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山终结者 >

第137章

梁山终结者-第137章

小说: 梁山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止学问做得好,教授学生也很有一手。

    接管书院后,侯蒙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书院学生在赵宋科举中,必有中进士者,少则三五人,多则一二十,为六大书院之首,实在兴盛的很。

    各自安坐,奉茶之后,刘民生道:“愚任先生到此,未知有何指教?”

    侯蒙道:“不敢刘老如此称呼,晚辈看了先生字典手稿,也想在这文坛盛事中分一杯羹,是故来了。”

    “这小滑头,端的不说实话。”刘民生暗暗腹诽。

    编撰字典是真,示好朝廷更真。

    庐州会战的结果传遍天下,世人无不震惊。

    因为这是战争的转折点。

    所谓一子落定,满盘皆活。

    高俅被灭,方明可以抽出十余万军队用于其他方向,形成滚雪球优势,彻底打赢战争。

    当然,未到最后,谁也不敢保证明朝必胜,然而胜势已显。

    此时不来投靠,更待何时?

    等到最终胜利再来,黄花菜都凉了。

    胡安国叹道:“尤记得我朝科举时,应者聊聊,都不看好我朝前景。

    庐州会战一下,便是愚任先生这等大才也愿共襄盛举,实乃我朝之幸啊。”

    瞎说什么大实话!侯蒙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只得喝茶掩饰。

    打下应天,方腊多次下旨嘉奖茅山书院和侯蒙本人,方天定亲自写信邀请茅山书院士子出仕。

    科举之前,刘民生和胡安国更是亲自拜访侯蒙,请其书院士子出仕。

    结果,都被侯蒙阻止了。

    归根结底,还是方明没有经过赵宋的大考,并不让人相信。

    庐州大胜,侯蒙再也坐不住了,果断出山。

    他号愚任,可不是愚人,能够看得清风向的。

    沉思片刻,侯蒙决定开门见山,便说道:“小子厚颜,此来一是为了参与字典编撰,二是前来应天书院取经,三来嘛,便是为院中学子谋些前途。”

    “哈哈,愚任先生还是快人快语啊!”刘民生抚掌笑道。

    笑归笑,却不能不答应。

    侯蒙来投,是士林态度转变的风向标,接纳他,千金买马骨的马骨就有了。

    当然,侯愚任也不亏。

    哪怕方明最后败了,他和茅山书院也会安然无恙。

    他自己的文名,足以保证赵宋不敢下杀手,莫说还有许多学生打掩护了。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二百三十二 兵发泗阳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嘹亮的歌声中,士气高涨的军兵依次出营,向着东边走去。//全本小说网,HTTPS://。)//

    城头上,各将簇拥着方天定,目送大军拔营。

    萧嘉穗回到城头,道:“太子殿下,各军正有序出营,预计十天后到达泗阳城下。”

    方天定微微颌首,道:“我部领大军,只是幌子,其余各路才是关键,勿得有失。”

    众将齐道:“太子放心,定让童贯插翅难逃!”

    方天定领大军七万,直趋泗阳城下,与泗阳守军会攻童贯大军。

    李助领军四万,攻打宿迁,以断童贯粮道和后路。

    林冲领军一万五,沿淮河直趋海州,堵住童贯东去之路。

    此乃四面埋伏之计。

    定要剿杀得童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方天定看向林冲,道:“海州宋军不多,然而童贯距离不远,支援随时可至,莫要贪功,只要让他秋粮颗粒无收便可。”

    刮了高俅,林冲彻底死心塌,也不惮于与梁山故旧正面对阵了。

    因此,他请令为海州主将,只要报恩。

    另外,他也想把鲁智深劝来,也好全了兄弟情义。

    林冲道:“敌来我退,敌退我进,只要保存有生力量便可。”

    “不错,正当如此。”萧嘉穗赞道。

    都是提前定下的战略。

    马上秋收了,攻打海州,可以斩断童贯就地补充粮食的可能。

    根据计划,若事不可为,哪怕一把火把田野烧了,也不给童贯留下一粒米。

    城池其实不重要,只要粮食毁了,这路军队便可以乘船过河暂避。

    方天定又看向李助,道:“宿迁乃是童贯大后方,军兵众多,你只有三万军,压力大不大?”

    李助笑道:“若是正面会战,末将怕是不敌,此次是据城而守,实无困难。”

    信心满满,好似已经站在了宿迁城头上。

    方天定也没见责,因为早已经安排下了内应,就等大军抵达。

    “报~”鸽使飞来,道:“禀太子,张威将军飞鸽传书,六安军已下。”

    “好!”方天定一拍墙头,喜道:“大军拔营,胜利传来,实乃好兆头啊!”

    众将拜道:“恭喜太子,我朝再下一地。”

    “唯将士奋勇,我朝才能安泰!”感叹一句,方天定又下令道:“传令张威,继续向北,努力扩张!”

    “是!”传令立刻飞马而出,传达命令去了。

    方天定转身,看向伍零九,道:“卿乃六安军主官,可有信心治好六安?”

    伍零九拍着胸膛道:“定不让太子和朝廷失望。”

    “善!”方天定颌首,勉励道:“治好六安,还有更广阔的舞台等着你!”

    伍零九拜谢。

    想他一介白身,半年不到就成了六安军主官,真是坐火箭的速度。

    不过也正常,明朝方兴未艾,只要立场坚定,能力又不差,那升官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当然,提拔这么快,和他曾为太子媒人也不无关系。

    方天定看向北方,道:“传令,张宪即刻前往王寅部效力,助其拿下寿州。”

    萧嘉穗道:“太子,张宪投降不过一旬,现在派出,会不会太早了?若是……”

    方天定道:“其父守寿州,坚持不降,急切难下,为免损失过大,当断则断。”

    派出张宪,便是复叛,不过损失一将,不会有太大影响。

    若是张宪说服张所投降,便可以轻易得一州之地,还可以收得张所。

    这种高风险,高收益,但是失败损失不大的买卖,当然可以做得。

    不一刻,张宪到来。

    方天定道:“此来旬日,你也见了我朝气象,可有收获?”

    张宪道:“纵观我朝,比历朝历代强了不少,或可实现天下大同。”

    “前途漫漫啊!”感慨一句,方天定又道:“为寿州百姓计,我希望你能劝的你父投降,也好免得玉石俱焚,生灵涂炭。”

    张宪垂首,道:“吾父意坚,恐不易劝动。”

    “无妨,你自去便是。”方天定道:“若你父来投,就地为寿州知州,治理民政。”

    张宪拜下,领命告辞。

    方天定又看向身后,道:“庐州便交给诸位了。”

    新任知州卢襄拜下道:“太子放心,定不让一人因饥寒而亡。”

    卢襄投降后,还是应天府尹,然而他是降臣出身,说话底气不足,成绩也只是差强人意。

    因此,他主动申请外调,来庐州担任了知州。

    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儿。

    庐州刚刚经历过大战,城池残破,野外多有荒废。

    想收回移民,重振经济,不费大心思是不可能的。

    不过,想更进一步,接受困难任务是必须得。

    只要庐州治理的好,卢襄就可以洗去降臣的身份,挺直腰杆做官。

    方天定又看向史进,道:“庐州城中,所剩大多是降卒,军心未稳,要抓紧教育与训练。”

    史进道:“太子放心,经过公审高俅和诉苦教育,士卒已经归心,并无可忧虑处。”

    方天定道:“不可掉以轻心,该部亲眷大多在黄河以北,若是大意,恐有变故,教育不能停。”

    史进、王进同时道:“定不负太子所托。”

    史进是庐州防御使,王进是副使,虽是后方,压力也是山大。

    庐州三万兵,有两万八降卒,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好在,庐州无战事,有时间慢慢教育。

    不止庐州城中,其他各部的降兵教育也要继续深入,以防哗变。

    安排完毕,方天定下城。

    白钦、卫忠、卫亨、蒋印、张俭、张韬、高可立、张进仁、钱振鹏、段恺、滕戣、滕戡十二大将已经在等候了。

    方天定翻身上马,长戟一挥,喝道:“出发!”

    “出发!”众将纷纷附和。

    不一刻,众将从队尾跑到了队首。

    旗帜如云,队列如龙,实乃兵强马壮。

    感谢赵宋运输大队长,七万兵中有两万五的骑兵,总算是阔气起来了。

    只是这些骑兵的数量,相比于金辽的数十万骑兵,还远远不够看。

    而且新手太多,亟需训练。

    巡视了一遍,方天定骑着照夜玉狮子回至中军,一边走,一边打量道路两侧。

    八月下旬,天气微寒,明亮的日光晒着十分舒服,正适宜行军。

    大战结束,秋收将至,道路两侧的稻谷即将成熟,在阳光下反射出一片金黄。

    有些种的早的人家,已经开始收割了。

    只是长势不好,今年必然歉收。

    庐州大战,方圆五十里的百姓都避开了,田地失于照料,要么缺水缺肥,要么杂草蔓延,一亩地能收个一两石就不错了。

    看了田地情况,方天定道:“传令卢襄,庐州税赋全免!”

    只有传令兵前去下达命令。

    这个命令,能让庐州百姓感恩戴德,却让卢襄痛哭流涕。

    没了几十近百万的秋税,庐州上下官员的日子,难过了!

    不过,不经历困难和考研,怎么步步高升呢。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二百三十三 宋江点将

    “咳咳咳……”咳嗽了一阵,宋江道:“各位兄弟,童相钧旨,着我部出人攻打泗阳,谁愿意领军走一遭?”

    说完,宋江又是一阵咳嗽。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这是淮河水战留下的后遗症,本来已经好的差不多了,结果听到庐州会战的消息,病情又加重了。

    病,得治!

    心病,药石难治!

    所以,宋江也放弃治疗了。

    就这么着吧,爱死不死,早死早解脱。

    帅帐内,除了宋江的咳嗽声,落针可闻。

    看无人应答,宋江道:“各位兄弟,庐州落败,方天定不日必回,等其合流,打起来就更难了。”

    说完,宋江拜下,道:“还请各位兄弟怜悯宋江的报国之心,助我一助。”

    “哎!”鲁智深重重叹了口气,道:“那是土山?那是百姓尸骨之山!如何能够踩踏的上去。

    谁爱去谁去,反正我是不去的,我宁愿领军攻打北城,便是死了也不怕。”

    宋江如何能让去打北城?他得的是心病,可不是脑残病。

    除了不愿意替赵宋出力的,还有的不敢去。

    这可太稀奇了。

    梁山好汉何时怂过?他等都是闻战而喜,最爱打仗的。

    只是此次真的没把握。

    别看土山已经推到了城墙上,可是明军防的滴水不漏,实在难以打破。

    十余天里,宋军已经没了四万余,大将赵谭都丢在了城头上,也没有能够越墙而过。

    那些棱堡,实在太难搞了。

    众将不应,宋江不起,大有跪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架势。

    吴用扶起宋江,道:“先锋顾念昔日情谊,然而国事艰难,还请先锋直接下令吧。”

    “即如此……”

    “且慢!”

    宋江还未下令,只听帐外传来一声暴喝。

    “先锋哥哥,今日点将出战,何故打发我出营巡视?”

    见黑旋风李逵钻了进来,宋江暗暗叫苦。

    正是怕李逵主动请战,他才以巡视大营为名,特意打发李逵出去的。

    却不想,这厮居然擅自回来了。

    其他人见土山上死了十多万百姓,皆不想为赵宋出力。

    李逵这个黑厮却觉得无所谓,只要厮杀。

    如果李逵在大营里,只要宋江点将,定然第一时间请战。

    宋江当然不想把自己的绝对心腹派出去,免得丢在了泗阳城头。

    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以李逵的性子,只要杀起来,肯定是埋头向里冲,要么杀透敌阵,要么自己阵亡,没有第三个可能。

    心思急转间,宋江喝道:“来人!”

    帐外立刻进来十余士卒。

    宋江指着李逵喝道:“这厮不遵将领,置军务于不顾,擅自回营,拖出去,斩讫来报!”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一言不合就要杀人,你是认真的?

    看宋江的模样,真的没有半点虚假。

    吴用拜下,道:“先锋息怒,铁牛兄弟也是求战心切,情有可原,权请刀下留人。”

    李逵梗着脖子道:“哥哥要杀我,只管杀便是,只让我上城杀一遭,再杀不迟。”

    这混球!宋江气的七窍冒烟,喝道:“来啊,推出去斩讫来报!”

    “先锋息怒!”卢俊义拜下,道:“大战当前,杀将不详,岂可因些许琐事杀自家兄弟。”

    “是啊,铁牛兄弟也是求战心切,不能杀啊!”众人齐齐求情。

    这么多人劝,宋江如何不借坡下驴?

    装作余怒未消的样子,宋江喝道:“众兄弟求情,便饶这厮性命。

    只是军法如山,不可不罚,来啊,打这厮一百军棍,以儆效尤。”

    李逵叫道:“哥哥,打烂了屁股,如何出战?还请寄下这顿打,待我城上厮杀了再打不迟!”

    心好累,我不爱你了!

    宋江扶额,只觉得生无可念。

    就是因为打烂屁股不好出战,才打你的啊!

    疼在你身上,痛在我心里,打你我舍得啊?

    心累中,宋江喝道:“来啊,推出去,就在营帐外打,莫得容情!”

    李逵不敢反抗,老老实实随着兵丁出去了。

    不一刻,噼里叭啦的棍棒声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