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赤色黎明 >

第186章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186章

小说: 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他们的美好生活和地位都是李煜给的。到底是古人,知恩图报,是以或许他们的品德方面还有些缺点,对李煜的忠诚却是毋庸置疑。

    刺史和郡守系统设置完毕之后,剩下的才开始针对县城进行安排。由于人手不足,所以只是安排了县长和一个检察局局长。

    前者负责全县工作,说穿了就是安抚民心,从旁协助文宣部进行宣传教育等;检察局则是专门监督县长,还有临时招募的县吏,并接受百姓的信访和投诉。

    在大后方的汝南郡,民心的安抚工作已经完成,甚至在财政拨款下,针对地方土地的赎买开始展开。原本在官府登记下的田产和地产,将陆续以赎买的方式,在百姓手中收购。

    百姓可以前往江南那边定居,也可以留下来另外找工作。当然原本的农田会在明年进行统一并且进行公开承包,到时候可以个人或者集体进行承包土地和山地。至于今年,土地的产出归耕种者所有,官府并不会收取任何税收。

    在大汉共和国的宣传下,华夏共和国在百姓的眼中,原本就如同妖魔鬼怪一般。如今随着工作队的下乡工作,还有宣传部队的宣传表演,百姓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政权。

    这个政权的确如同大汉共和国宣传的那样,把他们的土地甚至是家宅给收走,但却也会留下赎买款,关键是只需要办理土地使用证书,那么就能继续在这里居住超过七十年,之后只需要继续续签,就能继续居住下去。

    官府的宣传人员说了:“哪怕是政府需要,为了扩大道路还是别的原因征收这片土地,只要你持有土地使用证书和房产证,那么就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拆迁款。甚至官府会出面,安排另外一套房屋给你们居住!”

    虽然这种事情还没有发生,但看着手中那略有重量,装满金币的小袋子,百姓们还是愿意相信新官府的。内战和外战的不同之处就体现在这里,都是一国的百姓,只要是本土的政权,那么谁来统治都能接受,大不了忍气吞声。更别说如今,他们根本不需要这样。

    只可惜教育还没办法普及,主要是财政方面还没办法满足这点。好在百姓原本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是故对于还没办法普及起来的教育也没什么意见。

    如同颍川书院等私立学院,倒也是得到了官府的扶持,李煜甚至亲自来到颍川,和颍川书院的祭酒荀绲进行了谈话。最后在荀绲的牵头下,和颍川陈氏,颍川郭氏等世家进行的座谈,对颍川书院进行改组。

    每年,国家将给予颍川书院一定的扶持金,但与此同时,颍川书院必须要接纳一部分寒门和普通百姓;同时开设启蒙班,至少要开三个,为颍川的百姓进行启蒙。

    全民启蒙已经无法阻拦,这点这些老牌的世家也是非常清楚,最后也向李煜妥协了。

    在这段期间,也有不少世家子弟,甚至包括了留在汝南的袁阀旁系族人,在通过了紧急公务员考试之后,成为华夏共和国的公务员。只可惜根据最新的规定,这批公务员要从县吏开始做起,不过考虑到人手不足的问题,升迁应该是最快的一批。

    华夏共和国治下各州郡,不管是州吏还是郡吏,甚至是县吏都属于公务员系统,有真正的国家公务员编制,甚至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官员。是故成为县吏,这些世家子弟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更别说本家嫡系不少已经跟随大汉共和国去了冀州,他们这些旁系本来就没有出头之日,难得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

    与此同时,倒也的确有一批嫡系加入到了这个系统里面。包括颍川陈群、颍川辛毗等嫡系子弟,甚至淮南成德人刘晔,这个正经八百的大汉皇室宗亲,也加入其中。

    可惜中原的历史人才,这一代里面基本上已经被大汉共和国和大汉帝国瓜分完毕。好在华夏共和国从来不讲究这个,李煜对于历史人才也并不是太看重,来就来,不来自己培养,事实证明华夏大地的人才并非只有特定的几个,更多人仅仅是缺乏了一个机会。

    百姓的情绪安抚完毕,那自然就要进入思想改造的阶段。

    宣传部队自然拿出了诉苦这个法宝,不断下乡进行宣传,与百姓互动。其实百姓也苦,尤其是大汉共和国注重世家和有产者,对于广大的佃户和无产者进行打压和剥削,几年下来已经让他们深刻的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比以前还更加不如。

    “看看那些剥削者,他们好逸恶劳,在很久以前,他们就优哉游哉的坐在家中,冷漠的看着我们劳作。我们辛苦一年,能存下来的仅仅是足够我们活命的口粮……

    近期他们又开设了工厂,农闲的时候虽然能打点工赚钱,但各位可又想到,既然他们要给你们发工钱,那么他们又依靠什么来赚钱?实际上,这里面存在着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宣传员从东汉时代,到近期,把世家门阀剥削他们的手段都给罗列了出来。

    很多百姓以前不知道这些,如今知道了,顿时就开始不满;再配合宣传员宣传人人平等的理念,很多人不由得反思,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不同,难道王侯将相真的宁有种?!

    “其实这个天下间根本没有天生的王侯将相,世家大族一直认为天下的利益是固定的,你们抢了一些,那么他们就会少得到一些。正因为这样,他们把一切都给垄断起来,目的就是不让你们有机会去和他们抢夺。

    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样垄断,这样压制,使得你们不仅没有机会接触到教育的机会,甚至为了温饱劳动了大半辈子,却根本没有改变什么!

    然后他们树立典型,偶尔资助几个亲近他们的人,让他们上位,告诉你们‘跟随我吧,我给你们地位!忍受压迫吧,这样才有出头之日!’最后让更多人,默默忍受这样的命运!

    看看华夏共和国的那些大厂长或者大农田主,他们原本说不得只是低贱的山民,甚至连大汉的户籍都没有!在我华夏共和国,伟大的元首李煜,一直贯彻着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在我们国家里面,你们都有机会成为大厂长,大农场主,甚至进入官府当官!

    书籍不再被世家门阀垄断,官府里面也不会再一昧的充斥着世家子弟。只要你们肯接受教育,只要你们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那么你们就有资格成为我华夏共和国的官员!”宣传员趁着百姓的情绪到了最低点,立刻开始进行煽动。煽动他们对世家的不满,最后让这些情绪彻底引爆出来。

    最后,百姓对世家门阀的不满,会直接变成对华夏共和国的认可,到了这一步,宣传工作的初步效果,也就算是的达到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52章 贯通的海路

    (全本小说网,。)

    所有势力其实都在改革,努力的消化自己的领土。就算是大汉共和国,也在默默的舔着伤口,等待着下次重新崛起。

    吕布贯彻着彻底革命,在他的地盘里面已经没有任何世家存在。就算是打算留下来的世家,只能保留一些浮财,也被彻底打散,在徐州和青州两地居住,五年内没有出仕为官的机会。这还是陈宫谏言的结果,否则的话说不得这些世家都得被赶出军政府。

    至于原本的一些世家,比如琅邪诸葛氏,诸葛诞最终是留了下来,他们一脉就如同历史所言是守塚之犬,留在琅邪老家照顾祖祠和祖坟。好在吕布也没有那么缺德,近期内已经不会把别人的祖祠和祖坟给破坏掉了。

    诸葛瑾则是来到了华夏共和国,在公务员考试里面脱颖而出,却不得不从县吏做起。至于诸葛亮诸葛均一脉,最后却是去了汉中定居。原本是去荆州,但这两个地方不是落入华夏共和国手中,就是在孙坚的手中。

    不少荆州的世家大族,都已经搬迁到了益州,甚至是关中地区。诸葛家的另外一个靠山便是原本的豫章太守诸葛玄,随着李煜占据豫章郡,后者就去了荆州定居。之后更是随着荆州的世家迁徙到了汉中,诸葛亮和诸葛均还小,最后就去了汉中投奔了叔父诸葛玄。

    又通过一系列的联姻,总算是在汉中安定了下来。甚至诸葛亮也得到了张家的赏识,推荐到了皇家学院深造,凭借着出色的入学考试成绩,成为了特殊的插班生。

    至于吕布的那个军政府,在深入改革之后,由于大量缺乏人手,自然也召开了公务员考试,结果参加考核的徐州和青州百姓,不少都是亲华夏共和国的存在。再加上原本已经被分化拉拢的部分,其实军政府的,扣除军队外,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亲华夏共和国分子。

    军队里面,通过政委的宣传和拉拢,也有不少中低级军官,甚至少数高级军官成为了亲近分子。久而久之,整个军政府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殖民政府,本身虽然也在强大,但却成为了华夏共和国最大的原料提供地点,和商业殖民地。

    也正是这些亲近分子的帮助,两国的交流也是在不断开展。吕布已经深刻意识到‘早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道理,军备大多来自进口了,但也知道不能全部都依靠别人,所以私下也进行秘密研究,却不想这些研究其实都在华夏共和国暗中注意下。

    研究成果也至少落后三四代以上,实在是不堪入目。只是谁都知道科研这种东西,很难说得准。说不得今年落后三四代,但几年后在某个方面却突然取得了领先都说不定。所以就算是浪费资源,华夏共和国依然安排人手注意吕布的科研进度。

    大汉共和国那边,为了弥补人口上的问题,也是在积极捕奴。但本质上却是在不断的开疆扩土,对于臣服它的部落进行招抚,并且集中进行居住。不仅教会他们更先进的畜牧方法,还收购他们的牛羊和羊毛,甚至教会了他们制造奶酪的手艺。

    大量的干奶酪被运输到南方,甚至是外国进行效果,倒也为大汉共和国获取了不少的税收。不知不觉之间,大汉共和国甚至扩张到了朝鲜半岛。在朝鲜海峡那边,他们根据传说,得知在这海峡的对面还有一片广袤的土地,已经开始努力造船,试图查探。

    其实他们听说的那片土地,便是倭国的九州岛地区,那里是这个时代倭人最活跃的地区。本州岛和四国岛上也有居民,但基本维持在奴隶制时代,唯有九州岛的那些倭人,在‘渡来人’的帮助下,建立了青铜器文明,进入半奴隶半封建时代。

    当然,这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无所谓了,毕竟暂时还没有任何人,能轻易抵达那里。

    在本国,大汉共和国开始解放佃农,这主要是针对军政府和华夏共和国的宣传手段进行的对策安排。本来大汉共和国就是地多人少,让更多的人变成有产者并不困难。又因为有大量的异族奴隶充斥其中,底层的百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安定了不少。

    有了产业,原本的佃农和家丁也开始有了积极性。期间又创造出了不少的价值,本身的生活也变得更好,于是又开始带动了消费。

    与此同时,大汉共和国虽然打了败仗,却还是和大汉帝国、徐州军政府和华夏共和国进行商业交流,通过把北方的牲畜和奶制品输送到中原和南方,倒也换取了不少的金币和税收。

    虽然不想承认,但目前整个华夏大地的主流货币,便是华夏共和国的新币。不知道为什么,这三种金币的提供一直很稳定,市场上的流通非常稳定,关键是品质居然保持着固定的水平,铸币工艺更是非常先进,使得别人想要仿造或伪造都没办法。

    孙坚的军政府也在进行改革,学习大汉帝国和华夏共和国的手段,建立监军,开设学校进行启蒙和教育。但本质上,交州军政府就是一个原料提供地,本身的工业水平太低级,使得短期内他们只有原材料能够提供。

    不过南方也有一些煤炭,铁矿等资源,运送到长江边,用商船一船一船的运输,倒也是非常赚钱。只可惜人口问题一直在交州军政府最大的痛,就算是收编了不少的山民,依然没办法满足人口的需要。

    原本孙坚贯彻的是大汉朝廷的制度,山民作为黑户是需要被歧视的存在。但由于人口的问题的压迫,使得孙坚不得不改变他们的地位,宣布只要能够说汉话,并且下山居住,那么就能够得到军政府的户籍,并且享受一般百姓的权力。

    至于那些没有办法说汉话的,也组织了一批教员进行教导。只要能够流利说汉话,并且改变野蛮的生活习惯,那么也能够得到军政府的户籍。

    交州军政府因为其先天不足,军队只有不足十万,还要镇守各地。战争潜力的不足,使得孙坚不得不投入超过五成的税收在科研上面,尤其是缴获大汉帝国的重炮,也被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孙坚显然已经意识到,在强大的火器面前,人数优势其实已经不复存在。

    这显然更适合交州军政府的需要,若是镇守一个地方只需要三五百个士卒,就能抵御数万大军,那么就能节省不少的兵力,甚至于也能节省出不少的军费。

    大汉帝国也吸收了南方战争的宝贵经验,依靠丝绸之路的收入,加大科技的研发。战争果然能促进科技进步,只可惜最先提升的却是军事方面的技术。不过随着锻钢和轧钢等技术的提高,却也在民用工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承轴被研发了出来,更先进的四轮马车被造了出来,这种马车依靠两匹马,可以拉动七百斤的商品,还能健步如飞。公用马车开始出现在两地之间,甚至还有作为运货用的运输马车。西北也在紧急修建一条水泥路,以方便对西域的掌控,同时也为了能够运输更多的货物到西域进行交易。

    原始的骆驼运输和马匹运输,已经没办法满足日益增大的贸易需要。大宛以西的诸国也需要美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甚至棉布在那边居然也有很大的市场。大汉帝国种植的棉花是李煜提供的美洲棉,纺织出来的棉布更加美观顺滑,深得中东诸国贵族的喜爱。

    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大金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