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291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291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诸葛亮的话,卫青与众将俱都齐声叫好,又同时对诸葛亮表示担忧:“派人劝降自然是上上之策,若是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江夏,免去刀兵之灾,自然是万民之幸。但孔明现在已经名声鹊起,只怕刘表会不利于你,还是派遣一名能言善辩的斥候进一趟江夏,求见刘表,先试探下刘表的意思吧?”

    诸葛亮却是胸有成竹,摇扇笑道:“请诸位将军放心,刘表正妻蔡氏乃是拙荆的亲姨娘,论起来亮得喊刘景升一声姨丈。而蔡瑁更是拙荆的亲娘舅,料来不会为难于亮;而且就算为了拙荆考虑,亮也得想方设法的劝降刘景升,保他一条性命。还请卫将军准许,让亮连夜叫开城门,到江夏城中走一趟!”

    卫青与其他众将均没想到诸葛亮与刘表竟然还有这样的瓜葛,俱都连呼意外。卫青思忖片刻,最终点头答应了下来:“既然孔明与刘景升有这层关系,那你就进城走一趟吧,若是能够劝降刘表自然再好不过。若是刘表冥顽不灵,孔明也不必强求,先想法设法周护自己的安危,卿与诸将三日之内,必拨江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四百四十八 落下帷幕

    在这个阴雨霏霏的夜晚,刘表死了。

    这个曾经手握荆襄九郡,带甲十万,号称天下最强诸侯之一的男人,用一碗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比原来的历史轨迹提前了十几年。

    本来,刘表可以选择活下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宁愿带着尊严离开这个世界,也不愿意忍辱偷生的活着。虽然生命就此画上休止符,但至少自己曾经辉煌过。

    三年前,贾诩的封王乱国之策让刘表品尝到了王位的风光,加九锡,冕十二旒,乘金银车,驾六马,进位楚王,立长子刘琦为世子。辉煌的时光虽然短暂,但至少刘表品尝过;只可惜飞得越高摔得越惨,这一切终究如过眼云烟,从手指间转瞬即逝!

    十一万汉军围城,江夏水泄不通。城内的守军只剩下两万五千人,将领只剩下蔡瑁、张允、黄祖父子等几个人,而且城内的粮草已经捉襟见肘。更让刘表感到绝望的是,江夏失去了外援,覆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就在斥候刺探到岳飞分兵直扑江夏的时候,刘表就心急火燎的修书好几封,分别向刘协、杨素、吕布等人求援,请洛阳朝廷出兵攻打宛城,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解江夏之围。可是汉军已经兵临城下,刘表的求援信却如泥牛入海,泛不起一朵浪花。

    “哈哈……看来我刘表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被像块骨头一样毫不留情的抛弃掉!”

    傍晚时分,刘表撑着伞站在江夏城头,望着绵延十余里的汉军大营,陆地连着江上,寨栅接着战船,把江夏城围得滴水不漏。这让绝望的刘表发出一声凄惨的笑声,然后把雨伞丢下城墙,头也不回的返回了府邸。

    让刘表感到绝望的不仅仅只是失去了外援,而且手下的武将已经丧失了斗志。就在汉军围城之前,蔡瑁、黄祖就力倡开门投降,趁着汉军破城之前利用仅剩的价值换取一点利益。

    这让刘表感到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人皆有求生之心,所以刘表还是在心里原谅了蔡瑁、黄祖。作为荆襄两大家族的领袖,蔡瑁、黄祖一定会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拿着家族为自己殉葬?

    一开始,还只是蔡瑁与黄祖在刘表耳边喋喋不休的吵闹着早日开门投降方为上策,随着局势的恶化,作为襄阳蒯氏领袖的蒯越与韩嵩也表态支持投降。到最后,甚至就连刘表的外甥张允也默认了投降才是最好的选择。

    除了手下的文武丧失了斗志,一心求降之外,刘表那刚刚三十出头的爱妻蔡氏日夜在身边哭哭啼啼,央求着刘表要把她与蔡家放在第一位,不可逞强硬抗,免得城破之后玉石俱焚。刘表十七岁的次子刘琮也是抹着眼泪,可怜兮兮的央求刘表早点投降,免得城破之后带来灭族之祸。言外之意就是,你一把岁数了,活够了不要紧,千万别连累自己的儿子啊!

    “世间最冷的是什么?是人心!今日已是众叛亲离,我刘表苟且偷生还有什么意义?”站在府邸的院落中,任凭淅淅沥沥的雨水湿透自己的全身,刘表的笑无比凄惨。

    在诸葛亮入城之前,蔡瑁、蒯越等人还有些犹豫,生怕皇帝会抓住自己过去的罪责不放,因此犹豫不决,蛇鼠两端。踌躇不决之际,蔡瑁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外甥女婿诸葛亮,听说最近诸葛亮被天子授予了军师将军、兵部侍郎的头衔,或许可以托他在朝中美言几句。

    就在蔡瑁想起诸葛亮的时候,孔明也犹如及时雨一般的出现在了江夏城下,并且自报性命,求见蔡瑁。

    听说诸葛亮单骑求见,身后并无一兵一卒,蔡瑁喜出望外,立即与妹妹蔡氏,带着张允、蒯越、黄祖、韩嵩等一帮刘表集团的骨干,甚至还有刘表的次子刘琮,一块来到城门外,犹如众星捧月一般把诸葛亮这个外甥女婿,恭恭敬敬的迎接进了江夏城。

    所有的幕僚几乎都去迎接诸葛亮了,只剩下刘表孤零零的独守府邸,于是将准备了许久的毒药倒进了美酒之中,一个人先干为敬。门外,只有长子刘琦跪地送行。

    “啪嚓”一声,酒杯落地粉碎的声音,屋子里接着传来刘表痛苦的**,以及仆倒在地的声音。

    “父亲!”

    身体孱弱,年近三十的刘琦跪在凄风苦雨中,一个人孤零零的送父亲上路。有做出任何挽留,因为刘琦知道这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父亲来说,让他保留最后的尊严离开这个世界,或许比苟且偷生,遭人白眼更有意义一些,也是父亲最想要的结果。

    天空逐渐的雷鸣电闪,霏霏细雨越下越大。雨水顺着刘琦的脸颊淌下,将他的眼泪冲刷下来,让刘琦也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有没有流泪?

    在这乱世之中,死人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任凭你生前权倾天下,万人敬仰;抑或是默默无闻,一介布衣,最终的结果还不是一抔黄土埋葬,只不过坟墓大点小点罢了!

    “刘荆州死了,刘荆州死了!”

    很快的,刘表的死讯就在江夏的大街小巷传开,就像春风吹过草原一样,整个江夏城都知道了刘表的死讯。所有的士族寒门都明白了,从这一刻起,刘表的势力彻底退出了舞台!

    “开门,向卫卿投降!”

    雨势稍稍停歇之后,接掌了大权的蔡瑁一声令下,带着张允、蒯越、黄祖等人打开江夏四门,冒着雨水交出了印绶、兵符,向卫卿投降伏罪。

    没想到诸葛亮刚刚进了江夏城不过一个多时辰,竟然不费吹灰之力的说服了江夏的文武,让蔡瑁率部开门投降。卫卿与众将的酒筵还未结束,不由得又惊又喜,甚至是半信半疑。当即提兵入城,接受蔡瑁的投降,并且严令士卒不得骚扰百姓,更不得冒犯刘表家眷,一切都要待上书天子之后,由皇帝做出抉择。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四百四十九 风云突变

    七月时节,阴雨连绵。

    大汉的天空到处都在下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金陵到江夏,从江夏到武关,大半个中国笼罩在了霏霏细雨之中。一下就是五六天,丝毫不见停歇的意思。

    虽然刘表的死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当消息传开之后,天下诸侯在凄风苦雨中还是产生了兔死狐悲的感觉。从严白虎、刘繇开始,再到袁术、孙坚、陶谦、袁绍,最后到刘表,天知道哪天自己也会成为这个名单上的一员?

    与刘表同一天死去的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那就是金陵朝廷的三公之首,领衔文武百官太尉兼兵部尚书黄琬,几乎在同一时刻突发急病死在家中。纵然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三大神医联手救治,也是回天乏术,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撒手人寰。比正史中去世的年龄晚了一两年,但终究难逃宿命。

    所有人都把黄琬的死归咎于常遇春,说是被常遇春气死的。尽管三大神医一直认定黄琬死于“中风”,说白了就是死于脑溢血这样的突发性急症;但坊间的流言蜚语却是甚嚣尘上,以讹传讹,认定了黄太尉就是被“常扒皮”气死的。

    “传朕旨意,追封黄卿为太师,追授安陆县候,谥号‘昭’。在‘紫金阁’中立雕塑,以彰其功,辍朝三日,以示悼念,以国礼厚葬于钟山之上。”

    刘辩背负双手站在含元殿门口,抬头凝望乌云密布的天空,沉声传诏。

    虽然刘辩手下的文武集结了华夏两千年以来的无数精英,比起他们的能力来黄琬也是逊色不少。但在刘辩最危难的时刻,惶惶如丧家之犬,连一块栖身之地都没有的时候,是声望不逊于杨彪、袁隗、皇甫嵩等人的黄琬坚定的追随辅佐刘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扶持着金陵朝廷一步步的成长起来,日渐茁壮,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参天大树。

    “三保,摆驾黄府,朕当亲往吊唁!”

    一阵风吹来,秋雨飘零,落在了刘辩日渐成熟刚毅的脸颊上。带着一丝温润,是泪抑或是雨,刘辩有些分不清楚。

    冒雨走了一趟黄府,吊唁完毕,刘辩马不停蹄的返回乾阳宫,回到太极殿继续忙碌政务。

    辍朝三日,只是形式上的纪念,不等于放羊罢工,不等于不问苍生的死活。上至天子下至九部公卿,该忙的还得继续忙碌。别说只是朝廷大臣去世,就是皇帝驾崩了,也不能废辍了国事,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只是大家不在朝堂上吹牛逼罢了!

    “传朕旨意,从今以后不再设置太尉职务,兵部大权由兵部尚书掌辖。”刘辩闭目凝神,端坐在御椅上,吩咐旁边奋笔起草的陈琳。

    按照刘辩的构思,逐步的废除三公职位,实行左右丞相负责制,丞相下面统领九部尚书。黄琬活着的时候自己不好意思下手,而现在黄琬死了,便可以顺势革掉太尉这个职务,以后与三孤、三公只当做荣誉职位,或者追谥的封号。

    “传朕旨意,调徐州刺史荀彧入京,就任左丞相,总领国务政事。”

    这一路上刘辩不停的在心中权衡丞相人选,在能力上符合的人选实在是太多了,荀彧、张居正、王猛、狄仁杰、徐光启等人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辅国名相,随便拎出那个来都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甚至鲁肃、顾雍、张纮、陈群等人也是优秀的丞相人选,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诸葛妖孽,只可惜现在才只有十四岁;以及在襄阳隐居,迟迟没来投靠的长孙无忌。

    至于辅佐朱元璋开国的刘基,刘辩不得不遗憾的说一声,伯温先生或许在谋略上能够与孔明一较长短,但在治理国家,统筹政务这方面却比诸葛亮差了一大截。大明朝的内政,更多的是依赖李善长、朱升的谋划,在刘辩的心里,刘伯温就是一个偏科生,89的政治能力比起100的孔明来,显然不是一个级别。

    三项能力全部99的王猛无疑是丞相的上上之选,不但能总领政务,99的统帅值甚至能把举国兵权也给你统领了。但青州身为前沿要塞,北面有曹操这个日渐强大的潜在对手,东面又有强势崛起的李唐,所以青州离开不王猛的坐镇,李靖也离不开王猛的支援。关键时刻,王猛也能站出来统兵,帮助李靖分忧,所以刘辩选择让王猛继续担任青州刺史。

    既然王猛在青州不能动,最适合狄仁杰的是刑部,最适合徐光启的是农部,而且这两人的功绩与资历也稍显不足。所以刘辩最终选择了召荀彧入京担任丞相,而且这样还可以扶正张居正,让他在地方镀金,为将来入京担任要职捞取资本。

    “传朕旨意,荀彧离任后,由徐州别驾从事张居正接替刺史之位,掌管徐州政务。”

    荀彧就任丞相弥补了黄琬的空缺,但兵部尚书的人选却是依然没有着落,而且荀彧与刘伯温一样,也是偏科生。如果说两人在谋略上旗鼓相当的话,那么刘伯温在军事上稍胜一筹,而荀彧在内政上则全面领先刘基。而且刘辩也不打算再让举足轻重的兵部尚书被人兼职,一开始那是因为人手有些紧张,现在是时候结束这种局面了。

    “传朕旨意,命刘基改任兵部尚书,沮授担任兵部员外郎。鲁肃改任吏部尚书,诸葛瑾改任吏部侍郎。调步骘入朝,暂时署理医部尚书职位,迁张仲景为医部侍郎,孙思邈、李时珍为医部员外郎。命何晒げ渴汤汕ㄉげ可惺椤F渌鞑可惺楸3窒肿床槐洌 

    “传朕旨意,南阳、汝南、江夏三郡不再由徐州刺史代管,重新划归荆州,由印书局局丞张纮前往赴任荆州刺史,掌管地方政务。”

    刘辩目光如炬,正襟危坐。随着一声声金口玉言,陈琳不断的奋笔疾书,再次把整个金陵朝廷的政治格局重新架构了一遍,让官吏与区划更加合理高效。

    一时间,乾阳宫马蹄声大作,负责下达诏书的太监在侍卫的保护下,纷纷翻身上马,冒雨将陈琳书写的圣旨送往各地。

    用过晚膳后,刘辩顾不得疲倦,再次来到含元殿挑灯批阅奏折。特地寻找来自青州的公文,关注被俘虏的李渊近况。

    从青州方面发来的最新奏折上说道,在花木兰的押送下,李渊等两千多唐国俘虏已经行走到琅琊一带。但由于俘虏中女人占了一多半,所以行军速度极为缓慢,每天只能走三十里左右的路程。再加上阴雨连绵,估计再有一个半月也到不了金陵。

    “不急,慢慢赶路就是了,我大汉朝乃是礼仪之邦,应该怜香惜玉。”

    刘辩莞尔一笑,提笔做了回复,要善待俘虏,慢慢赶路就是了,反正从青州到金陵已经全部在掌控之内,不必急于一时。

    至于唐国的局势,在李渊被抓后李世民会有什么反应,刘辩已经命李元芳向朝鲜半岛增派了大量的斥候,但由于千里迢迢,隔着茫茫大海,要想得到确凿的情报,估计还要等几天。

    “叮咚……恭喜宿主获得李存孝愉悦点11个,当前拥有愉悦点总数67个,仇恨点59个。复活碎片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