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山终结者 >

第235章

梁山终结者-第235章

小说: 梁山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辽国御边的军事据点,规模同样不小。

    此时,寨门大开,墙头无人。

    耶律淳道:“未免变故,我等已经遣散了当地军兵,只待天军入内。”

    没有投降移交仪式,少了许多庄重感。

    方天定却没有在意。

    任何形式都是虚的,只有土地是实实在在的。

    后军尚未上桥,前军到了卫河寨前。

    作为前沿重要的防御据点,卫河寨同泥沽寨一样,都是规模颇大的军寨。

    到了近前,只见千余百姓沿道而立,不断张望着。

    男女老少都有,有欣喜的,亦有担忧的。

    辽退明进,百姓们知道换了新主人,对未来不免担忧。

    突然,有一老者提着篮子出来,拜道:“将军在上,且饮一杯水酒再行出发。”

    “接过来!”方天定吩咐道。

    叶贵连忙迎上去,把老者接来。

    到了跟前,老者拜道:“渴盼王师久矣,今日方见天兵,足可告慰先祖,实乃幸事也。”

    方天定跳下马,扶起老者,道:“王师迟来,汉家遗民受苦了。”

    老者哽咽不能语,貌似非常激动。

    接下来,当然是箪桨壶饮的戏码。

    虽然知道都是逢场作戏,耶律淳还是感觉很不是滋味。

    毕竟,这都是自己治下的土地和百姓啊。

    喝了老者递过来的酒水,方天定高声说道:“北地失落已久,百姓困苦不堪,即日起,永久免去丁口钱并各项杂役,免田税一年,免商税半年。”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欢呼四起。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没了丁口钱和杂役,负担立刻轻了七成。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政策,只是明国境内常规操作。

    前锋进了卫河寨,升起国旗,接手防务,就地驻扎,等待中军与后军入内。

    十余万人,待全部过河,恐怕得等到天黑去了。

    一队队军兵,一辆辆马车,陆续进来。

    第二天,大军分兵。

    方天定自领三万人,走武清县,往燕京去。

    王寅领兵五万往东,前往接受道州,并在海军支援下,准备与辽东接成一片。

    其余各部,会分散成一股股,护送各官上任并就地驻守,宣扬军威的同时,巩固统治。

    西面,刘子羽领兵八万,走易县,与方天定在燕京会合。

    虽然辽国只割让了南京道,然而上京道的一部分领土,也会割让出来。

    明军要确保燕山山脉的各处关隘,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

    作为幽州屏障,燕山山脉实在重要,绝不可能落在别人手中。

    当然,上位者昏庸无能,下位者贪生怕死,任你有绝地天险,也没什么卵用。

    辽国据有燕山,金人出入幽州,还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如同在家里一样,真的是予取予求,全无半点阻碍。

    第二天,大军复起。

    方天定领三万兵,并两万民夫,沿着水路往燕京去。

    更多的辎重,由船只运输。

    只见道路上旌旗遮天蔽日,河面上千帆赛过白云。

    沿途百姓纷纷来看,好不热闹。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四百二十七 诱之以利

    方天定领兵离开已经两天,武清城里已经恢复了平静。//全本小说网,HTTPS://。)//

    城内,百姓们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除了钟楼多了一面旗帜,和来往巡逻的明军兵丁,貌似也没什么改变。

    城中,各家商铺已经开门。

    挂牌为大明官营粮米行的商铺前,已经排出了数百人的队伍。

    百姓们或提着布袋,或背着筐篓,在伙计的引导下,挨个进去。

    秦鸿排在队伍间,焦急地等待着。

    本来大量人口南下,城中缺粮已经十分严重,耶律淳又在割让前搜刮了一遍,把市面上的粮食全部带走。

    因此,许多人家已经断粮。

    “狗屁辽国,亡了也好。”秦鸿恨恨地想到。

    一旦饥饿降临,再稳固的人心,也会变为怨愤。

    方天定的想法,却与他截然相反。

    若是耶律淳离开前,每家每户给粮食一石,明国还怎么收买人心?

    所以得知耶律淳在收拢物资的时候,方天定不但没有阻止,还给予了鼓励。

    饿一饿,才能让百姓知道明国的好,不是么?

    摸了摸怀里的百余枚大安通宝,秦鸿不禁有些忐忑。

    也不知道这些钱,能买多少粮食。

    忐忑的人也是敏感,秦鸿注意到,许多人进去又出来,却没买粮食,而是急冲冲地走到对面一家铺子里。

    “莫不是不卖了吧?”秦鸿越加惶恐了。

    不过,想到一家六口都要吃,秦鸿不得不按下担心,继续排队。

    不一刻,轮到他进店。

    只见无数袋子堆叠,白米、白面、各种粗粮杂粮,正是如山似海。

    一个伙计主动迎上来,道:“客官,买粮食啊。”

    秦鸿点点头,道:“敢问粮价几何?”

    伙计道:“精粮三十三文一斤,粗粮二十三文一斤,杂粮十八文一斤。

    这都是好钱的价格,杂钱小钱要更贵些。”

    好便宜!秦鸿感叹。

    这样的粮价,便是最好的时候也买不到啊。

    “哦,对了。”伙计一拍脑袋,又说道:“若是用明国纸钞支付,一律打五折。”

    五折……秦鸿震惊了。

    这可意味着,自己能够买到的粮食,直接多了一倍。

    “敢问小哥,这纸钞如何兑换?”秦鸿问道。

    伙计指向对面,道:“大明皇家钱庄,乃是唯一兑换纸钞的地方,公平无欺,足可放心。”

    秦鸿扭头看向对面,只见门外十余军士各持刀枪挺立,十分彪悍的模样。

    伙计见状笑道:“换钱的地方嘛,守备总要森严一些的,防止不法之徒,我等良民,自去无妨。”

    秦鸿拱拱手,道了声多谢,出门排队去了。

    这一幕,在各家店铺不断发生着。

    到了钱庄跟前,同样不少人在排队,好在办事的人也不少,速度不慢。

    只见一个个百姓不断掏出铜板金银,换成或厚或薄的钞票。

    轮到秦鸿,他学着前面的人掏出铜板放在桌子上。

    伙计一枚枚轻点后,道:“一百零一官钱,当一百零一文,十三私钱当十文半,八劣钱当四文,共计给付一百一十六文。”

    秦鸿听着,默默盘算着,发现这个价格和市场差不多。

    私钱铜少铁多,本来价值就不高,实际使用时都是折算的,劣钱不必说,价值更低。

    伙计数了一叠钞票过来,道:“一共十张十文的纸钞,十六张一文的。”

    看秦鸿犹豫,伙计笑道:“不必犹疑,此等钞票,尽可在各粮店、布行、盐行购买货物。”

    秦鸿道:“如此简单的东西,如何确定真伪?”

    伙计并无不耐烦,把鉴别真假的办法一一说了。

    握着一沓钱,秦鸿又到米店,重新排队。

    虽然耽误了半个时辰,然而能多买些粮食,的确是值得的。

    把所有钱换成粗粮和杂粮,秦鸿就要离开。

    伙计叫道:“这位客官,有个报酬丰厚的营生,不知是否有兴趣?”

    秦鸿止步,问道:“未知何种差事?”

    伙计道:“因为幽州缺粮,海上有大量粮船,各粮行都在穆集运输人手。

    脚夫力夫保底两贯钱,若是会驾车,三贯五,若是会骑马,算了……”

    看秦鸿一身破破烂烂,也不像会骑马的样子。

    “如何小觑于人?”

    秦鸿急了,他自小给契丹老爷放牧,练的绝佳的骑术,附近谁人不知?

    伙计哂笑道:“你若是精通骑术,自可应募明军骑兵,只要通过,安家费十贯立刻到手,另外月饷八贯,按时发放,绝无亏欠,可不比我等强了许多?”

    秦鸿心动了。

    十贯钱啊!

    能买多少粮食?怕是白米白面也够一家人吃的了吧?

    问清楚了募兵点,秦鸿往家走去。

    当兵之前,先把手中的粮食带回去再说。

    街道上,只听巡街士卒叫道:“年前办理身份证明者,一律送盐一斤。

    年后,无身份证明者,不得走动,不得经商,不得……”

    停下脚步听了一阵,秦鸿觉得自己要先去办身份证明才好应募骑兵。

    “与其自己去,不如都去,迟早要办的。”秦鸿决定道。

    不办身份证明,几乎就只能待在家里,哪里都不能去,什么都干不了。

    办了身份证明,还能带一斤盐回去,也算不错。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盐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能够白得,如何不动心?

    路上,还有招募移民、牧民、船夫、工匠……

    报酬都相当不错。

    只是,还是骑兵最划算。

    回到了家,带着一家人办了身份证明,秦鸿又去了募军点。

    虽然年龄偏大了些,可秦鸿的马术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上的,于是,他光荣地成了明军的马兵。

    除了马兵,弓兵、步卒,也招募了两千余。

    当他们领到厚厚的安家费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努力奋战,绝不让手中的钞票作废了。

    这就是明朝各项措施尚未展开,却已经推广了纸钞的原因。

    等百姓的金银铜钱都换成了纸钞,就只能紧紧跟随明朝啦。

    毕竟,不论是金国人打过来,还是辽国人重新回来,他们都不可能承认明国的纸钞的。

    而老百姓呢,为了自己的身价不跳水,还不得死命保住明国?

    所谓利益永远是最好的抉择,为了推广纸钞,户部可是让出了不少收益给各家商行呢。

    商行再通过打折,诱使辽人用纸币。

    而且,官府雇人,军队军饷,都是纸钞发放。

    其目的,还是为了把所有人绑上船,不给叛乱的机会。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四百二十八 慑之以威

    涿州,范阳县。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因为天降大雪,原定的官员误了行程,刘子羽不得不停驻在此,权为治理地方。

    好在,他随着刘韐久经地方,又有现成的方案,处理事情倒是不难。

    只是大雪封路,军队难行,让他忧心忡忡。

    “不要误了会合日期才好!”刘子羽想到。

    “主将!”张俭进来,道:“积雪已至膝盖,道路彻底壅塞,已难以进军。”

    刘子羽道:“多询问当地百姓,务必找到行路办法。”

    顿了顿,刘子羽又道:“陛下已经到了漷阴,身边仅余一万五千兵,可谓孤军悬入。

    若发生变难,恐致陛下于不测之地。”

    张俭道:“大雪太多,实在难行。”

    刘子羽急躁起来,道:“传令下去,若献雪地进兵良策,我定当向陛下请命,封其为侯!”

    “是!”张俭就要退下。

    “等等。”刘子羽唤住他,道:“你与张韬,点一万军兵,莫管其他,先行向北于陛下会合。”

    “好!”张俭应下。

    时至傍晚,大雪越大,似乎没有停下来的可能。

    如此大雪,已然成灾。

    军兵自然可以强行赶路,然而辎重定然动不了。

    再往北,地方穷困潦倒,根本不能供应大军所需。

    因此,刘子羽仅派出一万兵接应方天定。

    没奈何,刘子羽只能按下心思,指挥地方救灾事宜。

    正指挥军兵救灾时,有亲兵过来,道:“主将,郭药师有请。”

    “可知何事?”刘子羽问道。

    亲兵道:“其言,有雪地行军之法献上,已于校场等候。”

    刘子羽大喜,立刻往校场去。

    郭药师这人,也是有一番经历的。

    辽东失于金人,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取报怨于女真之意,谓之“怨军”,郭药师就是其中的一位首领。

    保大元年东南路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叛乱不利被处死,于是其手下罗青汉、董仲孙等率怨军作乱。

    辽都统耶律余睹、萧干率兵平叛,郭药师等人杀了罗青汉数人,接受招安。

    辽从中选出2000人编为四营,任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各自统领。

    去年,金人发兵,耶律延禧西逃,耶律淳留守南京,改怨军为常胜军,因“药师年少壮,貌颇伟岸,而沈毅果敢,以威武御众,人多附之。初以武勇四军荐授殿直,从征女真,积前后功”,故升郭药师为都管押常胜军、涿州留守。

    郭药师并没有随从耶律淳离开,而是献了涿州,投降了明军。

    因见其颇有才干,刘子羽令其率领本部,于军中负责后勤转运事宜。

    到了校场,只见百余人围着一辆车子在看。

    这车不同于普通马车,并没有车轮,取而代之的是两根很宽的弧形木板。

    郭药师行了礼,道:“主将,此乃雪橇,以牛马拉动,载重千斤亦可行于雪面,速度不减。”

    刘子羽立刻让试验。

    不一刻,马匹挂上,十余军兵也挤到了车上。

    郭药师亲自驾车,在雪地上绕城狂奔了一圈。

    看雪橇车飞奔,刘子羽惊叹道:“这速度,比马车强了许多。”

    “只是易行难停!”卫忠叹道。

    “无妨,只要能够行动便可。”刘子羽道。

    接下来,当然是组织工匠,打制雪橇。

    安排完毕,刘子羽又道:“过必罚,功必赏,此乃我军定例。

    此物于冰雪中行动大有裨益,我定向陛下请功,册封你为侯爵。”

    郭药师大喜,拜道:“多谢将军提挈。”

    想他弃恩主于不顾,只要投靠明国,不就是想换根大腿抱么?

    此时轻而易举得了一个侯爵,真让他美滋滋。

    “非我提挈,军中定制而……”

    刘子羽尚未说完只听校场外有人叫道:“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