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170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70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岳云的力气如此逆天,黄月英吓得闭上嘴巴不敢说话了,更是断绝了逃跑的念头。

    后面的黄氏家丁也看明白了岳云来者不善,纷纷提枪挥棒拼命的策马追赶,一边大呼小叫:“前面的小强贼快快放下我家娘子,否则被我等赶上,乱棒打死!”

    “哼……尔等也得有这本事才可!”

    岳云冷哼一声,催马向前,手里的槐树枝大开大阖,三下五除二的就把黄家的六七个家丁全部扫落在马下。

    然后大声道:“尔等听好了,我不会为难你家小娘子的,我只是带她走一趟青州!你们速速赶往邓县,把此事告诉黄承彦老儿以及诸葛玄,说若是不让孔明去青州,我就把他女儿……送到土匪窝里做压寨夫人!”

    话音落下,岳云载着黄月英拨马向东疾驰而去,反正自己兜里有钱,虽然路途不熟,但鼻子下面不是有嘴巴嘛!

    黄氏家丁无可奈何,只能垂头丧气的来到邓县把此事报告了黄承彦。

    此刻诸葛玄正命下人置办了酒菜款待这位老友,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由得面面相觑。

    “这、这可如何是好?”

    黄承彦又惊又急,他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尤胜两个儿子,突然听闻被人掳走,不由得心急如焚。

    诸葛瑾放下了手里的竹筷,心说怪不得一上午没看见这小祖宗,原来跑到黄家滋事去了,但木已成舟,岳云已经把人掳走了,自己也无可奈何。

    只能向黄承彦拱手道:“黄叔父勿忧,那顽童随我一道而来,虽然顽劣了一些但本性不坏!况且是镇守宛城的大将岳飞之子,系出名门,料来无虞!”

    “黄叔父放心,应详兄弟虽然顽劣,但人并不坏,他不会为难月英妹妹的!”诸葛亮一边在下面斟酒,一边安慰黄承彦。

    诸葛玄略作思忖,抚须道:“事已至此,只好让孔明跟着子瑜走一趟青州了!若这岳云说的是真,金陵天子果真如此器重孔明的话,必然会善待于他!”

    “吾只是想让这孩儿留下来向水镜先生以及庞德公讨点学问,谁料想会横生枝节!”黄承彦摇头叹息。

    诸葛瑾拱手道:“陛下身边也有卢植、黄琬、孔融等名士,若是肯加以栽培,孔明的受益必然会比留在荆州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葛玄颔首道:“卢植大人、孔融先生皆是海内知名的大儒,若是能够得到他们的提携,自然远胜呆在荆州求学。只是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十二岁的孔明一脸古井不波,微微笑道:“亮一切都听从叔父大人与兄长的安排!能够为复兴汉室效力,自然是人生之幸!”

    黄承彦点头道:“只好如此了!待孔明到了青州之后,见了月英可要好生善待,莫要让老朽挂念!”

    诸葛亮对于刚才的婚事丝毫未知,一头雾水的道:“不知黄叔父此话怎讲?”

    诸葛玄咳嗽一声,在旁边把这桩婚事说了一遍,最后以斩钉截铁的态度道:“有叔父做主,这桩婚事就算定下了,从今以后你要好生善待月英,不可让她受苦!”

    诸葛亮一副好孩子的表情,也不问黄月英长什么模样,拱手道:“小侄遵命!”

    又向黄承彦拱手道:“黄叔……岳丈大人尽管放心,岳兄弟绝无恶意,月英妹妹不会有任何危险。我这就随兄长走一趟青州,等见了月英妹妹必然派人把他送回荆州!”

    黄承彦苦笑道:“只怕荆州也没有三两年的安稳了,还送回来干嘛?让你兄长主持,你们就拜堂成亲吧!”

    “黄叔父直管放心,小侄必然会给弟媳一个风光的婚礼。”诸葛玄拱手承诺。

    诸葛玄又叹一口气:“既然孔明要去青州,那就把老三留下吧,我以后会好好的栽培,让他成才!”

    黄承彦催促道:“我那妻妹最宠月英,若是此事闹大了,只怕子瑜与孔明就走不掉了,事不宜迟,快快上路吧!”

    商议停当,诸葛瑾便与诸葛亮背起早就收拾好的行囊,带着来时的两个精锐护卫,各自骑乘一骑,快马加鞭直奔东方而去。(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二百六十二 大难将至

    ps:看《三国之召唤猛将》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转眼进入了六月中旬,天气酷热难耐。

    刘辩站在剧县城头,望着城外树荫下十几万面无菜色的百姓,不时的举目向南眺望,对于糜竺的运粮队伍望眼欲穿。

    这段时间以来,各地捷报频传。

    在胶东方面,太史慈、赵匡胤成功的歼灭袁绍残部,将整个胶东半岛完全掌控在了手中。

    刘辩从王猛之谏,在保留东莱郡的前提下又以高密为治所,增设了胶东郡,下辖沿海五县。以王猛为青州刺史,全权处理北海、东莱、胶东三地的政务。

    又命太史慈、赵匡胤提兵向西进军,屯驻在剧县正北方向八十里的益都县境内。

    一来封锁咽喉要道,防止袁氏对胶东半岛的反扑;二来与屯驻在剧县的主力人马形成掎角之势,钳制据守临淄的袁谭军团,伺机拿下整个齐国,将战线向西推进。

    至此,整个胶东半岛肃清,除却小股盗匪之外,再无敌对势力。

    刘辩遂命郑成功在船队登陆的胶东海岸建筑港口,成立青州水师。但因为财政紧张,缺钱少粮,郑成功的港口建设进展的极为缓慢。

    在兖州方面,秦琼、常遇春一路所向披靡,十一战皆捷,大破青州黄巾。

    成功的从青州黄巾手中收复了失陷的任城国、东平国两地,将两地下辖八座县城全部收复。斩杀黄巾叛党四万余人,俘获精壮五万,夺回老幼妇孺三十万。

    任城国、东平国是以前藩王的封地,地理位置在刘辩穿越之前的济宁、邹城一带。疆域狭小,东平国下辖只有五县,而任城国的下辖更是仅仅只有三座县城。

    故此,刘辩大笔一挥,将任城、东平两个郡国合并,以城墙高大的古都曲阜为治所,设置一个崭新的鲁郡,仍然归青州刺史王猛管辖。

    这样一来,整个山东大地已经被刘辩占据了三分之二,并且通过驻兵平阳、莱芜一带的薛礼兵团把鲁南与胶东半岛连接成了一个整体,版图大幅增加。

    唯一让刘辩感到不爽的是,陶谦这老匹夫在琅琊上不肯让步,坚持要收回徐州治下。这样的话,鲁南与胶东半岛的联系需要绕道平阳,走山路险峻的沂蒙山区,让两地之间的物资运输要平白无故的浪费不少时日!

    “陶谦老儿休要猖狂,且让你蹦跶几天!待朕将袁绍从青州击退,便挥师南下,不仅要重新夺回琅琊,还要把整个徐州吞并,让齐鲁大地与江东六郡连为一体!”

    在秦琼、常遇春的强大攻势之下,青州黄巾节节败退,只能退据山阳、沛国两地。将主力大军屯驻在昌邑、沛县据城死守,凭借着人多势众的优势与汉军僵持。

    看到青州黄巾孱弱不堪,曹操从郭嘉之言,果断的派遣夏侯渊、乐进率三万人离开了并州,渡过黄河向南进军。然后快速穿过本方势力控制的濮阳、鄄城、定陶等地,从西方直插青州黄巾的后背,希望能够抢在汉军的前面拿下山阳、沛国两地,拓展本方疆域,壮大实力。

    现在让刘辩感到头疼的不是曹军来抢地盘,而是秦琼、常遇春每天都源源不断的把俘获的青州黄巾输送回了北海。

    到目前为止,在剧县城下等待安置的百姓已经多达十五六万,而且从鲁南沿途押解而来的老弱妇孺仍然络绎不绝,后面还有十七八万人在路途上辗转呢!

    刘辩进军青州的三大战略目标:第一,解北海之围;第二,击退袁绍,掌控青州;第三,击破黄巾,收编人口。

    收编黄巾人口说起来容易,但这么巨大的数目,吃饭实在是一个难题。一下子新增了三十多万人,就算省吃俭用,每天下来也要消耗五六千石粮食。而从江东向齐鲁大地运输粮草,路远崎岖,至少两个月才能运到。

    眼看着剧县的粮仓就要见底,刘辩与王猛的心情日渐沉重,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徐州的糜竺身上。现在看来,当初用琅琊做条件向陶谦“借”粮,实在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剧县城下这些被俘获的“青州黄巾”准确的说应该被称作难民,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人愿意加入黄巾军,只是被叛军强行裹挟,然后放火烧掉了他们的村庄,导致这些人无家可归。然后被叛军武力逼迫,才让他们沦为了“青州黄巾”。

    面对这些曾经的子民,刘辩这个大汉天子肯定不能袖手旁观,任由他们自生自灭。想办法解决粮食问题,是刘辩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因为缺少粮食,这些从任城、曲阜一带跋涉了五百多里来到剧县的百姓沿途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一路走来,体格孱弱染病死亡者不在少数。

    站在城头,望着成群结队的难民围拢在一棵棵大树底下剥树皮摘树叶,充饥果腹。只是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让剧县城外的上万棵树木全部枯萎,刘辩心中的难受实在是无法形容!

    “既然要做皇帝,就不能让自己的治下发生大规模饥荒,朕一定要竭尽能帮助这些难民度过这场难关!”

    自从来到北海之后,刘辩就把黄罗伞盖的仪仗撤掉了,民生如此艰难,自己怎能再高高在上?望着城外饿蜉遍地,刘辩的心几乎在滴血。

    回头问身边的北海郡丞:“粮仓中还有多少粮食?再均出来一些给百姓每日增加一餐吧,在这样吃树皮下去不是办法!”

    郡丞一脸为难的道:“回陛下的话,剧县粮仓中的粮食已经仅剩五万石,这是供应魏延、太史慈两位将军所部的军粮,不能擅动啊!”

    魏延军团兵力有四万人,太史慈军团两万五,两个军团加起来每天消耗的粮食大约为三千石左右。而剧县粮仓现在仅剩五万石粮食,意味着魏延、太史慈两个兵团只有半个月的余粮,已经拉响了缺粮的警报,这可怜兮兮的粮食的确不能再动了!

    刘辩脸色如霜,问身后的卫疆道:“江东运输的粮食走到哪里了?”

    “回陛下,因为江淮地区暴雨连绵,一直被困在寿春一带,无法前进。而且,这批粮食十万石已经被雨水淋湿,为了避免发霉,可能还需要天晴之后晾晒一段时间。估计……再有一个半月才能进入青州!”卫疆有些沮丧的回答道。

    “还要一个半月吗?看来短时间是指望不上了!”

    刘辩站在城头,任凭烈日炙烤,摇头喃喃自语一声,“幸好陶谦同意借粮了,有了糜竺送来的三十万石粮食,至少可以让这些难民维持三个月,一直到秋天吧?

    又问道:“糜竺的运粮队伍走到哪里了?”

    “回陛下的话,来自下邳的运粮队伍已经过了琅琊阳都,估计再有六七天左右就能抵达北海!”负责哨探这一条线的文鸯躬身答道。

    “还好!难民的生死就全部寄托在糜子仲身上了,这批粮食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刘辩欣慰的点点头,大声的吩咐卫疆:“朕命你率骑兵三千,即刻向南接应糜竺的运粮队伍,务必安然无恙的送到剧县,不得有误!”

    “诺!”

    文鸯答应一声,快步下了城头。

    从城中驻军中点起三千骑兵,扬鞭策马,卷起一路烟尘,向南而去。

    刘辩再次把目光转向郡丞:“虽然粮食紧缺,但朕也不能眼看着遍地饿蜉死在北海城下,再拨出两万石粮食均给百姓,让他们每日吃上三餐,补充下身体。你看看这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朕于心何忍?”

    “啊……再拨出两万石来,军队的余粮可就只剩下十天左右了?饿死灾民事小,动摇了军心那可就是大事了!”郡丞作揖苦谏。

    刘辩表情凝重,沉声道:“胡说!军心是大事,但灾民的生死亦是大事!人命岂有贵贱?余粮还能维持十天就够了,那时候糜竺的粮食就送到剧县城下了!”

    顿了一顿,郑重的道:“自今日起,朕每天只用两餐,粗粟米饭配一个菜肴即可!”

    卫疆亦是跟着道:“臣愿意效仿陛下,每日只用两餐!”

    在卫疆的带领下,城头上的御林军齐声呼应道:“我等愿效仿陛下,每日只吃两餐!”

    刘辩三百六十度朝着城墙上的众将士拱手致谢:“诸位将士,害你们跟着朕受苦了!”

    又召唤使者上前下达了一道口谕:吩咐秦琼、常遇春以后再俘获到黄巾老弱,不必全部遣返回青州,要把青州缺粮的严峻情况告诉他们,说服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南下江东去寻求生路。由官方组织他们前往鄱阳、庐陵、建安这些地广人稀的山区开垦土地,在乱世中求生。

    使者去后,刘辩正要走下城头回刺史府处理政务,忽听得城下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以及一阵清脆的喊声。

    “陛下,我回来了,俺岳云回来啦!”

    突然听到岳云归来,刘辩心中一阵喜悦,莫非自己马上就可以见到孔明了?

    用手遮在额头上阻挡强烈的阳光,极力向城下眺望,只见岳云单骑而来,并没有看到诸葛瑾等人的身影,反而在他的背后载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

    这让刘辩不由得满腹疑惑:“这混小子,我让他陪着诸葛瑾去找孔明,怎生弄了一个媳妇回来?你到底是要搞哪样?”(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二百六十三 超级属性

    ps:看《三国之召唤猛将》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