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613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613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率96,武力82,智力92,政治73。”

    “马谡受知耻后勇组合技影响,当前四维变化如下——统率85,武力72,智力92,政治73。”

    马谡的策略很快奏效,上杉谦信得知赵括并没有从鹿儿岛登陆,而是扬帆向东沿着海岸线另外寻找登陆地点。急忙率领两万人顺着海边跟踪,汉军走到哪里,就一路跟到哪里,总之绝不能给汉军登陆的机会。

    但汉军在船上以逸待劳,一个个逍遥自在;倭军在海岸线上的丛林中穿梭,一个个累的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不过两天功夫就被汉军甩开。

    “唉……看来汉将颇懂用兵之道,吾国海岸线绵延万里,四周皆是大海。我军能防得住百里,防得住千里,又怎能防得住万里海疆?”

    上杉谦信摇头叹息一声,吩咐身边的使者快马加鞭赶往鹿儿岛通知本多忠胜与伊达政宗,海岸线怕是守不住了,汉军登陆的局势已经难以避免。不如弃守海岸,退回境内,据守要塞重镇。

    伊达政宗看完上杉谦信的书信后对本多忠胜道:“上杉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汉军可以分一支兵绕行登陆,可以分两支兵马绕行登陆,但却一定会强攻鹿儿岛。”

    “为何?”

    身高八尺三寸,号称倭国第一高度的本多忠胜以武力见长,在谋略上却是略逊一筹,听了伊达政宗的分析后,露出不解的神色。

    伊达政宗笑道:“鹿儿岛地处最南端,汉军若是全部绕行登陆,我们便可以轻松切断汉军的粮草补给路线。如此一来,汉军便是自投罗网。所以本多将军尽管与我死守海岸便是,汉军迟早会来抢滩登陆。”

    伊达政宗与本多忠胜商议完毕后依旧率领四万人马固守鹿儿岛的沿岸工事,静候汉军来犯。

    三日之后,赵括率部从一处僻静的滩头登陆,不费吹灰之力登上了倭国本土,而一路追踪的上杉谦信所部距离汉军登陆地点至少还有五十里的距离。

    赵括留下马谡率领五千人看守船只,自己带着司马昭、邓羌率领两万九千人,翻山越岭,掉头向南。在跋涉了二十多里之后,在一片山坡地带与上杉谦信率领的两万倭军狭路相逢。

    “儿郎们,杀倭寇!”

    赵括一身银色甲胄,手提重剑带头冲锋。

    邓羌手提一杆青铜马槊,咆哮着身先士卒,不肯落后。

    将近三万汉军将士刀剑出鞘,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上去,与狭路相逢的倭军展开了激战。

    乱军之中,赵括正遇倭将小泉野种,挥舞重剑厮杀在一起。战有七八回合,一剑砍翻在地,割了头颅,大声鼓舞士气:“倭将不堪一击,儿郎们奋勇向前,扫平倭国,指日可待!”

    看到主将身先士卒,阵斩倭将,汉军人人奋勇,各个争先。邓羌一身青铜铠甲,手持青铜马槊所向披靡,迎面相逢者,几乎尽皆一矛刺死。

    左冲右突,酣战半个时辰,已经杀敌两百余人,迎面遇上一员倭将伊赐一渺郎,当胸一槊刺穿,砍下头颅,悬首马前。

    两军从清晨酣战到傍晚,虽然倭军熟悉地形,但苦于追赶了两百余里,身心俱疲。汉军乘船进军,以逸待劳,更兼装备精良,又有猛将邓羌压阵,赵括与司马昭带头冲锋,慢慢的对上杉谦信率领的倭军形成了吊打之势。

    日落之时,战斗结束,倭军折损七八千人,而汉军阵亡的人数在两千左右,上杉谦信不敢恋战,率部向北据守重镇磐城去了。

    赵括登陆成功之后,派人召唤马谡、贺齐尾随登陆,率部夜袭高知县,一举破城,俘获了城内五千多倭国百姓。遂请女王卑弥呼出面安抚人心,采用以倭治倭的策略。

    成功的占据了高知县,赵括留下司马昭、贺齐率领一万人马协助卑弥呼女王守城,自己带着马谡、邓羌率领近三万人马向南杀奔鹿儿岛。并派人由海上通知陆逊、戚继光,准备前后夹攻,一举摧毁鹿儿岛防线,重创守卫沿海的倭军主力。

    三日之后,鹿儿岛战事打响。

    赵括、马谡、邓羌三人率部从背后猛攻倭军,戚继光、俞大猷、周泰三将率领着三万五千将士冒着倭军的箭矢从左路发起进攻。狄青、丁奉、施琅、前田庆次、陆抗等人则奉了陆逊的命令,率领三万人从右路发起进攻,力争一举摧毁鹿儿岛防线。

    “周幼平在此,挡我者死!”

    乱军之中,脸上带着刀疤的周泰犹如凶神恶煞,一柄大刀挥舞的虎虎生风。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路砍杀下来,至少斩杀了百余名倭军。

    冲杀之中,正遇倭将桃色太郎,战无三合,一刀砍翻在地。喝令身后亲兵割了首级,待战事结束后邀功请赏。

    “我乃汉将狄青,天兵至此,尔等倭寇还不跪地投降?”

    狄青面戴青铜面具,手提一杆熟铜棍,率领着身后的千军万马,奋勇冲锋,冒着箭雨挑开鹿角荆棘,奋力的向前冲杀。一条熟铜棍所到之处,扫到一大片。

    冲杀了不过小半个时辰,便已经击毙了将近百名倭寇,厮杀中与倭将本田性无能狭路相逢。交手三五回合,卖个破绽,一棍击中脑门,登时脑浆迸裂,当场毙命。

    眼见同僚各个奋勇,俞大猷亦是不肯示弱,手提双刀,爆发出一声接着一声的虎吼,砍的人头乱滚,血肉横飞。乱军中正遇本田自宫的胞弟本田自卫,以狂风暴雨般的刀法乱砍一通,轻而易举的把倭将砍倒在地,变成一滩血肉。

    鹿儿岛的海岸线烽火狼烟,杀声震天,汉军付出了近万人的性命,最终登陆成功,与赵括军前后夹攻,斩杀了超过两万五千倭军,一举摧毁了鹿儿岛防线。从此便可以向北高歌猛进,一路直逼织田信长的国都。

    狼烟之中,一员倭将胯下黄色骏马松原,手持蜻蜓切,吼声如雷,出手如风。一上午的时间阵斩了近两百汉军士卒,正与丁奉狭路相逢,战无三合一枪磕飞丁奉手中的长枪,咆哮一声:“我乃倭国头号大将本多忠胜,汉将受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九百四十七 日本吕布的悲哀

    蜻蛉切的名字虽然像刀,其实是一柄枪,与日本号、御手杵并称日本三大名枪。

    蜻蛉切又叫蜻蜓切,枪头长一尺四寸,折合到刘辩穿越前大约四十公分左右,而枪身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两丈四,折合到刘辩穿越前接近六米的长度。

    蜻蛉切的长度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重量大约在七十斤左右。此枪的主人,便是号称日本战国第一名将的本多忠胜。晚年年老体衰,再也挥舞不动这杆大枪,遂将尾部的三尺切掉,依旧不影响它的使用。

    蜻蛉切枪刃锋利,据说将之杵在地面上站立,若是有飞翔的蜻蜓迎面撞上,便会被锋利的枪刃切断,由此可见这柄长枪何等锋利!

    刘辩穿越之前就曾经见过有人质疑吕布方天画戟两丈三的长度,认为那是小说家虚构的。但纵向对比,就连身高远远不如吕布的本多忠胜都能挥舞接近六米的长枪,更不要说人高马大,魁梧雄壮的九原虓虎了。

    要知道,古代的武将不是徒步作战,而是骑在战马上冲锋,因此对武器长度的要求与现代表演性质的红缨枪不可同日而语。况且日本战马腿短矮小,远远不及汉马,就连本多忠胜尚且能够挥舞将近六米的兵器,更不要说吕布、关羽、张飞这些体型魁梧的长人了。

    春阳之下,寒光一闪,蜻蛉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丁奉。

    丁奉急忙挥舞手中月牙枪格挡,却不料本多忠胜势大力沉,两枪甫一相交,便发出一声强烈的金铁交鸣之音,登时被震裂虎口,月牙枪脱手飞出。

    “嘶……倭将中竟然有如此骁勇之辈?吾命休矣,未能建功立业便要魂断他乡,实在不甘心啊!”丁奉吃惊之下,在心头发出一声不甘的惊呼。

    “汉将受死!”本多忠胜咆哮一声,手中长枪犹如毒蛇般再次刺出,戳向丁奉的咽喉。

    危急关头,斜刺里一柄马槊横挑了过来,堪堪将本多忠胜的长枪架开,把丁奉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但蜻蛉切余势未衰,依旧擦着丁奉的肩头掠过,锋利的枪刃撕破了丁奉的甲胄,划破了丁奉的肌肤,顿时血流如注,森森白骨清晰可见。

    丁奉顾不上疼痛,在马上俯身低头,催马向前摆脱了本多忠胜长枪的覆盖范围,总算捡回了一条性命。在马上扭头向邓羌道一声谢:“多谢邓将军救命之恩,这员倭将兵器锋利,势大力沉,你可要小心应对!”

    邓羌吼声如雷,挥舞着一丈七的青铜马槊,沉着冷静的与本多忠胜周旋,也顾不得回答丁奉。

    有道是一寸长一寸强,本多忠胜的蜻蛉切长达两丈四,比起方天画戟还长了一尺,在长度上很好的压制了邓羌。即便同为98武力值的猛将,但厮杀起来邓羌却倍感吃力,任凭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无法靠近本多忠胜。

    两将马走连环,枪来槊往,酣战了三十回合左右,邓羌一直处在防守状态,本多忠胜虽然控制了局势,却也无法速战速决。期间不时有双方的小兵从背后发起偷袭,俱都白白送了性命,神仙打架根本就不是凡人能够插手的。

    本多忠胜被邓羌纠缠住之后,倭军失去了最强的战力输出点,而汉军却依然还有戚继光、俞大猷、周泰、狄青、施琅、前田庆次等猛将压阵,在战场上犹如多点开花,前后夹攻,慢慢的把倭军分割包围。

    倭国虽然也有战争,规模却无法和动荡了将近二十年的大汉帝国相比,也就是在织田信长出世之后,倭军的战力才略有上升,但比起饱经战火磨炼的汉军来说,却是相差甚远。再加上倭军准备落后,兵器迟钝,甚至有许多士兵用锄头做武器,比起甲胄整齐,刀枪锐利的汉军来说,同样劣势巨大。

    战斗从清晨打响,持续到晌午过后,倭军已经在鹿儿岛的海岸线上伏尸一万五千余人,许多士兵开始溃逃,看起来败局已经在所难免。

    随着倭军的败退,俞大猷、周泰等人逐渐腾出手来,纷纷策马朝厮杀中的邓羌与本多忠胜围拢了过去,准备合围这员倭国第一猛将。

    两员大将已经厮杀了百十回合,两匹战马八只马蹄来来往往,踩踏的尘土飞扬,方圆十丈之内遍地马蹄印,犹如蜂窝一般密集。若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目睹此场景,怕是要当场晕倒。

    “吃我一刀!”

    俞大猷一声虎吼,飞纵胯下青骓马,挥舞着一对鸳鸯双刀,加入战团。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存险,长兵器有长兵器的好处,短兵器有短兵器的妙处。趁着邓羌正面缠住本多忠胜之际,俞大猷抓住间隙贴近了对方,专门攻伐下三路,与邓羌相互配合,登时让本多忠胜异常难受。

    “以多欺少,算什么英雄好汉?敢不敢与我单打独斗?”见势不妙,本多忠胜不敢恋战,一面用话语激将,一面找个机会拨马便走。

    走了不过百十丈,便被头戴青铜面具的狄青拦住,暴喝一声,手中熟铜棍奔着本多忠胜的面目砸了下来:“倭将还想走么?留下人头!”

    熟铜棍带着风声扑面而来,声势惊人,本多忠胜不敢大意,急忙挥舞长枪架开,心中暗自叫苦不迭:“汉军到底有多少猛将?不是说主力要么远征贵霜,要么在幽州抵御唐军,要么在荆州与西汉决战,为何这里竟然还有如此多的骁将?”

    “挡我者死,快快让路!”

    本多忠胜狗急跳墙,企图夺路而走,但狄青又岂是易于之辈,一条熟铜棍挥舞的虎虎生风,滴水不漏,让本多忠胜如同撞在墙上,寸步难行。

    “对付倭贼,不必讲究道义,各位同僚并肩诛之!”

    就在本多忠胜被狄青阻挡了片刻之际,俞大猷与邓羌从后面策马追了上来,齐齐呐喊一声,加入战团,与狄青群殴本多忠胜。

    一个邓羌的武力基本上就与本多忠胜在伯仲之间,再加上狄青、俞大猷,登时让本多忠胜抵挡不住,虽然奋力的挥舞长枪,却是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一招不慎,被狄青一棍击中背部,登时五脏翻滚,口吐鲜血,两丈多的蜻蛉切脱手飞出。

    “看刀!”

    俞大猷咆哮一声,双刀奔着本多忠胜胯下的马腿砍了出去,却被狄青一棍荡开:“这员倭将已经是瓮中之鳖,他胯下的坐骑是匹好马,留给兄弟我好了!”

    邓羌却趁机抢了落地的蜻蛉切,用马槊挑起接在手中,挥舞了几下感觉异常趁手,“啧啧……狄将军要坐骑,这长枪就是我的了!”

    “欺人太甚……我本多忠胜就算要死,也要拉上一个垫背的!”

    自己还没死,兵器与马匹便被人瓜分了,这让本多忠胜几乎抓狂,咆哮一声,从腰间拔了佩刀朝挡住去路的狄青冲了上去。

    “你已经穷途末路,何必再做困兽之斗?”狄青挥舞熟铜棍把本多忠胜的去路死死拦住,不给他任何逃生的希望。

    被打的口吐鲜血的本多忠胜方寸已乱,胡乱厮杀了几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俞大猷从背后策马赶上,手起刀落斩下一颗头颅:“两位同僚各自抢了武器与马匹,俞某只好收下这颗头颅了!”

    随着本多忠胜的战死,守卫鹿儿岛海岸的倭军全线崩溃,伊达政宗率部突围,向神户方向撤退。战斗结束,汉军折损一万三千余人,毙敌两万五,俘虏八千,阵斩倭国头号大将本多忠胜。可谓大获全胜。

    汉军乘胜追击,在陆逊、戚继光、赵括三员大将的率领下兵分三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席卷了九州岛的十余座县城,把织田军逼退到了本州岛境内,一路势如破竹。

    织田信长一面组织了五万人马向南驰援,一面把国都向北迁徙到北海道,并命令伊达政宗与上杉谦信死守前方重镇神户,同时派出使者前往王俭城向大唐皇帝李世民求援。

    神户乃是倭国本州岛的前沿重镇,城高墙厚,城内有两万多居民,南面还有绵延八十里的长城,将本州岛与九州岛南北隔开。

    三路汉军在神户城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