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889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889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伯温话音刚落,整个太极殿一片哗然。有人支持刘伯温的提议,更多的人持反对意见,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个派系之间谁也难以说服谁。

    对于迁都之事刘辩也不是没考虑过,但再三权衡,刘辩还是更愿意把京城放在金陵,因为这是打上自己烙印的一座城市,这是一个王朝的象征。

    无论长安还是洛阳都无法给予刘辩这样的荣耀,因为这两座城市都深深的打上了刘邦和刘秀的印记,重新统一了江山的刘辩立志要获得与刘邦、刘秀平等的地位,甚至取而代之,自然不会热衷于拾人牙慧。

    其次,在刘辩看来,自己一手缔造的这个超级帝国与之前的大汉王朝已经明显不同,现在的这个大汉帝国已经变成了区域性的帝国,将来甚至会成为世界性的超级帝国。所要联通的地区不仅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中南半岛,甚至还包括中东地区以及遥远的欧洲,所以海上交通至关重要。

    考虑到这个原因,坐落在长江岸边的大都市金陵无疑比长安与洛阳更有优势,这个因素也可以让刘辩理直气壮的拒绝刘伯温的提议。

    “我大汉帝国连续开疆拓土,东至瀛洲群岛,南达吕宋群岛,西抵贵霜大陆,将来还要兼并安息,鲸吞罗马,建成一个日不落的超级帝国,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帝国。要连接各地,只能靠海运,相比长安与洛阳,金陵无疑更有优势,所以迁都之事就此打住吧!”刘辩清了清嗓子,一口否决了刘伯温的提议。

    刘辩话音一落,许多文武纷纷高声附和:“还是陛下高瞻远瞩,宏图伟略,金陵的人口现在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再下去二三十栽,金陵城的规模必然超越长安、洛阳,所以根本不需迁都。”

    刘伯温闻言只能黯然退下,颔首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老臣便不复多言。”

    (到十一点左右还有一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三百八十二 众望所归

    一口回绝了刘伯温的迁都提议,刘辩用威严的目光扫了满堂文武一眼,肃声问道:“诸位爱卿,哪个还有本启奏?如果没有,便就此退朝吧,朕回去收拾一下东西,明日清晨便御驾亲征。”

    刘辩满以为群臣这次应该作揖恭送自己离开太极殿,没想到糜竺却又跳了出来,手捧笏板道:“臣有本启奏!”

    “哦……糜爱卿有什么本启奏?”刘辩双眉微蹙,肃声问道,看来满朝文武这是打算把一年的问题全部提出来的节奏啊!

    糜竺手捧笏板,毕恭毕敬的启奏道“启奏陛下,自去年腊月岳雷伙同薛氏兄弟殴打太子之后,岳氏银瓶便被褫夺了太子妃的头衔,到现在一直虚位以待。而陛下这次御驾亲征,怕是要到年底才能返京,因此臣认为是否应该在陛下离京之前把这件事定下来?”

    司空孔融点头赞成:“糜子仲所言极是,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太子妃亦是未来母仪天下的继承人,不可空缺太久,应当早定人选,以安民心。”

    听了糜竺与孔融的请求,刘齐的脸颊微微抽搐了几下,对于重选太子妃突然产生了一股抵触感。

    虽然在岳飞的负荆请罪之下,刘齐与岳银瓶重归于好,毕恭毕敬的把岳银瓶接回了太子宫,自此之后嘘寒问暖,相敬如宾。而且刘齐也能做到雨露均沾,再也不会因为过分宠爱曹嬛而冷落了岳银瓶,看起来相处的十分融洽。

    但刘齐却明白这并不是彼此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在互相迁就而已,岳银瓶心中依旧不满自己宠爱曹嬛,而在自己心里岳银瓶的地位也始终无法超过曹嬛,这个给自己少年时期带来温暖和快乐的女人。

    刘齐甚至觉得,岳银瓶之所以突然变得这么温顺,或许和她失去了太子妃的地位有关,迫不得已才委曲求全的讨好自己,才和曹嬛以姐妹相称。

    而现在糜竺、孔融又突然提起重新册立太子妃,不能不让刘齐的一颗心悬了起来,唯恐岳银瓶重新成为太子妃,打破了现在的和谐。

    不过,在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年代,在身为皇帝的父亲面前,刘齐也知道自己没有多大的权力插嘴这件事,只能听天由命。

    刘辩双眉蹙起,目光转动,略作思忖后点头道:“两位爱卿说得也有道理,既然糜子仲主动提起此事,莫非心中已经有了合适人选?”

    糜竺点头道:“岳氏银瓶虽然出身将门,然则胸襟不够宽广,没有容人之量,不能以大局为重,再加上刚刚被褫夺太子妃之位,显然不适合再次担任。”

    “糜大人说得极是,岳银瓶惹起的轩然大波才刚刚平息,被褫夺了太子妃头衔不过才一个半月的时间,若是重新上位,未免显得有些儿戏。朝令夕改,有失天威!”听了糜竺的话,满堂文武齐声附和。

    糜竺继续侃侃而谈:“而那曹嬛乃是逆贼曹孟德之女,陛下能够不究其罪,依旧旅行诺言,让她侍奉太子,已经是皇恩浩荡,仁至义尽。所以曹氏比起岳氏来更没有资格担任大汉的太子妃!”

    “既然岳氏不行,曹氏也不行,该让何人做太子妃?难不成重新从民间遴选么,陛下明日便御驾亲征,哪里还有功夫。”孔融手捧笏板望着糜竺,一副你是不是搁这儿扯犊子的表情?既然这个不行,你跳出来说个蛋蛋?

    糜竺大笑一声:“哈哈……司空大人莫急,不是有现成的么?陛下去年就金口玉言让太子今年春天迎娶王丞相之女,而这位王小姐知书达理,贤惠体贴,心地善良,博览诗书,认识之人无不夸赞。所以糜竺才提议由王蔷小姐来担任太子妃,上承天命,下安民心。”

    听了糜竺的话,整个太极殿上的文武才恍然大悟,原来糜竺这是要拍丞相王猛的马屁啊,甚至不惜得罪岳飞!

    不过话又说回来,糜竺所言句句在理,岳银瓶的确不适合再重新担任太子妃,而王蔷贤惠善良的名声已经在金陵传开,为许多百姓津津乐道,称赞他有甄皇后年轻时的风范,乐善好施,待人和蔼,将来必是母仪天下的人选之一。

    再加上有领衔满朝文武的王猛做后台,这王小姐也算得上系出名门,身份丝毫不输岳银瓶,此刻被糜竺推荐为太子妃,倒也是合情合理,实至名归。

    不等刘辩开口,包括医部尚书步骘、署理学部尚书顾雍,以及许多侍郎、御史纷纷站出来附和:“糜尚书所言极是,臣等也听过王小姐的事迹,坊间纷纷传言王小姐有皇后年轻时候的风范,心地善良,雍容大度,的确比岳氏与曹氏更适合担任太子妃。”

    孔融颔首道:“既然这么多同僚支持,王丞相家的千金必然有过人之处,陛下就应允了此事,让王蔷担任太子妃吧?”

    刘齐也急忙站出来请求:“启奏父皇,孩儿与王姑娘也曾经见过几次,对他的气质与风采深为折服,也喜欢她的学识与涵养。如果父皇打算在出征之前给孩儿定下太子妃,不如就选择王氏吧?孩儿一定会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看到就连太子都站出来接受王猛的女儿做太子妃,看起来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剩下的一些文武也都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当即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

    吏部尚书鲁肃,礼部尚书张居正,农部尚书徐光启,新任金陵府府尹公孙策,以及京畿中郎将孟珙、禁军统领廖化,还有许多官员一起作揖施礼:“既然王家小姐名满天下,而太子又十分中意,请陛下成全这桩美事!”

    得到满朝近三分之二的支持,王猛心中暗自欢喜,表面上却要站出来推辞一番:“承蒙诸位同僚抬爱,小女何德何能担任太子妃?只要做个妾氏侍奉太子足以,太子妃之位断不敢当!”

    刘辩正紧端坐,清了清嗓子下了金口玉言:“王景略不必谦虚,既然满朝文武推荐,齐儿心里喜欢,又有百姓称颂,可见令嫒非同凡响。朕决定册立王猛之女王蔷为太子妃,择良辰吉日举行大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三百八十三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早朝之前,糜竺并没有把自己的意思告诉王猛,举荐王蔷做太子妃完全是灵光一闪做出的决定,也算是献给王猛的一份厚礼。

    虽然去年发生了太子被殴的不光彩事件,但这并不影响刘齐的的声望,他的谦逊有礼,勤奋好学依旧获得了绝大多数文武的支持,只要不犯大错,所有人都相信在刘辩百年之后,太子刘齐一定可以如愿以偿的登上皇帝宝座。

    如果顺利的成为太子妃,王猛相信凭自己女儿的容貌和智商一定能够哄得刘齐开开心心,再加上自己这个大汉丞相的助力,将来把女儿推上皇后之位,母仪天下,绝非白日做梦。

    虽然王猛并不是贪权之人,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官场上浸淫的久了,谁又会拒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谁又怕自己的官做的越来越大?

    及至刘辩一口答应了糜竺及文武百官的请求,宣布册封王蔷为新任太子妃,王猛不由得感激涕零,手捧笏板出列叩首谢恩:“承蒙陛下抬爱,臣定会敦促小女勤学礼仪,熟读宫规,将来相夫教子,为大汉朝开枝散叶,做太子的贤内助。”

    刘辩颔首赞许:“善,朕相信爱卿的家教。”

    心情大好的王猛决定投桃报李,举荐自己的侄女王嫱入宫为嫔,以报答天子的知遇之恩。

    而且王猛相信,凭王嫱的姿色在美女云集的乾阳宫定然能够取得一席之地,这样一来可以报答刘辩的恩情,二来也可以帮自己的女儿在乾阳宫里面安插一个内援,对自己女儿将来登上皇后之位大有裨益。

    “承蒙陛下抬爱,臣决定举荐侄女王嫱入宫伺候陛下,为陛下分忧解劳,为大汉繁衍子嗣,以表王氏对陛下的感激之意。”跪在地上的王猛不疾不徐的把自己的请求道来,一脸古井不波的表情。

    刘辩闻言精神为之一振,眸子里突然变得光芒四射,在心中暗自沉吟:王猛说得这个王嫱十有八九就是王昭君吧?这家伙的城府比杨家深多了,并没有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献美”不避亲。知道投朕所好,这样有眼力的人如果不能在官场上飞黄腾达那才奇怪了呢!

    这世界很现实,要想巴结讨好皇帝,除了在沙场上刀头舔血立下汗马功劳,或者在治国安邦的时候做出优秀的功绩,还有一个捷径,那就是——献美。

    因为论财富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皇帝,就算你献出全部身家,最多也就只能换来皇帝一句夸赞。如果你能举荐一个倾城倾国,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人,那么你的地位势必将会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即便再伟大再有抱负的皇帝,对于美色也不会抗拒,只有坐拥让人羡慕的三宫六院,粉黛如云,才能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不过,刚刚讨论的话题是把王猛的女儿册立为太子妃,现在又要把王猛的侄女献给皇帝做美人,不免让人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太极殿上的气氛有些微妙。

    甚至就连刘齐都有些尴尬,这一转眼的功夫,自己的老爹竟然要和自己做连襟,自己以后是该喊“父皇”呢还是“姐夫”,这老泰山唱的到底是哪一出啊?

    “爱卿,朕刚刚决定册立令嫒为太子妃,你现在又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否有些不妥?”刘辩一脸矛盾的询问王猛。

    如果换了别的女人,刘辩肯定一口回绝。

    但这个女人不同,因为她是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不仅相貌倾城倾国,沉鱼落雁,而且能够为了民族大义远嫁塞外,一身任侠之风让刘辩肃然起敬,因此刘辩才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拒绝王猛的提议。

    此外,刘辩已经把杨玉环和貂蝉纳入了后宫,如果再把王昭君收进乾阳宫,那么距离完成“四大美人”的任务就更进一步,这也让刘辩无法拒绝。

    听了刘辩的询问,王猛却胸有成竹的道:“陛下尽管放心,这王嫱侄女并非我们王家所生,而是其母改嫁之时从荆州带到了青州,她与我们王家并无血缘关系。”

    王猛当即把王嫱的身世对刘辩及满朝文武说了一遍,原来这王嫱今年已经十八岁,乳名明君。在这年代已经算的上大龄女青年,十足的剩女。

    其父亲是荆州南郡秭归人,恰好也姓王,在王嫱五岁的时候不幸染上瘟疫辞世。而彼时王猛的堂兄,也就是王猛的父亲正在秭归行商,经人介绍便纳了王嫱之母为妾,带着她们母女前往青州北海郡定居,从此之后便成为了王猛的侄女。

    听了王猛的话,刘辩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看来系统植入身份的时候已经把障碍给自己扫平,自己只需要坐享主角光环便能一亲芳泽,享受无边艳福。

    文武百官也一起颔首:“哦……原来如此,既然这样,那便没有任何问题。”

    王猛高声道:“非微臣夸口,我这侄女生的沉鱼落雁,倾城倾国,又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此寻常的凡夫俗子根本入不得她的法眼,到现在已经一十八岁,依旧名花无主,待嫁闺中。也只有陛下这样的真龙天子,才能让她那颗孤芳自赏的心折服,所以臣决定让王嫱认祖归宗,这样与我们剧县王氏便不再是一家人。”

    王猛已经把道路铺好,刘辩自然不会再惺惺作态,当即一口答应了下来:“既然这王嫱是这样出色的一个奇女子,朕便从爱卿所奏,纳王氏入宫为美人。等朕年底班师返京之时,由礼部挑选一个良辰吉日,迎娶王氏入宫。”

    虽然刘辩现在就想一亲芳泽,见识一下王昭君的花容月貌,但刚刚说了准备于近日御驾亲征,如果现在忽然因为纳娶一个美人而耽误了行程,未免显得有些急色,破坏了自己在群臣心中的形象。

    再加上王昭君并不在江东,而在刘辩此行的目的地青州,所以刘辩便把纳娶王昭君的期限定到了年底。有了婚约在身,王昭君便是自己的女人,说不定到了青州之后找个机会就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

    王猛再次叩首谢恩:“多谢陛下垂青,我们王家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