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73章

唐朝好地主-第97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正如倭国朝廷无法有效的控制这些守护大名一样,这些守护大名也一样无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国内领地。

    在各国下面,还有各个分郡,由大豪族控制着,这些大名,只是名义上听指挥,牵头在内政、军事、治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独立性。

    甚至就算是这些分郡的名主,也一样并不完全控制着自己的分郡地盘,他们地盘内,也一样还有许多小豪族。

    整个倭国,就是由天皇皇室、朝廷、公卿,以及下面的各国守护大名,还有分郡的大名,以及地方上大大小小的豪族们控制着。

    这是一种相当松散的上下级关系,甚至各国之间,各郡之间,各家族之间经常交战都是常事。

    只不过有的时候,相互妥协,能够维持着一个平衡。

    前来的各国大名们,其实也不完全是代表着守护大名来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倭国朝廷无力抵抗大华时,他们也开始为自己的家族寻找出路。

    最好的出路,当然还是降华。

    一群大名相互交换着看法,商议着该向大华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说的最多的,还是羡慕松浦清秀,这个老贼,行动最快,占了个大便宜。在九州所有大名之中,松清家族的地盘不算最大的,实力也不是最强的,但却就因为下手早,倒让他捞到极好的待遇。

    一群大名们聊的倒很尽兴,一个个都觉得连松浦清秀都能捞到一个旅长当,那他们这些大名,还有他们后面的守护大名,哪个不应当得到更好的待遇?

    “这旅长上面是什么?”有大名问。

    “听说是师长来的,好像还有军长,还有集团军司令,南北衙大帅什么的。”肥后国的一位大名说道。

    “旅长能统兵五千,那师长能统兵多少?”

    “好像是一万五还是两万来着。”

    “这么多?”那位大名惊叹。

    两万兵,上次整个倭国六十余国大小豪族们一起出兵,才凑了十万人马。平均一国出兵两千不到,如肥前国,下面还有十一个分郡,一个分郡出兵不到二百。

    虽说上次出的兵并不是各国各郡所有的兵力了,但倭国很少常备兵,都是些农民,遇战时征召。平时,各家有点护卫而已。

    按倭国的传统,除了奴隶,所有的壮丁都有责任和义务成为被募兵的对象。然后这些士兵却必须自己补给和养活自己,这有些类似于府兵,又不完全相似。

    这更是一种沉重的兵役,这些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士兵,在倭国统称为防人。防人不是常备军,很不正规性,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农民只能通缴纳重税来免除兵役。

    打仗就得征召农民,必然会影响生产,所以很多时候,倭人的战争,规模都较小,时间也较短,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两万个士兵,哪怕就是对于一个守护大名来说,也是一个他们无法募集到的兵员数字。就算士兵能够自带补给,可大名也得承担不少。征召两万个兵,不但领地里的生产可能耽误,更会把他们直接给拖垮。

    “这要是一个军,那得多少人?师都两万人了,军不得五六万,那一个集团军不得十几万,南北衙一个衙多少,几十万?”

    “大华帝国有南北衙和海军衙门,三衙一共有兵六十万,常备军。”

    一名大华军官笑着过来,站在那里对那些大惊小怪的大名们道。

    “南衙十六卫,北衙十军,每军两万,海军八万。皇协军的编制与大华兵马编制略有不同,现在皇协军只有一个旅番号,编制五千人,下辖三团九营。”

    听说皇协军居然只有一个旅,这些大名们倒是意外了一下,还有点失望。还以为都能当个旅长师长甚至军长什么的。

    “这位将军是?”

    “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刘仁轨。”

    “刘仁轨?对马海战刘仁轨,一战歼灭我大和五万舰队的那个刘仁轨?”

    “海神刘仁轨!”

    一阵阵惊呼之声响起。

    刘仁轨的大名,可是太响亮了。因为对马海一战,倭人甚至都给刘仁轨封神了,直接称他为海神。

    这称呼,喊的刘仁轨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虽然对马海战看起来战绩骄人,但在军界,其实大家没怎么把这场海战当回事,因为换谁来打这一仗,也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十八条一二级的战列舰,谁来谁赢。

    “久仰,久仰!”

    “今日能得见海神真人,真是太激动了。”

    一群大名见到刘仁轨,跟见到偶像一样激动,围在他四周问这问那,就差上前问签名了。

    刘仁轨本来还以为倭国大名们听说他名字后,会对他怒目相视呢,谁知道,居然还这么崇拜。

    真贱,太贱了,简直就是贱到家了。

    怪不得都说倭人有受虐倾向,还真是如此,把他们打的那么惨,结果一个个还就服他。

    “诸位,刘某奉皇太子之令,代表太子殿下,前来会见诸位,听听诸位给九州守护大名的想法。”

    “皇太子殿下不见我等吗?”

    “就是啊,我等千里迢迢从各国赶来,皇太子殿下不见我等吗?”

    刘仁轨呵呵。

    皇太子此前见松浦清秀,不过是千金买马骨,并不是说马骨就真的能值千金。就他们,不过是各郡大名,说好听点,是大名,说的难听点,不也就是个县令嘛。

    堂堂皇太子,岂是你们想见就能见的。

    若是九州守护大名一起前来,说不定还就一起接见下。现在就来几个分郡大名,皇太子才不会自降身份见他们。

    “太子殿下还有公务在身,诸位有什么话要说的,可以对某说,某可以回头转告太子殿下。”

    一群人还想啰嗦。

    刘仁轨咳嗽一声,目光一扫。

    刀锋般的目光扫过,一群大名都老实的闭了嘴。

    “一个个来。”

    肥前国守护使者大内义隆上前一步,“某是大内义隆,肥前国守护龙造寺信隆的家臣,也是高来郡大名。特代表家主来拜见大华皇太子殿下,我家家主愿意归附大华,但是希望得到太子殿下的保证。”

    一名武官为刘仁轨端来一把椅子。

    他坐下,架起腿。

    淡淡的问,“什么保证?”

    大内义隆愣了一下。

    “就是保证大华不会侵占肥前国········”

    “停。”

    刘仁轨伸手叫停了大内义隆。

    “你叫大内什么?”

    “大内义隆,肥前国高来郡大名,我大内氏曾经是肥前国守护······”

    刘仁轨打断他的话,“好了,不用说那么多,某也没有兴趣听你大内氏的光辉历史,大内义隆是吧。我想你是有些误会,我大华此次前来,并不是来拜访做客的,说直白点吧,我们是来征服的。”

    “太子殿下给了你们一个月的期限,是让你们归附投降。我们不会给你们什么不侵犯之类的保证,一个月内你们归附大华,则以后你们就属于大华治下,只要你们缴纳完征服税,那么你们以后就是大华子民,那么你们的私有财产,就将受到大华的律法保护。”

    “你可明白?”

    大内义隆傻眼,这是什么情况。

    “可是,可是松浦清秀归附大华,受到的待遇并不是这样。”

    刘仁轨笑笑,“那是因为松浦清秀是第一个归附的,第一嘛,总得有点奖励嘛。至于你们,错过了这第一,就算是第二,也没有奖励了。该怎么就怎么,投降归顺,缴纳征服税,然后交出兵权、治权,就可以了。”

    大内义隆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接话,其它的大名们也都个个愣在当场。

    不对啊,不应当是这样的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491章 太子妃

    刘仁轨准备向太子回复之时,张璟刚好去码头将妻妾们接回。

    太子妃李丽质和其它东宫妾侍是张超亲自送上船,派天子亲卫一路护送着来到唐津的。

    太子未来起码要在扶桑呆上十年,总不能让太子和妻妾们长久两地分居。上一次张璟一人在琉求,就收了好几房妾侍,弄的和太子妃李丽质关系很不好。因此张超早就给张璟说过,等局势稍定,就将太子妃等送过来。

    不过太孙李晟被张超留在了京城。

    如今大华太子太孙并立,两位都是皇储。只不过太子排在前面,太子将久镇扶桑,因此张超将张晟留在汉京,打算亲自教导。等太孙十二岁加冠后,到时再给他一块太孙采邑,让他也出京历练些年。

    这块太孙采邑,张超打算在辽南、琉求、绥远,或者扶南选一个地方。

    码头上。

    李丽质从船上下来,一登上这块陌生的土地,太子就拿着一件披风上来。

    “一路辛苦了。”

    太子妃接过披风,拢了拢,望着这个熟悉却又变的有些陌生的丈夫,“还好,一路上都是坐船,挺稳的。头一次出海,倒也没有想象中的风高浪急,倒是海上风光挺好,难得的美景。”

    “在海上航行,海天一色,天蓝海蓝,有时确实让人心旷神怡。以后我们都将在这唐津长呆,这里的景色很不错的,有很好的白沙滩,纯净的海水,还有漂亮的山景。”

    “唐津正在修一座临时的太子行宫,就在唐津后的山上,到时在行宫的殿阁高处,就能将大海一揽眼底。”

    太子妃李丽质点点头,“那真挺好的。”

    她淡淡的回了一句,抬头又打量了丈夫几眼,伸手为丈夫拭去了肩上的一点灰尘,“殿下瘦了。”

    “也就是脸瘦了点,其实身上还长了肉。”张璟笑着回答。

    “殿下一切安好,臣妾就放心了,在汉京的时候,一直总挂念着殿下。”李丽质道,夫妻俩其实也是有感情的,只不过这两年似乎淡了许多。

    “晟儿还好吧?”

    “挺好的,臣妾很舍不得,但父皇要将他留在汉京亲自教导,臣妾也没办法。”

    “算了,孩子还小,留在汉京更好些,没必要一路颠簸过来。反正我们以后每年也会回京,到时一样可以看他。”

    东宫妾侍们这个时候也都陆续下船,王氏萧氏等一一过来拜见。

    长子留在汉京,其它的二子三女却全都带了过来。

    一共一妻七妾,皇太子的妾侍也不少。一群女人叽叽喳喳,对唐津这个地方有些出人意料的喜欢。

    本来她们虽然都想早点来见太子,可又担心倭国这地方不好,没想到下了船,看到的唐津,居然跟中原很像,虽然看着小了点,但处处大华的味道。

    “殿下在倭国还好吧,听说倭人拒不归顺?”王氏问道,她现在被封为良娣,又为太子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和兄弟又都在太子的身边做事,在东宫里倒是地位仅次于太子妃。

    只是太子妃所出的长子早早被封为太孙,倒着实让她很受打击。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倭国不过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而已,哪里又知道大华的强大,还妄想着螳臂挡车,那不过是以卵击石。如今孤挥师渡海,在唐津登陆,现在九州岛上的倭人贵族豪强,已经纷纷畏惧,正派人前来请降呢。”

    张璟对于征服倭人很自信。

    仅以军事力量来说,大华与倭国相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而是好几个代次。大华灭倭,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今天九州守护大名派人前来,也正代表着倭人对大华的畏惧。张璟没有去见他们,不全是因为要来接妻妾们。

    他的态度是已经决定了的,倭人只能无条件的臣服。

    先缴纳一笔征服税,然后全面实行大华的律法税赋。倭人若肯,当然一切好说,以后用大华的律法税赋去套这些人,将他们套的老老实实的。若有谁不肯,那他也正好派兵扫除他们。

    先礼后兵。

    这也是分化倭人的一个有效办法,拉拢一批,打一批,这样能更有效更省力。

    坐上打着东宫太子徽号的马车,一路回到了唐津城。

    唐津城已经在扩建之中,城墙在加固,在城外的后山上,还在修建太子行宫,那里将修一座独立的宫城,做为未来太子的行宫。

    将太子行宫修在山上,也更有安全性。

    而以后管理扶桑的各衙门,则在唐津内城之中。

    在现在的城墙外,还要新建一座外城区,外城区将有工坊区、住宅区、商业区,还将兴建学校、文庙、武庙、球场等等。

    周边还要建立军营、卫堡。

    唐津城以后会成为统治倭国的中心,肯定会很繁盛。

    李丽质坐在马车厢里,掀开马车窗帘的一角,看着车窗外的街景。很有中原味道的城市和街道,甚至商铺的招牌和幌子,都是汉字。

    卖着各种商货的铺子,商铺里的那些华商。

    太子坐在一边闭目沉思,李丽质也只看着街景不说话。

    离开了公众视线,夫妻俩似乎一下子又生分了起来。

    李丽质心里很想父亲,不知道同样在中原之外的父亲如今怎么样了。他在那更遥远的美洲,带着武媚和小儿子李弘,一走就是一年多,至今没有音信。距离太过遥远,船只一年才往返一回。

    想起以前和父亲李世民在一起的时光,真的恍如昨日,又似乎极为遥远。父亲在时,那时还是大唐时代。

    她是皇家嫡公主,受尽宠爱。

    张超还是朝中重臣,张璟是大臣之子,有教养长的也高大英俊,两人还是打小就订下的婚。

    结婚前,两人也常能见面,感情说不上好或坏。她打小就知道,自己将来会嫁给这个男人,越长大,越没有其它的想法。

    一切按部就班,长大、嫁人、生孩子········

    她从来没有想过,如日中天的大唐会亡,更想不到那个英雄般的父皇会被放逐,而那个放逐他父皇,那个篡夺大唐江山的人,会是那个过去她很崇拜的张超。

    她与公公和丈夫的关系冷淡起来,她无法再那般亲切的面对他们。

    丈夫甚至还想与她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