些年的成长故事,或许苏毗特殊的传统,那边的家庭,都是外祖母、舅公、母亲、舅父组成一个家庭生活着,苏毗人的家庭里面并没有父亲这个角色。

    他们会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这个父亲并不会进入他们的生活。

    灵儿打小接受汉文化,但也毕竟生长于苏毗。

    这是一个好姑娘,不论是见识还是情商,都很高。

    张超与她轻松的闲聊着,她偶尔给张超递个东西什么的。

    “你现在进行的汉化改革,肯定会遇到不会的阻力。不过你有这个信心很好,这次回去的时候,我会给你准备好一个夫婿,还会给你准备几百士人吏员,让他们帮助你推动改革,另外,我再给你调拔一个军进驻苏毗,做为你的坚强后盾。”

    “谢谢父皇!”

    “谢什么,你是我的宝贝女儿。而且,从公来讲,你也是大唐的封臣,苏毗也是大唐的自治领。”

    苏毗国过去是苏毗族,然后在联合了东女国、白狼羌、多弥国、西山八国、白兰羌等许多大小国、部族组建的这么一个国家,在建立的过程中,一直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受中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女王青鸾还是张超的女人。

    这让苏毗越发的脱离不开中原。

    张超并不因为青鸾是女王,就打算让苏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苏毗可以成为一个自治领,一个分封诸侯,但必须得纳入大华的体系之内。现在女儿青鸾有意推动汉化,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他愿意给女儿提供官吏、士人,也愿意派兵入驻,全面支持她的改革。

    “我计划五年时间内,完全汉化。”

    “很好。”

    张超赞扬。

    “关于吐蕃,苏毗准备提请朝廷允许我们出兵征讨,吐蕃人如今实力越来越强了。”

    这个吐蕃赞普松赞干部,甚至向苏毗国派出使者,提出迎娶灵儿小女王。其目的很明显,想把苏毗拉为他们的盟友,甚至想借机再吞并苏毗。

    “关于吐蕃,你不用担心。如今的吐蕃,确实让他们偷偷着又起来了,但再起来,也只能在藏河那边得瑟一下。朝廷不会再让他有机会崛起了,朝廷会有一个完整的战略来对付他,到时将从四面向吐蕃进攻,一步步的困扼锁死他们。”

    张超没打算让苏毗独自对付吐蕃,他也不打算让苏毗吞并吐蕃。

    吐蕃会被攻灭,会被瓜分,分封给一个个的诸侯功臣们。

    那片高原不会直辖,但也不会轻易授给外族。

    “你做个五年计划,我到时帮你看看,给你修改补充一下。”

    朝廷现在也有五年计划,内阁五年一任,因此张超让马周他们制订一个五年计划。

    列出五年执政的目标,然后按着这个纲领计划去实行努力。

    五年一任,五年一个计划,也是为了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若是朝廷中央,朝令夕改,那什么事情也都办不成。

    不但中央朝廷如此,地方各道州,张超也一样要求他们制订五年计划。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主政官都是五年一任,为的就是保证这个政策的连续性,如果三年一任,那官员到任还没适应情况呢,结果已经过了不少时间了,等他搞清楚情况,再拿出一个主政方案,可能任期就过半了,那个时候,他可能想的就是其它的事情上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431章 温柔乡

    “我挺喜欢灵儿这姑娘的,一点也不像是在蛮地长大的,倒跟名门闺秀一样知礼懂事。”

    今天青鸾带着儿女入宫拜见皇后崔莺莺等。

    灵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长的好,又特别会说话,而且话语中还那么的有见地。高兴之余,十三娘给灵儿不少赏赐。

    “这丫头确实是有主见的,她这回来还要来招一个夫婿回去,得是能文允武的大才子。你帮忙看看,哪家勋贵大臣家有这样合适的。”

    崔莺莺想了想,“要不新科进士里选一个?这马上又要开科举了,到时新科进士里选个俊杰。”

    今年是帝国复兴元年,因此今年也要举行科举。

    新科举三年一科,每科录取五百进士。但这几年,经常因各种原因加恩科,有时还会破格增加进士录取数量,进士如今确实不算很稀奇了。

    可进士的含金量依然是很高的,比起国子监或者京师大里入仕为吏的那些学子,进士出身的士子往往被认为是最正途,他们虽然往往也得从底层干起,但升迁的速度却是最快的。

    中进士十年后,基本上都能担任一县正印官。

    现在每次科举,都会成为举国热闹的大事,读书人也纷纷以考中进士为自豪。就算不少人已经进入了官府为吏入仕,可每到科举的时候,也往往会要请假去参加考试。

    朝廷对这些人也都是一视同仁的。

    如果考中进士,肯定能够另有重用。

    每年进士榜下,各大豪门榜下捉婿更是成为一个汉京热闹事。状元郎带着进士们游街,更是会成为一场京师狂欢节,连京师商人们的生意都能跟着上涨许多。

    “新科进士不行,都是初出茅庐的小子,哪有什么经验,估计灵儿也看不上他们。要我说,还是得从勋戚贵族子弟中选,他们打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天生占优势。”

    而且做为名门贵族子弟,身后还会有一个比较强力的家族,这对于灵儿来说,当然也是有好处的。

    “要不,我安排崔郑两家年轻俊杰与灵儿见一面,看看她能看上哪个?”

    崔家是十三娘的娘家,郑家则是她的舅家,安排崔郑两家子弟,若成功,也算是亲上加亲了。

    “可以,若是灵儿选不中,到时再安排其它家族的,我相信中原勋戚子弟这么多,总会有合适的。”

    “哎,青鸾这些年也挺不容易的。我挺佩服她的,独自拉扯到两个孩子,培养的这么优秀呢。而且自己还打下了那么大一片疆土。”

    “她还更佩服你呢。”张超想到青鸾说过崔莺莺大气的话,笑着道。

    “佩服我什么,我除了管管家里面的琐事,比起她可差远了。”

    张超要封张珷为西昌王之事,在内阁获得支持,然后在议会贵族院,也很顺利的通过了。

    这位张珷是谁大家都很清楚。

    都不用介绍,那个腮上红通通的跟个小豹子似的张珷往贵族院那台上一站,底下的议员哪个看不出来,这位就是皇帝的儿子啊。

    看那眉眼,看那样子,活脱脱的就是皇帝的种啊。

    而且人家的身份也确实如此,苏毗女儿的儿子,苏毗女王不就是皇帝的情人吗,谁不知道。

    皇帝要给自己的私生子一个皇子身份,要让他列入皇族谱序,这当然没问题。而且皇帝拿出来给这位皇子分封的地方,又本身是原来隶属于苏毗国的,那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于是乎,现在皇帝有三十二位皇子了,如果加上被杀的那位十三皇子,应当是三十三位了。

    这位今年不过十岁的张珷,论年纪应当排序十八。

    因为这位十八皇子西昌王还刚十岁,虽然受封,但现在还不能就藩之国。于是乎,按制度,西昌国暂时交由朝廷代管,由朝廷选派国相、将军、议长等过去主持国务。

    为保西昌国安宁,朝廷又决定往那边调派一个军进驻保护。

    一个新设的封国,需要朝廷一个军两万人进驻保护吗?

    正常情况当然不需要,不过大家也明白,这两万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冲着吐蕃去的呢。

    甚至还有更深的用意,这是为下一步打通到印度的通道准备的。

    先让这两万人适应那边的气候、地理。

    从议会出来,张珷还是十分的兴奋。

    张超亲自带着他和灵儿,并青鸾,一起逛汉京城。

    张珷觉得眼花缭乱。

    买买买,逛一路,买一路。

    最后又去了讲武堂。

    讲武堂如今的规模越发的庞大,下分了好几个学院,有士官学院也有各级军官的培训学校,科目也分的比较多。

    这所大华最高级的军校,哪怕是一个士官,能进来的也都不是简单人。只有那些最优秀的士兵、士官,才能进入到这里培训进修。

    堪称是各军的兵王。

    一般要升士官的士兵学习,都是到设在下面的其它几年士官学校培训。那些进修的士官也基本如此,非精英中的精英,是进不来的。

    而各级的军官培训班,也差不多如此。

    一个讲武堂学生的头衔顶着,就能保证今年在军中的晋升通畅。

    要知道,这所帝国最高军校,校长可是由皇帝张超亲自兼任。

    进入讲武堂,就能被称为天子门生,这和那些通过会试能够在金殿殿试的进士们一样,都是天子门生。

    等讲武堂学习毕业时,他们还能获得由皇帝亲自颁赐的长短剑,无比荣耀。

    “以后你就在这里学习,从预科读起。”张超带张珷进入讲武堂,这所位于北郊的学校,其实就是一座军堡卫城,进入里面读书的,都是现役军人,在这里,他们要绝对服从于学校的管理。

    “这里有许多勋戚贵族子弟,但他们能进来,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勋戚贵族子弟,凭借的也不是父兄们的威名和家族的荣耀,他们能进来,是因为他们通过招生考试考进来的,或者是在军中得到推荐进来的,都是精英。”

    “你算是破例进来,走了后门,但你现在进来只算是预科生,还不算是正式的讲武堂学生。若是你在一年之内,无法通过这里的考试,那么就算你是皇子你也要被淘汰出局,无法真正成为一名讲武堂学生。”

    “明白吗?”

    张珷点了点头,他一进来,就感觉这座军城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他。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每个学员、教官,都那么的让他喜欢。

    “很好,进来了,就得拿到勋剑和毕业证离开,不要丢你爹的脸面,不能堕了我们皇族的威名。”

    “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你就带行李过来报道,正式开始你的军校生涯。”

    带着张珷去拜访了下学校里的教导主任和那些各科教官们,张超让张珷先留下来呆一天,感受下这里的环境,然后丢下他,和青鸾灵儿一起回城。

    “不知道他能不能承受的了,这里的教学可是相当严格的,训练难度也大。”

    “这孩子打小挺好强的,肯定能行。”青鸾倒不担心什么。

    回到京中,张超让人把平阳娘三个也接上,一起回宫。

    宫里头,崔莺莺笑着迎接平阳和青鸾,一群女人相处的极好,李令月、张灵儿还有其它公主们也都开开心心的聊着。

    张超坐在躺椅上,感觉真有些神仙般的快活。

    三宫六院,娇妻美妾,儿女成群,这在后世,哪敢想象。就算是亿万富豪,若是敢包在外面有女人,也要闹离婚。

    正室小二小三见面,怎么可能亲如姐妹,早就开撕了,不抓个脸开花,也不会罢休的。

    哎,后世科举虽然发达了,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核心却丢失了啊,真是让人心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