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240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240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秀清安抚道:“全胞勿要忧虑,反正庐陵已经得手,扬州南部再无大城险关,我军可以一路向北,直抵南昌城下。可让将士们在城中休整一夜,明日再继续追赶汉军不迟!”

    洪秀全当即传下命令,让老弱妇孺在城外驻扎,本部最精锐的人马进入庐陵城,在百姓的房屋里,大户人家的厢房中休整一夜,明日再继续向北追赶汉军。

    夜幕降临,北风渐起。

    庐陵虽然地处南方,但到底是正月时节,冬季尚未完全过去,天色黑下来之后,气温就下降了许多。许多太平军缺少棉衣,夜间很是难熬,听说庐陵城完全空了,除了洪秀全麾下的精锐之外,杨秀清部下战功赫赫的部曲,也一股脑的涌进了城中,寻找民居夜宿。

    不过小半夜功夫,偌大的庐陵城便挤进了七八万太平军,俱都是太平军的精壮士卒。而那些战斗力较弱的部队,以及老弱妇孺则没有这份运气了,只能在城外安营扎寨,接受北风的摧残。

    连续一个多月的征战下来,太平军早就人困马乏。再加上夜色漆黑,进了城的太平军难得有一个舒服的栖身之所,不多时便纷纷进入了梦乡。庐陵城内到处鼾声大作。

    庐陵城外面一遭都是太平军的营寨,北面又有鳌拜、萧朝贵的大营,就算汉军扎了翅膀也难以飞进庐陵。下榻在太守府的洪秀全、杨秀清非但没有叮嘱部曲加强防备,反而吩咐他们夜间好生歇息,天亮之后要猛追汉军,一路高歌,直捣南昌。

    到了下半夜时分,北风更盛,裹挟着枯草在天空打转,怒吼声让人只感到头皮发麻。

    卢象升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挥手下令:“放火!”

    得了卢象升一声命令,在地道里憋了半天半夜的汉军从十几个出口悄无声息的钻出地道,点燃了大火。

    不消片刻功夫,庐陵城十几个方位同时燃起了熊熊大火,那些被卢象升刻意堆积的柴草枯枝,在硫磺、火硝的助威之下,在北风的咆哮之下,越烧越旺,火光冲天,火苗窜起几丈高。

    一时之间,庐陵城内到处都是人肉烧焦的味道,各种惨叫哀嚎声甚嚣尘上。许多民居都是茅草房,在大火的燃烧之下,瞬间就坍塌下去,把成千上万正在熟睡中的太平军埋葬在了火海之中。

    洪、杨二人栖居的太守府也燃起了熊熊大火,看着漫天火光,庐陵城仿佛变成了一座火炉。洪秀全急忙下令突围冲出城去,在心腹死士的护卫之下,向城门冲锋,在大火的炙烤之下,不断的有人倒在地上,然后被疯狂乱窜的火苗吞噬,发出焦糊的味道。

    洪秀全、杨秀清在心腹死士的护卫之下,拼命冲到了南城门,却发现城门不知何时被堵上了大量的柴草,此刻火苗蹿的比城内的还要高,要想冲出去几无可能。若是外面的人不来救火,城里的人只能被这场大火生生烤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三百七十 突破巅峰

    “把被子浸水披在身上,冲出城去!”

    天知道城外的人马有没有被这场大火吓傻,与其坐以待毙等着城外的人来救命,还不如想方设法冲出城去。危急关头,杨秀清急中生智,高声下令。

    洪杨夜宿的太守府已经被火海吞噬,只能冲进附近还没有起火的民居,与一些士卒抢夺被褥。得了杨秀清的提醒,许多士卒知道要想活命还得靠着浸透了的被褥救命,自然不肯献出来,生死关头,还管什么大贤良师?

    “给我杀!”

    洪秀全拔刀捅死了几名兵卒,狰狞毕现。现在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以往那谆谆善诱的师长风范,济世救人的天父之子,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洪、杨的心腹随从已经被大火烧烤的口干舌燥,皮肤干裂,得了洪秀全一声吩咐,纷纷拔刀,见了披着被子乱跑的太平军就是乱刀砍下,穷凶极恶的抢夺了百十条棉被。

    然后寻找了一口水井,拆了几床被子做井绳,把棉被纷纷浸泡透了,然后包裹住身体,向城外冲去。四门大火熊熊,火光冲天,即便裹着湿透了的被子,也是难以冲出城去。

    还是杨秀清急中生智,高喊一声:“上城墙!”

    百余名心腹随从立即簇拥着洪杨二人登上了城墙,此刻城墙上已经密密麻麻的聚集了数千名被烧的晕头转向的太平军。只是庐陵城高五丈有余,楼下的援兵还没有赶过来,一时之间也下不去城墙。

    虽然城墙上没有燃烧物,但整个庐陵城变成了一座火海,仿佛一座炙热的火炉,直把城墙烧烤的烫手。人站在城墙上面,被城里冲天的火光炙烤的皮肤生疼,嘴唇干裂,眉毛蜷曲,眼冒金星,许多人捱不住,两眼一黑,便跌下城头。

    无奈之下,洪秀全再次把屠刀对准了太平军的士卒,一口气斩杀了数十人,然后脱掉了他们的衣衫,绑在一块结成绳索,从城墙上垂到地面。

    在心腹的保护之下,头发、眉毛都被烧焦,脸颊都被烤糊了的洪秀全与杨秀清死里逃生,狼狈不堪的下了城墙。手下的心腹紧随其后,缀绳而下。

    此刻那些还没有葬身火海的太平军纷纷效仿,或者用棉被沾水,或者用衣衫沾水,争先恐后的冲上城墙。危急关头,许多人自相残杀,争着把死者的衣服编结成绳索,然后缀在城墙上,向城下逃命。

    大半夜下来,除了被大火烧死的太平军,死在自家人刀下的无辜亡魂,也是不计其数。直到城外的太平军将领率部扛着云梯来救人之后,城墙上的太平军才停止了自相杀戮,纷纷逃命。

    看到庐陵城起火,驻扎在城北的萧朝贵大惊失色,急忙率部拿着锅碗瓢盆从附近的河流里取了水,前来救援,一面在城墙上竖起云梯,搭救城内被困的同伴。

    而鳌拜见此情景却心中暗喜,只要把洪杨烧死了,骑在自己头顶上的人便只剩下萧朝贵一个。若是再找个机会把萧朝贵暗中除掉,自己岂不就是坐收渔人之利,成了这几十万人的领袖?

    想到这里,鳌拜的心里几乎乐开了花,下命道:“汉军狡诈,此番在庐陵设下圈套,必然会卷土重来。众人严阵以待,不得擅动,否则,违令者折!”

    在鳌拜的约束之下,这座大营中的五万太平军按兵不动,静观庐陵城内大火滔滔,闻着那烧焦的人肉味,一个个心惊胆战。

    徐晃与林冲看到庐陵城火光冲天,当即率部折返了回来,向着太平军阵营发起了猛攻,而卢象升也率领着地道中的五千精装破土而出,里外夹攻,直杀得萧朝贵大营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看到本方大营有危险,鳌拜这才率部救援萧朝贵,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连斩百余名汉军,稍稍遏制了太平军的垂势。

    洪秀全死里逃生,损兵折将,听说汉军卷土重来,当即提刀上马,组织了数万人绕过庐陵城,前来会合鳌拜,夹击汉军。

    萧朝贵也是一员猛将,刚开始被徐晃和卢象升内外夹攻,杀的阵脚大乱。此刻得了洪秀全与鳌拜的援助,迅速的稳住阵脚,手提马槊,率部奋力还击。

    汉军虽精,但兵力太少,太平军虽弱,但却五六倍于汉军,双方鏖战了一整夜,互有损伤,直到天亮之时方才引兵退去。

    天亮了,庐陵城的火光犹未散去。

    烧焦了的人肉味早已不在,因为早就化成了骨灰,自然不会再有那种让人作呕的焦糊味。

    经过了一夜的燃烧,原本山清水秀的庐陵城早就烧的漆黑一片,城墙在炙热的烧烤之下已经坍塌,整个城池变成了一片废墟。

    一夜的鏖战下来,进入了庐陵城的八万太平军被烧死了五万余人,只有两万多侥幸逃命,一个个被烧烤的焦头烂额,满脸乌黑,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另外被汉军屡次冲杀,死在战场上的太平军也有两万余人,一场战役下来,阵亡者多达八万,而汉军的损失不超过五千,消息传开之后,徐晃、卢象升之名威震天下。

    以四万人的弱势兵力,硬撼将近三十万的精壮战力,再加上三十万老弱妇孺,庐陵之战堪称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泸河决堤水淹陈玉成,七万人全军覆没;火烧庐陵,八万太平军灰飞烟灭。旧疤未愈,又添新伤,太平军中一时哀鸿遍野,人心思动。

    “谁敢潜逃,格杀勿论!”

    双眼发红的洪秀全仿佛受伤的猛兽,大声的咆哮着下令。一面遣使者向孙策求援,一面在庐陵城外重整旗鼓,准备复仇。

    连续两场大战下来,因各种原因战死的太平军精壮多达十二万人,另外尚有四五万老弱妇孺死于阵前,或者被军法处置。不过短短几日的功夫,太平军减员严重,从原先的六十多万人,锐减到四十万人。

    洪秀全与杨秀清、萧朝贵、鳌拜重新商议之后,把十六万精壮全部集结,又从老弱妇孺里面抽调了四万补充进来,凑齐了二十万人。然后分成四部,洪、杨、萧、鳌四人各自统率五万人,一面在庐陵境内休整,一面密切关注汉军情报。

    庐陵大捷的消息传到金陵,刘辩击掌称赞,众臣对徐晃、卢象升赞赏有加。

    刘辩在太极殿上高声传诏:“徐公明破洪秀全有功,真有周亚夫之风,传诏加封为镇南将军,赐爵阳邑亭侯。卢象升辅佐徐晃破贼有功,加封平南将军,赐爵关内侯;林冲赏赐折冲将军封号!”

    就在群臣对徐晃的功绩赞赏有加的时候,刘辩脑海中的系统响起:“徐晃率部以弱胜强,突破自我,已经超越了巅峰能力,统率上升3点,目前的统帅值已经增加到了95。”

    “呃……竟然能够在巅峰数值上增加能力?”刘辩惊讶不已。

    系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正常情况下不会,但如果武将或者文臣能够表现出远超自己巅峰能力的水准,系统将会重新进行评估。根据数据库的计算,徐晃的统率能力已经突破了自我巅峰期,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刘辩目光如炬:“本宿主明白了,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金陵的使者携带了诏书、印绶快马加鞭赶往庐陵,犒赏徐晃三军。而洪秀全、杨秀清在庐陵境内整合残部,休整了三四天左右,元气有所恢复。

    经过了十四天的长途跋涉,陈庆之、黄忠率军强行一千五百余里,在徐晃、卢象升火烧庐陵的第三天,抵达了石阳县境内,与徐晃合兵一处。

    “恭喜公明将军,庐陵两战,水淹、火攻,大破叛军,斩首十五万,天下震惊!将军之名定然名垂青史也!”陈庆之引领着黄忠、潘璋与徐晃施礼相见,连声恭贺。

    徐晃谦恭的还礼:“陈将军谬赞了,这两场战役能够大获全胜,非独徐晃一人之功,实赖象升划策,仲勋奋勇,三军用命。再加上贼军不懂兵法,因此奏功!然贼军声势浩大,虽诛其十余万,但仍然数倍于我,根基尚在,不容小觑。还需陈、黄两位将军协助,一鼓作气的将贼军逐出扬州,反攻交州,彻底铲除南蛮隐患!”

    “将军名震天下,庆之愿率将士听候调遣!”陈庆之拱手谦虚道。

    陈庆之所部远来疲惫,徐晃军也连续恶战了两场,体力匮乏。徐晃也不急着出战,命三军暂时休整数日,并派遣使者至太平军大营,约定三日之后厮杀一场。

    接到了徐晃的挑战书,洪秀全急召杨秀清、萧朝贵、鳌拜三人商议,“汉将欺人太甚,约我军于三日后决一死战,诸位以为该如何处置?”

    鳌拜拍着胸膛道:“我军两场大败皆因中了汉军的阴谋诡计,若是敢阵前堂堂正正的厮杀一场,某誓斩徐晃首级回来,祭奠我军十万亡魂。”

    杨秀清起身阻止道:“汉军连战连胜,士气正旺,我军屡战屡败,军心低糜。不可与汉军强行争锋也!荆州孙策已经派周瑜督黄盖、韩当、沙摩柯等诸将率兵三万离开长沙出桂阳,星夜向南进军来援,并使一员号称万夫难当的猛将为先锋,依某之见,不如高挂免战牌,待孙军到来之后,再合力向前,共破汉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三百七十一 雕虫小技

    鳌拜主战,杨秀清主守,最后的主意要靠洪秀全来拿。

    思前想后,洪秀全最终还是同意了杨秀清的建议:“秀胞所言极是,汉军连胜两阵,士气正盛,况且又有来自金陵的援兵会合,更是不容小觑。我军当暂避锋芒,待孙军抵达战场之时,在联合向前,步步为营。”

    鳌拜面现不悦之色,心高气傲的他对于连战连败的洪秀全渐生鄙夷之心,“一将奋勇,万夫难敌!我军以五六十万打汉军区区四五万,十倍于敌,尚且需要等待援军,岂不笑掉天下人大牙,让孙策、周瑜笑我军无能?”

    “……”

    洪秀全脸庞涨的通红,但又不知道该拿什么辩驳,而且还要依靠鳌拜的武勇为太平军鼓舞士气,因此也只能暂时容忍鳌拜的无礼。

    萧朝贵叹息一声:“汉将狡诈,又熟悉地形,早做了防备工事,而我军又过于大意轻敌,因此落败。如今正该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萧将军所言差异!”鳌拜声如洪钟,据理力争,“正所谓骄兵必败,汉军连胜两阵,必然将骄兵傲,料我军不敢应战,若是我军突然出击,定能杀汉军一个始料不及,凯旋而归。况且那陈庆之籍籍无名,据说手无缚鸡之力,有何能耐让我军退避三舍?”

    洪秀全耐着性子解释:“虽然陈庆之籍籍无名,但那黄忠据说是荆州第一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端的不可轻觑。我军已经连输两阵,折损了许多兵马,再也输不起了,不得不加倍小心,等周瑜援军到来之时,再做计较不迟。”

    鳌拜冷哼,满脸不屑:“这号称第一猛将的人也太多了吧?不过是汉军的阶下之囚,卖主求荣,贪图富贵之辈罢了,何足挂齿?若是让某遇上,定然斩于马下,将首级献于大贤良师帐前!”

    无论鳌拜怎么求战,洪秀全只是不允,正在激辩之际,有探马自鄱阳方向来报:“启禀大贤良师,戚继光、尉迟恭率部在鄱阳湖斩杀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