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94章

唐朝好地主-第99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东方这个神奇的国度里,儒家一家独大,甚至可以称之为儒教。朝廷全面推行教育,甚至有六年义务小学教育。朝廷出资的学校遍地都是,而许多富商、退休官员,地方豪强也非常热衷于办学校。

    每一家学校里,儒家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

    甚至每间学校,大的学校里还有专门的文庙,小的学校里也都供奉有孔圣等。每到周末,学校里的老师们,还给学区里的百姓们免费宣经布道,讲授儒家经义,以及华夏历史。

    儒家,在华夏深入人心,其地位丝毫不比西方世界里的基督要低,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哪怕是三岁的黄口孺子,都能张口说几句孔子曰圣人云之类的儒家经典语录。

    在中原呆过两年,回法兰克后又继续学习汉语和儒学经典,克洛维也可以说自己是儒家入门弟子。

    他也了解到,大华推行的儒学,与春秋时的儒学,与汉代时的儒学,其实是有不少差异的。

    孔圣虽然依然被尊奉为儒家的圣人,但整个儒家的学说,其实已经是经过了许多改变,这些改变增添了许多新的学说,与原有的一些儒家学说整合为一起,形成了如今独特的大华儒学。

    儒家甚至在皇帝张超的全面推动下,形成了一种儒教,这配合着朝廷全面压制了释道以及其它各种宗教。

    但这儒教,却又不同于西方的天主教或绿教等,甚至不同于本土发展起来的道教,以及外面传进来又在中原改良扩张的佛教。

    这个儒教,尊敬的文宣王孔子,以及四圣十哲七十二贤等,全都是过去先哲贤人,但同时,又包含进了许多新的学说,包括了历史、地理、物理、天文等许多新内容,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学说。

    而朝廷在赋予它儒教的功能时,这个教却又没有什么世俗的教宗、领袖,根本不会影响到世俗的朝廷。

    而皇帝张超以其在儒学里的深厚造诣,他其实已经慢慢的在儒家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皇帝张超隐隐成为儒教的领袖,虽说不是****,但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也确实是巨大的。

    克洛维喜欢儒学,但他更看重的是张超推行的儒学,对他统治大华帝国的帮助,统一思想,还开放民智,让大华的技术等层面始终走在其它国家的面前。

    “陛下,我喜欢儒学,也熟读儒家经典,这次前来,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成为一个正式的儒家弟子。”

    克洛维国王向张超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够在皇帝的主持下,入大华孔庙拜孔子。

    在大华,因为皇帝对儒家的特别重视,使得所有的学校都有孔子像。所有的学生,在入学的时侯,都要拜孔子,举行一个入泮仪式。

    泮,即古代的学校。礼制,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东西页通水,称为泮宫。天子一级的学校,可四周环水,称为辟雍。孔庙又称学宫,最后在孔庙演变成半圆的泮池。

    入泮,既为进入孔学的大门,成为儒家弟子。

    克洛维一个曾经受过洗的天主教徒,现在却提出要入泮成为儒家弟子,这其实已经是相当于要改信了。

    毕竟儒学不仅再是一门学说,而已经成为大华的国教。

    克洛维不但提出想在大华正式拜孔子入泮,而且还说等他回去后,想请一些儒生一起回法兰克,帮助他一起在法兰克建立文庙,传播儒学。

    这个提议确实让张超都很是意外,但也确实让他很有兴趣。

    推广汉家文明,这一直是张超在努力做的。

    汉家文明,代表的也正是华夏的文明价值观,输出文化,对于大华自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就是文化上同化异族。

    大华一直也都在做这些事情,对中原各地推广全民教育,六年小学义务教育,甚至是扫盲班识字班,周末的学区传经布道。而对边疆的少民,也是不遗余力的在搞汉化教育,连那些藩属国,也在推行着汉化。

    如今有外国国王,主动提出要在本国推广儒学,张超自然是愿意的。

    他笑着打量着克洛维,一个很年轻的国王,几年前他们见过一面。那个时候,克洛维还只是法兰克的王子,因为写些欧洲的见闻之类的,在报纸上有些名气,两人那次见面其实也没深谈。

    几年后,他成为大华皇帝,而这位王子也成了法兰克国王。

    拜孔子入泮,还想要皇帝为他主持仪式,这就把事情弄的很隆重,相当于天主教会里的洗礼了。

    这事情,看来他是早有预谋,和他想要让张超为他加冕称帝一样。

    虽然有心机,但这事对大华有好处,并没什么坏处。

    “孔圣讲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国王陛下愿意拜孔子入泮,成为儒家门人,我非常高兴。回头我安排一下,到时亲自为陛下主持入泮仪式。”

    克洛维见事情成功,也是非常高兴,满面笑容。

    张超挽着克洛维的手一起入宫。

    在甘露殿,这两位君主亲切而友好的交谈着,殿中有史官认真的记录下两位君主的对话。甚至还有获得特别采访权的几位记者也在一边旁听记录,陪同皇帝会见克洛维国王的还有大华的首相马周、翰林院长房玄龄等几位帝国重臣。

    一番亲切友好的寒喧过后。

    克洛维也是有些忍耐不住的提出想要请大华皇帝为他加冕称帝的想法。

    法兰克愿意全面加强与大华的合作,他甚至愿意主动拿出许多城市做为通商口岸,并在这些城市划出华租界。他还愿意改信儒教,在法兰克推行汉文明和儒学,他甚至提出以后汉语也将成为法兰克的官方语言、文字之一。

    这些主动的示好,简直就是把自己当成了大华的藩属国。

    法兰克如今的地盘也不小,在诸蛮国里算是较大的。他们的地盘相当于后世法国和德国的大部份地区。在历史上,墨洛温王朝不久后被宫相篡位,开始加洛林王朝的统治,然后查理大位时大加扩张,后来加冕称帝,成为查理曼帝国。

    再后来,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三部分,东法兰克,中法兰克和西法兰克,最后,经过调整,便成为了后世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的雏形。

    克洛维的姿态放的很低。

    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划出更多租界,自己改信儒教,甚至要在法兰克推行儒学汉文化,向大华加大贷款,购买更多军械,甚至提出要向大华借一支军队。

    对克洛维这种搞不定自己王太后也搞不定自己宫相,夺不到权力,就想通过外援来开挂的计划,张超其实很赞成。

    既然内部力量无法破局,那就引外援。

    而且他引大华为外援,虽然大华极为强大,可却因为距离的原因,使得大华并不会对他有太大的威胁。

    这种合作,各取所需,是合作双赢。

    坐在皇帝下手边的马周,凑到皇帝边上低声道,“我觉得这个克洛维国王有些疯啊。”

    “为了掌握法兰克,这算不了什么。”张超回道,“在欧洲带一个法兰克小弟,朕倒觉得可以。对我们来说,其实也不费什么事,但收益却绝不会少。”

    房玄龄点头。

    “臣也以为,克洛维这样的欧洲国王可遇不可求,既然遇上了,就不要放过了。反正也就是点钱和军械再加点雇佣军的事情。”

    “陛下,如今法兰克国内可是王太后和宫相掌权,弄不好,克洛维这么弄会被废,我们的投资可能会打水漂,而且罗马帝国和天主教会肯定也不愿意看着克洛维这样离经叛道。”

    “你说的这些都是事实,但现在罗马和教会最大的共同敌人是阿拉伯人。至于法兰克的王太后和宫相,这个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决定支持克洛维,那他将得到极多的资源,有这些资源,称帝后的克洛维肯定能够夺得大权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522章 义结金兰

    “入泮仪式正式开始,正衣冠!”

    负责主持司仪的是教育总署的署长大儒司马才章,汉京文宣王庙,皇帝亲临观礼。

    今天的这场入泮仪式,场面盛大,不同寻常。

    各大报纸早在几天前,就开始宣传。

    京师上下,都知道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今天要拜孔子入泮,甚至在官方授意下。报刊也早就在炒克洛维国王早年在汉京的生活,以及如今他身为国王却一心向往中华和仰慕儒学,有意要将儒学传授到西方去。

    在司马才章的高声唱喝下。

    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上前,亲自为克洛维整理衣襟。孔颍达身为孔圣人的第三十一世嫡系子孙,在今天这个场合也更显隆重。

    身为翰林院的九位学士之一,他一直还兼任着国子监祭酒之职。

    司马才章也是有名的儒学大家,他站在一侧,高声道,“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人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今天的克洛维也一改法兰克人的衣着习惯,不但换上了儒衫,甚至连他的那头披散及肩的长发,也挽了起来,束发成髻,戴上了冠。

    他神情肃然,表情凝重。

    孔颍达为他正完衣冠,然后由一名当世名儒王恭带着他拜孔子像。

    司马才章在旁边教导克洛维祭拜孔子的仪式。

    “祭拜孔子,我们要行三拜九叩礼,左手抱右手,对,就这样抬到眉的位置,然后先是一个鞠躬长揖。再手下垂,然后跪下,再以拱手的手型,手下去,至地,左手压右手上,呈十字形,投放到手和身体中间的位置,磕三下,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起来,再重复两次,三拜九叩方成。”

    克洛维认真的三拜九叩,对于跪拜一个东方古人,他并没有觉得什么不适的。

    拜天主基督是拜,拜东方儒家孔圣也是拜。

    天主的背后是罗马,而孔圣的背后是大华,方今罗马人都还要向大华求助,那他克洛维直接拜孔圣又有什么不对的。

    仪式的最后,王恭还在克洛维的额头上点上了一点朱砂。

    这点朱砂又称为聪明记、开天眼,寓意从此眼明心明。

    王恭拿笔亲自把克洛维的名字记录在一本名册上,这是大华的学名册,入学学生都会记录在学册之上。因为大华官学都奉儒家为尊,因此学生又称儒生。

    名字录入学册,便成为一名儒家门生。

    张超笑着上前,从孔圣像下扶起克洛维。

    “国王陛下,从现在起,你就是一名正式的儒家门生了。”

    克洛维握着皇帝的手,十分用力,激动之下都忘记了失礼。

    今天克洛维改信儒教,拜孔入泮,这不亚于当年他祖先克洛维一世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礼一样。

    这一刻,无数人见证着。

    为了表示华法两国的友好联盟,大华皇帝张超特与克洛维结为兄弟,张超还为克洛维取了一个汉名,张远。

    就在文庙,入泮仪式之后,百官见证之下,张超与克洛维焚香烧纸,斩白马青牛盟誓,义结金兰。

    “大哥!”

    克洛维对着张超拜倒。

    张超笑着扶起克洛维,“二弟!’

    “大哥。”

    “二弟!”

    两人手把着手,相互大笑。

    这一个头磕下去,克洛维磕出了一个中原皇帝大哥,心中大稳,这一趟大华总算没有白来。

    有了张超这个大哥,他要夺回法兰克的权力还不是易如反掌。甚至要在法兰克实行改革,学习汉家的许多新制度也是能得到许多帮助的。

    “明日,朕为你二弟加冕!”

    克洛维差点喜极而泣。

    加冕称帝,他也要当皇帝了。

    大华天子、罗马恺撒·奥古斯都、波斯万王之王、阿拉伯哈里发,现在,即将又新增一位法兰克皇帝。

    由一位皇帝给另一位皇帝加冕,听起来有些奇怪。

    但按大华给出的解释,虽然给克洛维加冕的是张超,但张超不是以大华皇帝的身份为克洛维加冕,而是以天子的身份为克洛维加冕。

    虽然说天子也意为皇帝,但严格来讲这里面又有些不同。

    张超在登基的时候,是先继天子之位,再继皇帝之位。

    是两个仪式,天子,上天之子,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而皇帝,相当于世俗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原天子和皇帝两个头衔都在一起,其实代表的是两个身份。

    现在张超用天子的这个身份来给克洛维加冕,就体现出了很微妙的意思。

    如果用大华朝廷的解释,天子,上天之子,这天当然是只有一个的。不管他是中原的上天,还是他美洲澳洲非洲欧洲等地,那都是一个天。所以理论上来讲,用这个天子的体系,其实可以把整个世界都套进去。

    这么一来,大华皇帝身为天子,那当然就是整个世界的天子。张超身为天子,自然有资格为这天下的法兰克国王加冕为皇帝。

    因此,克洛维加冕后成为皇帝,听着与张超身份相当,但实际上,在朝廷的这套解释下,克洛维还是要比张超低上一级的。张超不仅是皇帝,还是天子。

    关于这些,克洛维也不懂,就算知道了也不在意。

    罗马皇帝更是早就神化了,成为了神。阿伯位人的哈里发,也称为真主的继承人。而以前波斯皇帝称为万王之王,不管这些皇帝们怎么自称,本质又不会变。

    大华皇帝要自称上天之子,也不稀奇。

    反正他加冕后,就从国王变成皇帝,法兰克也从王国变成帝国。从此以后,法兰克不再是罗马的一部份,他也不再是罗马皇帝的封臣。而且就算是张超为他加冕,他以后也不是张超的臣子。

    他和张超的关系是兄弟,是盟友,两国之间是盟国。至于大华是盟主,那又如何。

    房玄龄站在一边,看着张超和克洛维两人那副深情的样子,都不由的想笑出声。

    可心头却又很沉重。

    大唐贞观之时,也是在张超的主导之下,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