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39章

唐朝好地主-第939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超笑了笑,“何罪之有,朕又不是那昏暴之君,起来吧。说说,刚才笑什么?”

    徐惠谢恩起来,小心道,“臣妾只是觉得陛下的批复好有趣。”

    “哈哈,是觉得朕喜欢胡来吧?其实嘛,朕虽是天子,但也没必要整天装模做样,那样也很无趣的。这样批复,朕觉得很好。”

    “陛下真非常人也。”徐惠赞叹道。

    入宫之前,徐惠就曾听过许多张超的故事,甚至她最喜欢读的书正是张超的资治通鉴,最喜欢的诗也是张超的诗集。

    在她少女的心中,张超就是一个真正的谪仙人,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当她在宫里第一次看到张超的时候,才会激动之下晕了过去。

    就算是现在,近距离的偷偷打量皇帝,依然会激动的面红耳赤,心跳加速。

    她以前曾幻想过皇帝是什么样子的,幻想着他如何处理国事,批阅奏章,如何用诗一般的句子回复大臣。

    可现在,却看到这位皇帝居然用知道了这样的简单字句回复大臣,甚至对大臣的许多回复,直白的跟农夫聊天一样。

    “怎么,对朕失望了?”

    “没有,只是觉得陛下不再那么遥远,更亲切了。”

    “其实皇帝也是人,皇帝也需要吃喝拉撒睡,别把皇帝想的太过,他们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这世上,我是不相信有神仙的。”

    徐惠大惊。

    “陛下不信神仙吗?”

    “不信,神佛不过是世人在自己心中塑造,只存于心,而不存于世。有些人喜欢寄希望于神佛,其实信神佛不如信自己。人都需要有信仰,只是有人信仰的是自己,而有人则是信仰那虚无虚渺的神。”

    “这其实就跟人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却想着靠赌博发家致富一样。”

    张超放下笔,拉着徐惠聊起天来。

    徐惠长的娇弱,人很漂亮,最关键是比较有才,而且这还是他的一个小粉丝,十分崇拜他。跟她聊聊天,很有意思。

    一开始,张超问一句,她才答一句,还是很紧张放不开。

    慢慢的,她也放松了不少,然后越聊越轻松。聊诗词歌赋,也聊一些趣闻异事,后来又聊到地方,聊到浙江湖州,聊她的家乡。

    聊她的家人,聊她这一路过来的经历。

    “陛下是不是不喜欢我?”

    聊到后来,徐惠也胆大了许多,她大着胆子望着张超的眼睛,问道。

    张超微微一笑,那笑容让徐惠感觉心旌摇动。

    “陛下封臣妾为才人,可却还从没有临幸过臣妾。”

    看着她那一脸正经的样子,张超伸出手,拉起她的手。

    这姑娘如同一只十分有灵性的小鹿,总是这么可爱。但说实话,这丫头今年才十四,不,十四还没满呢。

    身子高高瘦瘦,虽说充满才气,在许多人眼里,这样的姑娘其实最美了。不过张超还是喜欢成熟的,喜欢大长腿小蛮腰,喜欢丰乳肥臀一些。

    徐惠现在完全就是个初中女孩,完全没有发育开,胸平人瘦。

    这样的姑娘若不是皇后她们做了主选中,张超自己肯定不会留下来的。

    更别说临幸了,这简直是罪过啊。

    “你还小呢。”张超笑道,“你也别急,朕其实挺喜欢你的,你有才气,你有灵性,你是一个好姑娘,只是你还太小了一些。你平时有空,就多来这里,给朕整理整理一下这些奏折纸笔什么的。”

    “也可以多去皇后那里走动走动,宫里有专门给公主们上课的学堂,你也可以去那里兼职当个老师啊。”

    “啊?臣妾可不敢做公主们的老师。”

    “这有什么不敢的,你这文学造诣可不低,尤其是你的诗非常有灵性。跟公主们讲讲诗,还是绰绰有余的。其实你也可以跟公主们交朋友的!”

    张超觉得徐惠是个不错的姑娘,如果她愿意给自己做个小秘书也不错。

    至于临幸恩宠什么的,这个还是太早了,等过个三五年再说吧。

    回到自己的院里,徐惠还一直想着张超的话。

    她一人坐在秋千上慢慢晃悠着,不时突然的发笑。

    远处,几名宫女看着自己的主子这般样子,都面面相觑。

    “才人这是怎么了?”

    “刚从御书房见过陛下回来,一直就这样了。”

    “莫非才人被陛下宠幸了?”

    “不像,若真宠幸了,走路也能看出来的,应当没有。”

    “那才人怎么这个样子,你是发花痴一样。”

    “你要死了,敢这样说徐才人。”

    几个宫人倒挺喜欢她们这个主子,性子柔,对她们也大方。

    “去问下今天随才人去御书房的人。”一个道。

    几个人就跑去打听,得到的消息让她们高兴,皇帝已经说了以后让徐才人经常过去整理御书房,还说让徐才人以后到公主们上课的学堂去当老师。

    听说徐才人和陛下今天有说有笑的,谈了好久。

    陛下还牵着徐才人的手,揉她的头,捏她的脸呢。

    “哎呦,怪不得才人回来后一直这样呢。原来陛下喜欢才人了。”

    “太好了。”

    几个宫人都欢喜着,自家的主子是刚入宫的,又没儿没女的,她们还一直担心不会得陛下喜欢呢。

    这下好了,不用担心了。能得陛下允许经常出入御书房,还能去给公主做老师,那是深得陛下喜爱了。

    以后徐才人在这宫里,算是有了一席之地,立足脚跟了。

    “你们说,陛下今晚会不会派人来传诏才人侍寝呢?”

    “也许吧。”

    徐惠还在秋千上慢慢晃悠着。

    今天与皇帝近距离接触,还与皇帝聊了这么多,让皇帝在她心中的印象大变。没有过去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变的更加亲切更加风趣,原来皇帝这么和蔼可亲。

    他说话的声音真好听,一点也不让人害怕。

    只是,陛下为什么总说我还小呢?

    十四岁的姑娘,其实也有不少成亲结婚,甚至是生儿育女了。

    她低头瞧了瞧自己的胸脯,似乎找到原因了,可是有什么办法能够变大些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441章 除名

    岁末年底。

    韩瑗父子坐着囚车,被押回了汉京。

    从宁边到张北,再入长城到张家口,然后到幽州。因为冬季,幽州的运河已经结冰,在码头换乘了雪撬车南下。

    运河里的冰结的很厚,雪撬车在冰上反倒跑的很快。过了黄河后转到东都登州,在青岛这个不冻港换乘海船,然后南下到上海,转乘江船入长江一路到达汉京。

    路程遥远,一路上水陆换乘,总算是赶在年前入了京。

    他们在京外的驿站特意住了一天,提前通知了朝廷。然后等他们第二天入京的时候,京师城门口已经有许多报社记者在迎接等候。

    还有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三法司专案组,也有议会两院督查组的人。

    韩瑗父子被戴上了脚铐手链,戴上了枷锁,坐进了囚车。

    由大队士兵押送着缓缓到来。

    做为直达天听,备受瞩目的年末第一要案,韩媛父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囚车入城,又是军士又是三法司专案组,又是议会两院督查组,几百号人押着两辆囚车。

    街道两边的商铺,都停下手头的生意跑出来观看。城里的百姓们更是早早的站在街边围观。

    这段时间,关于韩瑗父子的话题要中是热度经久不衰。报纸连篇累篇的报告着,深挖细掘,使得话题不断。因为韩瑗父子而引发的连锁反应,更是在复兴元年的年尾,掀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韩瑗有些憔悴,不过昨天在驿站洗过澡也换过了衣服,头发也梳的整齐,只是精神萎靡。

    其实若不是一路上有人严密监视着他,他早就自杀了。

    可现在皇帝不让他死,他想死都死不成。

    真应了那句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一念之差,恰让朝廷拿来做了典型,只能感叹时也命也。曾经与长孙家联姻,韩氏也是风光一时,可兴也长孙,败也长孙。若非是长孙的姻亲,韩瑗相信自己也不会落到如此下场。

    不过是走私点军火,偷逃点税而已,何至于此?

    在囚车旁边,一骑身着青袍的年轻御史同行着。那御史的脸上,带着微笑。他就是此案的重要证人刘御史。

    刘慵凭着这个案子,如今也是名燥一时。

    御史台里谁人不知道这个年轻后进呢?甚至是京师的宰相学士们也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在民间,这位刘御史也赢得许多称赞。

    这次回京前,他已经接到御史台的老大御史大夫郑元璹的晋升令,他获得御史大夫的亲自举荐,然后得到吏部的晋升,从九品的检校御史,直接晋升为了从八品的监察御史。

    他算是提前从那两万名的检校御史里脱颖而出了。

    他的晋升,是以一位县公的首级做晋升之阶,是以一个公国的灭亡为踏脚石。

    街道两边,百姓们议论纷纷。

    都在惊叹这个不作不死的家伙,好好的县公当着不舒服吗?非要挖朝廷的墙脚,走私军械,还秔税,也不想想这封地是怎么来的?

    那是朝廷打下来的漠南之地,从突厥人手里夺下来的漠南之地,后来还与薛延陀血战收复的。

    朝廷将这封地分封给韩家,是让他们为帝国守边屏藩。

    他们倒好,不但偷税漏税,还走私军械给敌人。还敢公然抗税,事发后还想要杀官叛逃,这种忘恩负义的家伙,就该抄家灭族。

    不知道是谁,将今天刚从菜场买回来的一个柿子扔了过去。

    柿子砸在囚车上,破碎开来,里面的汁溅了韩瑗一脸。

    马上有人效仿。

    没有柿子,那就砸鸡蛋。

    有人砸萝卜。

    还有人把刚买的白菜扒下几片老菜帮子砸过去。

    一时间,各种鸡蛋柿子菜叶乱飞。

    韩瑗本来还挺清爽干净的身上,瞬间就五颜六色,一片狼籍了。

    百姓们砸的很开心,有人兴奋的大叫。

    几名押车的士兵被误伤,恼火的朝人群瞪眼。

    接下来,百姓们的命中率就大大提升。

    囚车行过,留下一地的菜叶垃圾。

    御史台。

    御史台过去只是一个单纯的监察机构,而如今却有了司法权,还有自己专门的诏狱,负责一些特殊的案件审理。

    眼下这桩全城热议的案子,这桩皇帝和内阁、议院等都下令,要求各地官府官吏、封地封臣们认真学习反思的案子,就是由御史台审理。

    御史台衙门。

    御史大夫郑元璹亲自坐镇公堂,负责主审。大理寺卿、刑部尚书陪审。另外御史中丞、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也陪审。

    议会两院的院长,参议员代表列席旁观。

    几家万份以上销量的报纸,也获得了特派记者旁听资格。

    郑元璹拿起惊堂木往桌上重重一拍。

    “开堂!”

    大堂两侧站着的那两排衙吏立即将手里的水火棍在地上敲击着,嘴里拖长着声音喊道,“威~~~~~~武~~~~~~~~~~”

    啪。

    又是一声重响。

    “带犯人!”

    几名军士将韩瑗父子几乎是拖着上堂。

    “跪下!”军士一声喝,韩瑗站立不稳,跪倒在地。

    韩瑗儿子还想抵抗,被一脚踢在脚弯立即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了。

    “堂下所跪何人?”

    有大理寺的检察官上前,他们做为公诉人向御史台审判庭发言,陈述韩瑗父子所犯之罪行。

    出示证据,人证物证,听证。

    “犯官有何要辨诉的?”

    郑元璹给予韩瑗辨护的机会。

    但在这一件件铁证面前,韩瑗放弃了给自己辨护,表示认罪。

    “我认罪。”

    认罪了就好办了。

    暂时休庭。

    由三法司的这些主审陪审们一起做结案判定。

    最终,当郑元璹重返法庭宣读判定时,韩瑗晕死了过去。

    御史台给韩瑗判的第一项罪名是叛国谋反罪,后面还有走私军火、抗税等总共十一项罪名。

    随便一项罪名都是死罪,何况还有十一条之多。

    “全体起立!”

    “本庭现在宣判!”

    “判处韩瑗剥夺其所有爵位、官阶、勋官以及其所有封地,并判处斩立决,剥夺所有财产充公·····”

    不出意外。

    对于韩瑗这个典型,给出的处罚也绝对严厉。

    斩立决,妻女没官,直系三代为奴流放吕宋劳役。

    家族封地、产业、财产通通没收入官。

    南阳韩氏这一支算是完了,虽然三代直系外的旁枝不受牵连,可主家都灭了,旁枝又岂不受影响。

    韩瑗面如死灰的跪坐在那里。

    “将人犯押入诏狱!”

    三法司已经审理过了,不过按制度,韩瑗是个封侯,因此真要削爵杀头,还得要由议会通过才行的。

    今天这个审判,也算是联合会审,因此议会不需要再审,但这个审判结果需要经过议院大会表决。

    这桩案子特事特办。

    这边结束,人犯押入诏狱,那边魏征就开始回贵族院发起会议表决。

    虽然不少议员对于韩瑗也是有些同情的,也有点兔死狐悲之情。

    可魏征等这段时间,早就在做参议员们的工作。

    三百多个参议员,不时的要被组织起来学习反省,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个案子实际上是皇帝钦定大案,也是早就有了处置决定的。

    所以今天真正开始表决的时候,其实不管大家心里怎么想的,都得保证上面的意图得到贯彻。

    今天谁要是敢在这个表决上,弄阳奉阴违,后果肯定很严重的。

    皇帝能搞韩瑗,要搞个把参议员肯定也没问题。

    当然,大家一起抛弃韩瑗也还是会有些好处的,比如,这次朝廷就着重处置韩瑗等十几个封侯。

    其余一些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