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山终结者 >

第32章

梁山终结者-第32章

小说: 梁山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北门临江,又有北固山,实在无法扎营,不得不实行围三阙一的策略。

    方天定道:“此战必破丹徒,城内宋贼一个不留,各位可有教我?”

    邵俊道:“镇江之重要,自不待言,只是要全歼,须得水军见功,先破金山、焦山,再取北固山,如此,城内宋贼便为瓮中之鳖。”

    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运河与大江交汇之处就在镇江,只这一条,便决定了义军若想据守江南,必然要拿下镇江。

    只是不好打。

    城北北固山和江心的金焦二山且不说,便是城外,还有天福山、磨笄山、菊花山。

    此三座山头不过三四十丈高,也不险峻,只是居高临下俯视义军。

    山头上各有三千人的小寨,若不拔除,攻城时难免腹背受敌。

    方天定与众将商议战策时,镇江府衙内也是官将云集,喧喧嚷嚷。

    知府、防御使、置制使、转运使、通判等大小官员,还有那些出钱出力出人的大户代表,齐聚一堂。

    知府师安道:“贼兵十万,威逼而来,诸位可有应敌之策。”

    无锡知县许韵道:“城内兵多将广,钱粮丰足,踞城而守,待其师老疲惫,当可一鼓破之。”

    这也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本来大家就是制定的这个策略。

    只是许韵心虚,不彰显存在感不安心。

    师安说道:“贼军初至,须得挫其锐气才好守城,可有人愿意出战?”

    这话一出,尽皆沉默。

    贼军勇将颇多,出去搦战,岂不是找死?

    师安见无人应答,继续道:“若有人出城搦战,胜则重赏,败亦不咎。”

    “我有人举荐。”

    “我愿领兵出战。”

    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师安看去,愿领兵出战的乃是张俊。

    张俊原是弓箭手出身,素有勇力,此次由山东公干而来,因为贼军要来,便留下来御敌。

    要举荐人的,却是延陵县尉刘康。

    师安道:“伯英少待,刘都尉且说举荐何人?”

    刘康道:“反贼侵扰乡里甚重,便是其余贼匪亦不服气,今有茅山土着卫忠四人来投,其人武勇,或可重用。”

    师安道:“且唤来一看。”

    四人进来,师安见其身材甚是魁伟,又膀大腰圆,便有几分欣赏。

    师安道:“你四人姓甚名谁?”

    四人拜道:“小人卫忠(蒋印、吴升、卫亨),见过知州相公。”

    师安问:“刘都尉举荐尔等四人击贼,可敢领兵出战?”

    卫忠道:“吾等虽落草,却是生活所迫,心中也有几分忠义。

    方腊贼子无父无君,又弄那劳什子食菜魔教,吾等甚为不耻。是故,我兄弟下山以抗。

    刘都尉不弃,赐了我等出身,正当奋勇向前以报答。”

    师安大喜,道:“即如此,便令张伯英为主将,你四人为偏将,但有胜利,必报朝廷以嘉奖。”

    五人齐齐拜谢。

    商议一阵调兵遣将,安排抵定,只待明日开城出战。

    离开了府衙,卫忠对张俊道:“尝闻将军勇名,明日出战,还请照拂。”

    张俊笑道:“好说,我等当齐心协力,总要得些功劳,才好回转。”

    “定然唯将军马首是瞻。”卫忠四人拜道。

    见张俊态度冷淡,卫忠也熄了攀谈的心思,直接告辞离开。

    等到回了住所,卫忠道:“想这张俊敢领兵出战,必有本事,须得想办法示警才好。”

    吴升道:“大可不必,义军大将甚多,一个张俊也翻不起浪来。只是我等行止,却要仔细斟酌。”

    卫亨道:“不若直接反水抢门,接应大军入城。”

    卫忠摇头,道:“城内有城,抢不得门。再则,我等心腹尽被拆开,又无人手可用,实在难成。”

    原来,卫忠等人进城后,手下喽啰便被调走打散,混入了其他地方。

    城中管束森严,每人只能在指定区域活动,便是串联亦不可得。

    进来几天,四人连城内情况都没摸清,实在憋屈的紧。

    思虑间,蒋印道:“先把所知所见传递出去,若有可能,见得几场功劳,待升到高位,总有用处。”

    “善,便如此办理。”卫忠说道。

    且说张俊回了住所,整理盔甲,磨砺刀枪,只待明日厮杀。

    “机会难得,若是击退贼军,怎么也能向上升一升。”张俊默默地想到。

    盘算半晌,张俊觉得自己刚刚做差了,不该冷对卫忠四人的。

    一个好汉三个帮,自己单枪匹马出城,必然难以得胜。

    计议一阵,张俊忍痛收拾了百十两银子,前去拜访卫忠四人。

    且说师安离了府衙,在百余兵丁护卫下,巡视各处。

    做下如此好事,他也知道若是城破,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但凡有闲,必定巡城。

    “只要击退贼军,必可调入中枢,封侯拜相指日可待。”师安如此安慰自己。

    升官,才是他下令焚城的主要动力。

    击退贼军,便把地方糜烂推到贼军身上,朝廷非但不会见怪,反而会重赏嘉奖。

    失败了,难免一死,也不必为如何交代而烦恼。

    绕城走了一圈,只听到旁边巷子里传来一阵歌声。

    “天师下凡江南安,草木方盛灰万万。惊雷滚滚三山破,损兵折将亦等闲。待得北士越江来,东华门外自奏凯。”

    师安听了,心中一动,喝令左右道:“且去把放歌者请来,莫要失了礼数。”

    歌中有师安,想必是指自己,方去一点变成万,是不是方天定或者方腊要被枭首?最后一句预示自己能胜。

    只是中间的惊雷和北士却不得其解。

    思虑中,只见一道士跟在军健后来到近前。

    这道士面相清奇,背着一柄宝剑,颇有高人风范。

    道士唱了个喏,道:“见过相公。”

    师安回礼道:“道长请了,敢问道长法号,仙乡何处?”

    包道乙稽首,道:“贫道太乙,师承茅山。外界妖气纵横,特来镇江城内暂避,借贵气化凶。”

    此言甚合师安心意,心内暗喜,问道:“不知道长刚才所唱,作何解释?”

    包道乙抬头望天,道:“天机不可泄露。”

    师安拜下,恳请道:“世道不靖,妖贼横行,还请道长仗剑出世,助我斩妖除魔,以保天下百姓安宁。”

    摩尼教教众大多贫苦,为了互帮互助,教内提倡食素,外人多称之为食菜魔。

    方腊骤起,横行江南,官府仍然以魔人视之。

    所以包道乙说的妖气纵横,便是说贼人横行,师安说的斩妖除魔,是剿灭贼人。

    话中意思,两人都明白。

    包道乙仰天一笑,道:“结果天注定,人力不可违,且看,且看!”

    师安心中安定,道:“道长如无去处,不防随我回府,自有安置。”

    包道乙稽首,道:“本不好打扰,然而要借贵气避灾,只得僭越了。”

    师安大喜过望,邀请包道乙同车而行,包道乙也不拒绝,上车坐了。

    一路上,师安少不得旁敲侧击,询问此战结果。

    包道乙多数不答,偶尔几句,也都暗示贼军必败。

    领着包道乙回府,师安亲自选了个僻静别院,又调拨了两个军健服伺。

    包道乙目标达成,虽然一时半会不能和外边联系,却也不急,只安心住下。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五十 水军初战

    呜呜呜~

    号角声悠扬绵长,掩盖了哗啦啦的水声。(全本小说网,HTTPS://。)

    三艘大海鳅船领先,三艘楼船接上,再有三百多艘大小船只环绕左右。

    方天定穿着藤甲,腰间还有两个空的葫芦,拿着望远镜看着前方。

    费保同样举着望远镜,一边观望,一边说道:“都打探的明白了,镇江水军不多,只是金山上有一水寨,有三千多水手,两百余船。”

    方天定颌首,道:“做好警戒,小心其他方向水军。”

    上游江宁府,对面扬州府,都有水军。

    若是激战时突然闯来,怕是义军水军要吃大亏。

    费保回道:“我等知晓,已经安排妥当了。”

    费保又笑道:“虽然我等船只不如宋贼多,却有首长安排的利器,破宋贼不难。”

    “有信心就好。”方天定回头打量了船舱,道:“何故许多人不着藤甲,不戴葫芦?”

    藤甲浮力出众,穿上后入水不沉,葫芦如同救生圈,是另一个保险。

    方天定刚上船,便把这两样穿戴整齐了,看到费保等人不穿,难免要问。

    费保笑道:“接战之前再穿也来得及。”

    “胡闹!”方天定道:“若是突袭,岂容你等穿戴?

    传令下去,凡上船者必着藤甲与葫芦,违者鞭五,再犯递增。”

    费保一怔,却没有反驳,安排旗手传令后,主动穿戴藤甲。

    方天定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之中任何情况都会发生,我们细节做到最好,自然不怕变故。

    若是有船只突然沉没,我等都穿着藤甲,船上的逃命快速,旁人施救也容易。”

    “兄长教训的是。”费保低头受教。

    方天定对水军指导不多,然而细节上要求的都比较严格。

    只有细节做好,才能做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逆江而上半个时辰,北固山出现在了视野里。

    北固山上有宋军驻守,这毫无疑问。

    然而,这些居高临下的宋军,其防御都是瞄准陆地的,又没有投石机床弩这等利器,对水面毫无办法。

    所以,水军直插金山。

    宋军也没有坐视义军经过,几乎看到船队的同时,一道粗壮的狼烟就直冲天空。

    “传令,各船备战。”费保下令。

    不多时,宋军水军出现在上游。

    对水军来说,上游便是地利,可以借助水流获得加速,不论是冲击还是逃亡,都是游刃有余。

    不用旗舰命令,胡俊便下令道:“弩炮上弦,炮窗开启。”

    咯吱声中,炮手拉动绞盘,随后放上钢制的短矛。

    随着漓渚铁矿产量扩大,义军也阔了起来,不但陆军装备了全钢制武器甲胄,便是弩炮也用上了全钢制的箭矢。

    水军舰船上的弩炮,当然也是钢制箭矢。

    准备就绪,船壁上下两排的窗口依次打开,一共三十六个。

    透过窗户,可以看见亮银色的矛尖,泛着森森寒光。

    此时,上游出现了无数白帆。

    镇江水军,来了。

    胡显下令道:“阵列线!”

    随着旗号,三艘海鳅船船头一调,一字排在大江上。

    看到义军排出如此阵列,镇江水军总管秦仝笑道:“果是乌合之众,居然排出如此阵势,是想随时调头嘛。”

    其他人皆笑。

    为了防备贼军从水上来,镇江府七拼八凑,弄出了二百多条合用的战船。

    除了操船的水手,另外又配备了三千余随船士卒,用于接舷作战。

    秦仝所乘战舰,便是三十丈长的车船。

    车船,亦称明轮船,是用人力驱动运转的明轮船,也称为车轮船。

    看到宋军战舰,方天定惊道:“我以为只有海鳅船是明轮,却不想宋军也有。”

    费保笑道:“传闻东汉便有,南北朝时代确定,宋贼如何没有。”

    方天定惊讶间,只见宋军最大的那只船的望斗上旗帜摇摆。

    只见成百上千的火排从镇江水军后蹿出,顺着水势直扑义军而来。

    其余战船,亦随着火排冲下。

    上游放火烧船,便是地利之一,下游只能忍着。

    胡显冷笑道:“下令,不管他,只待战船接近。”

    船外都包了铁皮,任凭他烧便是。

    不一刻,火排接近。

    尽管有铁皮,甲板的士卒还是拿着长长的撑杆,尽量推开靠上来的火排。

    只是太多,并不能完全推开。

    滚滚烈焰中,铁皮承受着高温的炙烤,士卒们又浇水降温,防止铁皮脱落。

    里面的木材只会碳化,不会燃烧,倒是不用担心整船被毁,但是固定的铁钉处被碳化,铁皮却是容易脱落。

    因为四处有火,底层的弩箭发射口不得不关闭。

    秦仝看到贼军船只陷入了大火中,立刻喝令全军冲上。

    宋军战船加速,大量的士卒也冲上了甲板,准备近战。

    弓箭手,团牌手,长枪手,挠钩手……远中近都有。

    眼看着宋军战船接近,胡显喝道:“各炮位集火宋军旗舰。”

    得了命令,炮术长孔运立刻命令各弩调整射击角度。

    三十六台弩炮的操作手,以孔运射术最佳,所有弩炮听从他的命令,调整角度。

    “放!”

    咻咻咻~

    三只船,一百零八根箭矢,径直射向秦仝坐船。

    哆哆哆,数十根短矛插在船壁上,数十根越过甲板护垛,射翻了三十来个士卒,仅有十余根飞向了天空。

    “可恶!贼军船上竟然有床弩,端得可恶。”秦仝恨恨地一拍桌子,喝道:“还击!”

    咻咻~一阵火箭从甲板上飞起,犹如雨点般打向义军战船。

    这里的火箭,可不止是箭头上绑了纵火物的箭枝,而是利用火药助推发射的箭枝。

    只一轮,三艘海鳅船便被射成了刺猬。

    “幸好首长英明,让船外包了铁皮。”感叹了一句,胡显喝道:“炸沉他,另,通知后军,准备接舷。”

    得了命令,孔运下令道:“换雷箭。”

    比钢矛粗壮许多的箭矢被放上弩炮中,咻咻~秦仝坐船也成了刺猬。

    一百零八根箭矢,多数插在了船头上。

    秦仝笑道:“贼军虽富,却也是不会打……”

    轰~轰隆隆~

    惊雷滚滚,烟火并起。

    再看,宋军旗舰已经没了船首,正在缓缓栽向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