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梁山终结者 >

第44章

梁山终结者-第44章

小说: 梁山终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zj190128g

 六十九 梅子洲下

    大雨初晴,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滚滚大江更显得湍急,黄色的波涛带着泥沙、残枝败叶,翻涌着向东流去。

    一只长长的船队,划破黄色江水,向着上游驶去。

    虽然逆水,却是顺风,船队速度不慢。

    义军水军已经整备完毕,准备再次进攻梅子洲。

    旗舰内,严勇环视左右,道:“各位,上次作战大败亏输,实乃我水军之耻辱,此次必须打下江心洲,以洗前耻。”

    “是!”其余九人回道。

    严勇、李玉、成贵、瞿源、乔正、谢福、费保、卜青、胡显、胡俊,一共十员大将。

    除了倪云和狄成远在外海赶不回来,水军大将全部聚集。

    上次失利,真是太惨了。

    水军上下都憋了一肚子火,这火不把梅子洲宋军烧死,便把自己烧死。

    复盘了一阵战术,严勇说道:“各位兄弟,水军已经输不起了,此战,不成功便成仁!”

    “不成功,便成仁!”九将拱拱手,各自去往座舰。

    严勇带费保乘一船,李玉与卜青、成贵与胡显、瞿源与胡俊两人一船,乔正、谢福各自一船。

    费保等人屈居副手,却也没有意见。

    因为六艘大船,都是新福船,与楼船、车船全然不同,不熟悉也没办法发挥出全部战斗力。

    不一刻,梅子洲在望。

    严勇下令道:“各舰依次通过,抢占上游。”

    令旗挥舞,主力舰船帆稍偏,滑进了梅子洲北面的水道。

    准备就绪,严勇喝道:“冲过去!”

    风帆尽展,船速又快了一截,直往上游冲去。

    梅子洲上宋军看到,早就吹响了号角。

    待到船只靠近,十余个黑点从洲上升起,又向着船队落来。

    这是宋军的投石机。

    梅子洲上,一共有十五台投石机,可发五十斤大石。

    虽然射程不远,控制航道却毫无问题。

    严勇看着急速飞来的石头,说道:“不管他,冲过去再说。”

    噗通,水柱冲天而起,却没有一个打中的。

    投石机的弹道并不稳定,对付运动目标吃力的很,能不能打中,全看脸。

    显然,新福船的颜值很高,宋军投石机却很丑。

    除了命中率,装填再次发射的速度也是让人捉急,第二波石头刚升起,前面三艘新福船已经穿过了航道。

    砰,严勇只觉得船身一震。

    一颗石头正中旗舰。

    “点有些背啊。”严勇不无自嘲地想到。

    不过这点动静,对于在海上历练半年的他来说,小菜一碟。

    大风大浪中都闯了过来,还能淹死在这大江里?

    “报告,落石击穿了渔网,没有人员伤亡。”

    严勇令道:“命令后方战船,注意规避。”

    后方二百余战船都是小船,可没办法撑起渔网作为防御,吃一颗石头,便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不一刻,小型战船进入航道。

    宋军投石机一刻钟发射一波,小船上的水手都是拼了命的划动船桨。

    砰,一个大石落在船上,立刻砸穿了一艘小船。

    四分五裂。

    碎木飞溅之下,中者立时殒命。

    前后八波投石,一共命中十一艘战船,义军损失了五十余人。

    损失微乎其微。

    抢占了上游,地利优劣立刻转变。

    向上驶出十余里,严勇喝令调头,准备强攻梅子洲。

    太平州方向,也有二百余只船、五千多人赶来汇合。

    他们才是登陆战的主力,新福船率领的战船,只负责压制宋军水军,掩护士卒抢滩登陆。

    “投石机,准备!”

    严勇一声令下,船员们扯开船顶的遮拦网,拉开甲板上的投石机。

    为了攻打梅子洲,每艘船上加装了十八台投石机。

    六艘船分前后两排,每排三艘,各自下锚。

    “火油弹,发射!”

    咻咻咻~一百零八个罐子冲天而起,落在梅子洲西头。

    相比宋军传统的投石机,进一步改良的扭力弩炮发射速度极快,一刻钟可以发射十波。

    顷刻间,罐如雨下。

    闻到火油的味道,宋军情知不妙,却又无可奈何。

    传统投石机搬动不易,宋军便是想反击,一时半刻也无计可施。

    “点火!”

    百余个火球从船上飞起,直落洲头。

    一瞬间,大火冲天而起。

    费保叹道:“如此神器,四海可平!”

    严勇笑了笑,道:“投石机准确性太差,打击岛屿这样的固定目标还行,船对船却不行。”

    想到海上历练的日子,他只觉得胸口隐隐作痛。

    那是海盗留下的伤疤。

    大海,不只有风浪带来的危险,还有海盗猎杀的风险。

    收回思绪,严勇下令,道:“传令,抢滩登陆!”

    早就蓄势待发的运输船一窝蜂向着梅子洲划去。

    战船也准备弓箭刀枪,随时准备接战。

    看到义军登陆,宋军终于按捺不住,三个水门全部打开,战船依次出寨,向着上游开来。

    他们也知道义军水军火药凶猛,出战也是凶多吉少。

    可是没办法,再不拼死一战,便要被人堵在水寨里了。

    严勇冷笑,道:“全部击沉!”

    六船拔锚,升帆,炮舱依次打开。

    上下两层,每层每侧设炮三十六,若有需要,甲板亦可装炮十六。

    在接舷战为主流的今天,这就是无敌大杀器。

    真的无敌。

    轰隆隆~惊雷滚滚中,宋军大船不断沉没。

    讲真,要不是鼓捣出水雷这样的神器,宋军想击败义军,真是千难万难。

    半个时辰,宋军大船没了一半。

    见势不妙,宋军令旗挥舞,各船纷纷调头,向着下游逃去。

    打不过,且出海北上,留有用之身再来厮杀。

    严勇冷笑道:“追上去,杀!”

    不把宋军水军杀个片甲不留,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新福船转向下游追杀,其余小船开始抢滩。

    洲上多滩涂,又是刚下了雨的,踏上去,顷刻间便被陷住。

    好在义军早有准备,前锋士卒抱着木板、稻草等物铺下,不一刻便开了十余条路来。

    方杰穿着板甲,提着大刀,喝道:“兄弟们,随我冲!”

    “冲!”

    呐喊中,士卒们跳下船,向着洲上冲去。

    咻~轰~

    十五块大石落在军阵中,瞬间把七个士卒砸成了肉泥。

    仅此而已了。

    飞石杀伤力,不止在于直接砸,更在于落地后二次弹射。

    滩涂松软,落石不能弹射,便是废了大半的威力。

    没等第二波飞石落下,方杰已经冲上了滩涂。

    时间卡的正好,大火已经熄灭,前面一览无余。

    “杀!”

    大喝中,方杰带头冲了过去。

    宋军已经过来阻截,只是不敌方杰凶猛,瞬间被砍翻了五六个。

    方杰副将杜微从腰间抽出飞刀,对着那些勇猛作战的宋军便射。

    银叶飞舞中,不断有宋军将校中刀到地。

    以两员大将为箭头,各士卒蜂拥而至,提着刀枪不断砍刺。

    连续三天大雨,宋军被水泡的手软腿酥,又没有热饭热汤,只用干粮泡冷水对付肚子,如何还有力气酣战。

    甫一接触,宋军便被杀的节节后退。

    眼看事不可为,不断有宋军士卒落了刀枪,跪地请降。

    有人起头,请降便是一片一片的,不过一个时辰,宋军全部投降。

    梅子洲下。

    若把长江比作江宁食道,梅子洲便是咽喉,驻扎其上的宋军便是那根卡在咽喉里的鱼刺。

    鱼刺即去,浑身通泰。

    宋军水军沿着江流向下逃去,严勇只是穷追不舍。

    直直杀到金山下,又有义军水军偏师截住宋军水军厮杀了半晌,才结束了这场追逐。

    宋军水军,非死即降,一个没能走脱。

    如此,至芜湖之下,大江全为义军所有,划江而治大势已成。

    只待打下江宁,建国登基水到渠成。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七十 制高点之争

    据传,南朝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全本小说网,https://。)

    雨花台距离江宁城墙不过一里,又是居高临下,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义军想打江宁,要提防雨花台上守军杀下来。

    宋军守江宁,也怕义军居高临下俯瞰城内,再从雨花台上放箭打炮。

    这便是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为了坚守雨花台,牛首山上的宋军趁着大雨撤退而来,城内又给补了四千,总共一万宋军驻扎在上面。

    天刚放晴,三万义军便开到了雨花台下。

    看到义军到来,山上传开一阵骚动,城头也推出了床弩和投石机,随时准备支援。

    望远镜里,方天定早就看了个真切,令道:“分列两侧,谨防城内出来支援!”

    庞万春、縻貹,杜壆、厉天闰各带五千人,沿着雨花台山脚列阵,随时准备拦截城中支援。

    雨花台关系江宁守城之成败,城内肯定不会坐视其被义军攻陷,出兵支援势在必行。

    主攻部队已经就位,弩炮手推着弩炮上前。

    咻咻咻~

    二十块大石从山顶飞出,直落弩炮阵列。

    轰~大石落地,烂泥飞溅。

    一块飞石正砸在弩炮上,无数碎木飞射,附近弩炮手当即被打成了马蜂窝。

    雷炯大怒,喝道:“放火烧山!”

    一声令下,三百火油罐腾空而起,覆盖了山头,大火随之冲天而起。

    只是火油不多,仅有千余。

    这是后方紧急送来的,六十息之间全部打了出去。

    山头火起,宋军也藏不住了,从坑道里望山脚跑来。

    方天定长戟一挥,喝道:“出击!”

    “兄弟们,随我杀!”

    呐喊中,邓元觉打头,袁朗、酆泰分居左右,三千士卒跟随,向上冲去。

    大雨连日洗刷,宋军的工事早就被冲垮了,滚石擂木大多为泥土所埋。

    此时义军冲锋,只有稀稀落落百十个滚石落下,砸翻了五六十人。

    只是山道难行,士卒深一脚浅一脚的,速度也快不起来。

    三五十丈的距离,足足用了六百息的功夫。

    路途上,被滚石砸死砸伤的士卒,将近千人。

    来到壕沟前,以三员猛将为箭头,义军冲锋队狠狠撞进宋军队伍里。

    熟悉的配方,士卒五人一组,组成小五行阵,两刀盾手护着两个枪手,弓弩手拖后释放冷箭。

    宋军也不是单打独斗,同样是刀盾手配长枪手,只是没有弓弩手。

    虽然大雨中泡了三天,宋军绝对疲乏,可是士气高昂,厮杀起来也不手软。

    你捅我一枪,我砍你一刀,很多都是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在战斗。

    好一场厮杀。

    惨叫不绝,残尸断肢遍布山坡,殷红的鲜血如同瀑布一样,哗哗地向下流淌。

    方天定长戟再挥,喝道:“乙队出发!”

    石宝为首,滕戣、滕戡在后,领着三千士卒冲了上去。

    江宁城内,城楼里,杨沂中听着雨花台上连绵不绝的喊杀声,恨恨地一拍墙砖,回头道:“相公,请允许我带兵前去支援。”

    卢襄睁开眼睛,说道:“可有把握?”

    杨沂中牙关紧要,道:“拼死一战而已。”

    “即如此,你自去安排。”

    说完,卢襄又闭上眼睛,继续养神。

    他也不懂指挥部队,防御调度等事宜,完全放手给了杨沂中操持,其它将官,是指望不上的。

    城头土框,城外壕沟,梅子洲的水雷和桩阵,都是出自杨沂中的构想。

    没有他,江宁不可能给义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杨沂**了拱手,下城去了。

    城门打开,杨沂中喝道:“冲出去!”

    士卒们推着江车,鱼贯出了城门。

    江车上,同样放着沙袋土框,以为遮拦。

    不得不说,战争就是双方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

    任何有效的措施被敌人看在眼里,都会去学。

    杨沂中在镇江不声不响,却看到了义军的手段,也想出了相对靠谱的应对办法。

    江车出城,先行者并不前冲,沿着吊桥两侧整齐排列,直接排出了两道墙来,以防止义军弩炮。

    杜壆看到宋军出城,喝道:“准备接战!”

    枪平举,刀出鞘,弯弓搭箭,弩炮上膛。

    “弩炮发射!”

    咻咻咻,城头先飞来了数十块飞石。

    轰~烂泥四溅。

    距离有点远,投石机毫无建树。

    “放!”

    大喝中,四百余弩箭从两侧分别射向宋军。

    只是大多被江车阻拦,只有从缝隙中透过去的,造成了寥寥无几的杀伤。

    遮护墙延伸而出,一刻钟后,距离不过两箭之地。

    借着江车掩护,杨沂中领着一万士卒疾冲而出,就向山上冲去。

    虽然背面接战正酣,这边山上的坑道里也露出了大量人头,随时准备冲下来接应杨沂中。

    杜壆喝道:“庞万春,戒备后面,我来阻挡!”

    庞万春也不争功,命令弓弩调转方向,准备随时压制山上。

    杜壆提着丈八蛇矛,打马来到江车前,喝道:“兄弟们,随我杀!”

    “杀!”

    呐喊中,杜壆、厉天闰并排,领着两千士卒抢进遮护墙内。

    杨沂中看到两员大将,并不搭话,举枪便杀了过来。

    杜壆截住杨沂中,蛇矛对铁枪,厮杀不休。

    厉天闰想上前帮忙,却被两个偏将拦住,只得打起精神厮杀。

    通道本不宽敞,两团五个大将厮杀,前后士卒都不能上前,只在后方以弓箭对射。

    因为怕误伤自家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