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899章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899章

小说: 三国之召唤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织田信长的命令下,三路日军精锐在前,老弱病残在后,与汉军展开了肉搏战,稍稍扭转了一下不利的局面,形成了僵持局势。

    白起率部冲杀了一个上午,勒令收兵,同时派出斥候前往联络陆逊、戚继光两支兵马包抄织田信长的后路,“待包围圈形成之后倭寇阵脚自乱,等他们粮食耗尽,我军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予以歼灭,不必徒增伤亡!”

    就在战局僵持之际,左翼的伊达政宗前来拜见织田信长,请求撤兵:“关白大人,局势不妙,为了稳妥起见,不如收兵退回江户,再做计较?”

    织田信长却更加笃信自己的判断:“我认为这个公孙齐十有八九是其他汉将假冒,你看他们这不是停止了攻势么?我猜汉将本打算冒充公孙齐吓退我军,不料我军不为所动,估计天黑之后汉军就开始退兵了。”

    伊达政宗心中虽有顾虑,但见织田信长胸有成竹,而且分析的也合情合理,只好颔首答应下来:“既然关白大人如此肯定,咱们便静观局势,如果汉军撤退,我们便继续追袭。如果汉军依然与我军对峙,十有八九是在等待陆逊、戚继光合围,那就必须火速撤退了!”

    “依你便是。”唯恐自己的独断专行引起伊达政宗的不满,织田信长哈哈一笑,答应了伊达政宗的请求。

    到了傍晚时分,汉军果然向西撤退。

    织田信长闻报大喜,抚须大笑:“汉军的诡计我早就看穿,以退为进,反客为主,不过如此罢了!传我命令,咬住汉军,勿要被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在织田信长的指挥下,三路日军打起精神,重整旗鼓,举起火把再次追赶汉军。

    包括邓羌在内的汉将俱都有些不解,纷纷请示白起:“既然将军已经下令向日军展开反攻,为何又再次下令撤退?”

    白起微微一笑道:“我本以为遭到我军反攻后信长会马上退兵,没料到他竟然督兵死战,僵持不退。本将由此判断,信长并不相信我依然活着,而认为是其他武将冒充我恐吓日军,以退为进甩开倭军的追袭。”

    “原来如此。”众将恍然顿悟。

    白起继续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之道虚实相间,既然信长这样判断,我们便顺着他的心意,再继续引诱倭军追袭,给陆伯言、戚继光争取合围的时间。”

    在邓羌、贺齐的引领下,众将再次拱手领命:“将军神算,我等心悦诚服,愿以将军马首是瞻,惟将军之命是从!”

    汉军一边撤退一边与日军厮杀,走走停停,且战且走,更是让织田信长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下令全军猛追。

    一个夜晚的时间,日军又向西追赶了五十多里路程,许多老弱病残不堪长途行军,纷纷卧地不起,将日军的队列拉长到十余里,三三两两,如同羊群。

    就在织田信长率部与白起大战之际,驻扎在静冈县的戚继光迅速率兵拔营向东进军,与周泰、俞大猷兵分三路,率领五万人马昼夜急行,包抄堵截织田信长的后路。

    春寒料峭,寒风依旧刺骨,溪水冰冷,但戚继光身先士卒,涉水过河,率部一路翻山越岭,昼夜急行。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急行军一百九十里,在翌日清晨,成功的切断了织田信长退回江户的归路。

    戚继光立于一座山头,拔刀出鞘,沉声下令:“将士们,终于引得倭军钻进了口袋,给我守住各个关隘要道,不可放走一兵一卒!”

    戚继光亲自率两万人马居中,周泰与俞大猷各自率领一万人马分居左右两翼,修造箭楼,挖掘陷阱,迅速的完成了防御。

    接着派出使者飞马禀报白起,可以向织田信长全力反攻了,只要陆逊再堵死琦玉一带的出路,将会对钻进了口袋的信长军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随着探马在关东大地上来回驰骋,一时间风云激荡,汉军的包围圈正在悄然形成,而织田信长犹自浑然未觉,依旧连续派出斥候督促明智光秀率军前来增援。

    得知白起已经把织田信长引诱进了歧阜县境内,已经与琊马台军爆发了两次小规模战役的陆逊同样下达了反攻的命令:“将士们,戚继光将军已经切断了织田信长返回江户的道路,接下来该我们堵死信长向北海道逃亡的去路了!”

    狄青、丁奉、施琅、前田庆次、陆抗等武将纷纷拔剑在手响应:“斩杀倭寇,扬大汉国威,马蹄踏处,即为汉土!”

    陆逊亲自披挂上马,佩剑一挥,下令猛攻琊马台军:“将士们给我杀,让卑弥呼见识一下我大汉雄师的真正战力!”

    “杀啊!”

    随着陆逊一声令下,除了陆抗率领一万人留下来拱卫主将之外,狄青、丁奉、前田庆次、施琅等四员大将各自率领一万人朝琊马台军发起了猛攻。

    丁奉手提镔铁刀,一马当先,乱军正遇倭将小泉一郎,战无三合,一刀劈于马下,枭首悬挂马前。

    狄青头戴面具,身先士卒的纵马冲锋,一根熟铜棍挥舞的虎虎生风,迎面相遇的倭军尽皆披靡,许多人被击破头颅,当场丧命。

    倭将东条若智见狄青锐不可当,惊慌之下不敢恋战,催马便走,被狄青纵马赶上,一棍击中脑门,登时脑浆迸流,死于马下。

    前田庆次与施琅亦是不甘示弱,各自率部猛攻,手提刀枪披坚执锐,直杀的琊马台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半天的时间便战死了一万五千余人。

    “苍空井这贱婢竟敢骗我?”得知自己中了陆逊的诈死之计,卑弥呼恨得咬牙切齿,破口大骂,恨不能把这个出卖自己的婢子碎尸万断,“若能杀死苍空井,赏黄金一百两!”

    只是卑弥呼的命令还没传达下去,就被汉军掩杀过来,卑弥呼在亲兵的保护下慌忙催马逃命,落荒而逃。

    “你这蛇蝎心肠的妇人,哪里走?”狄青率领了一千精骑咬住卑弥呼的背影紧追不舍,一路杀散倭寇,越追越近。

    看看相距不过百十丈,狄青将熟铜棍挂在马鞍上,弯弓搭箭,拉得弓弦如满月,抖手一箭,正中卑弥呼的肩头。

    一阵剧痛瞬间传遍卑弥呼的全身,差点晕厥过去,握着缰绳的手臂再也用不上力气,惨叫一声,跌落马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一千三百九十九 为国除贼

    “好痛!”

    卑弥呼躺在烟尘滚滚的战场上,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曾经高高在上的女王何曾受过这样的伤害与屈辱?

    利箭射穿了自己的甲胄,刺穿了自己的香肩,殷红的鲜血汩汩流出,顺着肌肤向雪白的玉臂上流淌。

    飞扬的尘土落在卑弥呼的秀发上,落在卑弥呼的脸颊上,落在卑弥呼的战袍上,看起来蓬头垢面,满身尘土,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曾经高高在上的女王此刻落在了凡尘,随时都有可能被人践踏而过。

    “救我……”

    卑弥呼在地上挣扎着移动,向策马逃窜的亲兵伸出求援的手掌,眼神中充满了期望。

    “女王,我来救你……”

    一名逃命的倭兵勒马带缰,准备翻身下马救护卑弥呼。

    “嗖”的一声,羽箭破空而来,不偏不倚正中这名倭兵的颈部,自后脖颈射入下颌透出。

    这名亲兵握着箭羽,痛苦的挣扎了几下,一个倒栽葱跌下马来,连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

    策马冲锋的狄青冷哼一声,再次弯弓搭箭,连续射倒了三名企图下马救援卑弥呼的倭兵,目光中全都是轻蔑之色,“我看到底有多少不怕死的敢下马救人?”

    在狄青例无虚发的震慑之下,卑弥呼的亲兵终于胆寒,再也没有人敢停下马蹄救人,一个个对卑弥呼的求救视若不见,纷纷策马逃命。

    马蹄声隆隆,狄青率领着千余骑疾驰而来,转瞬间就来到卑弥呼面前,只剩下十余丈的距离。

    卑弥呼彻底绝望了,趴在地上向戴着青铜面具的狄青伸出手掌,用沙哑的嗓子求饶:“我投降,痛死我了,快找医匠救我……”

    活捉卑弥呼或许是一桩大功,但天知道这个反复无常,狠毒无情的倭国女王会不会再次反叛?

    一日夫妻百日恩,这女人终究为大汉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刘辩会不会顾及旧情,法外开恩,饶恕她一命?

    倘若逃过一劫的卑弥呼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召集旧部,笼络人心,东山再起,势必会导致烽火再起,生灵涂炭。

    “今日我狄青为国除贼,斩草除根!”

    一念及此,狄青非但没有减缓马速,反而叱喝战马,加快了速度,瞄准了趴在地上的卑弥呼径直冲刺了过去,“将士们,随我冲锋!”

    “咴咴……”狄青胯下的青鬃战马发出一声雄浑的嘶鸣,四只矫健粗壮的马腿有节奏的落在地面,发出铿锵有力的旋律。

    紧随在狄青马蹄后面的则是近千铁骑,数不清的马蹄驰骋在旷野中,大地轰鸣,万马奔腾,尘土蔽日;犹如狂涛怒浪,又似天崩地裂。

    “啊……”卑弥呼吓得面色惨白,露出不可思议的恐惧,“我是个女人,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卑弥呼的呢喃尚未落下,狄青胯下的坐骑已经飞驰而至,腾空而起的马蹄结结实实的落在卑弥呼的脊背上,发出让人毛骨悚然的骨骼断裂声,以及卑弥呼撕心裂肺的惨叫……

    “驾!”狄青毫不留情的策马踏过卑弥呼,没有任何怜悯,没有任何顾虑,目光中只有坚定,以及心底的宣言,“我为天下除此贼,何惧他日功与罪!”

    千军万马紧随着狄青的步伐从卑弥呼的躯体上踏过,继续向前驰骋,追杀慌不择路的琊马台叛军,身后只留下了一滩模糊的血渍。

    在狄青、丁奉、施琅、前田庆次等汉将的身先士卒之下,陆逊兵团势不可挡,直杀的琊马台军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卑弥呼的旧部本来就是七拼八凑的乌合之众,战斗力比起织田信长的部队尚且不如,面对着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汉军更是不堪一击。

    大半天的厮杀下来,三万琊马台旧部战死了两万余人,包括女王卑弥呼在内全部战死沙场,新招募的四万多新军更是毫无战力,大部分人直接跪在地上缴械投降。

    倒是奉命殿后的安倍下流跑的够快,见势不妙,立即撇下卑弥呼率领的主力,带领着三千多将士向山梨县方向逃窜,沿途又收拢了四千多旧部,以及一万多相对精壮的新兵,因为剩下的老弱病残已经全部做了汉军的俘虏。

    就在这时,又有斥候来报:“禀报安倍大人,汉将潘美率领了六千新军从丰桥方向杀到,已经攻克了甲府,而且正在堵截我军的归路。”

    别说甲府已经丢了,就算甲府不丢,安倍下流也不敢回去了。一座小小的县城而已,怕是连汉军一个时辰的进攻都扛不住,回甲府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摆在安倍下流面前的道路只剩下一条,那就是去投靠织田信长。

    身后依然人喊马嘶,五万汉军席卷而来,甲府县又有潘美的新军阻截。安倍下流只能翻身上马,率部继续向东北方向逃窜,企图与织田信长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会合。

    安倍下流一路逃窜,在山梨县与神奈川县又相继裹挟了新招募的六万多新军,重新扩大到八万多人,浩浩荡荡的朝歧阜县境内逃窜,并派人联络织田信长,请求投降。

    陆逊率领着麾下的将士尾随追袭,从琦玉县境内一路向西,沿途不断的剿灭叛军,迅速的抵达既定区域,与戚继光、白起两个兵团彻底形成合围之势,把织田信长率领的三十万乌合之众,以及明智光秀率领的十万兵马,还有安倍下流率领的七八万人全部包围在了山梨县与歧阜县交界的方圆百里之内。

    至此,织田信长方才如梦初醒,一跤跌倒在地:“什么……被三支汉军包围了?中了汉人的诡计也,只恨当初未听政宗的话及早撤兵,现在包围圈已经合拢,悔之晚矣!”

    得知卑弥呼死在陆逊兵团的铁骑蹄下,织田信长不由得兔死狐悲,叹息不已:“唉……可怜女王一代巾帼豪杰,却也香消玉殒,或许用不了几天,我便要步他的后尘咯,我大日本岛终究要被汉寇奴役了!”

    比起织田信长的消沉,伊达政宗的斗志依旧旺盛,拱手提议道:“事已至此,关白大人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江户回不去了,南方已经悉数被汉寇占领,唯今之计只有迅速集结所有兵力从白鹿坡突围,放弃关东平原,北上进入北海道与汉寇进行游击战。”

    “唉……也只有如此了!”织田信长叹息一声,脸色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但愿三军用命,拼死突围,否则大和民族怕是要灭族了!”

    织田信长立即下达命令,全军向山梨县境内撤退,同时命令明智光秀、安倍下流率部向白鹿坡靠拢,准备从白鹿坡方向突围向北,跳出汉军的包围圈。

    “将士们,调头冲杀啊,包围圈已经形成,休要放走了织田信长!”

    得知戚继光与陆逊已经堵死了信长的退路,包围圈彻底完成,白起再次下达了强攻倭寇的命令,同时催促戚继光与陆逊率部向前,尽量把包围圈缩小,将日寇的活动空间压缩到极限。

    “杀啊!”

    在白起的指挥下,近五万汉军再次朝日军发起了猛攻,邓羌催促胯下战马,手持从本多忠胜手里缴获的“蜻蜓切”身先士卒,率领着汉军冲锋陷阵,在旷野中追杀败退的日军。

    邓羌手中的蜻蜓切是在击杀了日本头号猛将本多忠胜之后获得的,但因为使用起来感觉不如自己的青铜槊顺手,因此大多数时候都是束之高阁。

    为了打击倭寇的士气,所以邓羌再次手持“蜻蜓切”上阵,让日军看看他们倭国最厉害的武将尚且死在了自己的手下,更何况他们这些虾兵蟹将。今天自己就要用倭国第一猛将的武器,砍下他们这些残兵败卒的头颅。

    至于从本多忠胜手中缴获的宝马“松原”,因为身材并不高大,甚至比普通的大宛马还要矮小;而邓羌的身高又接近九尺,因此也不为邓羌所喜,一直在马厩里闲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