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山终结者 >

第214章

梁山终结者-第214章

小说: 梁山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圣命难违,折将军还是应诏比较好。”

    阴测测的声音,让折彦质不寒而栗。

    沉默片刻,折彦质拜下,接过诏书。

    老大胡逑搞,做小弟的能怎么办?折彦质也很绝望啊!

    讲真,若非折家所在的河西府州仍在赵宋控制之下,折彦质很想直接投降。

    送走了天使,折彦质召集众人议事。

    据险而守,节节抵抗容易,大踏步后撤可就难了。

    没了断后的,明军衔尾追击,有一百种办法让宋军欲仙欲死。

    断后的也难派。

    目下情势,断后就是送死,这是毫无悬念的。

    宋军上下,包括折彦质本人,都没有与赵宋共存亡的决心。

    随便派人断后,怕是看到明军旗号就要投降。

    所以,想选出阻截兵将,不花费一番心血真搞不定。

    东京,金銮殿。

    吃不香,睡不着,赵佶憔悴非常,眼睛红的吓人。

    诸多臣公也都无言,只垂首而立,等待赵佶发话。

    喘了半晌粗气,赵佶道:“河北东路即失,贼军不断增兵于单州,有进攻京畿之意图。

    京都空虚,各地勤王兵马何时可至?”

    赵佶的声音,嘶哑的厉害,好在有内侍转达,把话传了下去。

    罗戬道:“目下,城中已有十万兵马,待各地勤王大军到达,数目可达二十万。”

    他是新任枢密使,对兵力调度倒是清楚的很。

    由武学谕飞升到枢密使,虽有自身能力的缘故,却能看出来赵佶是真的心乱了。

    但凡他觉得有能力的,可以助他平贼的,都是超格提拔。

    宋江如此,罗戬如此,范天喜亦如此。

    赵佶又问道:“宋江上表请罪,当如何处置?”

    宋江一共四万余军兵,其实没跑多远,而是跑到了京畿路北面的滑州。

    滑州比邻京畿,但有风吹草动,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方便做出应对。

    当然,宋江绝不会说自己在等待赵佶跑路,自己也好跟着跑得。

    离开将陵县后的第一时间,宋江便上表请罪,罪名是失守京东两路。

    河北东路失守,是张叔夜的锅,宋江提也没提。

    谏议大夫赵鼎道:“宋江连战连败,京东两路全失,又于将陵城下逃脱,致使张叔夜被困投敌,罪莫大焉。臣议,当捉拿进京,严加处置。”

    “不可!”罗戬道:“宋江部四万余人,皆是能征敢战之士,可以防御北方,于守卫疆土大有裨益。

    再则,宋江等人以义气为盟,同进同退,若严惩宋江,恐有祸起萧墙之患。

    且,各处多有失利,投贼者不计其数,宋江撤退滑州请罪,可见其忠义之念。

    臣意,可下旨申斥,去其节度使名号,重加职使,使其继续为国效力。”

    要是蔡京发言,赵鼎肯定反驳,罗戬是中立派,赵鼎还是要给面子的。

    因此,罗戬的建议通过。

    要说对宋江不恼火,肯定是不可能的。

    然而当了枢密使,罗戬才发现,这真的是烫手的很,特别是对他这个没跟脚的人。

    能推则推,推不了则磨,手下的人浮于事,真是让罗戬心力交瘁。

    而且,各地军将,也不鸟他这个空降的枢密使。

    没奈何,罗戬只能依仗平王庆时结下的香火情,好生笼络宋江。

    沉默片刻,赵佶道:“拟诏,去宋江京东两路节度使,转滑州节度使并滑州防御使,仍领本部人马,驻守滑州,拱卫京畿北方。”

    处置了宋江,赵佶又道:“范天喜驻守四川,夔州路非降即退,丢失大半,朕深感忧虑,诸卿,可有良策?”

    赵鼎道:“范天喜普通公人,只有武艺,实不通韬略,一败再败,实乃应有之意。”

    “臣不敢苟同!”蔡京打断赵鼎,道:“范天喜之计划,实无缺漏处,枢密院亦是赞同。

    臣观四川战报,各处官员或弃城出逃,或开城纳降,全无半点抵抗。

    如此,范天喜再有本事,也难以施展,实与他无关。”

    赵鼎道:“各地守将,皆范天喜举荐,如何与他无关?”

    蔡京道:“范天喜本无故旧,举荐人才乃是出自忠心,批准的却是朝廷,如何能怪他!”

    于是,蔡京和赵鼎,撸起袖子相互喷了起来。

    范天喜并不重要,甚至四川也不那么重要,唯一要做得,是打倒对方,独霸朝堂。

    “够了!”赵佶怒吼,道:“国事艰难,尔等不思御贼良策,却无畏争吵,是何道理!”

    蔡京、赵鼎立刻请罪。

    止住两边争吵,赵佶道:“范天喜不足依靠,可有挽回余地?”

    罗戬道:“先前,种师中被撤,范天喜上位,姚古亦闲置。

    如今,可起姚古,御贼于蜀地之外。”

    赵佶道:“拟诏,擢姚古为成都节度使,益州路节度使,整顿益州军事,确保粮饷不失。”

    看着尤自怒目而视的蔡京、赵鼎两人,赵佶心一横,道:“京东两路、河北东路失守,贼军旦夕可至。

    朕意,立刻西狩洛阳,重整防线,已御贼军。”

    “不可!”赵鼎就要阻止。

    明军拿下应天府时,赵佶就想迁都,只是为赵鼎为首的主战派阻止。

    本来赵宋上下,抵抗意志就不甚坚定,再把首都拱手让人,谁还有心思顽抗到底?

    归根结底,明宋双方都是华夏正统,又不是异族入侵,其实没必要拼命。

    不过,此时此刻,赵佶是真心怕了。

    去了洛阳,好歹远离明军四百里,有足够的缓冲距离和时间。

    不像开封,可能一觉醒来,明军已经到了城下。

    不待赵鼎发话,赵佶又道:“赵鼎,你为京畿路留守,太子监国,全权负责京畿路防御事。

    蔡京,负责收拢军兵,重整防线,罗戬,传令各地,勤王兵马于洛阳集结。

    梁师成,立刻准备銮驾,点选禁军,护朕西行!”

    三言两语安排完,赵佶吩咐退朝,根本没给众人表示反对的机会。

    反正他是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不留在开封了。

    洛阳只是第一站,若不行,再过潼关入关中,据长安而守。

    长安不能守,再往西去。

    反正天下之大,总有可以跑的地方。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三百八十五 许贯忠

    山峰峦秀拔,溪涧澄清,天色已晚时,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原来这座山叫做大伾山,上古大禹圣人导河,曾到此处,今属大名府浚县地方。

    转过几个山嘴,来到一个山凹里,却有三四里方圆平旷的所在。

    树木丛中,闪着两三处草舍。内中有几间向南傍溪的茅舍,门外竹篱围绕,柴扉半掩,修竹苍松,丹枫翠柏,森密前后,十分幽静。

    一间草舍内,燕青与一人对面而坐。

    这人目炯双瞳,眉分八字,七尺长短身材,三牙掩口髭须,戴一顶乌绉纱抹眉头巾,穿一领皂沿边褐布道服,系一条杂彩吕公绦,着一双方头青布履。

    只看外貌,便知定非碌碌庸人,必是山林逸士。

    燕青道:“许兄,我等征辽而返时,宋公明哥哥邀你出山,因伯母尚在,不敢强求。

    年前,我于东京公干路过此处,再邀你出山,你言孝期未满,我不敢强求。

    今日,小弟再来,兄长可有话说?”

    这人姓许,名贯中,祖贯大名府人氏,移居山野经年。

    他兵法、武艺、谋略样样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晓,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各国语文,端的是文武全才。

    最难得的是,许贯忠深晓天下地理,曾遍游名山大川。

    宋江征田虎时,许贯忠冷眼旁观,却也送了河北地势图,颇有助益。

    他曾应武举,得了武状元之名,只是朝堂昏暗,未曾履职,只在山间隐居。

    听得燕青邀约,许贯忠摇头笑道:“小乙哥,你欲要我性命,只把腰间断刃捅来便是,如何说的许多?”

    燕青道:“兄长何出此言?若我燕青有半分不良心,只管让我天雷轰顶!”

    许贯忠道:“明军所向披靡,赵宋不日即灭,此时出仕赵宋,无异于直投火坑,不是要命是什么?”

    燕青语塞。

    宋江都被打哭了无数次,燕青如何敢说大话,能打退明军。

    沉默片刻,燕青哀求道:“目下,我等确实困窘,然兄长有经天纬地之才,或可能再造乾坤。

    便是不能,施展平生所学,亦不枉人间走一遭,岂不快哉?”

    许贯忠笑而不语,转移话题说了些闲话。

    正午时,童子掇了张桌子来,铺下五六碟菜蔬,又搬出一盘鸡,一盘鱼,及家中藏下的两样山果,旋了一壶热酒。

    许贯忠筛了一杯递与燕青,道:“村醪野菜,且吃两盏,今日再别,未知可有相逢时!”

    燕青称谢道:“兄长,何不……”

    许贯忠抬手止住,道:“勿复再言,且留情意在此。”

    数杯酒后,燕青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清致:云轻风静,日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

    燕青伤感道:“昔日在大名府,与兄长最为莫逆。自从兄长应武举后,便不得相见。

    这个好去处,何等幽雅!像劣弟恁地东征西逐,怎得一日清闲?”

    许贯忠沉默片刻,道:“宋公明及各位将军,英雄盖世,上应罡星,确实了得。

    然斗转星移,赵宋气数已尽,方明全取天下亦有时。

    愚意,兄弟不如就此脱身,便像许某蜗伏荒山,亦可自娱自乐,岂非好过死无全尸?”

    燕青叹道:“我亦想走,然则宋江去处,定把主人带在身边,无法脱身。

    再则,主人义薄云天,值此危难时,实无法弃宋江于不顾。”

    “机会总能寻到。”说了一句,许贯忠继续劝酒。

    谈说间,童子进来,道:“主人,山外有大队人马来,看其模样,乃是明国官军。”

    燕青闻言大惊,不由看向许贯忠。

    他倒不是怀疑许贯忠出卖了他,只是想询问缘由。

    许贯忠问了童子详细,道:“此来,必是为了邀请我出山,却与兄弟无干。”

    燕青道:“未知兄长如何打算?”

    “当然是应下了!”许贯忠笑道:“待我做了明军参谋,也好接应兄弟离开宋国,也不负我等相交一场。”

    许贯忠又道:“你顾念玉麒麟的情分,不愿独自离开,从后方出,自有小路出山。”

    燕青拜谢,转身就要走。

    许贯忠拉住燕青,道:“我等身处两国,自有对阵时。

    若遇上,我当招降,莫要顾念梁山义气拒绝。

    所谓失之不来,怕是明国皇帝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兄弟谨记。”

    燕青微微颌首,转身走了。

    刚收拾了盘盏,只听得屋外有人叫道:“许贯忠许状元可在?”

    许贯忠出门,只见一官员骑在马上,百余军兵护持左右,还有两辆马车随行。

    许贯忠行礼,问道:“山野乡人,有劳上官亲至,罪过,罪过!”

    态度热络,全无一丝隐士高人的模样。

    正主当面,叶贵也不摆谱,跳下马回礼,道:“吾乃叶贵,听陛下言及先生大才,自来延请,勿怪唐突。”

    “原来叶侍中当面,小可失礼,且请入陋室奉茶。”许贯忠邀请道。

    进屋落座上茶。

    叶贵道:“此来,想必先生亦知我意,只在延请先生出山,助我国全取天下。”

    许贯忠道:“明国兵精将广,全取天下不远,实不见我之用武之地,侍中何必亲至?”

    叶贵笑道:“国家广大,天下无边,贤才再多,如何够用?

    且先生精通各地言语,便是北方草原之上的胡语,亦多有知晓。

    待灭了金辽西夏,北方用兵势在必行,到时候,先生的熟知胡语胡风,当有大用。”

    闻言,许贯忠惊呆了。

    碗里的尚未吃完,便已经惦记着锅里的了,这胃口真不是一般的好啊。

    不过,有这样远见卓识的帝皇,才值得他许贯忠效力。

    许贯忠道:“侍中亲至延请,吾岂能不识抬举?只是小可兴趣,全在军伍,若出仕,只要从戎。”

    叶贵并不怪许贯忠不矜持,只好奇道:“若投身军伍,只是一普通参谋,从政却能为知县,先生可确定?”

    许贯忠道:“吾早年游历天下,多到北地边境,常见汉家村寨被抢掠,深为之恨。

    吾虽有勇力,能杀一二十蛮兵,却杀不尽千万蛮兵。

    窃以为,将抱憾终身。

    却不想明国兴起,又有远见卓识,若吾拒绝,如何对得起边境苦难百姓。”

    “好!”叶贵赞道:“先生如此大志,吾当成人之美。

    目下,王寅将军统领海河以南防线,正筹划对辽国用兵。

    先生去了,可参赞军务,同时设立随军学堂,教授将士胡语,以为后用。”

    虽然不是对阵宋江部,许贯忠还是欣然应下。

    只有在明军中混开了,才好筹谋救燕青、卢俊义。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三百八十六 后宫私语

    “这是赵元奴,以后也是你们姐们,大家认识一下。(全本小说网,https://。)”

    说完,方天定接过两个孩儿,自顾自去一边耍了。

    后宫的事情,终归要交给女人们自己解决的,方天定并不想掺合太多。

    不过,从内心来讲,方天定对赵元奴还是很满意的。

    一个多月,各种知识,真的让皇帝陛下浪里个浪,简直爽翻天。

    这些姿势梁红玉几人也能做到,然而她等观念比较保守,只愿意用传统体位,并不肯尝试。

    只有赵元奴,使出浑身解数,只求皇帝满意。

    那边,梁红玉几女仔细打量赵元奴。

    柔而不弱,媚而不妖。

    “难怪陛下带回宫中!”梁红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