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139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39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喊马嘶之声直冲云霄,数百名匈奴骑士就像下锅的饺子一般纷纷的掉进了河流之中,连人带马被河水卷进了冰层底下。那些略通水性的人则在冰凌之中挣扎,希望能够爬到冰层上去,冰面上虽然平整如镜,但冰层下面的水流却是刺骨汹涌。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二百一十五 文姬归赵【谢盟主加更】

    (这章是为了感谢前天【繁花尽散】同学升盟主的加更,一直没来得及,今天补上,最后求下月票、推荐票)

    看到数百骑胡狗连人带马纷纷坠进黄河之中,被汹涌的河水卷进冰层底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赵云的心中直感到莫名的痛快,血债就要血偿,你砍我汉人的头颅,我就拿你胡狗的首级偿还!

    “胡狗,头颅拿来!”

    赵云将长枪上匈奴当户的尸体抛进冰凌之中,翻身下马,一手持枪一手提剑,冲进了飘飘浮浮的冰凌之中,来回的闪转腾挪,上下跳跃。

    每踏上一块冰凌,手中的利剑就砍下一颗匈奴头颅,不管披发的还是编发的,也不管坠结的还是索头的,只是一剑下去,头颅便飞了起来。

    不过腔子里的血箭还没喷出来,就被汹涌的河水漫过,变成一泓暗黄色,朝着东方流去,瞬间就被卷进了冰层底下。

    赵云踩着冰凌一路闪转腾挪,从断裂层的东面向西面一路掩杀过来,除了被河水卷走的尸体之外,其余一百一十六人,尽皆斩首。

    赵云浑身上下也被血水与河水侵透,但看着不远处的汉人尸体,赵云胸中的怒火依然在熊熊燃烧,丝毫没有寒冷的感觉。

    “汉人吃我一刀!”

    看到赵云步战,铁木真壮着胆子,催马扑了上来。

    这汉将如此骁勇,若是能趁着他疲惫又没有坐骑之际,砍了他的脑袋回部落,必然可以让所有匈奴人当做英雄,所以铁木真不惜铤而走险。

    铁木真催马掠过,大刀力劈华山。

    赵云侧身闪开,手中银枪白蛇吐信,奔着铁木真的马臀部就扎了过去。

    铁木真挥刀格挡,堪堪将赵云的枪挡开。刀枪相交,两人虎口俱都一麻,齐齐在心里道一声“好大的力量!”

    铁木真拨马回头,再次扑了过来,又是一刀凌空劈下。

    赵云“苏秦背剑”,长枪横架,用枪头将铁木真的大刀分毫不差的架住,同时一脚踢向铁木真坐骑的两条前腿。

    “咔嚓”一声,马腿自腿踝之间折断。

    匈奴马发出一声惨呼,马失前蹄,将铁木真从马上掀了下来。

    “胡将受死!”

    赵云一个箭步跨前,手中长枪奔着铁木真的咽喉就刺了过去。

    “哲别救我!”

    铁木真一边扭头躲闪,一边大喝一声。

    哲别恰好催马来到,看到铁木真落于险境,急忙弯弓搭箭,奔着赵云的脑门就是一箭。

    说时迟,那是快。

    哲别的利箭疾如流星,奔着赵云射了过来。

    不用去看,赵云本能的侧身躲闪,只觉的左肩一麻,顿时传来一阵锥心的疼痛,肩膀却是已经被哲别射中。

    但右手中的长枪却已经刺中了铁木真的耳环,大喝一声,硬生生的将铁木真的半块左耳撕裂了下来。

    同时飞起一脚,将冰面上一块锋锐的冰凌踢了起来,向着策马而来的哲别踢了出去。带着风声,迅疾如雷。

    哲别策马冲的太快,再加上没料到赵云竟然脚踢冰凌做暗器,不及躲闪,被锐利的冰凌一下子刺穿了眼睛,不由得大呼一声“痛死我也!”,在马上摇摇欲坠。

    铁木真趁机翻身上马,与哲别共乘一骑,落荒而逃:“常山赵子龙,刺耳之仇,早晚必报!”

    临走到蔡文姬身边之时,不由得怒从火起,摘了马鞍上的长矛就要刺向蔡文姬,被杏儿挺身挡住。虽然透背而出,却是死死也不肯放。

    眼看着赵云提枪大踏步的冲了上来,铁木真拨马而走,边逃边大声招呼:“都跟着我撤退,当户死了,现在我是统领!”

    一千多匈奴骑兵被赵云解决了三分之一,大当户屠苏孤身死,千夫长铁木真丢了半块耳朵,神箭手哲别瞎了一只眼睛。其他的匈奴人已经纷纷胆寒,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大汉骑兵杀过来,当下跟着铁木真向北仓惶撤退而去。

    这一场屠杀与反屠杀,血腥而残酷。

    但在这乱世之中的百姓已经见惯了死亡,活着的人庆幸自己还能活下去,甚至不敢再留下来埋葬亲人的尸体,谁知道匈奴兵是否会卷土重来?也顾不得向赵云道谢,纷纷再次度过黄河向南逃命去了。

    蔡琰自己朝不保夕,族人也是危如累卵,随时都有可能被杀头。蔡琰对于杏儿的死亡也只是抹了几把眼泪,在这世界上活着不容易,死却是随时都会面临的事情,眼泪再多也会流干!

    起身来到赵云面前,满怀感激的问:“壮士,伤无大碍吧?”

    赵云咬着牙齿将羽箭从箭头上拔下,幸好并没有淬毒:“没有大碍,应该死不了!麻烦娘子把我马匹上的包裹拿来,里面有创伤药!”

    来到避风之处简单的处理了伤口,赵云向蔡琰拱手道谢:“多谢娘子援手!”

    “壮士这是说哪里话,要不是你的出现,这千余百姓要全部遭殃了。昭姬在这里应该代替所有的百姓谢谢壮士的大恩!”蔡琰低着头向赵云道谢。

    赵云叹息:“唉,来的晚了一些,还是死了许多无辜的百姓!”

    蔡琰神色亦是黯然:“赵壮士单骑退胡兵,这份武勇已经足以让天下人震惊,不是你的错,壮士更不应该自责!”

    问过蔡琰的姓名之后,赵云方才知道这女子竟然是大儒蔡邕之女,不由得肃然起敬:“原来是蔡先生之女, 倒是子龙失敬了!不知蔡娘子准备去往哪里?”

    “欲往河东亲戚家避难。”蔡琰低头说道,不太好意思提起去以前的婆家。

    赵云略作思忖道:“听闻蔡先生被杨素下在了大狱,不如我带蔡娘子去江东。你去金陵求见天子刘辩,让他修书一封给杨素,让杨素赦免蔡先生之罪。或许杨素会给江东的天子几分薄面!”

    蔡琰喜出望外,跪地道:“若是如此,昭姬愿意持帚伺候壮士,为奴为婢,毫无怨言!”

    赵云扶起蔡琰道:“昭姬娘子言重了,胡狗不灭,天下不平,赵云注定要浪迹天涯,拯救苦难,却是不敢耽误了昭姬娘子!”

    当下两人共乘一骑一路向南,傍晚时分来到一座小县城,找了医匠为赵云包扎了箭伤,然后在客栈里暂住一宿。

    次日清晨,在饭馆里用餐的时候忽然听闻传言纷纷,都说大儒蔡邕在狱中悬梁自尽,其家眷则被送进了类似后世教坊司的机构,充作奴婢每日干粗活累活。

    蔡琰听后,回到房间里痛苦失声。

    赵云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待蔡琰哭够了,方才询问:“蔡先生身亡,看来暂时没必要去江东了。不知道娘子下一步做何打算?”

    蔡琰泪如雨下,两眼茫茫:“天大地大,乱世之中,岂有一介女流落脚之处,愿跟在壮士身边伺候,还望壮士莫要嫌弃!”

    赵云面露难色:“可是子龙现在只想游侠天下,拯救难民。只恐连累了昭姬娘子!”

    “昭姬身无分文,已经无处可去。愿追随壮士身边,为你缝缝补补,粗茶淡淡,无怨无悔,做个婢女也心甘情愿!”蔡琰满怀伤感的请求道。

    赵云也不忍心赶一个弱女子离开,点头道:“既然如此,昭姬娘子便先跟在赵云身边吧!等将来有合适的机会再为你另谋出路,云现在负了箭伤,便暂时在这县城盘桓一段时日再说吧!”

    “多谢壮士收留!”

    蔡琰喜极而泣,向着赵云肃拜施礼。自此与赵云暂时在河南境内的小县城住了下来,等着赵云箭伤之后再做打算。

    金陵城,乾阳宫。

    阳光照耀进御书房中,今日的温度比昨天暖和了许多。

    早朝散去之后,刘辩一面在书房里看各地传来的奏折,一面等待着陆康领着孙子陆文龙来见自己。

    “启禀陛下,陆廷尉求见!”

    郑和抱着拂尘,小心翼翼的征求刘辩的意见。

    “速宣!”

    刘辩大喜过望,放下了手里的奏折,吩咐郑和把陆康祖孙带进来。

    片刻之后,陆康祖孙一起来到御书房施礼见驾。刘辩悄悄打量陆文龙,只见他身高八尺有余,体型修长健壮,星眉剑目,器宇不凡,一看就是不凡之才。

    “听令祖父说你擅用双枪,想来必然身怀绝技,可在朕面前施展一番,让寡人开开眼界!”刘辩笑着对陆文龙道。

    “文龙领命!”

    当下,刘辩在前,陆氏祖孙随后来到了太极殿台阶下面的空旷之处。

    陆文龙接过卫疆准备的两杆枪,在天子面前施展开来,只见两条长枪犹如两条蛟龙,上下翻飞,银光闪烁,直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到精彩之处,刘辩鼓掌叫好,就连卫疆也心悦诚服,自叹不如。

    刘辩背负双手,高声宣封:“陆小将军果然身怀绝技,我汉军有你加入,如虎添翼。将来必然能够为国立功,朕现在册封你为裨将军,暂时跟在秦叔宝将军麾下效力。待他日立下大功之后,将来再做封赏!”

    陆文龙喜出望外,跪地谢恩:“多谢陛下厚爱,小臣必然为陛下赴汤蹈火,虽马革裹尸,百死不惜!”

    刘辩笑容可掬的将陆文龙从地上扶起夸赞了几句,正说着话突然有宫女自后宫来报:“启奏陛下,冯美人马上要生了,太后让你去后/宫!”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二百一十六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伴随着一串清脆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乾阳宫首席稳婆虞氏抱着一个婴儿笑逐颜开的走了出来:“恭喜太后,恭喜陛下,冯美人又为皇室添了一位小王子!”

    虽然不如第一次那般欣喜,但何太后却也是笑的合不拢嘴,从稳婆怀里接过第二个孙子,满脸喜悦的道:“真是上苍保佑,皇帝比你父皇当年强多了!你父皇活了一辈子,膝下生了三十多个公主,却只有两个儿子!而我的皇儿才生了两个,便都是男丁,真是可喜可贺!”

    能够诞下男丁,这让冯蘅颇为感到扬眉吐气,撒着娇央求道:“请陛下为孩儿赐名,赐封地!”

    冯蘅跟了自己一年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床上能够放下身段伺候,让刘辩度过了不少性福的夜晚,所以刘辩也不想过于亏待了这个女人!人嘛,都要将心比心,武如意现在都升到九嫔中排名第二的昭容了,也是时候该把冯蘅的封号擢升一级了。

    略作思忖之后,刘辩朗声道:“朕为此子取名恪,寓意君恪君道,臣守臣则,君明臣贤,则四海升平。乳名则由爱姬自己取吧!”

    “谢陛下为恪儿赐名!”冯蘅在床上道声谢,接着催促,“还请陛下为恪儿赐封地!”

    刘辩略作考虑之后,慎重的给冯蘅的儿子刘恪赐了封地:“我儿刘恪暂时封做北海王,待弱冠之后,再另赐封地!”

    听了天子的封赐,冯蘅心中一阵失望。、

    与唐婉的儿子刘齐相比,儿子刘恪虽然也是王,但却不可同日而语。刘齐被封做吴王,这可是将来的一方霸主,即便成年之后的王子,能够被封赐到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也是莫大的荣幸!

    虽然冯蘅心中有些失落,但表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强颜欢笑道:“多谢陛下赐封!”

    以刘辩对冯蘅的了解,甚至不用去看他的脸色,就知道冯蘅心里的想法,心平气和的解释道:“爱姬勿要多心,朕之所以不封恪儿为一字王,盖因现在群雄并起,朝廷有名无实,自然不可与太平盛世相提并论。朕要以此提醒自己与将来的诸子,时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不可放任松弛!扫平诸侯之前,除嫡长子刘齐之外,将不再分封任何一字王!”

    汉朝皇帝的儿子在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将会被封赐王爵,而其中以秦、晋、齐、楚四个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封号的王位最为尊贵。其次就是周、鲁、赵、魏、梁、燕、吴、代、韩、宋、越等战国小国家次之,这些封号就是世人眼中的一字王。再向下一个档次就是二字王,譬如长沙王、中山王、渤海王、常山王等这些以郡国为封地的稍微次之。冯蘅的儿子刘恪受封的北海王就是二字王。

    听了刘辩的解释,冯蘅稍稍心安,再次拜谢:“臣妾谢陛下册封,岂敢怀有二心!”

    打一个巴掌也得给一个枣吃,刘辩又宣布道:“美人冯氏诞下王子刘恪有功,自即日起,擢升为九嫔之一的淑仪。”

    目前皇宫之中仅有三位嫔妃,除了正妻皇后唐婉之外,穆桂英是九嫔之首的昭仪,就连还没入宫的武媚娘都被赏赐了昭容的封号。而自己还只是一个美人的封号,这让冯蘅感到抬不起头来,现在孬好跻身进了九嫔的行列,总算让冯蘅稍稍松口气。

    天子喜添第二个男丁,乾阳宫自然少不了庆贺一番。再加上武如意进宫之日又将临近,整个皇宫内更是到处悬灯结彩,金陵城一片喜庆。

    穆桂英的产期在三月中旬,已经越来越近,看到唐婉与冯蘅连续产下儿子,这让穆桂英的压力陡增,每日都有些忧心忡忡,与之前的豪爽洒脱仿佛变了一个人。

    刘辩察觉了穆桂英的心事之后,安慰道:“桂英莫要担心此事,当初若不是你临危救驾,哪有现在的寡人?你随朕一路杀到江东,助寡人开朝建制。朕东征西讨之时,你坐镇后方,让朕免除了后顾之忧,这份功劳不输任何人,朕岂会因为你生了女孩而冷落你?”

    听了刘辩的安慰,穆桂英宽下心来,依偎在天子怀里,嫣然笑道:“当初臣妾救驾之时,陛下比我还矮了一头呢!将近两年的时光下来,却已经比臣妾高了半头,真是让人感慨呢!”

    “哈哈……谁说不是?当初朕想亲吻你一番还得踩着凳子。因为力气没你大,可没少被你欺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